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岱文化區

鎖定
海岱文化區可以早期大汶口文化為代表。大汶口文化以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發掘而命名,早期大汶口文化的年代約在公元前4300-前3500年。
中文名
海岱文化區
代    表
大汶口文化
命    名
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的發掘

海岱文化區簡介

大汶口文化的生產工具已普遍使用磨製技術,原始農業原始手工業在其社會生產中佔主要地位。在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大量發現豬骨、狗骨以及牛羊骨,説明當時家畜飼養、特別是的飼養已構成經濟生活的重要補充。考古材料證實早期大汶口文化的居民為聚族而居,房屋為圓形或方形土木結構尖頂建築,前後牆壁有門窗和透氣孔,基本具備後世房屋的雛形。大汶口文化的墓葬以單人葬為主,同時也出現了成年男女及成年男子與其子女的合葬現象,説明當時的社會正處於由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的過渡階段。

海岱文化區生活環境

海岱文化區地理環境

海岱文化區的自然地貌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即低山丘陵和沖積平原。海岱文化區的地理區系,按泰沂山脈的走向為界,可以區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在人文地理上,泰沂山以北地區,主要為後來齊國及其控制的小國分佈區。泰沂山以南地區,則以魯、宋、莒等為主。

海岱文化區自然氣候

海岱地區屬温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具有冬夏季風。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四季分明。冷熱、乾濕季節區分十分明顯。相對獨立的地理地貌環境,相近的氣候和相似的生態條件,對海岱文化區的產生與形成,並在長達數千年之久的時期保持着相對穩定性,應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海岱文化區歷史發展

海岱文化區遠古時期

人類產生之前的時期
以泰沂山系為骨幹的海岱地區,寒武紀和奧陶紀的底層十分發育。
魯中丘陵地區藴藏着十分豐富的煤炭資源,均產生於石炭紀時期形成的底層之內。
眾所周知,中生代是恐龍家族的天下。海岱地區是發現恐龍化石較多的地區之一,其出土量在國內僅次於四川省的自貢一帶。
第三紀是新生代的第一個紀。這一時期哺乳動物迅速崛起,取代了爬行動物在地球上的統治地位。海岱地區第三紀哺乳動物比較繁榮,發現較多的哺乳動物化石有各種象、犀牛和各種鹿等。最為著名的是我國第一個古生物自然保護區-臨朐縣山旺古生物自然保護區。

海岱文化區舊石器時代

沂源猿人的發現及其意義:沂源猿人的出土,是海岱地區第一次發現猿人化石,它將這一地區的人類歷史提前了數十萬年之久,併為在這一地區找到更多的古人類化石提供了重要線索。
地層堆積和年代:地層堆積的巖性特徵一致,人類化石和哺乳動物化石均出自紅褐色-棕紅色砂質粘土層中,可與華北中更新世離石黃土對比。沂源猿人地質時代應屬中更新世。
人類化石:人類化石有頭蓋骨殘片一塊,額骨眶上部兩塊,牙齒七顆。
2、南窪洞舊石器遺存
南窪洞位於沂水縣諸葛鄉范家旺村西南山頂部,洞口高出山下河面約100米,海拔480米,西距沂河6.5公里。歷次調查採集到石製品7件,類型有石核、石片和砍砸器以及一件有砍砸痕跡的鹿角。
1、烏珠台人:烏珠台位於新泰市劉杜莊。其地質時代可能是更新世晚期。
2、長島
3、千人洞遺址:千人洞位於沂源縣土門鎮北的魯山之陽,東南距沂源猿人化石產地7.5公里。
4、上崖洞遺址:上崖洞位於沂源縣土門鎮芝芳村北約2公里處,坐落在柏坪山西北坡,南距沂源猿人化石產地約0.5公里。
5、日照沿海的舊石器:1983年起,先後在這一帶發現7處舊石器地點,7處地點的地層堆積大同小異。

海岱文化區遺址類型

海岱文化區北辛遺址

1、發現與分佈:1964年4月,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在滕縣北辛遺址調查中,採集到一批和大汶口文化風格不同的陶器,稱之為“北辛類型”。北辛文化主要分佈於泰沂山系南、北兩側一帶,包括了除膠東半島以外的山東省大部分地區。
2、典型遺址:北辛文化發現以來,經過發掘的遺址有滕州北辛、邳縣大墩子、兗州王因和西桑園、汶上東賈柏村、泰安大汶口鄒平苑城、臨淄後李官莊、章丘王官、青州桃園等10餘處。
3、文化特徵、分期與年代:北辛文化已形成完整的聚落,房址均為半地穴式建築,墓葬流行長方形土坑豎穴墓,無葬具,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骨、角、牙、蚌器十分發達,製作工藝以磨製為主。一般認為北辛文化的年代在距今7300—6100年之間,早期約在距今7300—6800年,中期距今6800—6400年,晚期距今6400—6100年。
4、地方類型:可分為北辛類型和苑城類型
5、社會經濟與社會性質:農業、飼養業、手工業和陶器製作業均有所進步;社會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所有制形式由氏族公有制向家族私有制轉化。

海岱文化區白石村遺址

1、發現與分佈:白石村類型的遺址共發現近40處,分佈區域限於膠東半島地區。近80%位於海邊或距海很近的河口兩岸,並多為貝丘遺址
2、典型遺址:比較重要的有即墨南阡和北阡、萊陽泉水頭、長島大欽東村、乳山翁家埠、福山丘家莊、煙台白石村牟平蛤堆後和姜家莊、威海義和、榮成河口和北蘭格等。其中白石村、丘家莊和河口三處經過發掘。
3、分期、特徵與年代:白石村類型分為早晚兩期。早期的遺蹟僅在白石村灰溝中發現3具人骨架,晚期的遺蹟以柱坑柱洞發現最多,尤以較大的柱坑引人注目;年代在距今6500—6100年前後。
4、文化性質:白石村類型與北辛文化,尤其是與苑城文化有諸多相似之處,同時苑城類型與白石村類型之間也存在着明顯的差異。

海岱文化區青蓮崗遺址

青蓮崗遺址位於江蘇淮安縣東北部,坐落在廢黃河的南岸。
1、研究現狀:認為青蓮崗文化是分佈於魯南蘇北地區,在年代上早於劉林期大汶口文化(即大汶口文化的早期階段)的一種較早時期的新時期文化;將青蓮崗文化限定在淮河下游地區或江淮之間,代表這一小區系的早期階段;青蓮崗文化分佈於以淮河為主軸,西到皖、豫、魯交界,北以泰沂山南緣為界,東至大海;時間跨度為距今7000—6000年。
2、典型遺址:相比較而言,二澗村、大伊山和萬北三處遺址較為重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