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浮生

(漢語詞彙)

鎖定
浮生,讀音:fú shēng,漢語詞語,意思是空虛不實的人生,指人生。
中文名
浮生
拼    音
fú shēng
解    釋
指短暫虛幻的人生;浮在水面上生長 [1] 
注    音
ㄈㄨˊ ㄕㄥ
出    處
《莊子.刻意》 [1] 

目錄

浮生釋義

①指短暫虛幻的人生(對人生的消極看法):浮生若夢。②浮在水面上生長:浮萍浮生在池塘中。 [1] 

浮生出處

《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4] 

浮生例句

南朝 宋 鮑照答客》詩:“浮生急馳電,物道險弦絲。”
駱賓王與博昌父老書》:“追維逝者,浮生幾何。” [3] 
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浮生若寄,大漸彌留,遺誨子孫,庶幾薄葬。” [5]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唐元稹《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詩:“自言行樂朝朝是,豈料浮生漸漸忙。”
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王錂《春蕪記·宴賞》:“浮生回首如馳影,能消幾度閒愁悶。”

浮生典源

《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故曰:夫恬淡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故曰: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平易則恬淡矣。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故曰: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去知與故,遁天之理。故無天災,無物累,無人非,無鬼責。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慮,不豫謀。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神純粹,其魂不罷。虛無恬淡,乃合天德。故曰:悲樂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過也;好惡者,德之失也。故心不憂樂,德之至也;一而不變,靜之至也;無所於忤,虛之至也;不與物交,淡之至也;無所於逆,粹之至也。故曰: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鬱閉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