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浣溪沙·常山道中

鎖定
《浣溪沙·常山道中》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上片通過選取江南農村獨具特色的勞動和生活場景,描寫了鄉村生活的安恬美好,表達了洋溢在作者心頭的喜悦;下片通過夏天風雨不定獨特天氣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寵辱不驚的淡定心態。全詞通篇清新淳樸,生活氣息濃厚,宛如一幅生機盎然的初夏農村風光圖。
作品名稱
浣溪沙·常山道中
作品別名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全宋詞
文學體裁
作    者
辛棄疾

浣溪沙·常山道中作品原文

浣溪沙·常山道中
北隴田高踏水頻。西溪禾早已嘗新。隔牆沽酒煮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雲。賣瓜聲過竹邊村。 [1] 

浣溪沙·常山道中註釋譯文

浣溪沙·常山道中詞句註釋

⑴浣溪沙: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⑵常山:縣名,今屬浙江,以境內有常山而得名。常山絕頂有湖,亦稱湖山。
⑶隴(lǒng):高地。踏水頻:忙於踏水車引水灌田。
⑷嘗新:指品嚐新稻。
⑸沽(gū)酒:買酒。煮:一作“醉”。纖鱗:細鱗,代指魚。
⑹更無:絕無。霎(shà)時:形容極短的時間。 [2]  [3] 

浣溪沙·常山道中白話譯文

北邊高地上的人不停地踏着水車灌溉農田,西溪的人們已經嘗過了新收割的早稻。勞作結束,隔着院牆買來酒,再燉上細鱗魚,小酌一番。
忽然涼風吹拂,接着飄來幾星細雨,正擔心要下雨的時候,抬頭望天,帶雨的雲一眨眼又無影無蹤了,這時竹林旁的村莊傳來賣瓜的叫聲。

浣溪沙·常山道中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夏天。當時朝廷委任外戚韓侂冑用事,欲圖北伐,於是起用閒居瓢泉八九年之久的辛棄疾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當年六月辛棄疾到任。這首詞是作者由鉛山至紹興赴任途中,經過常山農村時創作的。 [1]  [2]  [3] 

浣溪沙·常山道中作品鑑賞

浣溪沙·常山道中整體賞析

此詞寫途中所見的農村風光。上片通過選取江南農村獨具特色的題材和生活場景,描寫了鄉村生活的安恬美好,表達了洋溢在作者心頭的喜悦。先寫北隴踏水灌田,西溪收稻嘗新。近看北邊高地上農民正在猛踏水車,灌溉農田。一個“頻”字充分表現出動作的連續不斷,暗傳出農民的辛勤勞作情景。而另一邊河溪兩岸,農作物成熟較早,農民正品嚐着香甜的新收稻米。繼寫沽酒煮魚。既“沽酒”又“煮纖鱗”,洋溢着農家的歡欣,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不為人注意的淳樸的鄉風。杜甫客至》有“隔籬呼取盡餘杯”句,姜夔惜紅衣》有“牆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句:與這裏情趣都不同。這三句足見農事辛勤,生活安樂。
下片寫忽降微雨,清涼宜人,轉眼雲影飄散,藍天當空,賣瓜人在綠竹叢生的村莊推銷產品。換頭景象一變:“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雲。”七言對仗,工穩流利,清新俊爽。忽然涼風吹拂,接着飄來幾星細雨;詩人抬頭望天,帶雨的雲一眨眼便無影無蹤了。這兩句寫夏天獨特的天氣變化,內容倒平常無奇,但表達上有不凡之處,形式上少了幾分詞的隨意靈活,多了幾分詩的整飭和表意的含蓄及理趣。“忽有”,“更見”,既見筆勢挺峭勁,更覺空靈跳動,生動地表現出夏日多變的山村氣象。但此時,作者的着眼點並不在風雨陰晴上,而是在最後一句“賣瓜人過竹邊村”上。這個結句餘音嫋嫋,比蘇軾的“牛衣古柳賣黃瓜”(《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更富情趣。有了這一句,前面的風雨陰晴變化即是過眼煙雲,表現了作者寵辱不驚的淡定心態。至此,詞的境界頓然躍升。
全詞通篇清新淳樸,生活氣息濃厚,宛如一幅生機盎然的浙西農村圖。從結構看,此詞上片三句與下片末句一句一景,地點不同,風采各異,先後收入作者的眼簾,構成一幅生動的農民生活畫卷。而“北隴”“西溪”“隔牆”“竹邊”等詞語不僅突出了鄉村氣息,更暗示出空間的開闊廣袤,讀來讓人思維活躍疏宕,毫無局狹之感。與那許許多多慣寫湫隘狹小生活圈子的詞,簡直是另一個天地。歷來人們欣賞稼軒的英氣、豪氣、霸氣,應該説如此詞這樣具有爽氣的作品,在其他詞人中,也是少見的。 [2]  [3] 

浣溪沙·常山道中名家點評

近代俞陛雲:“詠鄉村風物,瀟灑出塵。稼軒於榮利之場,能奉身勇退,其高潔本於天性,故其寫野趣彌真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1] 

浣溪沙·常山道中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於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侂冑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4] 
參考資料
  • 1.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三).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466
  • 2.    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6:482
  • 3.    劉乃昌 編選.辛棄疾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33-134
  • 4.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