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流民圖

(鄭俠創作圖畫)

鎖定
在我國曆史上,曾經有人用一幅圖畫打倒了一位當朝宰相,這就是王安石第一次罷相的故事。此中藴含的意義,可以從新的角度來重新審視一下。
中文名
流民圖
地    點
今晚報
創作人
鄭俠
創作時間
2005年4月14日

目錄

  1. 1 簡介

流民圖簡介

如何打倒當朝宰相王安石(組圖)(1)
2005-04-14   今晚報
《宋史·王安石傳》載: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春,天下久旱,饑民流離,帝(神宗)憂形於色,對朝嗟嘆,欲盡罷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此不足招聖慮,但當修人事以應之。”帝曰:“此豈細事?朕所以恐懼者,正為人事之未修爾。今取免行錢太重,人情諮怨。……”監安上門鄭俠上疏,繪所見流民扶老攜幼困苦之狀,為圖以獻,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聖、宣仁二太后流涕謂帝曰:“安石亂天下。”帝亦疑之,遂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一代名相就這樣罷職了(熙寧八年安石復相,九年又再罷相,晚年退居卒於金陵)。
北宋〈流民圖〉
北宋〈流民圖〉(4張)
所謂《流民圖》的流民,其實就是逃荒的農民。鄭俠不過是一個小官,他敢於又繪圖又上疏,指名道姓胡説八道誣告宰相,很可能是受到了保守派大臣的唆使。整個的事件策劃得非常巧妙:攻訐者事先知道了神宗的猶豫心理,這至關緊要。把逃荒的農民繪成《流民圖》是富於巧思的,圖片宣傳總是比文字宣傳來得有力。讓身處深宮廣殿之中看慣了錦上添花的皇帝和太后們,猛地一下子看看從未見過的老百姓的顛沛流離之狀,“少見多怪”就可能引起轟動效應。果然,這個精巧的設計奏效,兩位太后流淚了,神宗的疑心也更大了,你王安石這個宰相還能當得下去嗎?
北宋《流民圖》的故事,使我們很自然地聯想起西晉惠帝司馬衷的故事來。《晉書·惠帝紀》載:“天下荒饉,百姓多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史稱司馬衷生來就是個白痴,也許是的,但是光憑這一條還不能斷定他是白痴,只能説他不諳世事。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的皇后瑪麗·安託瓦內特也説過:“沒有麪包為何不吃糕餅?”(見黃仁宇中國大歷史》87頁)這也只是隔膜的緣故。同樣,北宋兩位太后看了《流民圖》哭了,並由此斷言“安石亂天下”,也只能説她們和羣眾隔得太遠,不表明她們仁慈,更不顯得她們聰明。水旱災害和農民逃荒是年年都有的,只不過您老人家沒見過而已,見多了您也許就不傷心了。“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王安石説的才是大實話。在王安石推行新政之前有天災和逃荒,在新政實施之時也有,在新政被廢以後同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