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丘城下寄杜甫

鎖定
《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作。此詩為李白寓居沙丘時懷念詩友杜甫而作,深刻地表現了兩位大詩人的真摯友誼。開頭作者自問,頗有幾分難言的惱恨和自責的意味;接着轉向客觀景物的描繪,顯示出蕭瑟悽寂的氣氛;再進一步説酒也不能消愁,歌也無法忘憂,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結尾寄情於流水,照應詩題,點明瞭主旨,造成了語盡情長的韻味。全詩格調高古,樸素無華,率性寫出,或行或卧,或所見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詩中,情深意長,悽愴感人;語言流暢自然,而又含蓄藴藉,感情極苦,而又不失豪放本色。
作品名稱
沙丘城下寄杜甫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題    材
懷人詩

沙丘城下寄杜甫作品原文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1] 

沙丘城下寄杜甫註釋譯文

沙丘城下寄杜甫詞句註釋

⑴沙丘:指唐代兗州治城瑕丘。沙丘城一説為位於今山東肥城市汶陽鎮東、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對岸。而根據1993年出土於兗州城東南泗河中的北齊沙丘城造像殘碑(又名沙丘碑),兗州古地名為沙丘,又名瑕丘,於唐代為魯西南重要治所,李白應於此居住。由於此重大考古發現,學術界基本上認同兗州為李白居住之沙丘城。
⑵來:將來,引申為某一時間以後,這裏意指自從你走了以後。竟:究竟,終究。
⑶高卧:高枕而卧,這裏指閒居。《晉書·陶潛傳》:“嘗言夏月虛閒,高卧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
⑷夕:傍晚,日落的時候。連:連續不斷。秋聲:秋風吹動草木之聲。
⑸魯酒:魯地的酒,古來有魯國酒薄之稱。《莊子·胠篋》:“魯酒薄而邯鄲圍。”
⑹齊歌:指齊地的音樂。空復情:徒有情意。
⑺汶水:魯地河流名,河的幹流今稱大汶河,源出山東萊蕪之原山,向西南流經泰安、東平、汶上流入運河。耿元端説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處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聯想到汶水,不能認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參見《百家唐宋詩新話》)。
⑻浩蕩:廣闊、浩大的樣子。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説南征指南流之水。 [2-4] 

沙丘城下寄杜甫白話譯文

我來這裏到底有什麼事?整日無聊閒居在沙丘城。
沙丘城四周有許多古樹,從早到晚不斷髮出秋聲。
魯地酒薄不能讓我沉醉,齊地的歌聲也空有其情。
思君之情如同滔滔汶水,浩浩蕩蕩地隨你向南行。 [5] 

沙丘城下寄杜甫創作背景

根據裴斐編制的《李白年譜簡編》,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四載(745)秋,時李白四十五歲。天寶三載(744)春,李白離長安,開始漫遊。在洛陽,遇見了已經三十三歲卻仍未進入仕途的杜甫,二人同遊。同年秋,李白、杜甫、高適三人在梁園相會,並同遊孟諸、齊州等地。第二年夏,兩人又在東魯會面。他們情投意合,親密到“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地步。這年秋,兩人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在魯郡東石門送別杜甫後,南遊江東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因懷念杜甫,寫下此詩寄贈。 [6-7] 

沙丘城下寄杜甫作品鑑賞

沙丘城下寄杜甫整體賞析

李白與杜甫的友誼是中國文學史上珍貴的一頁。在李白傳世的詩歌中,公認的直接為杜甫而寫的只有兩首,一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這首詩。
沙丘城,是李白在魯中的寄寓之地。詩人送別了杜甫,從那種充滿着友情與歡樂的生活中,獨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覺友誼的可貴。此詩就是抒發了這種情境之下的無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詩人一開始用很多的筆墨寫他自己的生活,住處的周圍環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詩的前六句沒有一個“思”字,也沒有一個“君”字,給讀者以山迴路轉、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詩的結尾才豁然開朗,説出“思君”二字。詩中無一句不是寫“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聯強似一聯,以至最後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煙雲,都成了後二句的烘托。這樣的構思,既能從各個角度,用各種感受,為詩的主旨蓄勢,同時也賦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濃郁的詩味。
詩劈頭就説:“我來竟何事?”這是詩人自問,其中頗有幾分難言的惱恨和自責的意味。這會引起讀者的關注,並造成懸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實際上就是指詩人閒居乏味的生活。這句話一方面描寫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迴應了提出上述問題的原因。詩人不來沙丘“高卧”,原因就在於懷念杜甫這位友人。這凌空而來的開頭,正是把詩人那種友愛歡快的生活消失之後的複雜、苦悶的感情,以一種突發的方式迸發出來了。
一二句偏於主觀情緒的抒發,三四句則轉向客觀景物的描繪。“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眼前的沙丘城對於詩人來説,像是別無所見,別無所聞,只有城邊的老樹,在秋風中日夜發出瑟瑟之聲。“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這蕭瑟的秋風,悽寂的氣氛,更令詩人思念友人,追憶往事,更叫詩人愁思難解。
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尋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無法忘憂,因此五、六句説:“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魯、齊,是指當時詩人所在的山東。“不可醉”,即沒有那個興趣去痛飲酣醉。“空復情”,因為詩人無意欣賞,歌聲也只能徒有其情。這麼翻寫一筆,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時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發源于山東萊蕪,西南流向。杜甫在魯郡告別李白欲去長安,長安也正位於魯地的西南。所以詩人説:“我的思君之情猶如這一川浩蕩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緊隨着你悠悠南行。”詩人寄情於流水,照應詩題,點明瞭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絕的意境,更造成了語盡情長的韻味。這種綿綿不絕的思情,和那種“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的開闊灑脱的胸襟,顯示了詩人感情和格調的豐富多彩。
在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中,古體先於律體。但是,律體的盛行對於古詩的寫作也不無影響。例如李白的這首五古,全詩八句,中間四句雖然不是工整的對仗,但其中部分詞語的對仗以及整個的格式,卻可以見到律詩的痕跡。這種散中有對、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發了詩人純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詩具有一種自然而凝重的風格。 [8] 

沙丘城下寄杜甫名家點評

明代桂天祥批點唐詩正聲》:散淡有深情。 [9]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連”字下得奇(“日夕”句下)。鍾雲:一片真氣,自是李白寄杜甫之作,工拙不必論也。 [9]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沙丘在萊州,汶水出沂水,在青州,境地相接,故欲因水以寄情也。 [9]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白與杜甫相知最深,“飯顆山頭”一絕,《本事詩》及《酉陽雜俎》載之,蓋流俗傳聞之説,白集無是也。鮑、庾、陰、何,詞流所重,李杜實宗尚之,特所成就者大,不寄其籬下耳。安得以為譏議之詞乎?甫詩及白者十餘見,白詩亦屢及甫,即此結語,情亦不薄矣。世俗輕誣古人,往往類是,尚論者當知之。沈德潛曰:有餘地,有餘情,此詩家正聲也,浮淺者以為無味。 [9]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名句讀終有餘韻(“城邊”二句下)。謝雲:古詩有“嬋娟空復情,浩蕩而傷懷”,今衍為四句,尤見自然(末四句下)。 [9] 

沙丘城下寄杜甫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最具個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10]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4
  • 2.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41
  • 3.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89-490
  • 4.    管士光.李白詩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282
  • 5.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161-162
  • 6.    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111-113
  • 7.    陳貽焮.杜甫評傳(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87
  • 8.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85-286
  • 9.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55-656
  • 10.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