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沉醉東風·隱居嘆

鎖定
《沉醉東風·隱居嘆》是元代散曲家張養浩創作的一首小令。這首曲列舉歷史上居官得禍的例子,除班超是因通西域為國建功立業外,其他五個都因身居高官,在政治鬥爭中遭讒蒙冤致死。因此作出經驗總結:做官沒有好下場、心灰意懶,言外之意,當然是隱居好。 [1] 
這首散曲借古喻今,以尖新活潑的語言,表現明朗易懂的內容。 [1]  此曲夾敍夾議,論證充分,觀點鮮明,十分有説服力。 [2] 
作品名稱
沉醉東風·隱居嘆
作    者
張養浩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出處
《歸田稿類》
作品體裁
小令
作品別名
【雙調】沉醉東風·隱居嘆

沉醉東風·隱居嘆作品原文

【雙調】沉醉東風·隱居嘆
班定遠飄零玉關田1,楚靈均2憔悴江干3李斯4有黃犬悲,陸機5有華亭嘆。張柬之6老來遭難,把個蘇子瞻7長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懶。 [2] 

沉醉東風·隱居嘆註釋譯文

沉醉東風·隱居嘆詞句註釋

1. 班定遠:班定遠即班超,西漢名將,曾經奉命鎮守西域,並使西域各族與漢朝政府恢復友好關係,因此被任為西域都護,封定遠侯。玉關,指玉門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的西北邊,是古時通往西域的要道。
2. 楚靈均:即屈原,字靈均,楚國的改革派,曾經擔任楚國左徒、三閭大夫
3. 江干:江邊。
4. 李斯:本是楚國上蔡人,後前往秦國,成為秦國的丞相。
5. 陸機:西晉詩人,吳郡華亭(今上海松江)人。
6. 張柬之:襄陽人,因為狄仁傑的推薦,唐武后時被任為宰相,後因佐唐中宗復位有功受封為漢陽郡王。
7. 蘇子瞻:即蘇軾,字子瞻,宋代文人。 [2] 

沉醉東風·隱居嘆白話譯文

班超獨自飄零在玉門關,屈原在汨羅江邊容顏憔悴。李斯忍受過與兒子牽黃犬打獵都沒機會的悲哀,陸機也有過再也聽不到故鄉華亭之上鶴唳之聲的感嘆。那柬之年老之時還要遭受磨難,蘇軾四五次被放逐。就因為這些,我對求取功名之事已變得心灰意懶。 [3] 

沉醉東風·隱居嘆創作背景

元代泰定三年(1326)春季綽然亭落成,因此可斷定“沉醉東風”組曲必作於泰定三年至天曆元年(1326—1328)這三年間,因為天曆二年(1329)二月作者就奉詔赴任陝西行台救災了。在其歸隱的八年中,朝廷曾七次召他回朝,僅泰定朝就有四次,但他都堅卧不起。這首曲就回答了其中的原因。 [4] 

沉醉東風·隱居嘆作品鑑賞

沉醉東風·隱居嘆文學賞析

張養浩的[雙調·沉醉東風]共寫有7首,均是感嘆官場險惡、宦海沉浮。這首曲子是其中的第二首,通過描寫六個從政的古人的悲慘遭遇,來表明自己“功名意懶”的思想。
第一句講述了班超的故事。班超曾經為西域與漢朝政府的友好關係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他在西域生活了31年,晚年因為年老多病,思念家鄉,上疏要求迴歸故里,疏中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之語,此句即指此事而言。但是他的要求三年都沒有被批准,直到三年後他的妹妹班昭再次上疏請求,才得到皇上的批准,被調回朝廷。班超的一生為了西域的安定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他雖然被封為定遠侯,但是卻要遭受背井離鄉的苦痛。特別是到了晚年提出要求返鄉的要求也三年不被批准,境況十分悽慘,差點就落了個客死異鄉的下場。
第二句講述了屈原的故事。屈原為人憂國憂民,忠君愛國。他任官期間,主張實行改革,並要求聯齊抗秦,一度受到楚懷王的信任與重用。但是後來由於楚懷王聽信了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等人的讒言,將他先後流放漢北和江南。在他流放江南期間,滿懷憂憤,自投汨羅江而死。作為一個忠君愛國的忠臣,屈原到最後也只是落得個被流放,最後被逼投江的下場。
第三句講述了李斯的悲慘遭遇。李斯在擔任宰相期間,曾經幫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為其統一大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繼位,他因為受到趙高的陷害,被腰斬於咸陽市。臨死前他對兒子説:“吾欲與若復牽黃犬, 俱出上蔡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以表示對出仕從政的悔恨。所謂的黃犬悲就是指李斯被腰斬一事。
第四句講述了陸機的遭遇。他是西晉著名的文人。在“八王之亂”中,為成都王帶兵與長沙王作戰,後因兵敗被殺, 臨刑前嘆道: “華亭鶴唳,豈可聞乎!”
第五句講述了張柬之的故事。張柬之被中宗封為漢陽郡王后不久,因受到武三思的陷害,被貶為新州(今廣東新興縣)司馬,當時他已經有八十多歲時了,到了貶所後,鬱鬱寡歡,憂憤而死。
第六句講述了蘇軾的遭遇。蘇軾生活在北宋政治鬥爭十分激烈的時代,受到新舊兩黨排擠。在宋神宗熙寧年間他因為 “烏台詩案”,被逮捕入獄,後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宋哲宗紹聖元年,他因被人彈劾“誹謗先帝”, 而被貶英州(今廣東英德)。在前往貶所的路上,又再次被貶到惠州(今廣東惠陽)。紹聖四年,他又被貶到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四年後。碰到朝廷大赦,才得以北還,但是他次年便病死在常州。他的一生就是在這不斷的貶官中度過的,境遇可謂悲涼。
此曲的前六句分別講述了六個古人的悲慘為官遭遇。初讀似乎毫無關聯,但是作者用“因此上功名意懶”一句將其聯繫起來並加以總結。原來作者在前面所講述的六個故事都只是他舉的例子,每個例子都旨在説明自已“功名意懶” 的原因。確實,仔細看看那六個古人的遭遇,哪個不是心懷忠君報國之志,憂國憂民之心,他們最後的結局卻一個比一個悲慘,難怪作者要“功名意懶”了。這也反映了作者對於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 [2] 

沉醉東風·隱居嘆名家點評

重慶工商大學中文系教授熊篤:此曲結構別緻,前六句用鋪敍一氣呵成,歷數自古忠臣的悲慘下場,作為原因鋪墊;結句才是結果,也是全篇的主旨;前因後果,水到渠成。(元曲鑑賞辭典) [4] 

沉醉東風·隱居嘆作者簡介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20歲被薦為東平(今屬山東)學正。後遊京師,不忽木薦為御史椽,復授堂邑縣尹,在官十年,頗有政績。武宗朝,入拜監察御史台,奏時政萬言,得罪權貴。延祐初,以禮部侍郎知貢舉,升禮部尚書。英宗至治初,參議中樞省事,以直諫觸怒英宗,棄官回家。文宗天曆二年(1329),因關中大旱,復出治旱救災,特拜陝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勞累而死。追封濱國公。詩文集有《歸田稿類》,散曲集有《雲莊休居自適小樂府》,多為辭官歸隱後所寫,既謳歌了隱居之樂,也揭露出任途險惡,世態炎涼。今存小令一百六十一首,套曲兩篇。 [5] 
參考資料
  • 1.    吳志達主編. 元散曲新選[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88.
  • 2.    肖妍,暴希明,黃梅編著. 元曲精華評析[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138-141.
  • 3.    (元)關漢卿著;方青羽著. 中僑彩圖館 元曲三百首彩圖館[M].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134.
  • 4.    趙義山編. 元曲鑑賞辭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2,376-377.
  • 5.    於明善主編. 元曲三百首鑑賞辭典[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5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