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榮駿

鎖定
沈榮駿,1936年11月14日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航天工程管理與測控技術專家,中將軍銜,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顧問 [9] 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名譽院長 [1] 
沈榮駿於1958年從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院畢業,留校任助教,之後選調入國防科工委;1959年進入解放軍第四試驗訓練基地工作;1975年被任命為航天測量與通信總體研究所副所長;1983年調任國防科工委幹部學校任校長;1985年上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 [8]  ;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晉升為中將;1992年擔任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2000年進入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工作;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至2018年擔任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首任院長 [6] 
沈榮駿長期從事於航天工程管理與航天測控工作 [1] 
中文名
沈榮駿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省合肥市
出生日期
1936年11月14日
畢業院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院
職    業
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沈榮駿人物經歷

1936年11月14日,沈榮駿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週歲時隨父母遷往四川省南充地區 [4] 
1953年9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後被部隊保送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院航測專業學習。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從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院畢業,留校任助教,之後選調入國防科工委 [4] 
沈榮駿
沈榮駿(7張)
1959年3月,進入解放軍第四試驗訓練基地工作。
1975年5月,被任命為航天測量與通信總體研究所副所長 [6] 
1983年12月,調任國防科工委幹部學校校長 [6] 
1985年,上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 [6]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1990年9月,晉升為中將。
1992年9月,擔任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
2000年6月,進入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工作。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3] 
2007年—2018年,擔任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首任院長 [6] 
2018年,獲聘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名譽院長 [12] 
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成立院士工作站 [10] 

沈榮駿主要成就

沈榮駿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沈榮駿與中國國內專家一道創建了中國大型地面測控系統、遠洋綜合測量船和測量飛機的研製體系,提出與國際接軌的陸、海基全球測控網,主持了航天測控綜合兼容的測控網建設,建成了能滿足多種飛行試驗要求的測控網 [1] 
1985年以來,沈榮駿現場主持了五十餘次發射任務,處理了大量技術與管理難題,1992年以來,參加組織領導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方案論證、基礎建設和首飛試驗 [1]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85年
遠望綜合測量船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2003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2004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2004年

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3] 

沈榮駿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5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8年
竺可楨獎
浙江大學 [11] 

總裝備部首屆創新貢獻特等獎

曾憲梓載人航天基金突出貢獻獎 [4] 

沈榮駿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8年4月—1993年3月
1998年3月—2003年3月
2019年10月
中國衞星發射測控系統部科技創新和人才建設專家顧問團成員 [13] 

全國軍用測控標準化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顧問

中國宇航學會理事、飛行器測控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防科技大學、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5] 

沈榮駿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沈榮駿是軍旅世家,他的祖父沈大鰲為淮軍將領,官至山海關總兵、天津漕運提督,父親是民國軍官 [4] 

沈榮駿人物評價

沈榮駿是中國航天測控網和某試驗場建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主要開拓者之一,為提高中國衞星發射的成功率作出了重要貢獻 [1] (中國工程院評)
沈榮駿是中國導彈衞星航天測控系統的主要奠基人 [2]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評)
沈榮駿為中國航天測控網的建設和中國航天測控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進行了不懈努力,做出了突出貢獻 [6] (浙江大學空天信息技術研究所評)
沈榮駿受聘擔任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院長期間,為學校的人才培養、學科規劃與建設、國防和軍民融合特色前瞻項目的佈局與拓展等作出了重大貢獻 [11] (浙江大學黨委教師工作部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