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汪寅仙

鎖定
汪寅仙(1943年6月16日-2018年2月28日),女,漢族,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1]  [3] 
1956年11月,考入紫砂工場學習紫砂工藝,先後師從吳雲根、朱可心、裴石民、蔣蓉等人。1973年,進入紫砂廠研究所,專門從事紫砂陶造型設計。1975年9月,參加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舉辦的“江蘇省日用陶瓷美術設計訓練班”。1998年,從紫砂工藝廠正式退休。2007年,汪寅仙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入選項目為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2012年2月,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等部委舉辦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演活動。2018年2月28日9時28分,汪寅仙逝世。 [3]  [5]  [7]  [12] 
汪寅仙先後當選浙江省人大代表; [3]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第三屆全國會員大會理事;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女陶藝家分會會長;江蘇省第六、七、八屆政協委員。 [7-8]  汪寅仙先後創作設計了300多件(套)作品。她的作品門類齊全,品種多,有茶壺、茶具、咖啡具、花瓶、餐具、酒具、文房四寶、陳設品等等。 [11] 
中文名
汪寅仙
別    名
汪朝陽 [7]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
出生日期
1943年6月16日
逝世日期
2018年2月28日
代表作品
聖桃壺
曲壺
主要成就
亞太地區手工工藝大師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
全國“三八”紅旗手
全國勞動模範
別    號
朝陽 [6] 

汪寅仙人物經歷

1943年6月16日,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陶瓷世家。 [7]  1956年7月,畢業於江蘇省宜興市丁山小學; [7]  11月,汪寅仙虛報自己的年齡,考入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紫砂工場, [7]  成為一名紫砂學徒,她遇到的啓蒙老師是吳雲根藝師。汪寅仙在吳雲根的教導下,技藝上日益長進。 [3] 
1958年4月,跟隨蔣蓉學藝;8月,被紫砂工藝廠聘為“小輔導”,帶班班組有47名學生。因為三年學業尚未修完,在汪寅仙的要求下,回到學習班組,跟隨裴石民、朱可心學藝。 [3] 
1959年11月,以年級第三名的成績結業,工資破格提升為二級副; [7]  同年年底,與老師朱可心接到上級任務,仿製明代項聖思的作品“桃杯”。在朱可心仿製“桃杯”的4個多月時間裏,汪寅仙跟在朱可心身邊進行學習。 [3] 
1962年,在朱可心指導下,獨立完成“項聖思桃杯”仿製。作品被朱可心,汪寅仙、倪順生三人送到北京,由對外文化聯絡部送莫斯科參展。 [7]  1964年,參加在廣州文化公園舉辦的“江蘇省工藝美術展”。 [7] 
1973年,進入紫砂廠研究所,專門從事紫砂陶造型設計,期間又受教於裴石民王寅春蔣蓉等人,並得到顧景舟的指導。 [3]  1974年,設計並製作了“紫砂葡萄杯”,該作品被選送日本、葡萄牙、加拿大等國展覽。 [7] 
1975年9月,參加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舉辦的“江蘇省日用陶瓷美術設計訓練班”,進修學習11個月 [7]  ;同年,設計的“九頭冬梅茶具”被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收藏,並選作國家禮品。 [3]  [5] 
韓美林與汪寅仙 韓美林與汪寅仙
1977年,設計製作了“十二頭魚形文具”“四頭梅樁文具”“十頭龍鳳酒具”被選入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並在香港展出。 [5]  1979年,設計的“紫砂葡萄杯”被中國選作鄧小平訪日禮品。 [5]  1981年5月,被選為宜興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丁蜀代表。 [7] 
1982年,任紫砂工藝廠研究所副所長。 [3]  1987年,完成中南海紫光閣紫砂陳設品創作,“瑁昉咖啡壺”、仿明代“桃杯”等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設計製作的“金秋南瓜壺”“大南瓜壺”“金龜子南瓜壺”在香港展出。
1988年,參加首屆中國宜興陶瓷藝術節,現場演示並進行學術交流活動;與韓美林合作的“小壺”、與辛國勳合作的“爭春豔硯台”在日本東京展出,“曲壺”形象被選為日本電話卡圖案;10月,參加日本東京舉辦的中日友好條約締結十週年紀念活動“中國宜興陶瓷藝術展”;同年,“曲壺”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7]  1989年4月,受聘為紫砂工藝廠副總工藝師。 [7] 
1991年,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國際陶瓷研討會;9月,參加香港中藝公司舉辦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暨一九九零年獲獎作品展”;同年,製作的作品“曲壺”和“彎把梅樁壺”分別被訂製贈送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7] 
1992年,為香港羅桂祥先生定製的“曲壺”“聖桃杯”“彎把梅樁壺”“大一粒珠壺”“秦權壺”“南瓜壺”為世界六大博物館藏品。 [5] 
1993年9月,應中國台灣鴻德文化基金會及台灣同鄉會之邀,與顧景舟一行11人赴台北參加由知遠發展基金會主辦的“宜興陶藝·顧景舟師生作品聯展”,在中國台灣學術交流活動中做“淺談紫砂花貨藝術的魅力”演講; [3]  作品“桃聖壺”被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收藏,被定為一級藏品。 [7]  1994年,汪寅仙被選為浙江省人大代表。 [3] 
1995年6月,上海教育電影製片廠為汪寅仙拍攝了宣傳片;8月,赴北京參加“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NGO婦女論壇”,並在“全國百名女能手展演會”上表演紫砂陶製作技藝。 [7] 
1997年10月,赴香港參加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辦的“紫泥清韻——陳鳴遠陶藝研究會”,並做“陳鳴遠陶藝欣賞”主題發言。 [7] 
1998年4月,在杭州參加由浙江省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上海博物館合辦的“陳鳴遠陶藝研究會”;5月,赴中國台灣參加“宜興紫砂茗壺展”“跨世紀紫砂陶藝特展”;10月,參加上海博物館舉辦的“陳鳴遠陶藝研究會”;同年,從紫砂工藝廠正式退休。 [7] 
2001年5月,參加“中國宜興國際陶藝研討會暨陶藝展”,擔任評委;8月,參加“韓國世界陶瓷博覽會”,並捐贈“世紀泥歌壺”,被韓國收藏;10月在北京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舉辦“汪寅仙紫砂藝術展”。 [8]  [7] 
2002年10月,參加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陶瓷協會在浙江龍泉舉辦的“第七屆全國陶藝創新展”,並擔任評委。 [7]  2003年3月,參加在大連舉辦的“第37屆全國工藝美術品博覽會”,擔任評委;11月,參加江蘇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中法文化年——錦繡江蘇”活動,並考察訪問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德國、奧地利等國。 [7] 
從左至右依次是:周桂珍、顧景舟、韓美林、汪寅仙 從左至右依次是:周桂珍、顧景舟、韓美林、汪寅仙
2005年12月,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參加“陳鴻壽藝術研討會”;同年,獲得“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 [7]  2006年8月,赴北京擔任“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評委;10月,參加中國陶瓷協會在宜興舉辦的第八屆全國陶藝創新評比,擔任評委。 [7] 
2007年,汪寅仙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入選項目為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1]  參加北京故官博物院舉辦的“宮廷紫砂展”,她創作的“神鳥出林壺”贈給故宮博物院收藏;參加北京故官博物院舉辦的“紫砂國際研討會”活動,做“紫砂手工成型的工藝技法”學術演講。 [7] 
2008年4月,赴溧陽市考察陳曼生遺蹟;5月,參加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第三屆全國會員大會並當選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第三屆全國會員大會理事; [7]  同年,擔任第34屆國際陶藝大會宜興分會場手工操作大賽評委。 [7] 
2009年6月,參加由江蘇省宜興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陶都風——中國宜興陶瓷藝術大展”,出席學術研討會及“十位國家級大師媒體見面會”,展覽作品“松竹梅壺”捐贈給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收藏;中國藝術研究院主持出版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卷》;同年,中央電視台《人物》欄目播出汪寅仙專題片。 [7] 
2011年6月,應邀赴台灣藝術大學參加“國際陶藝茶藝研討論壇”並演講。 [7]  2012年9月,參加中國國家博物館紫砂大展活動,“祥龍壺”“祥龍玉鼎壺”“格古尚在壺”等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7] 
2013年10月,赴中國台灣參加“陶都風,寶島情”宜興紫砂藝術展活動,作品“萬象更新壺”被台灣歷史博物館收藏,並以“紫砂花貨的藝術魅力”為題發表演講。 [7] 
2014年3月7日,當選為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女陶藝家分會會長; [7]  .8月,在北京飯店參加APEC全球女性領袖峯會,做主題演講,其製作的“新品益豐壺”由組委會收藏;12月,參加廣東佛山陶瓷藝術節,參加“全國五大名窯座談會”。 [7] 
2015年10月19日,參加在宜興舉辦的“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六十週年慶暨紀念顧景舟百年誕辰紫砂藝術展”活動;10月,在宜興市文管會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上做《我的制壺工具》專題演講。 [7] 
2016年5月,參加在江西景德鎮舉辦的“全國女陶藝家作品展”,並進行了交流;6月5日,向宜興市博物館捐贈“金秋南瓜壺”,作為館藏。 [7] 
汪寅仙歷任江蘇省第六、七、八屆政協委員,江蘇省工藝美術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陶藝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8] 
2018年2月28日9時28分,汪寅仙逝世。 [12] 

汪寅仙個人生活

1966年,汪寅仙更名為“汪朝陽”; [7]  1979年,名字改回汪寅仙。 [5] 
汪寅仙的女兒叫姚志泉,生於1973年,出生於江蘇宜興丁蜀鎮。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陶藝專業委員會會員。汪寅仙的女婿叫鮑廷博,生於1972年,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陶藝專業委員會會員。 [13]  1994年,姚志泉與鮑廷博結婚,並指導鮑廷博從事紫砂創作。 [7] 
汪寅仙的兒子叫姚志源,生於1971年;兒媳昊亞萍,生於1972年,工藝美術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陶專會會員。 [14]  姚志源和昊亞萍育有一女叫姚嘉慧。 [7] 
家庭成員

汪寅仙非遺傳承

汪寅仙入選信息

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發佈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汪寅仙入選該名錄,入選項目為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項目編號:Ⅷ-1),序號為01-0120,申報地區為江蘇省宜興市。 [1] 

汪寅仙收徒傳藝

收徒時間
徒弟
1978年7月
1983年
1984年
吳亞亦
1985年
1986年
丁洪順、何敏、王銘東、劉建軍
1989年
姚志源
1991年
姚志泉
1992年
吳亞萍
1993年
汪葉
1998年
王志剛
2010年
鬱晴
2013年
徐海林、丁伯君
2014年6月
範培君
2015年6月
陳忠慶
2017年2月12日
姚嘉慧
2017年5月
馮巷華
參考資料: [7] 

汪寅仙非遺推廣

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期間,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邀請,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與弟子吳亞亦、梅寶玉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做操作表演。 [7] 
2009年2月,在北京農業展覽館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活動。 [7] 
2010年6月,參加上海世博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江蘇文化周”,兒子姚志源配合表演。 [7] 
2012年2月,在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等部委舉辦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演活動。 [7] 
2015年5月,接受中文國際頻道《流行無限》欄目專訪,錄製非遺傳承人節目;10月29日,接受3D電影“美麗中國”攝製組專訪,錄製非遺節目。 [7] 

汪寅仙代表作品

汪寅仙做的壺形式比較多,有花貨、光貨、方貨、筋紋器等,比較全面,仿古壺、酒杯、瓶罐等樣樣都曾涉獵。從事紫砂事業以來,她先後創作設計了300多件(套)作品。她的作品門類齊全,品種多,有茶壺、茶具、咖啡具、花瓶、餐具、酒具、文房四寶、陳設品等等。總量不少,但其中有些品種數量很少,有些是孤品。 [11] 
代表作品(部分)
作品名稱
作品介紹
作品圖片
高手梅樁壺
尺寸為12.5釐米高,18.5釐米寬。
桃杯
20世紀70年代制,尺寸為9.2釐米高,15.5釐米寬。
聖桃壺
1992年制,尺寸為9.3釐米高,15.8釐米寬。
九頭南瓜提樑茶壺
1994年制,尺寸為16.5釐米高,14.5釐米寬。
聖柏壺
1990年用深紫泥製作,用墨綠泥點綴柏枝,以柏入壺。高13釐米。
西瓜壺
西瓜壺是典型的花貨,以西瓜為形,上塑有西瓜的藤蔓,精緻秀美。
心手相連壺
該壺造型小巧玲瓏,精緻奇巧。上刻“心手相連”,使壺具有典雅之氣。
神鳥出林壺
神鳥出林壺的壺嘴似鳥頭,壺身以弧線構成,並以鳥兒振翮展翅的姿態構成提樑,猶如一隻品首翱翔的鳥兒,正在搏擊雲天。
曲壺
該壺是由汪寅仙與中央美院的張守智教授合作設計而成,取材與蝸牛的有機生長形態,整個壺體為一圈自然的渦線所貫穿,既有線的變化又有面的變化,線面的處理挺秀清晰,協調柔和,變化又統一,高16.7釐米。
仙桃提果壺
該壺製作於1990年,以紫砂紅色製作,燒成後色澤嬌豔,與壺所表達的意境相融。塑桃為壺體,又塑桃樹葉和小桃子為蓋和蓋紐,望三權式桃枝老本為提樑,屈曲盤折,其上疤節清晰可鑑。底鈐“寅仙”圓印款,蓋內有“寅仙”小章。該壺19.5釐米高,14釐米寬。
天樂壺
該壺壺式創意源於葫蘆,是葫蘆中的亞腰造型,壺蓋是亞腰葫蘆之上半段,壺身為碩大的腰身。遒勁的葫蘆藤條以耳形成鏨,在壺身上又分為兩枝,分別浮於壺身之兩側。在兩側的細藤,上各掛有小葫蘆一枚,七星瓢蟲三兩隻,藤上長有各具形態的葉片三兩片,並有小蟲侵蝕的孔洞數處,栩栩如生。
參考資料: [2-3]  [4-5]  [6]  [9] 

汪寅仙創作特點

汪寅仙在創作時注重用抽象概括的手法,表達紫砂器豐富的層次和渾樸的質感,增強其作品的魅力。她擅長花貨的創作,對光貨、筋紋貨、方貨等也有研究,並能融會貫通,嫺熟運用。汪寅仙熟知紫砂泥性,擅長調配泥色,並將抽象與自然相結合,突出作品造型特色及優雅的氣韻,製作了大量的作品。 [6]  汪寅仙在構思紫砂花貨時,首先要從形、神、態、氣、韻、精、功等方面去追求藝術效果。如設計以竹為題材的作品,在效果上必須有清秀挺拔感或有秀竹瀟灑飄逸等特徵。如設計以梅為題材的作品應具有冰肌鐵骨之勢,或梅花疏影橫斜,富有傲霜鬥雪的精神氣質。如設計以松柏為題材的作品,應有精壯老練,氣魄橫生,蒼勁青翠,富有生命的活力。她所創作的花貨作品,圍繞壺的形體,取其形、表其神、佈局合理、疏密有致;光貨作品,線條簡潔明快,以簡練到無法再簡練的線條成就完美的造型,表現作品的神韻。 [3]  [11] 

汪寅仙獲獎記錄

榮譽稱號
  • 2016-11    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    (獲獎)    
  • 2011    (江蘇)省質量萬里行德藝雙馨    (獲獎)    
  • 2007-6    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    (獲獎)    
  • 2003-10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獲獎)    
  • 1997-9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獲獎)    
  • 1993-12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獲獎)    
  • 1989-10    全國勞動模範    (獲獎)    
  • 1989-10    全國“三八”紅旗手    (獲獎)    
  • 1989-6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獲獎)    
其他
  • 2014-8    世界傑出女性創作獎    新品益豐壺    (獲獎)    
  • 2013    中國陶瓷設計教育終身成就獎    (獲獎)    
  • 2012-6    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薪傳獎    (獲獎)    
  • 2010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特別獎    (獲獎)    
  • 1990    國際精品大獎賽一等獎    曲壺    (獲獎)    
  • 1990    全國陶瓷設計評比一等獎    曲壺    (獲獎)    
  • 1988    全國陶瓷評比一等獎    (獲獎)    
  • 1988    國際精品大獎賽一等獎    (獲獎)    
  • 1986    全國陶瓷設計評比二等獎    回坊咖啡具    (獲獎)    
  • 1980    全國陶瓷設計評比展覽獲三等獎    百果水平壺 ;紫砂掛筆架    (獲獎)    
  • 1980    全國同類行業優秀獎    仿製“供春樹癭壺”    (獲獎)    
  • 1980    江蘇省四新產品設計一等獎    九頭高壽梅樁茶具    (獲獎)    
參考資料: [3]  [5]  [7] 

汪寅仙人物評價

汪寅仙大師是宜興紫砂第一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是紫砂界德藝雙馨的藝人。她從藝60多年,她曾獲得過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嚴謹的創作作風和光貨、花貨俱佳的紫砂技藝,讓她在業界有口皆碑。 [10]  (宜興紫砂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評)
汪大師在業界是一個傳奇,她的花貨前追古人,模擬自然界的物件惟妙惟肖,南瓜壺、枙子花壺、梅樁壺等極具風韻。 [10]  (中國藝術研究院陶瓷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振宇評)
參考資料
  • 1.    汪寅仙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0-09-23]
  • 2.    北京讀圖時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印象中國 紙上博物館 紫砂壺[M]. 合肥:黃山書社, 2016.09:158-159
  • 3.    張淑芬主編. 當代紫砂名品鑑賞[M]. 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 2012.08:99-101
  • 4.    宋伯胤,吳光榮,黃建亮著. 紫砂茗壺珍賞 第3冊[M]. 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 2011.08:331
  • 5.    史樹青主編. 紫砂壺[M].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7.08:162
  • 6.    叔戊編著. 城市格調鑑賞系列 紫砂壺鑑賞手冊[M]. 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1.12:136-137
  • 7.    韓明,袁碩著. 中國手藝傳承人叢書 江蘇宜興紫砂·汪寅仙[M]. 深圳:海天出版社, 2017.06:195-201
  • 8.    白庚勝,向雲駒主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編. 中國民間文藝家大辭典[M].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4.06:367
  • 9.    胡付照著. 讀壺小品[M]. 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 2012.12:92-93
  • 10.    宜興紫砂第一位傳承人汪寅仙因病離世  .江蘇國際在線[引用日期2021-12-02]
  • 11.    汪寅仙:非遺紫砂傳承人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非遺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1-12-02]
  • 12.    汪寅仙逝世 享年75歲,紫砂藝苑又走一位大師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12-02]
  • 13.    張淑芬主編. 當代紫砂名品鑑賞[M]. 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 2012.08:189
  • 14.    韓明,袁碩著. 中國手藝傳承人叢書 江蘇宜興紫砂·汪寅仙[M]. 深圳:海天出版社, 2017.06:7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