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上青墓

鎖定
江上青墓位於江蘇泗洪縣烈士陵園內,建於1983年。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蘇揚州人。
中文名
江上青墓
地    點
江蘇省泗洪縣
建立時間
1983年

江上青墓墓地介紹

張愛萍題寫墓碑:江上青烈士之墓。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蘇揚州人,江澤民同志的父親。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江上青受黨委派至皖東北特委工作。1939年江上青遇難殉國。原葬於泗洪縣孫園鄉。上個世紀80年代初遷葬於現址。

江上青墓江上青簡介

江蘇省泗洪縣烈士陵園裏安葬着一位揚州籍烈士遺體。每逢清明節,蘇皖推北一帶就有許多人到他的墓上來祭掃。他就是原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的父親、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黨員和革命活動家江上青烈士。
江上青,1911年4月10日出生在江蘇省揚州江都縣仙女鎮他自幼勤奮好學,膽識過人,中學時代就積極投身於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學生運動,17歲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8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以自己的革命行動譜寫了一支人生壯歌。
1938年秋天,由新桂系控制的國民黨安徽省軍政當局為了排斥異己,把當時安徽省政府所在地六安縣的縣長盛子瑾調到今江蘇省盱眙縣管鎮(當時屬安徽省泗縣轄),提升為國民黨安徽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同時,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也任命盛子瑾為第5遊擊縱隊司令。當時第六區所轄五河、泗縣、盱眙、靈璧宿縣、嘉山、鳳陽、定遠懷遠9個縣的縣城已相繼淪陷。盛子瑾深感在第六區打開局面不易,只好請求由中共安徽省工委宣傳部長張勁夫等同志起核心作用的安徽省動員委員會派遣青年骨幹隨同赴任。中共安徽省工委決定派江上青等7人及省動委直屑第八工作團隨盛赴任,並將其中的秘密黨員組成以江上青為書記的中共特別支部(屬秘密組織)。特別支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盛子瑾,開展敵後工作,創建皖東北抗日民主根據地
盛於瑾一聽説江上青隨他赴任,高興得了不得。因為他對江上青的才幹早有所聞,又聽説江上青剛從國民黨第11集團軍總司令部在安徽太和舉辦的學生軍團培訓班畢業,並圍成績優異被留團擔任軍事教官;而且,他在擔任六安縣縣長期問就與江上青打過交道,1938年夏季,武漢的《新華日報》還發過特派記者章漢夫(解放後曾任外交部副部長)報道江上青事蹟的文章。因此,盛子瑾對這位年僅27歲的江上青抱很大希望。
赴任途中,江上青那橫温的才華,過人的機智和幹練的辦事能力初步地顯露了出來。在定遠、風陽等縣縣政府和民眾召開的迎送大會上,江上青發表了撼動人心的演説。他的演説,旁徵博引,有很強的説服力和鼓動性,贏得聽眾陣陣掌聲,真令盛子瑾折服。因此,一到管鎮,盛子瑾就委江上青以區專署文化科長職務,並很快把江上青提升為專員公署秘書兼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後又委任江上青兼任皖東北軍政幹部學校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而且,每當盛子瑾因事外出時,專署一切往來函電和日常工作全部由江上青代理。
江上青早已發覺,盛子瑾雖有一點愛國思想,願意抗日,但畢竟是國民黨軍統特務出身,軍閥本性末改,其所作所為的總的動機是企圖趁機發展個人勢力。因此,江上青在協助盛子瑾開展抗日工作的同時,又千方百計地控制盛於瑾的勢力,積極發展地下黨員,並把一些有經驗的地下黨員配到鄉、鎮長的位子上來,讓地下黨員石青、朱青陽、趙敏、呂亮屏等出任泗縣縣城周圍幾個區政府的區長,井把一些地方抗日武裝隊伍編進盛子瑾的要害部門。
一天,秘密黨員、原宿東遊擊隊隊長趙匯川前來與江上青私下聯繫,江上青對趙匯川説:“你們來得正是時候,盛子瑾的第六抗敵指揮部下面已有了l、2、4、5支隊,還缺第3支隊,宿縣地區還是共產黨組織活動的空白點。”趙匯川連忙連問:“那怎麼辦?”江上青説;“有機會。盛子瑾這個人一心想擴大自己勢力。我們將計就計,爭取建立以共產黨人為核心的第3支隊。你正面與盛交談,我背地撮合一下,準成。”不料,盛子瑾卻想讓趙匯川做他的參謀主任。江上青靈機一動,叫趙匯川趕緊派人連夜趕到宿縣,讓宿縣方面來急情,謊稱“部隊組建已有雛形,盼趙速返!”而盛子瑾最怕自己統治區內有獨立部隊。因此,當他見到宿縣傳來的早已擬定的所謂急信時,只好按照江上青的建議,委任趙匯川為第3支隊的隊長,令其返回宿東組建第3支隊。
另外,江上青還巧妙地促使盛子瑾把秘密黨員徐崇富領導的地方抗日武裝隊伍編為盛部第六區抗敵保安部隊特務支隊。這樣,這些人民抗日武裝就等於取得了擴建隊伍的“合法權利”。
為了讓八路軍和新四軍在皖東北開闢革命根據地,江上青經常在盛子瑾面前分析形勢;由新桂系控制的國民黨安徽省軍政當局,不僅把你調出省政府所在的六安縣這個心臟地區,讓你來到這與你有矛盾的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統治區的邊緣,還派與你有私仇的許志遠、秦慶累任靈壁縣和盱胎縣的縣長,並讓許志遠兼任第5遊擊縱隊第2支隊司令,這分明要搞掉你呀。盛於理一聽這話,不禁倒吸幾口涼氣。鑑於江上青分析得合倩合理,盛子瑾不得不採納江上青的建議,派出兩路人馬,一路前往隴海路北,與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聯繫,一路前往律浦路西,與新四軍彭雪楓支隊聯繫。山東分局很快即派中共山東淄博待委組織部長楊純、婦女部長江彤等前來與江上青接頭。江上青把楊純帶去見盛子瑾。幾番美言之後,盛子瑾就依江上青的意思,委任楊純為保安司令部政治部民運科長。
同年7月,彭雪楓與八路軍、新四軍代表張愛萍和劉玉柱前來與盛子瑾商談建立統一戰線事宜。經江上青努力,盛子瑾表示願意與八路軍和新四軍合作抗日,歡迎八路軍、新四軍進入院東北第六行政區進行抗日遊擊戰爭,就地供應糧草。不久.八路軍、新四軍就在今泗洪縣境內的張塘建立了皖東北辦事處,張愛萍任處長,劉玉柱任副處長,掩護以金明為書記的中共蘇皖區黨委開展革命工作。盛子瑾還答應每月接濟八路軍、新四軍軍費一萬元。從此,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就在盛子瑾統治的地區站穩了腳跟。而這一切,都是與江上青的努力分不開的。
隨着抗日鬥爭的深入,江上青感到,要想在皖東北一帶轟轟烈烈地開展抗日救國活動,光靠遊行、呼口號、貼標語、寫牆字、散傳單是不行的,因此,江上青向盛子瑾建議,創辦《皖東北日報》。
早在上海藝術大學讀書期間,江上青就是個編寫、印製和散發傳單的高手,又與“左聯”作家郁達夫、蔣光慈、陽期望等交往甚密,創作了大量的帶有革命鼓動性的文學作品。重返揚州後的幾年裏,先後與人合作創辦了《新世紀週刊》、《寫作與閲讀》、《抗敵週刊》等刊物,積極宣傳抗日思想和黨的政策、主張。對江上青差不多言聽計從的盛子瑾馬上同意,由江上青發起籌辦《皖東北日報》和皖東北文化服務社。
為了確保《皖東北日報》始終堅持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在配備報社工作人員時,江上青首先考慮的就是地下黨員,由他們來堅守這塊陣地。因此,《皖東北日報》創辦後,大量地報道了抗日前線——主要是華北戰場上的八路軍英勇打擊日寇和廣大人民羣眾積極支援前線,保家衞目的戰訊和消息,並翻印毛主席的〈論持久戰〉、《論新階段》等重要著作。江上青經常抱病為報社撰寫社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和政策。這對鼓舞和提高當時皖東北地區廣大人民和軍隊的士氣,特別是對教育、動員和吸收本地區廣大知識青年參加抗日,起了很大作用。
江上青出身書香門第,但革命生涯卻煉就了他膽略過人臨危不懼的品格。
1939年6月的一天,江上青帶四名衞士和一名政工人員,從靈北張大路坐船回大莊,當船行到蘇北李集南八里的時淄孜渡口時,突然被國民黨江蘇遊擊司令李薔臣所屬、住在李集的大隊長朱士林部劫俘捆綁。朱士林原是泗北地區臭名昭著的土匪。盛子瑾曾在一次剿匪時燒了他家的房子,並殺過他的一個遠房弟弟。因此,當朱士林查問江上青等人來歷時,江的幾個衞士怕朱士林把對盛子瑾的仇恨轉移到他們身上,就説江上青是靈壁縣縣長許志遠的秘書。朱士林有懷疑。江上青心想,對朱士林這樣土匪出身的欺軟怕硬的東西,無需掩蓋,便厲聲喝道:“姓朱的,大丈夫敢做敢當,我江某人是盛專員的秘書。要殺既殺,不用多問!”朱士林得知面前站着的這位就是自己仇人的秘書,立即命令士兵對江上青等6人執行槍殺。江上青面不改色心不慌,昂首挺胸,並囑咐政工人員張選:“準備呼口號!”就在這時,李薔臣聞聲趕到。李是留法學生,頗識大體,覺得殺掉江上青對抗戰極為不利,遂下令鬆綁,並交還武器,與江上青握手致歉,最後發船讓行。
江上青等脱險歸來,手腕上的繩印尚未平復。盛子瑾的少校隨從副官翟繼武見了忙説:“江秘書受驚了,你這次好險啊!”江上青笑了笑説;“幹革命嘛,總是要遇到危險的。但是,任何危險也是嚇不倒我們的。對我來説,只有為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才算不失革命氣節,對革命盡到了責任。
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在陪同盛子瑾於靈北張大路同靈璧縣縣長許志遠會談後,返回專署途中遭到泗縣小灣村柏玉孫、王鑄九等反動地主武裝突然襲擊,壯烈犧牲,年僅28歲。
江上青墓
江上青墓(1張)
江上青同志為開闢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嘔心瀝血,作出了重要貢獻,直至獻出年輕而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