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

鎖定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包括新津生活區、新城市中心區(CBD)、生態公園區和萊蕪綜合區等四大功能區。 現已啓動新津片區建設,同時抓緊萊蕪片區和新溪片區的海堤建設,形成兩頭推進的格局,把東部城市經濟帶建成汕頭的中央商務區,建成世界有名、國內一流的生態型海濱新城
中文名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
包    括
新津生活區、新城市中心區
規劃結構
觀結構為“一心一帶兩軸”
方    案
規劃濱海大道起點位於中泰立交橋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定位與規模

新津片區位於東部城市經濟帶與現狀主城區的結合點,功能定位為:汕頭海灣門户,東部城市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集商業、文化、旅遊、體育於一體的城市遊憩商業區,生態良好、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的高品質濱海住區。
據《汕頭市東部城市經濟帶新津啓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新津片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為7771畝,扣除原已出讓等用地,新圍填建設用地總面積約4500畝,其中可開發建設用地近3000畝(含住宅用地,商住用地,居住區級的幼兒園、停車場、廣場、市政、綠地、道路、市場及其他公共設施,經營性市級公建包括行政辦公用地、商業金融用地、旅館業用地、文化娛樂用地)。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規劃結構

功能結構為“1+5組團式佈局結構”。
即一個市級公建組團和五個居住生活組團。
景觀結構為“一心一帶兩軸”。
“一心”為公建中心區內的市級綠化公園,是片區的景觀中心。
“一帶”為位於規劃區東部、貫穿南北的韻水景觀遊憩帶。
“兩軸”分別為位於公建中心區內的中心商業景觀軸,和位於片區中部橫穿片區東西向的居住生活景觀軸。
規劃採用點、線、面綠化系統佈局原則,強化片區主入口景觀效果。充分利用片區三面臨水的區位優勢,結合“水韻之城”的規劃意念,將片區打造成未來汕頭濱海高尚住區。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堤路結合方案

規劃濱海大道起點位於中泰立交橋,經韶山路下穿海灣大橋後連接藍水星主題公園環路,在現狀外導流防砂堤起點處,沿防潮大堤向東南延伸,至用地東南端轉向東北方,一直向東北延伸至澄海萊蕪。
規劃濱海大道採用高路方案,即濱海大道位於防潮大堤上部。防潮大堤總寬90米,其中,道路寬度60米,設雙向8車道,標高6.12米,防浪牆頂標高6.92米;防潮大堤內側設30米斜坡景觀帶;堤外護坡設2條觀光車道,標高2.15米。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項目內容

項目內容:
(1)新津河口左岸部分堤段及河道開挖;
(2)新津片區內堤圍(含西側已建海堤加固改造)、涵閘、主幹河涌、市政幹道及電力、給水、排水、排污、通訊、燃氣等相應配套;
(3)新圍填建設用地範圍內的土地吹填及平整工程;
(4)汕頭港和航道疏浚工程。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投資費用

據初步估算,項目投資總費用(靜態)約35億元,包括:
(1)工程基建費用約26億元,其中市政配套約10.5億元,水利工程約10.5億元,土地吹填工程約5億元;
(2)項目其它費用約9億元,包括海域使用金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海域使用賠償、徵地補償及有關税費等。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區劃功能

東部城市經濟帶是“三大經濟帶”規劃建設的重中之重,它以河口治理、海堤建設為切入點,近期規劃從海灣大橋東側汕頭港導流防沙堤始,至澄海萊蕪島止,呈帶狀區域,東西長13公里,南北縱深約1.5~2.5公里,規劃建設百年一遇海堤和堤路結合高標準濱海大道,堤圍內開發利用灘塗近20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為汕頭市未來的城市中心區,以行政辦公、高端商貿、總部經濟為主,兼具居住、文化、金融、商業、旅遊、休閒於一體的生態新城區。項目的建設開發將大大提高城市防洪、防潮、排澇能力,改善排澇面積131.2平方公里,同時又能有效緩解汕頭人多地少、城市發展空間狹小的矛盾,實現由內海灣城市向海濱城市的轉變,強化汕頭作為粵東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帶動功能,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彰顯生態型海濱城市的特色魅力,是一項站在汕頭歷史發展新起點上謀劃長遠發展的宏大工程,是破解發展難題、破解制約汕頭髮展瓶頸的一項重要工程,是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的重大實踐。 省委、省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對該項目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歷屆領導多次要求從汕頭髮展全局和戰略高度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明確指出,東部城市經濟帶是汕頭今後發展的根本出路,解決了汕頭生存發展的問題;是汕頭髮展的一項重大戰略,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實施。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新津生活區

新津生活區——集居住、文化、休閒於一體,具有內湖島嶼羣式景觀特色的海濱生態新城區。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新城市中心區

新城市中心區 新城市中心區
新城市中心區(CBD) ——以汕頭市未來的商務中心(CBD)和行政中心為主體,兼有居住功能的城市中心區。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生態公園區

生態公園區 ——集濕地公園、玩具主題樂園、動漫樂園和體育公園於一體的海濱生態休閒娛樂區。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規劃提要

新東區分區規劃範圍:南至南海,西至新津河,東至外砂河,北至新津河與外砂河的交匯處,現狀總面積56.83平方公里,規劃總面積65.10平方公里(包括填海部分)。規劃期至2020年,其中近期為2005年~2010年;中、遠期為2011年~2020年。  新東區的規劃建設以“一片三區,總體協調”為主要指導思想,以“綠島水岸,濱海水城”為整體設計理念,以“建設城市新區和城市中央商務區、發展城市東部經濟帶”為規劃建設目標,通過用地佈局的規劃,形成“環河面海、一島多片”的空間佈局形態。
汕頭市新東區位於中心城區東部,即外砂鎮新溪鎮的行政範圍,三面河海環繞,是汕頭市東部城市經濟帶的重要發展區域。新東區將充分發揮用地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優勢,建成汕頭市北岸新城、新城市綜合功能片區、城市中心區所在地,並賦予城市中央商務區、城市住區、教育園區、特色工業、效益農業、交通門户的城市職能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規劃片區

根據規劃,新東區分成外砂、新溪、濱海三個片。
新津生活區 新津生活區
外砂片以汕汾路(324國道)為主要軸線進行用地整合,調整用地功能,形成明顯的功能組團,國道南側用地形成外砂片中心區以及居住區,國道北側至高速公路出口區域形成集中工業區,體現規模化效益。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北地區,注重生態建設,利用兩河交匯的地形形成沿河外環線的綠化走廊,建設以大衙村為代表的一批環境優美的村莊。該片區定位為現代化城鎮(區),汕頭市毛織服裝、食品加工、輕工製造業基地之一,中心城區東北部對外交通門户和樞紐。
新溪片在規劃鳳東路以北地區形成一個有部分村鎮和鎮辦工業組成的村鎮綜合組團;鳳東路以南、金鴻公路以北、東興路以西地區是新溪鎮中心,建設量密集,通過整合、完善配套,形成兩個居住組團;東興路以東地區作為區級工業區,這部分地區用地條件良好,有規模化發展的基礎。該片區定位為現代化城鎮(區),汕頭市龍湖區新興工業基地,效益型農業基地。未來的發展應優化和集約控制兼顧。
濱海片在金鴻公路以南、填海區以北重點發展居住功能,補充汕頭東區房地產用地的緊缺,以主幹道劃分形成三個居住組團;東部結合汕頭教育需求,形成教育園區;填海區部分重點建設生態型中央商務區,配套部分高檔次居住用地和度假用地,形成一個城市中心組團和兩個居住組團。該片區定位為城市中心區所在地,生態型城市中央商務區,現代化濱海住宅新城,汕頭市教育園區所在地之一。未來的發展應採用高標準建設、跨越式發展的模式。結合河口治理建設高標準的防洪大堤和海濱路(市政大道),形成填海用地,建設生態型中央商務區、休閒娛樂度假區、教育園區、現代化大型居住區,成為代表汕頭市城市亮麗形象的地區。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建設目標

新東區近期將加速片區和中心城區的一體化發展進程,啓動東部城市經濟帶規劃建設,初步發展新城市綜合片區,為實現片區遠期發展目標打下基礎。遠期將配合汕頭市產業結構優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化進程推進等目標,高標準建設,使片區真正成為中心城區的主體構成部分,城市的重點地區和新城市中心綜合功能片區。如何實現分期建設目標,該規劃提出要加強新東區和汕頭北岸東區的溝通聯繫,最大限度接受東區輻射,加速一體化進程,使新東區儘早真正融入中心城區,同時配套推進體制調整,加大城市化進程力度包括降低連通門檻、提升人口素質、推進行政調整等。對於片區中北部的外砂片和新溪片,應控制村居建設無序擴張、有效引導城市化建設,整合用地、提升空間佈局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發展規模化的工業園區和城市型的居住區,土地利用以優化、整合為重點。對於片區南部的濱海片,未來發展以跨越式的模式為主,配合東部城市經濟帶的建設,着力建設城市新區、新城市中心區等。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基礎建設

新東區在近期的5年期間,將在用地建設、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等方面安排一系列的建設項目。其中,用地建設包括原鎮中心區用地進整合、改造及配套完善;原有零散工業用地拆遷併合;教育園區啓動建設;東部工業園區啓動建設;金葉島東房地產項目規劃建設;金鴻公路中段南側新津路西的商貿金融(優先安排酒店商務)用地規劃建設;部分市級醫療項目規劃建設等。道路交通包括金鴻公路道路配套設施完善及與金砂路連接;新津路改造拓寬;鳳東路規劃建設;其他聯繫性道路和支路的配套建設等。基礎設施包括建設金鴻公路、鳳東路給水乾管;建設新津路排水箱涵;擴建外砂110KV變電站;新建新溪110KV變電站及配套線路;加固上蓬圍江、海堤等。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建設進展

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工程——東部城市經濟帶項目,80個億的貸款額度已順利通過國家開發銀行總行的審批。到2010年3月底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4億元,將力爭今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新溪和塔崗圍兩片區海堤拋石合攏和防護;年底前,初步形成約8平方公里以上陸域面積,同時逐步加高海堤,全面推進海堤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