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稻黑條矮縮病

鎖定
水稻黑條矮縮病俗稱矮稻,是由水稻黑條矮縮病毒引起、發生在水稻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葉鞘和莖稈。病株矮縮,葉色濃綠僵硬,葉背、葉鞘和莖稈由於韌皮部細胞增生,表面沿葉脈有早期為蠟白色、後期為黑褐色的短條狀不規則突起。 [1] 
水稻黑條矮縮病主要在中國江蘇、浙江、河南等省發生,該病發生區病田率可達3-40%,一般病叢率為5-30%,嚴重地塊病叢率90%以上,發生嚴重稻田可導致絕收。該病是一種病毒病,以灰飛蝨傳毒為主,介體一經染毒,終身帶毒,但不經卵傳毒。稻早播比遲播發病重,稻苗幼嫩發病重。小麥發病輕重、毒源多少,決定水稻發病程度。 [2] 
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防治應該貫徹“切斷毒鏈,治蟲控病”的防治策略,以“壓低基數,重防代”為重點,採取農業、化學等綜合措施,多環節地控制灰飛蝨遷入稻田的數量和減少稻田的發生量,避免灰飛蝨傳毒危害;堅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化學防治為主線的防治策略,充分發揮農業防治措施的作用。 [3] 
中文名
水稻黑條矮縮病
外文名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
別    名
矮稻
病    原
水稻黑條矮縮病毒(RBSDV)
為害作物
水稻
為害部位
葉片、葉鞘、莖稈

水稻黑條矮縮病病原特徵

水稻黑條矮縮病毒 水稻黑條矮縮病毒
水稻黑條矮縮病毒的病原稱為水稻黑條矮縮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在病株和帶毒蟲體內的病毒粒體為球狀,直徑為80-90納米,在提純的樣品中直徑為60納米。用微量注射法測定,其稀釋終點,病葉汁液為10-4-10-5,帶毒蟲提取汁液為10-5-10-6,病葉汁液的鈍化温度為50-60℃,10分鐘,在4℃下體外存活期為6天,在-30℃至-35℃下經232天仍保持高度侵染性。 [1] 
水稻黑條矮縮病毒寄主範圍較廣,除水稻外,還有玉米小麥大麥高粱看麥娘等多種禾本科雜草。 [1] 

水稻黑條矮縮病為害症狀

病株矮縮,葉色濃綠僵硬,葉背、葉鞘和莖稈由於韌皮部細胞增生,表面沿葉脈有早期為蠟白色、後期為黑褐色的短條狀不規則突起,這是該病的主要特點。病株分櫱增多,但幼苗發病早的無此現象。稻株發病早的明顯矮縮,不能抽穗;發病遲的穗小而結實不良。在病株的增生組織細胞中有圓形的內含體,直徑為6.5微米。 [1] 
大多在抽穗前後開始發病,早的在水稻分櫱盛期前後發病。發病早的,病株矮化,葉片變黃。變黃多在病株中部葉片(在抽出葉以下,以第3葉為中心的上下2-3葉)。從葉片的中部直到葉尖黃色較明顯,然而葉尖變褐;有時葉片變橙色,往往夾雜褐色的壞死斑。上部症狀輕微的病葉,雖有褪色的小斑,但一般新抽出葉及其下一葉都正常不變色。在抽穗前後較遲發病時,只有明顯矮化二劍葉及其下一葉的上位葉,外觀葉色正常,只是易提早變黃。變黃的病株矮化,也有在變黃症狀出現後才矮化。病株一般從劍葉下第4-5葉位起的節間、葉鞘和葉片長度縮短。還有的葉片稍窄並扭曲,穗軸變赤褐色,穎殼生褐色條斑等,抽穗期和健株大體相同或稍遲,病株很少枯死,但與普通矮縮病併發時也有枯死。抽穗前後發病的比健株矮12-30%;雜質變多,未成熟米、畸形米增多,且光澤差,米的外觀、食味、香味和硬度等變劣。 [1] 
根系不發達,細根數少,稀而剛硬,彈性差,稍變褐,上部根量少,生活力差,提早枯死。由於水分吸收不足,在烈日下葉易捲縮。症狀的特點是早期發病變黃矮化,後期發病表現矮化。遠看田間病株矮化呈團狀,葉色變淡呈缺肥狀,在其中散見明顯變黃葉,施穗肥後由於健株葉色變濃,病株黃色顯著,這是因為病株吸肥差,肥效難以表現二病田中大多數病叢集中形成團狀病窩,也有病叢分散分佈。病窩有圓形、橢網形、條狀等,大小不一,分散在田中、田邊不定,嚴重時全田發生呈凹凸狀,也有見到全田低矮,其中夾雜有少數健株的情況。在團狀病窩中心全叢矮縮,其四周散生部分病株,有全叢矮縮和部分矮縮。團狀成叢矮縮的病株易見,分散病株不易發現。病窩有兩種類型,即地面為水平狀的皿型和中心明顯、四周逐漸由矮到高的圓錐形。前者可能是急性型,症狀在短期內同時發生;後者可能是慢性型,症狀擴展是在較長時間內緩慢進行。 [1] 

水稻黑條矮縮病侵染循環

水稻黑條矮縮病毒是一種病毒病,傳毒介體有灰飛蝨Laodelphax striatellus)、白背飛蝨Sogatella furcifera)等,以灰飛蝨傳毒為主,介體一經染毒,終身帶毒,但不經卵傳毒。病毒主要在大麥、小麥病株上越冬,也可在灰飛蝨體內越冬。田間病毒通過麥——早稻——晩稻的途徑完成侵染循環。 [2] 
灰飛蝨不能將病毒經過卵傳給後代,只有在病源植物如矮稻、矮麥上吸食後才能帶毒。所以,水稻黑條矮縮病是通過灰飛蝨在水稻、麥子上反覆轉移而進行傳播的。灰飛蝨在中國上海郊區一年發生5-6代,以第五代和第六代的三齡至四齡若蟲越冬。帶毒的越冬灰飛蝨將晚稻上的病毒傳至麥子上造成矮麥;第二年,第一代灰飛蝨從矮麥上獲得病毒,5月中下旬起從麥子遷飛到早稻,造成矮稻;6月下旬、7月中下旬,第二代、第三代灰飛蝨分別從早稻遷入晚稻秧田和大田,傳病危害;以後晚稻上的越冬灰飛蝨又將病毒傳至麥子上,如此循環反覆。 [3] 
水稻黑條矮縮病

水稻黑條矮縮病流行規律

水稻苗齡越小越易感病,潛育期越短。在三葉期感染的,其潛育期為9-14天;在分櫱期感染的則為33天。感染越早,發病越重。早、晚稻和麥都以早栽而又靠近上季作物發病田的發病重,與病田相鄰的邊行發病更多。 [1] 

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治方法

貫徹“切斷毒鏈,治蟲控病”的防治策略,以“壓低基數,重防代”為重點,採取農業、化學等綜合措施,多環節地控制灰飛蝨遷入稻田的數量和減少稻田的發生量,避免灰飛蝨傳毒危害。堅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化學防治為主線的防治策略,充分發揮農業防治措施的作用。 [3] 

水稻黑條矮縮病農業防治

  1. 選用發病較輕的品種。雖然沒有抗水稻黑條矮縮病的品種,但在生產中可根據實際選用一些綜合抗性較強、發病較輕的雜交秈稻品種,如兩優6326、新兩優6號等。 [4] 
  2. 合理安排茬口,縮小小麥種植面積。小麥是灰飛蝨越冬和春繁的主要寄主,也是水稻黑條矮縮病毒的重要寄主,通過縮小小麥種植面積,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可減少灰飛蝨一代的發生面積,其種羣數量也會相應減少。 [4] 
  3. 防除禾本科雜草看麥娘和罔草等禾本科雜草是灰飛蝨越冬寄主和病毒寄主,冬前和冬後全面防除田間地頭、渠道溝邊和堆坡荒地的禾本科雜草,清除寄主植物,有利於減少灰飛蝨的發生量和毒源。 [4] 
  4. 合理育秧秧田儘量遠離麥田,最好能集中連片育秧。有條件的可改水育秧為旱育秧,旱育秧播種較遲,秧苗生長慢,苗小而老健,田間濕度低,對灰飛蝨的引誘力和生存適宜度比水育秧差,所以灰飛蝨一代成蟲遷入量相對少,滯留傳毒時間相對短,發病相對比水育秧低。 [4] 
  5. 適期遲播,早茬不早栽,一代灰飛蝨成蟲一般在5月中旬末到6月中旬盛發,將水稻遲播可避免前期成蟲的遷入和傳毒,遲栽可減少或避免一代成蟲遷入大田,有利於在秧田將其集中撲滅。雜交稻可適當推遲到5月5至10日播種,粳稻應在5月15日左右播種,6月中下旬大面積突擊栽秧。這樣既可避免灰飛蝨一代成蟲直接遷入大田傳毒和繁殖,降低2代發生數量,也可解決大田防治面積大、次數多、成本高、防效差、中後期發病重的難題。 [4] 

水稻黑條矮縮病藥劑防治

水稻黑條矮縮病是由灰飛蝨傳播,治蟲控病是防治的有效措施。 [3] 
  1. 冬春防治:結合小麥穗期蚜蟲防治,每畝加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20克,對水40-45千克噴霧,對灰飛蝨進行兼治。 [3] 
  2. 藥劑浸種:每100千克稻種,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克,配置成浸種液浸種。 [3] 
  3. 一代灰飛蝨防治:移栽稻在水稻秧苗立針期進行第一次防治;秧苗移栽前進行第二次防治。直播稻在一葉一心期,進行第一次防治,以後視情況進行防治。藥劑選用:第一次每畝使用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20克,第二次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40克,對水30千克,均勻噴霧。 [3] 
  4. 二代灰飛蝨防治:二代灰飛蝨是水稻大田期傳毒的主要媒介,也是導致水稻拔節及孕穗期第二或第三個發病高峯的主要原因,因此抓好大田初期二代灰飛蝨的防治十分重要。二代灰飛蝨防治要在水稻移栽活棵後,灰飛蝨卵孵高峯至低齡若蟲高峯期進行防治。每畝用30%混滅·噻嗪酮乳油100克,或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80克,或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20克,對水30千克,均勻噴霧。 [3] 
對發病較重地區,在秧田、大田初期防治灰飛蝨同時,配合使用防病毒藥劑,提高水稻抗病能力,進一步提高控制效果。注意同時連片用藥,統防統治確保防效。 [3] 

水稻黑條矮縮病相關研究

2024年4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利用RNA干涉技術獲得了同時對水稻黑條矮縮病毒、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水稻條紋病毒和水稻齒葉矮縮病毒高抗的水稻轉基因新種質。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生物技術(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5] 
參考資料
  • 1.    王玉山.水稻病蟲草害彩色圖鑑.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7:90-95
  • 2.    彭紅,朱志剛.水稻病蟲害原色圖譜.河南: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6:35-37
  • 3.    《植保員手冊》編繪組.植保員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5:29-32
  • 4.    高波. 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治技術[J]. 農技服務, 2017, 第34卷(1):64-65,62.
  • 5.    抗四種病毒的水稻新種質創制成功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