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勝

(明朝將領、勳臣)

鎖定
毛勝(1401年5月22日 [1]  —1458年9月21日 [2]  ),字用欽,原名福壽。明朝將領、勳臣。
毛勝於宣德年間承襲為都指揮使。曾逃回塞外,不久迴歸。正統年間(1436年—1449年)數次隨徵麓川,歷任都督僉事都督同知。代宗即位後,參與北京保衞戰,升任左都督,管三千營操練。後又平定各地、協鎮雲南,累功封南寧伯。協鎮雲南期間,毛勝設計擒獲預謀叛亂的金齒芒市長官刀放革
天順二年(1458年),毛勝去世,享年五十八歲,追封南寧侯,諡號“莊毅”。
本    名
毛勝
別    名
毛福壽
用欽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日期
1401年5月22日 [1] 
逝世日期
1458年9月21日 [2] 
主要成就
參與麓川之役、參與北京保衞戰、協鎮雲南等
爵    位
南寧伯→南寧侯(追贈)
諡    號
莊毅

毛勝人物生平

毛勝承襲父職

毛勝,原名福壽,建文三年(明成祖朱棣即位後追改該年為洪武三十四年)四月十日(1401年5月22日)出生 [1]  。曾祖父教化是元朝的冀寧王,祖父別卜花是元文宗時的右丞相。伯父那海,洪武(1368年-1398年)年間歸附明朝,後來因為參加“靖難之役”有功得以升至都指揮同知。那海無後,毛勝的父親安泰襲職為指揮使。毛勝兄長毛濟襲職期間,立有軍功,未升而逝。故而毛勝於宣德六年(1431年)襲升為錦衣衞都指揮使。《毛勝墓誌銘》稱他受到明宣宗的賞識。 [3]  另據《明史》及《明英宗實錄》記載,毛勝曾逃回塞外,不久回還 [4]  [5] 
正統六年(1441年),毛勝隨兵部尚書王驥征討麓川,率小股部隊擊退麓川伏兵,隨後大軍順勢大破苗軍 [6] 
正統七年(1442年),升任都督僉事 [7]  。靖遠伯王驥請挑選在京的番將和留居的番人,調他們到雲南去鎮壓苗人。於是,明英宗命毛勝和都督冉保統率六百人前往。後來,再徵麓川時,即命毛勝和都督冉保充任左、右參將。毛勝親臨前線,大破苗人。苗亂被平息後,毛勝升為都督同知 [8-9] 

毛勝衞京平亂

正統十四年(1449年)夏,也先入侵,毛勝偕同平鄉伯陳懷等率京軍三萬鎮守大同。陳懷在與瓦剌軍交戰中戰死,毛勝逃脱。也先逼近京師,毛勝在彰儀門之北抵禦,擊退瓦剌軍。之後,他領兵到西直門外,解了都督孫鏜之圍。都督武興在彰儀門戰死,瓦剌軍乘勝推進。毛勝與都御史王竑急忙趕去增援,瓦剌軍於是退走。毛勝一直追擊到紫荊關,斬獲頗豐 [10]  。後來在武清伯石亨等人的推薦下,明代宗朱祁鈺升毛勝為左都督,督管三千營(即後來的神樞營)操練 [11]  [12]  十一月,毛勝擔任左副總兵,與給事中劉清選領河間、東昌兩地達軍,前往湖廣、辰州等地平叛 [13] 

毛勝協鎮雲南

景泰元年(1450年)正月,命毛勝去接替方瑛協鎮雲南 [14]  。同年,貴州叛軍首領韋同烈自稱苗王,有數萬部眾屯於興隆(今貴州黃平)的截洞,攻擊平越、清平諸衞。毛勝充任左副總兵,與總兵梁珤、右副總兵方瑛等隨從總督王來分道夾擊,攻克興隆,迫使韋同烈撤往地勢險峻的香爐山,分道往香爐山擊賊,毛勝自重安江進軍。叛軍大懼,於是將韋同烈等五十八人綁送軍門,嚮明軍投降。 [15-16] 
景泰三年(1452年)三月,明代宗命毛勝鎮守金齒、騰衝等地 [17]  。十二月,毛勝受封為南寧伯 [18] 
景泰五年(1454年)六月,代宗給予毛勝誥券,並加贈其祖上三代考妣及妻子 [19] 
景泰六年(1455年)二月,毛勝上疏請求改名,得到允許,由毛福壽改名毛勝 [20]  。八月,金齒芒市長官刀放革暗中勾結麓川首領思卜發等人作亂,毛勝設計擒獲。 [21-22]  九月,巡按御史牟俸彈劾毛勝貪婪殘暴等數十件不法事,並且説他本是投降過來的人,狡猾難制,又多次交通外夷,恐會貽患邊疆。代宗詔令巡撫等人核實,最終不了了之。 [23-24] 

毛勝卒於任上

天順二年八月己巳(1458年9月21日),毛勝去世,享年五十八歲,英宗為其輟朝一日,賜其祭葬,追贈南寧侯,諡號“莊毅”。 [1]  [25]  [2] 

毛勝主要影響

從平麓川:正統(1436年—1449年)年間,毛勝隨靖遠伯王驥參與第二次麓川之役、第四次麓川之役,屢立戰功,並協助鎮守雲南 [26] 
護衞京師:北京保衞戰時,毛勝與都御史王竑先後率軍協助守軍擊退進犯彰儀門、西直門的瓦剌軍,並追擊至紫荊關,斬獲無數 [10] 
殄滅東苗:毛勝於景泰年間(1450年—1457年),多次平定貴州、湖廣等地的苗人起事 [16] 
袒護孟密:毛勝鎮守金齒、騰衝等地時,因貪圖寶石而私自允諾孟密土司自行入貢,孟密的種種行為得到毛勝偏袒,導致孟密與其所屬的木邦宣慰司之間關係更為惡化,從而使滇西邊疆地區的穩定被打破 [27] 

毛勝歷史評價

李賢:①將臣子孫能繼前人之烈而益振之,以大其功至於都顯爵受重寄者,必其才畧之過人,乃克能之,若南寧伯毛公其一焉。②公為人孝友天成,遇士大夫有禮、謙恭、自卑皆出於誠,無一毫虛假處,宗黨之間上下稱道,無異辭。平生不事華靡,早有大志,卒能償之,可以謂之將才也。(《毛公神道碑銘》 [28] 
呂原:①公性剛毅,資貌偉岸,喜愠不形於色,幼已負大人志,稍長,喜觀書史,諳當代典故,尤留心韜鈐,善於騎射,一時能者鹹出其下,且內篤孝謹,尊賢愛士,一本於誠心。②幽薊起家,闕族惟大,為王為公,顯於往代;皇明受命,率土來同,乘時附翼,靖難多功;有偉南寧,席寵承烈,奮其勇謀,武弁稱傑;提兵敵愾,志掃妖氛,義旗所向,克建殊勳。(《明故南寧伯追封南寧侯諡莊毅毛公夫人白氏合葬墓誌銘》 [29] 
張志淳:夫猛宻之失,萌於毛勝,盛於錢能王舉,而成於萬(安)、程(宗),終使再無以善其後。如此不識史書,其事可能不誤否?(南園漫錄 [30] 
張廷玉:或以戰功自奮,錫券受封,傳世不絕。視夫陸梁倔強者,順逆殊異,不其昭歟。(明史 [31] 

毛勝人際關係

毛勝家族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曾祖父
教化
元朝冀寧王。明朝追贈南寧伯。
祖父
伯卜花
元文宗時的右丞相。明朝追贈南寧伯。
伯父
那海
洪武(1368年-1398年)年間歸附明朝,曾參與“靖難之役”,官至都指揮同知
父親
安泰
襲任指揮使,追贈南寧伯。
母親
鄭氏
追贈南寧伯夫人。
同輩
兄長
毛濟
襲任指揮使,立有軍功,未升而逝。
配偶
元配
白通
先於毛勝九年去世,追贈南寧伯夫人。
繼配
姜氏
封南寧伯夫人
子輩
長子
白氏生,襲爵為第二代南寧伯。
次子
毛倫
姜氏生,曾任指揮使。
三子
毛俊
生平不詳。
四子
毛傑
生平不詳。
五子
毛偉
一作毛信,生平不詳。
長女
毛氏
嫡女,嫁都指揮沈英
次女
毛氏
嫁豐城侯李勇
孫輩
長孫
毛文
明憲宗時襲爵為第三代南寧伯。
次孫
毛政
生平不詳。
參考資料: [29]  [31]  [5]  [19]  [28] 

毛勝伯爵世系

毛勝的南寧伯爵位,子孫世代承襲,共歷七世十代,傳至明亡。
第一代:毛勝,景泰三年(1452年)封南寧伯,子孫世襲。天順二年(1458年)去世,追封南寧侯,諡號“莊毅”。
第二代毛榮,毛勝之子,天順三年(1459年)十二月襲爵。成化六年(1470年)去世。
第三代:毛文,毛榮之子,成化七年(1471年)襲爵。弘治元年(1488年)去世。
第四代毛良,毛文之子,弘治七年(1494年)襲爵。嘉靖十九年(1540年)去世 。
第五代:毛重器,毛良之子,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襲爵。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去世。
第六代:毛邦器,毛重器之弟,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襲爵。嘉靖四十年(1561年)去世。
第七代:毛國器,毛邦器之弟,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襲爵。至萬曆八年(1580年)仍在世。
第八代:毛祖德(一作毛得祖),毛國器之子,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襲爵。去世時間不詳。
第九代:毛孟龍,毛祖德之子,天啓五年(1625年)襲爵。崇禎九年(1636年)去世。
第十代:毛茂龍,或為毛孟龍兄弟輩,崇禎十年(1637年)襲爵。去世時間不詳。
南寧伯世系參考資料: [31-32] 

毛勝史料索引

國朝獻徵錄·卷九·毛公神道碑銘》 [28] 
《明故南寧伯追封南寧侯諡莊毅毛公夫人白氏合葬墓誌銘》 [29]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九十四》 [33]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 [31] 
參考資料
  • 1.    《明故南寧伯追封南寧侯諡莊毅毛公夫人白氏合葬墓誌銘》:“公生於洪武辛巳四月十日,卒年五十有八。”按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洪武辛巳四月十日即公元1401年5月22日。
  • 2.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九十四》:“天順二年八月……己巳……南寧伯毛勝卒……上輟視朝一日,遣官葬祭,追封南寧侯,諡莊毅。”按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天順二年八月己巳(十四日)即1458年9月21日。
  • 3.    《明故南寧伯追封南寧侯諡莊毅毛公夫人白氏合葬墓誌銘》:按公諱勝,字用欽,姓毛氏,世為幽燕貴族,仕於元,曾祖父教化,封冀寧王,王有二子,長蠻子,順帝時太尉,於公為伯祖,次別卜花文宗時右丞相,公之祖也。丞相二子,長那海,次安泰,皆仕國朝。那海從太宗靖難,累官都指揮同知,卒,敕葬南京鳳台門外,於公為伯父也,以無嗣,安泰襲授指揮使,即公之父也。母鄭氏。……宣德辛亥,以門功襲授錦衣衞都指揮使,宣宗甚寵賚之。
  • 4.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毛勝,字用欽,初名福壽,元右丞相伯卜花之孫。伯父那海,洪武中歸附,以“靖難”功至都指揮同知,無子。勝父安太嗣為羽林指揮使,傳子濟,無子,勝嗣。論濟徵北功,進都指揮使。嘗逃歸塞外,尋復自還。
  • 5.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九十四》:永樂間,(毛勝)兄濟為指揮使,有軍功,未升而卒。(毛)勝襲升都指揮使,嘗逸出境外,尋復自還。
  • 6.    《國朝獻徵錄·卷九·毛公神道碑銘》:正統辛酉,從徵麓川,入其境,賊酋力招漢伏兵於路。公將遊兵覘之,射其象馬,應手而僕,遂敗其眾,督船濟江直抵其巢穴,走其賊首思任發,破寨而還。
  • 7.    《大明英睿皇帝實錄·卷九十二》:正統七年五月……升錦衣衞帶俸都指揮使毛福壽、湖廣都指揮使鄭通俱為都督僉事,以從徵麓川功也……
  • 8.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正統七年以徵麓川功,擢都督僉事。靖遠伯王驥請選在京番將舍人,捕苗雲南。乃命勝與都督冉保統六百人往。已,再徵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參將。賊平,進都督同知。
  • 9.    《明故南寧伯追封南寧侯諡莊毅毛公夫人白氏合葬墓誌銘》:歲壬戌,充右參將,再討麓川,餘寇至,則出奇應變,躬冒矢石,大破之,捷聞,朝廷嘉其功,升都督同知。
  • 10.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貴州苗大擾,詔勝往討。未行而也先逼京師。勝御之彰義門北,擊退之。越二日,引兵西直門外,解都督孫鏜圍。明日,都督武興戰歿於彰義門,寇乘勝進。勝與都御史王竑急援之,寇遂引卻。勝追襲至紫荊關,頗有斬獲。
  • 11.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三》:正統十四年九月……升都督同知毛福壽為左軍左都督、都督僉事高禮為都督同知,於三千營把總管操,從武清伯石亨等奏保也。
  • 12.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十四年夏,也先謀入寇,勝偕平鄉伯陳懷等率京軍三萬鎮大同。懷遇寇戰歿,勝脱還。以武清伯石亨薦,景帝進勝左都督,督三千營操練。
  • 13.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五》:正統十四年十一月……命左都督毛福壽充左副總兵,給事中劉清參贊軍務,選領河間、東昌達軍往湖廣、辰州等處剿賊。
  • 14.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七》:景泰元年春正月……兵部奏先議遣都督同知毛福壽往雲南代參將方瑛……
  • 15.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三》:景泰二年四月……總督貴州湖廣軍務、右都御史王來奏:貴州賊首韋同烈偽稱苗王,紏眾數萬,屯聚興隆之截洞,復攻平越、清平各衞。總兵官、保定伯梁珤自沅州發兵,由東路進督,西路都督方瑛會兵興隆。賊眾來迎,我軍擊敗之,同烈等退據香爐山。山在平越、清平之中,險要不可攻,於是分調瑛兵由龍場進,都督陳友等兵由萬潮山進,都督毛福壽等兵由重安江進,臣來及珤迤𨓦而進。諸將攻破黎樹、翁滿等三百餘寨,斬首三千四百八十級,擒五百餘徒,招撫袞水等二百餘寨,復所虜一千七百餘人。遂會兵香爐山下,列營四面,環繞攻擊,賊眾懼,縛同烈詣軍門,乞哀請降。臣等罷兵,械同烈等赴京師。
  • 16.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事定,乃命以左副總兵統河間、東昌降夷赴貴州。賊首韋同烈據香壚山作亂,勝與總兵梁珤、右副總兵方瑛等從總督王來分道夾擊。勝進自重安江,大破之。會師山下,環四面攻之。賊窘,縛同烈降。
  • 17.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十四》:景泰三年三月……戊午,敕左副總兵、左都督毛福壽鎮守雲南金齒、騰衝等。
  • 18.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四》:景泰三年十二月……丁未,命右都御史王來兼大理寺卿,升保定伯梁珤為保定侯、左都督毛福壽為南寧伯……
  • 19.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二》:景泰五年六月……給賜鎮守金齒騰衝南寧伯毛福壽誥券,並封其三代及妻,從福壽請也。
  • 20.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景泰六年二月……南寧伯毛福壽(奏)乞改名勝,從之。
  • 21.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景泰六年二月……敕雲南總兵官、都督同知沐璘,參贊運(“運”或應作“軍”)務、右僉都御史鄭顒並鎮守金齒、騰衝南寧伯毛勝等:“爾等奏芒市長官刀放革被其弟首稱私置軍器、收買象只,(結)構賊子思卜發並木邦陶、孟思坑等欲謀反叛,已被爾勝設計擒獲,然恐土官人等各懷疑懼,別有煽動,爾等即會官計議,作急整飭軍馬、振揚威武,仍遣人撫諭土官人等,令其安心,守分保境,恤民毋自懷疑生釁貽,累身家其所獲刀放革,即解來京,毋致疎虞。”
  • 22.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討還討湖廣巴馬諸處反賊,克二十餘寨,擒賊首吳奉先等百四十人,斬首千餘級,封南寧伯,予世券。疏請更名,從之。移鎮騰衝。金齒芒市長官刀放革潛結麓川遺孽思卜發為變,勝設策擒之。
  • 23.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巡按御史牟俸劾其貪暴不法數十事,且言勝本降人,狡猾難制,今又數通外夷,恐貽邊患。詔巡撫覆實,卒置不問。
  • 24.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八》:景泰六年九月……庚辰,巡按雲南監察御史年俸奏鎮守金齒勝衝南寧伯毛勝貪暴不法數十事,謂:勝,犬羊餘孽,狡猾憸邪,且數與諸夷通,恐大貽邊患,詔雲南總兵等官覆之。
  • 25.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天順二年卒。贈侯,諡莊毅。
  • 26.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正統七年以徵麓川功,擢都督僉事。靖遠伯王驥請選在京番將舍人,捕苗雲南。乃命勝與都督冉保統六百人往。已,再徵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參將。賊平,進都督同知。
  • 27.    胡鵬飛.孟密土司與明代雲南西部邊疆變遷研究[A].雲南:雲南大學,2017:32-34
  • 28.    《國朝獻徵錄·卷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2-30]
  • 29.    邵磊.明代首任南寧伯毛勝暨夫人白氏合葬墓誌略識[A]:蘇州博物館,2014:42-47
  • 30.    錢茂偉.明代張志淳《南園漫錄》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193-204
  • 31.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2-27]
  • 32.    《明史·卷一百0七·表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2-05]
  • 33.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九十四》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2-08-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