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殺身成仁

(漢語成語)

鎖定
殺身成仁(拼音:shā shēn chéng rén)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孔子等《論語·衞靈公》。 [1] 
“殺身成仁”的原義是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後指為維護正義或崇高的理想而犧牲生命;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含褒義。 [1] 
中文名
殺身成仁
拼    音
shā shēn chéng rén
近義詞
視死如歸捨生取義
反義詞
苟且偷生貪生怕死
注音字母
ㄕㄚ ㄕㄣ ㄔㄥˊ ㄖㄣˊ
成語出處
《論語·衞靈公》
語法結構
連動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

殺身成仁成語出處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春秋·孔子等《論語·衞靈公》) [1] 
“殺身以成仁”後簡化為成語“殺身成仁”。 [1] 

殺身成仁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者、大思想家孔子創立“仁愛”學説。這一學説主張全社會人人相親相愛,以仁義待人。“仁愛”學説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 [3] 
有一次,孔子在家中給弟子們講授“仁愛”學説,一名弟子恭敬地請教道:“先生,您講的仁德忠義當然都是很好的,誰都想成為一位有仁德的人。但是,人活在世上,會產生無休無盡的私慾,假如仁德和私慾兩者發生了衝突,該捨棄哪方,選擇哪方呢。” [3] 
孔子嚴肅地回答道:“這有什麼可猶豫的呢,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這就是説,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會因為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德,當仁德和私慾發生衝突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成全仁義的。 [3] 
子貢聽了孔子這番話,十分激動,躬身請教孔子道:“先生,仁德一定是很難獲得的吧,弟子們該如何去培養自己的仁德呢。”孔於耐心地開導他説:“培養仁德的過程是極其漫長而艱難的。比方説,一名工匠要幹好他的活計,就必須先擁有得心應手的工具;一個國君要想施行仁義之法,就應該選用賢能有德的人去侍奉他;對於一個人來説,就應該挑選志士仁人交朋友。只有這樣,仁德才有可能慢慢地培養起來啊。” [3] 
弟子們聽完孔子的高論,紛紛站起來,畢恭畢敬地向孔子施禮,表示敬佩歎服。 [3] 

殺身成仁成語寓意

仁義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是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在儒家看來,仁義和生命在很多時候是不可同時兼顧的,為了仁義,犧牲生命在很多時候也是必要的。這是道德崇高者的堅定信仰,這種信仰在兩千多年後的如今仍然閃耀着光芒。 [2] 

殺身成仁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殺身成仁”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含褒義;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捨棄自己的生命。 [1] 
  • 運用示例
唐·李德裕《三良論》:“今周漢迄於巨唐,殺身成仁,代有髦傑。” [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一回:“雖不得其死,然大丈夫殺身成仁,視死如歸,功在當時,名垂後世,何不可願之有哉?” [4] 
現代詩人聞一多《文藝與愛國——紀念三月十八》:“若得着死難者的熱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們的蹤跡,殺身成仁了。” [1] 
參考資料
  • 1.    殺身成仁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11]
  • 2.    李波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 中[M].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10.05:21
  • 3.    邵勳潛編著. 優等生一定要知道的《論語》典故[M]. 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2012.04:96-97
  • 4.    馮夢龍著. 東周列國志[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7.0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