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歸寧

(詞語概念)

鎖定
歸寧又可稱為做客、返外家。流行於南北廣大地區。指已嫁女子,回孃家歸問父母之行動。起源很早,《詩經》已有“歸事父母”之記載。
中文名
歸寧
別    名
做客
返外家
拼    音
guī níng
注    音
ㄍㄨㄟ ㄋㄧㄥˊ
性    質
傳統婚俗
出    處
《詩·周南·葛覃》

歸寧基本概念

1、[(of married women) go back to paternal home for a visit, (rarely of men) visit with one's parents] 回家省親。多指已嫁女子回孃家看望父母。
害浣害否?歸寧父母。——《詩經·周南·葛覃
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左傳·莊公二十七年》
寧,問父母安否。——《左傳·莊公二十七年》杜預 [1]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 
2、歸寧,古時流傳下來的禮俗,又可稱為做客、返外家(閩南語用法)或三朝回門,是指新婚夫妻在結婚的第三日,攜禮前往女方家裏省親、探訪,女方家人此時亦須準備宴客(通常於中午,稱做歸寧宴或請女婿),歸寧結束後,媒人的工作才算告了一個段落,男方須送禮給媒人表示謝意。

歸寧引證解釋

亦作“歸寍”。
1、已嫁女子回孃家看望父母。
《詩·周南·葛覃》:“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朱熹 集傳:“寧,安也。謂問安也。”
後漢書·列女傳·劉長卿妻》:“妻防遠嫌疑,不肯歸寧。”
明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授弟子於張氏,夫人歸寧,問車於張,弗之予夫人不義。”
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忽一日魏氏歸寧,隨外家出郊省墓。”
趙翼 《蟂磯靈澤夫人廟》詩:“歸寍手自抱阿斗,亦見異母恩勤厚。”
豐子愷 《緣緣堂隨筆·晨夢》:“我妻到故鄉去作長期的歸寧,把兩個小孩子留剩在這裏,交託我管。”
補註:歸寧一詞,現代雖多為【已嫁女子回孃家看望父母】之意,但是在對詩經的研究中,《葛覃》中主人公的女子,並不一定是已經出嫁,也有可能是待嫁之身。因此,歸寧一詞是有“回家慰安父母”或者“出嫁以安父母之心”的兩個不同解釋。
2、指大歸。謂婦人被夫家遺棄,永歸母家
三國 魏 曹植《棄婦篇》:“拊心常嘆息,無子當歸寧。”參見“七出”。
3、男子歸省父母。
陸機思歸賦》:“冀王事之暇豫,庶歸寧之有時。”
五代 齊己送休師歸長沙寧覲》詩:“吾子此歸寧,風煙是舊經。”
俞樾 《茶香室叢鈔》卷五:“ 宋 趙湘 《南陽集》有《送周湜下第歸寧序》……是男子亦可言歸寧也。”
4、諸侯朝覲後返回國安邦。
儀禮·覲禮》:“天子辭於侯氏曰:‘伯父無事,歸寧乃邦。’”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禮》雲﹞伯父歸寧乃國,《詩》雲叔父建爾元子,敬之至也。”
5、回家治喪。
《後漢書·獨行傳·陳重》:“又同舍郎有告歸寧者,誤持隣舍郎絝以去……後寧喪者歸,以絝還主。” [2] 
參考資料
  • 1.    蔣見元 程俊英.詩經注析:中華書局,1991:8
  • 2.    資料  .漢典[引用日期201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