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港

鎖定
武漢港地處長江中游,是交通部定點的水鐵聯運主樞紐港,在國家中部崛起戰略、長江黃金水道和武漢航運中心建設中地位極為重要,最大靠泊能力12000噸級,一次繫泊能力70萬噸,設備最大起重能力50噸,集裝箱吞吐能力50萬標箱,貨物吞吐能力3000萬噸。
2020年1月1日,武漢新港管理委員會對外發布,2019年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69萬標箱,同比增長8.1%,再創歷史新高。其中,2019年12月完成18萬標箱,創單月曆史最高,為武漢長江航運中心建設再添佳績。 [1] 
2021年8月1日,武漢陽邏國際港水鐵聯運二期項目開港運營。 [3] 
中文名
武漢港
外文名
Wuhan Port
地理位置
地處長江中游
最大靠泊能力
12000噸級
貨物吞吐能力
3000萬噸
集裝箱吞吐量
279萬標箱(2023年) [4] 

武漢港發展歷史

武漢港務集團前身是武漢港務管理局。2005年6月,由武漢市國資委與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上港集團物流有限公司三家合資組建新的集團公司,註冊資本9.4億元,企業總資產16.6億元,其中武漢市國資委佔股份45%。
如今轄漢陽、漢口、陽邏沌口、青山、左嶺等港區,港區現有面積122.45平方公里,生產泊位43個,岸線長5868米;庫場總面積43.4萬平方米;鐵路專用線20公里;錨地3處、基地16個;各類大型裝卸機械215台(套);港作拖輪、駁船139艘。最大靠泊能力12000噸級,一次繫泊能力70萬噸,設備最大起重能力50噸,集裝箱吞吐能力50萬標箱,貨物吞吐能力3000萬噸。
貨運  吞吐量  數據
貨運 吞吐量 數據(5張)
主要從事集裝箱、煤炭、鋼鐵、石油、礦石、建材、糧食、化肥、件雜貨等各種貨物的港口裝卸、倉儲、運輸、修理及清洗服務;水陸旅客中轉運輸、旅遊及駁船水上編解隊作業服務;經濟信息諮詢服務;港口發展和關聯項目的投資;房地產行業建築裝飾;餐飲娛樂、機械加工和旅遊廣告等業務。
2021年8月1日,武漢陽邏國際港水鐵聯運二期項目開港運營。 [3] 

武漢港運營情況

2020年1月1日,武漢新港管理委員會對外發布,2019年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69萬標箱,同比增長8.1%,再創歷史新高。其中,2019年12月完成18萬標箱,創單月曆史最高,為武漢長江航運中心建設再添佳績。
2019年,武漢加快推進武漢航運中心建設,深化與國內港航企業合作,武漢市政府與中遠海運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整體推進核心港建設,加快推進鐵水聯運二期等重大項目建設。
以1140型集裝箱船型為突破,深入推進長江航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全流域航運實現效益最大化,去年11月28日,武漢首條國際集裝箱航線班輪開通,首航班輪11月28日從陽邏出發,12月11日返回陽邏港,總航程3150海里,歷時14天,從武漢到日本名古屋耗時5天17小時,比原來通過上海中轉的航班節時5天。目前兩艘近洋直航500箱級集裝箱示範船均投入運營,已發運武漢直航日本3個航次。 [1] 

武漢港自然條件

武漢港風況

春夏多北風、東風7、8月多南風,風力一般2~4級,大風多為5~6級,江面最大陣風7~8級。年平均風速2.8米/秒;年最大風速19.1米/秒;極大風速可達28米/秒,7~8級大風年平均8.2天,最多16天,最少1天。

武漢港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為1284毫米,年最大降水量為2105毫米,年平均大於或等於0.1毫米的降雨日125天,大於或等於25毫米的降雨日為13.1天,大於或等於50毫米的降雨日為4.5天。年平均降雪日8天。

武漢港霧況

年平均霧日數33.1天,11月份最多為10天,冬春兩季一般早霧午消。

武漢港氣温

年平均氣温15℃;7~8月最熱,平均氣温37℃左右,最高曾達41.3℃;1月份最冷,平均氣温2.9℃,最低曾達-18℃,港區無封凍史。

武漢港水位

武漢段長江歷年最高水位27.86米(黃海高程,下同)最低水位8.21米,主航道枯水期水深一般在3.5米左右,洪水期一般在9~10米.
流速:最大流速3.06米/秒,平均最大流速2.70米/秒.
流量:最大流量76100立方米/秒,最小流速4830立方米/秒。

武漢港助航信息

航道:武漢港主要進出港航道為長江漢水江岸區港港地。港區航道標準水深,長江段為4米,最深處9米,最淺處為1米;漢江段水深5米至1.8米。港區枯洪水位落差均在12米以上。航道寬度,長江段最窄處80米,最寬處1060米,漢江段寬60米,河口寬約200米。江岸港區港池,長2000米,寬200米,有進出河槽,枯水期挖泥量200萬立方米至300萬立方米,保持通航水深6米。
錨地:武漢港口錨泊基地17處,水域面積499.58萬平方米,一次可繫泊303艘。

武漢港拼箱出口

武漢港 武漢港
2012年7月2日,記者從武漢新港獲悉,武漢成為內地首個開通拼箱業務的港口,小宗貨物可在武漢拼裝在一個集裝箱內,直接報關出口。
據悉,一個標準集裝箱最小25到30立方米,大的有65至68立方米。很多小宗出口貨物裝不滿一個集裝箱,出於成本考慮則選擇和其他貨物拼箱
因武漢此前未開通拼箱報關業務,武漢港的貨物只能從陸路運往上海,再從當地物流中心轉運至港口。這一趟下來,每噸貨物運費、倉儲費要500多元。
如今,武漢港已開通拼箱報關業務,武漢港務集團與上海拼裝企業合作,開始承接拼箱業務。貨物運到武漢港陽邏二期碼頭後直接拼裝並報關,隨後直接運往上海。在上海港口海關監管倉庫內,海關人員將監督開箱,把不同目的地貨物再次拼裝到不同集裝箱內。這樣一來,每噸貨物運費可降至200元左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