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橫塘街道

鎖定
橫塘街道,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地處虎丘區西南部,東與滄浪區友新街道相連,南與吳中區越溪街道接壤,西與吳中區木瀆鎮交界,北與獅山街道毗鄰。行政區域總面積12.66平方千米。2011年末,橫塘街道轄區户籍人口為18927人 [2] 
民國元年(1912年),境內始設橫塘鄉,屬吳縣木瀆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吳縣第二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設橫塘鎮,屬吳縣吳西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屬吳縣木瀆區。1950年3月,屬吳縣楓橋區。1983年10月,改為橫塘鄉。2000年1月,撤鄉,改為橫塘鎮;同年9月,屬虎丘區。2002年7月,新郭、友聯、三香、三元、雙橋、盤南6村劃歸滄浪區;虹橋、新興2村劃歸金閶區。2004年5月,撤鎮,改為橫塘街道 [2]  。截至2021年10月,橫塘街道轄4個社區 [3]  ,街道辦事處駐青春社區晉源路58號 [2] 
2011年,橫塘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35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4.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6.75億元,第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21.5:78.5,一般預算收入17368萬元,其中地税15228萬元,國税2140萬元 [2] 
中文名
橫塘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
地理位置
虎丘區西南部
面    積
12.66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
政府駐地
青春社區晉源路58號
電話區號
0512
郵政編碼
21500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蘇E
人    口
18927人(2011年)

橫塘街道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境內始設橫塘鄉,屬吳縣木瀆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吳縣第二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設橫塘鎮,屬吳縣吳西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屬吳縣木瀆區。
1950年3月,屬吳縣楓橋區。
1954年8月,劃歸蘇州市,境域分屬城郊區、楓橋區、木瀆區。
1956年2月,設橫塘、盤南2鄉,屬蘇州郊區。
1957年11月,橫塘、盤南2鄉合併為胥江鄉。
1958年7月,胥江鄉劃歸吳縣;同年9月,改為胥江人民公社。
1959年1月,胥江人民公社部分地區劃歸蘇州市郊,其餘併入金山人民公社;同年8月,劃入金山人民公社部分劃歸蘇州市郊區,復為胥江人民公社。
1960年7月,胥江人民公社改名為橫塘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改為橫塘鄉。
1988年3月,吳縣楓橋鎮獅山、何山2個村劃入橫塘鄉。
1994年7月,橫塘鄉獅山、何山、永和、曙光、星火、落星、黃山7個村劃由蘇州市直轄(蘇州新區管委會代管)。
2000年1月,撤鄉,改為橫塘鎮;同年9月,屬虎丘區。
2002年7月,新郭、友聯、三香、三元、雙橋、盤南6村劃歸滄浪區;虹橋、新興2村劃歸金閶區。
2004年5月,撤鎮,改為橫塘街道 [2] 

橫塘街道行政區劃

橫塘街道電子地圖 橫塘街道電子地圖
2011年末,橫塘街道轄石湖、青春、學府3個居民委員會和石湖、新豐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9個居民小組、15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1年10月,橫塘街道轄4個社區 [3]  ,街道辦事處駐青春社區晉源路58號 [2] 
橫塘街道區劃詳情
橫塘社區
學府社區
青春社區
石湖社區

橫塘街道地理環境

橫塘街道位置境域

橫塘街道地處虎丘區西南,東與滄浪區友新街道相連,南與吳中區越溪街道接壤,西與吳中區木瀆鎮交界,北與獅山街道毗鄰。行政區域總面積12.6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9.66平方千米,佔76.3%;水域3平方千米,佔23.7% [2] 

橫塘街道地形地貌

橫塘街道地形狹長,南北長達10千米,總面積35平方千米,西南部有橫山、上方山、吳山嶺沿山丘陵,地形偏高。東北部地形較平坦,地面高程在4~4.5米(吳淞零點),有6個村的部分低窪地田面在3~3.2米。

橫塘街道氣候

橫塘街道地形圖 橫塘街道地形圖
橫塘街道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潤,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晝夜長短有明顯變化。因受季風影響,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的特徵。春季天氣多變;夏季受海洋影響多偏東南風,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受高緯度的冬季風影響,多西北風,氣温較低,降雨偏少,無明顯乾旱。每年平均温度為15.7℃,最高温度38.8℃,以1月份為最冷,月平均温度為3.1℃,最低温度為0.98℃。日照一般年總時在1996.3小時。

橫塘街道水文

橫塘街道境南有石湖,是境內唯一的湖泊。境西有橫山(黃山、上方山、七子山),形成天然的山水相映景觀。大運河、胥江河、越來溪三水貫穿橫塘鄉南北東西。橫塘街道街在三水交匯點,沿水建街。有普福橋(亭子橋)、彩雲橋、晉源橋通接街道,蘇福公路穿鎮而過。
橫塘街道河道密佈,共有大小河流、港、浜160條之多,全長38.625千米,其中南北向河流23條,計有3.25千米,東西向河港29條,長4.27千米,斷頭浜108條,長31.1千米。

橫塘街道自然資源

橫塘街道有野生類樹種:冬青、櫸樹、朴樹、榆樹、合歡、烏桕、楓楊、三角楓、苦楝、六月雪、小葉女貞、枸杞等。
樹木類:黑松、馬尾松、五針松、雪松、羅漢松、水杉、柳杉、龍柏、側柏、園柏、香樟、楊樹、柳樹、櫸樹、楝樹、桑樹、槐樹、楓楊、無花。
藤本植物:葛藤、金銀花、紫藤、爬山虎等。
草本植物:野枯草、青蒿、艾蒿、野菊、夏枯草、益母草、紫花地丁、野胡蘿蔔、半邊連、半枝蓮、徐長卿、蒲公英、車前草、天門冬、麥冬、馬齒莧、稗草、水花生、水浮蓮、水葫蘆、蘆葦、綠萍、鴨舌草、水竹葉、野菱、虎兒草、牛蒡、牛膝、白茅、狗牙根等。
花卉類:玉蘭、廣玉蘭、含笑、臘梅、金桂、銀桂、夾竹桃、丁香、沿階草、石菖蒲、櫻花、君子蘭、石竹。
產類:鯉魚、鯽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鯿魚、鯰魚、銀魚、鱖魚、珠蚌、蟹、白蝦、青蝦、螃蜞、泥鰍、鰻鱺、黃鱔。

橫塘街道人口

2010年,橫塘街道轄區户籍人口65252人 [1] 
橫塘街道湖畔佳苑 橫塘街道湖畔佳苑
2011年末,橫塘街道轄區户籍人口為18927人,城鎮化率100%。户籍人口中,男性9004人,佔47.6%;女性9923人,佔52.4%。2011年,人口出生率10.79‰,人口死亡率2.7‰,人口自然增長率8.0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495人 [2] 

橫塘街道經濟

橫塘街道綜述

2011年,橫塘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35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4.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6.75億元,第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21.5:78.5,一般預算收入17368萬元,其中地税15228萬元,國税2140萬元 [2] 

橫塘街道工業

橫塘街道製造以為其他企業加工零部件為主。2011年,橫塘街道工業總產值12.4億元,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其他企業140家,從業人員1700人 [2] 

橫塘街道商業

2011年,橫塘街道有服務業企業471家,工商個體户2953家,從業人員1.1萬人 [2] 

橫塘街道金融

2011年末,橫塘街道境內有6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支行或設立了辦事處 [2] 

橫塘街道電信業

2011年,橫塘街道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080萬元 [2] 

橫塘街道社會事業

橫塘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橫塘街道有街道文化站1個,村(社區)文體活動室5個,蘇州市圖書館橫塘分館1所,社區圖書室5個,藏書2.5萬冊;有舞蹈、戲曲等文化娛樂團體20個 [2] 

橫塘街道教育事業

蘇州市橫塘中心小學校 蘇州市橫塘中心小學校
2011年末,橫塘街道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774人,專任教師44人;小學2所,在校生1650人,專任教師133人;九年義務制教育覆蓋率100%。高職專科院校4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普通高等院校1所;大專、中專培訓中心1所 [2] 

橫塘街道科學技術

2011年末,橫塘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87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98人,經營管理人才278人,技能人才286人,農村實用人才16人 [2] 

橫塘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橫塘街道有衞生院1所,病牀90張;專業衞生人員86人,其中執業醫師33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24人;固定資產總值919.1萬元;2011年完成診療15.53萬人次,出院病人249人次。境內有蘇州市紅十字老年康復醫院、福星護理院 [2] 

橫塘街道體育事業

2011年末,橫塘街道有體育場地18處,100%的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40% [2] 

橫塘街道社會保障

橫塘街道學府社區服務中心 橫塘街道學府社區服務中心
2011年,橫塘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27户,45人,累計發放低保金18.02萬元,水電補貼6096.2元;民政部門臨時資助困難羣眾86户,共支出25.9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人,安置義務兵3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5.75萬元。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5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個。福利企業1家 [2] 

橫塘街道郵政電信

2011年末,橫塘街道有郵政局1個,投遞點1個,徵訂報紙2萬份、期刊0.2萬冊,業務收入2.3萬元。電信企業6家,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户1.1萬户,移動電話用户3.2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1866萬户 [2] 

橫塘街道歷史文化

橫塘街道名稱來歷

橫塘街道亦名橫溪。胥江與越來溪匯合為橫塘,橫塘由此得名 [2] 
橫塘歷史悠久,相傳為古渡通衢(qú),春秋時期為吳越爭霸的古戰場。素以江南水鄉、田園風光、吳越遺蹟著稱,另因商賈雲集,設驛站,南宋詩人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的詩句,更使橫塘之名漸顯。橫塘境內水以石湖為目,山以上方山為骨,伴以多處名勝古蹟,歷來是著名的風景遊覽區,經國家批准的文物保護單位多達12處。

橫塘街道方言

橫塘鄉民的語言基本與蘇州市民的語言相通,屬吳語方言,有“軟、糯、甜、媚”之説。因人口交流日益頻繁,鄉域西南部的語言略有不同,西南部50歲以上村民的口音有較明顯的差別,但仍保留着“珠圓玉潤”的純正的吳語特色。

橫塘街道廟會

上方山廟會就是以祭祀“五通神”為中心,高峯期集中在農曆八月十五至八月十八,以民間商品交易為特徵的定期廟會,源於宋元,盛於明清,流傳至今。上方山廟會除曾數度被官府禁止外,即使抗日戰爭時期,日軍飛機投彈於上方山和梅灣一帶,廟會依然舉辦,沒有中斷。上方山廟會是一種民間文化,一些經歷過舊時廟會的老人,會繪聲繪色地向你描述那端坐神龕的“老太姆”、美貌善良的“三太太”、抑揚頓挫的“唱宣卷”、鮮嫩脆甜的“水紅菱”、香糯可口的“熱白果”、川流不息的“燈籠船”、刀槍不入的“金剛身”、引人發笑的“小熱昏”。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中國2010年人口 普查分鄉、鎮、街道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第225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侯學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江蘇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 4年7月:2126-2127.
  • 3.    橫塘街道2021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