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榮海

(海星集團總裁)

鎖定
榮海,西安海星科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復旦大學計算機系碩士研究生。海星集團涉足IT系統、果汁、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大型企業,總資產達26億元,共有2000名員工。其中海星集團控股的“海星科技”於1999年6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中文名
榮海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7年9月25日
畢業院校
西安交通大學
主要成就
創建西安海星集團
出生地
陝西省漢濱區
職    務
西安海星科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榮海人物經歷

榮海,男,1957年9月25日生,中共黨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教授。1976年至1979年,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系,後留校任教;1982年至1984年,赴上海復旦大學計算機系進修研究生碩士;2003年北京大學EMBA畢業。
榮海相繼被國家或有關權威機構評選為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2000年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中國企業界十大學習新聞人物”、“第二屆中華十大管理英才”、“全國關愛員工優秀企業家”、“陝西功勳企業家”、“中國十大民企英才”。
1988年,榮海投資3萬元創辦海星科技。
1990年,海星 “內閣”譁變,公司幾年積累的100萬資金被瓜分一空。
1991年,海星取得了康柏電腦在西安的銷售代理權,當年賺得800萬元。隨後,海星推出自己的品牌電腦。
1992年,開始逐步涉足房地產、飲料、連鎖超市及生物製藥領域。
1999年,海星科技在上海上市。
200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位從上一年的第17位上升至第12位。
2003年,海星奪得河南段高速公路的建設權和20年經營權。
2004年,海星集團入圍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50強。
2005年至2007年,連續3年入選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國最大500家大企業集團
2008年6月21日,海星科技(600185)董事會通過《關於公司董事長變更的議案》:同意榮海提出的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的請求,選舉格力集團的魯君四先生為公司董事長。榮海也不再擔任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委員,由魯君四先生擔任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主任委員。
海星科技新董事長魯君四先生,曾從事城市建設和企業管理領域工作20多年,現兼任珠海格力集團公司董事和副總裁、珠海格力房產有限公司董事長、珠海格力置盛房產有限公司董事長、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魯直接入主董事長,意味着格力人有關海星科技的更名和資產重組的步伐或加速。
同樣是卸任,相對於郭家學的淡出ST東盛,但仍能通過大股東地位影響上市公司,榮海這次似乎退得更徹底,畢竟2007年12月28日起,榮海當家的海星集團就已經不再持有海星科技股份了,榮海正在淡出資本市場。
榮海和他的集團暫時淡出資本市場,給陝西民營企業家留下了一個難忘的背影,更多的回味。
“多元化經營不是説不行,但一個企業家得知道他熟悉哪個行業、擅長哪個行業。如果將資本鋪開很大的攤子,而不將有效的資本、精力集中的話,那麼得失將很可能難以精確的把握。海星的故事可能正與涉及廣泛、主業不突出有直接的關係。”陝西省民營企業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應當借鑑的事件。
“資本的魅力就在於一進一退。”該民營企業界人士還表示:“海星事件,或許對於陝西另外一些上市的民營企業也有一定的啓示。比如,在母公司資金鍊緊張,上市公司已經虧損的情況下,暫時讓出上市公司也是企業的一種出路。也有可能以退為進,海闊天空。”
“陝西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這些年並不如意。我並不願意評説一家公司的得失,但是可以從海星的事情裏看出,企業家其實也很不容易。他為盤活自己手裏的資本,有時候也得捨棄。”西北大學經管學院一不願具名的專家如此説:“英雄莫以成敗論。從3萬做到60億,海星和榮海仍值得陝西人驕傲。”
1957年9月25日,榮海出生於陝西省安康。青少年時代的榮海,激情洋溢,愛好廣泛,很早就表現出不凡的潛質。他時而研究氣象,看天氣變化,想掌控風雨;時而喜歡天文,觀察星雲、星系,想從中有新的發現;而文學更是他那時的最愛,他寫詩、做文章,記日記成為他的習慣。
70年代初,不滿16歲的榮海來到了農村,成為下鄉知青的一分子。年齡最小、個頭最小的榮海成了知青組組長。第一次帶着大夥過日子,因為不會算計着過,一到月底大家就餓肚子;第一次揹着濕柴下山,又冷又怕的他們喝着農村的杆杆酒取暖,這是榮海第一次喝酒,那種辛辣和醉酒的感覺還記得。在那段日子裏,榮海乾得比大家都多,吃得比大家都少。曾經,他把自己的飯給人家吃,自己頓頓吃紅薯;曾經,他的腳趾流膿了,還堅持下地插秧;曾經,為了在給隊里拉煤,個頭最小的他在前面拉轅爬坡時,連人帶車滾下了山坡,幾近喪命,可是這些,他從不對家裏人説。榮海自學了很多農業科學知識,帶領下鄉知青科學種田,他們種的麥子、豌豆、玉米畝產都比當地農民多很多。為此,榮海作為全省知青代表站在了人民大廈的主席台上進行演講,並且從省委書記的手上接過了獎狀。他作報告題目是《翅膀沒硬也要飛》,當時,《陝西日報》以顯著的位置,刊登了省委書記與榮海親切交談的合照。這是榮海在陝西以及這個省會城市的首次亮相。那時的他剛剛17歲。
在農村經過近三年的艱苦磨礪之後,榮海進入西安交通大學學習,正式投入這個城市的懷抱。畢業後,榮海又被學校公派到上海復旦大學深造,回來後留校任教,成為西安交大的一名年輕教師,開始為這個城市貢獻才智。按理説,榮海將依次發展下去,成為學者教授,終生傳道授業。可是,善於思考和挑戰自我的榮海不願如此,他選擇了創業開公司,開始用另一種形式回報社會。
1988年,榮海在一間不足60平方米的廢舊車庫開辦了西安海星計算機控制與接口技術研究所,從此榮海走下了令許多人羨慕的大學講台,踏上了一條商海風雨路。榮海説:當時創業動機很單純,因為我是學計算機的,大學畢業以後到復旦大學讀研究生課程,回到交大以後繼續教計算機,這時候感覺到了學校和社會的巨大落差。像西安交大這麼好的大學,當時的設備還是比較落後的,然而社會上的銀行、税務系統已經用上了很好的計算機,但是他們不懂技術。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在大學當老師的就萌發了一個想法,怎麼能把學校的知識和社會上的很多東西結合起來,做一個橋樑,橋樑在當時是最主要下海的一個意識,沒有想到最後能搞這麼大的企業。也沒真正做企業的意識就下海了,那時候下海還是半遮半掩,因為當時對未來並不是很清楚。
榮海 榮海
兩年後海星科技工貿收入過千萬,積累了近兩百萬元的自有資金,然而這時的公司發生了令榮海預料不到的分裂,當初由他的學生、同學、朋友以情感為紐帶的奮鬥,在是否前行的路上產生了動搖,事情發生在1990年年底,用榮海自己的話説,那是一個最寒冷的冬天。
榮海説:不僅僅是氣候,關鍵是從內心感到很寒冷,跟你一起打天下的人,一夜之間他們離開你了,而且道理很簡單——他們想自己拿到一部分利潤,或者有人想去當老闆,就是這麼簡單。這個不能抱怨他們,我覺得是個制度的問題。就像今天你去理性地看待:每個人有個人的志向、有個人的選擇,他覺得在你這空間不能發揮他個人的很多能力,就出去做些事情,我覺得非常正常。我之所以感到比較寒冷,是當時我沒有這樣的思想準備,無論從機制、從經營、從各方面都沒有這樣的準備。你認為大家是一條心,但就是他們提出來要走,這個放在那時可能很容易理解,放到當時就很不容易理解,後來中關村所謂的地震,包括中國很多民營企業的裂變,都是因為當時的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真正屬於榮海的第一桶金是1991年5月,海星在面對異常苛刻的條件下籤訂了康柏電腦的代理合同,但是僅6個半月,海星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300萬美金,公司盈利800多萬元。這是一種魄力,也是一種勇氣。榮海説:海星與康柏的合作是海星人借勢發展的典範,以成功代理康柏為基礎,海星又先後與英特爾、惠普、IBM、西門子等世界頂尖級計算機公司建立了代理關係,從此,榮海以及他所領導的海星在陝西乃至全國科技實業界聲名鵲起。
1999年6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6聲鑼響,海星科技股票閃亮登場。榮海説:把企業做成上市公司,不僅是企業融資社會化的標誌,而且是他自身完成老闆到企業家的轉折點,如果説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超越了追求財富的夢想,那麼社會使命感則成為真正的企業家不容迴避,不斷追求的更高境界。海星和榮海的名字叫響了,此時的榮海已經是全國人大代表、教授、學者型企業家,榮海被政府、媒體、企業爭相邀請傳授創業經驗,海星的成功經驗也被許多企業學習、模仿。企業如日中天,榮譽紛至沓來。但是榮海很冷靜,他知道自己肩負的使命,知道任重道遠,知道自己的藍海戰略是多麼浩瀚的工程,於是榮海和海星文化底藴就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了。

榮海企業業績

十三年來海星集團從創辦時僅3萬元資產的一家小型科技研究所迅猛成長為一家總資產達30億元,營收總額連續兩年居西北民營企業之首;技工貿總收入連續六年排西安高新開發區企業首位。

榮海人才理念

榮海 榮海
在企業的管理實踐中,榮海提出"中間人員流動機制"的管理思想:即一家健康的企業,兩頭人員不能流動,一是生產線工人,這部分人主要從事基本生產操作,太多的流動將導致生產的混亂;二是企業核心不能流動,這部分人影響着公司的決策和規劃,掌握着公司的機密。但鼓勵中間層流動,中層人員流動了,有才能、有責任心和忠誠度的人才會逐步被發現,會有新的人員進來為企業帶來新鮮血液,有利於企業開展內部競爭。在"人才流動機制"思路的規劃下,海星制定了與之相適應的一系列競爭激勵制度,吸引了大批優秀人才,海星員工中有教授、博士、碩士等高級人才126名,資深工程師500餘名,95%以上的管理人員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為保證企業健康良性地發展,榮海倡導企業要與員工之間建立起"命運共同體",並積極地進行期權制等現代企業分配製度的嘗試。
榮海的商業界的信條是,通過商務活動體現人生價值和企業價值。 除了準備在海外上市,榮海繼續在新的行業中尋找投資機會。海星集團的銷售收入達到3.7億美元(2000年5.5億美元),納税0.1億美元,有2000名員工。榮海在1988年曾經是康柏電腦的中國分銷商,之後很快他開始自己為低端市場製造電腦並開發IT系統。海星集團在1999年成功上市。榮海最大的一筆投資回報來自在西安最黃金地段開發寫字樓。

榮海人物事蹟

總述
儘管榮海身為西安海星科技的董事長,但由於他是教師出身,所以榮海更喜歡別人稱他為“榮老師”而不是“榮總”。榮海的心裏,始終覺得老師的稱謂更具有親切感,表示人們對他的尊重。自18年前,榮海走下大學講壇踏入商海的那刻起,榮海便以深懷實業興國的遠大志向造就了中國西部企業發展的傳奇。榮海被業界譽為引領地域經濟發展的常青樹,雖然作為大商人,卻少有銅臭之氣。 榮海温文爾雅、談吐不俗,學識淵博,思想前衞。可以不誇張的説,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在企業中,情繫企業。
在出差中思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榮海是歷盡艱辛搏殺出來的成功企業家,始終對企業管理探索和體認抱有宗教般的情結,他勤於學習、重於行動、敏於思考。與榮海喜歡別人稱呼自己老師一樣,榮海的愛好也與常人不同。
榮海 榮海
出差——可謂是榮海的一大愛好,在解釋自己的這一奇怪愛好時,榮海道出了其中的緣由:“是為了思考,我每隔半個月必須出差一次,出差是為了去想一些問題,去調整自己的一些思路。”
每逢出差,榮海都是一人獨行,而且是選擇坐經濟艙。“這個要的就是沒有人干擾你的思路,如果坐頭等艙,空中小姐的服務太周到,經常會打斷我的思路,不能靜下來思考。”
一般出差的人,總要帶本書在飛機上看,榮海也帶,但與其他企業家不同的地方是他不僅帶管理書,他要帶3種書,各有那麼一兩本:第一種是時政性、新聞類的雜誌,這是比較全面地獲取資訊的途徑;第二種是專業類的書籍,就是管理方面的;第三種就是小説。“我在飛機上看半個小時專業書後,又會翻幾頁小説,它對思路是個調整,常常會激發我的靈感,所以每次出差,我總是準備好幾本書才上路。”
除了看書以外,榮海還愛看電視劇,每晚11點至凌晨1點,幾乎都是榮海享受電視劇的時段。他自稱電視劇比年輕人看得都多,他也喜歡買電視劇的VCD,因為電視劇濃縮了人生和社會的精華。
榮海身在企業,但是熱心公益,始終堅信企業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履行社會公民的責任。在他的身體力行下,海星集團積極倡導“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扶危濟困、共同富裕,義利兼顧、德行並舉,發展企業、回饋社會”的企業精神,熱忱資助文化教育,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總是不失時機地倡導社會道義和責任,先後在陝北定邊縣紅柳溝鎮板窯村投資32萬元興建了紅柳溝海星希望小學。
實力決定一切
多年商海沉浮,榮海的魅力在公司內部已經趨向個人崇拜化。如果在西安,榮海早晨7點起牀,8點準時到公司,這時他會站在公司門口,迎接所有員工上班。
為什麼這樣做?榮海有着自己獨特的考慮,他的觀點是,早晨是個高效率的時間,重大的事情在這個時候説兩句比平時有效得多。當然,有時還會形成“老闆回來了”的氛圍,看見老闆的出現,本身也是一個穩定員工心理的重要因素。因為在海星,榮海的權威和魅力是絕對的NO.1。
榮海肯定了個人魅力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公司和非常大的公司裏。小公司裏領導靠個人魅力感染所有的人,大公司裏是傳達一種信念,甚至有時別人在不太瞭解公司的時候,會因為企業家個人的魅力而加盟。
但同時,榮海認為:最終決定企業的決不是個人魅力,而是公司的實力。如果公司沒有實力,有能力的人最終必然離你而去。
只想踏實做點事
伴隨着海星集團的飛速發展,海星集團秉承“與員工共榮,與合作者共榮,與競爭者共榮,與社會共榮,與祖國共榮”的經營理念,將企業的進步和發展與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緊密聯繫起來,通過全體海星人的努力,在社會上形成強大的“善的力量”!
在“《福布斯》中國財富榜”上連續幾年上榜,2002年曾經排到第12位,但富豪榮海卻把財富看得很淡,“我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一個富豪來看,因為我覺得財富都是變化的,比如説像我現在有這麼大的一個公司,可能因為經營不善或者其他什麼別的原因,明天就不是富豪了,這些東西都是變化的,在一切都在變化的時候,人最應該做的是把持住自己,知道什麼是自己需要的,什麼不是。”
他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到中老年的時候,做一個平平常常的人,享受比較温馨的生活。“説來説去,錢是身外之物,人在有了很多錢以後,就會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我只想踏實做點事。”
中國最大的PC經銷商
榮海最初的輝煌恐怕要從中學畢業插隊後算起:先是與六個夥伴在巴山深處進行的農業科研實驗取得成功,作為知青代表飛躍秦嶺到西安人民大廈演講,在《陝西日報》發表文章,接受省委書記親自頒發的獎狀。此時榮海17歲。後來,他順利進入了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系學習,不但趕上了IT最早的萌芽,還在“把最優秀的學生留下來”的分配政策下,畢業後成功留校,這時他面前的路是:副教授、教授、出國……此時榮海不足31歲。
榮海 榮海
然而,此時的榮海突然出人意外地“棄學從商”。他回憶道:計算機領域當時每隔3個月就有一次重大變化,而系裏學生所用機器卻七、八年不變,他自己實在懷疑“這架老掉牙的機器怎麼能教出優秀的學生,自己在這樣的崗位能有多大的出息。”1988年6月,榮海創立了西安海星計算機控制與接口技術研究所。走下大學講台的榮海,完全換了另一番“行頭”:騎上自行車四處找客户。為了接到第一單業務——為某銀行營業室計算機處理系統安裝工程,榮海等幾名大學教師、研究生極其誠懇地向對方表示:雖然我們是一無名氣、二無背景的小公司,但我們願意免費拿下這個活兒,來證明我們的實力與真誠。第一腳就這樣踢開了。
雖然是小打小鬧,但慢慢地,公司已有能力用自己從市場上掙來的錢給大家開工資,還推出了國內首個電視節目自動播出系統、字幕圖形合成系統和視音頻信號故障檢測儀等。僅僅用了2年,1990年的海星就做到了科工貿收入400萬元,積累了100萬的自有資金。
然而,此時的海星發生了第一宗變故。創業夥伴們開始分崩離析,有人想自創公司、有人想分掉積累。榮海終生難忘一個場景:自己流着淚對十幾位留下的員工説,“有牌子在,海星就垮不了,我們一定會東山再起”。
儒家“隱忍的堅持”終於迎來了重大機遇:聽到美國康柏公司無奈放棄動作遲緩的西安某國企後,榮海連夜搭乘飛機直奔深圳,力圖拿下康柏在中國的銷售代理。康柏出了一系列苛刻條件:只允許海星做地區代理、拿貨價位比其他代理商高3個點、全年銷售必須達到1800萬美元、首次付貸款需110萬美元……榮海堅定地表示:“我們接受”。
入世之風,始終鼓勵着海星這家“膽大妄為”的小公司。在艱難拿到100多萬美元的借款後,民營企業的優秀機制迅速獲得了市場的回報,僅僅6個月,海星將康柏的銷售做到了1300萬美元。
隨後,海星很快編織了一張巨大的營銷網絡,在北京、上海、烏魯木齊、珠海等地成立了大批分公司和銷售辦,1992年銷售額首次突破億元大關,被評為康柏電腦全球最佳代理商,也就是在這一年的12月26日,西安海星科技實業(集團)公司在西安成立,榮海成功地完成了從“學者”到“商人”的轉型。
然而更大的成功還在後面:1993年的第一季度,海星僅用3個月就完成了1992年全年的銷售量,一舉成為康柏在中國西北地區惟一的直銷商;1994年,海星銷售電腦3萬台,佔全國市場的1/20,企業總收入突破5億元人民幣;1995年,海星成功跨上10億元銷售額的又一門檻,PC機銷量全國第一。
時年,榮海38歲。
新思維主導多元化
很多民營企業只能有5年的輝煌期,隨後即會出現“兩極分化”。即使對於資質比較好的民營企業,走過四、五年比較容易,七、八年就很困難了,能熬過10年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然而,海星卻安靜地走過了15年,旗下的海星科技(600185)不但成為陝西省首家上市的民營企業,更為重要的是,新思維主導下的多元化戰略,已經使脱胎於IT界的海星集團成為一家橫跨IT、超市、地產、生物製藥、飲品、基礎建設等六大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總資產達到40億元。
是什麼東西支撐海星集團如此穩健而高速地前進呢?經濟學家張維迎、鍾朋榮等總結出一條:出身學院派的榮海,極其善於思考問題,而正是這種素質方才最大限度地成全了他。但是同等重要的問題是,當企業規模超出5億、10億、20億……時,一個人如何保持這種冷靜,並依靠這種冷靜來思考問題呢?榮海自己給出了答案:“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管理的目的,而不是企業生存的目的,社會的需要才是企業存在的理由。着眼於短期利潤,從事掠奪性經營的企業是不能長久的,做圈錢工具和升遷跳板的企業也是短命的。只有那些有使命感的企業,兼顧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的企業才能有遠大前程。”正是基於對“遠大前程”的深刻理解,1993年起,一條引人注目的多元化之路在海星腳下成為現實:
1993年,海星集團在陝西首家引入連鎖超市,至今,海星超市已經達到130家之多。為緊跟變化的零售市場,海星又在陝西首家引入“便利島”概念,24小時店就此落户西安,與此同時,大型現代社區的“生鮮超市”,亦成為海星零售家族的重要一員;
1994年,海星涉足地產業,一出手便是西北首家智能化大型商業寫字樓,位於西安繁華地段西華門的海星智能大廈,落成即成西安IT業的一大象徵。新千年後,地產項目更是屢現大手筆:西安高新區CBD標誌性建築海星誠品大廈開工建設,位於西安交大產業園的海星大學城也即將動工;
1995年,海星集團投資現代果品深加工,旗下“榮氏”品牌風行西北,並很快獲得了英國保誠公司1200萬美元的直接投資。隨着市場的擴容,海星飲品又迅速分解成榮氏自有品牌和生產加工兩個利潤中心,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軟包裝飲料基地;
1999年,是海星在IT領域標誌性的一年,海星科技(600185)成為陝西首家上市的民營企業。2002年,海星集團涉足投資行業。繼參股西安市國際信託公司之後,又投資1億元成為中國科技證券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金融領域之外,實業仍然是海星非常感興趣的一塊,2003年,海星集團參股陝西神木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成為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的重要一員,這是陝西當地上市公司鮮有的動作;
在許多人看來困難重重的多元化之路,海星是如何做到平穩又有序呢?榮海的回答,令人感到一種逼人的清醒與凌厲:“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其經營內容就必須達到一定的數量,不能停留在單一品種、單一技術上,那樣就根本沒有抵抗風險的能力。因為技術隨時可能過時,可能被競爭對手更好的技術所替代;產品無論多麼受歡迎,也可能莫名其妙地被消費者突然放棄,這是社會消費心理中不可把握的變數,誰也逃脱不了。”
陝西學界一位資深研究者不無感慨地説:“許多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企業掌舵人都會陷入‘自我能力膨脹、自我製造高燒’的境況,顯然,榮海的成功來源於知識分子的清醒與自知,因此,從本質上講,這仍然是知識的勝利。”
儒家風範再現騰挪
2004年,榮海註定要強烈地吸引中國商界的眼球。
其一即是 “海星飲品”有望實現在香港的買殼上市,一旦如此,海星將成為國內資本市場裏為數不多的、同時有國內和香港兩地上市公司的民營企業。陝西省計委已將海星總投資4億元的新果汁加工基地上報國家計委,並且將獲得1.95億元的國債扶持,不但會成為2003年陝西最大的農資項目,與原有基地結合在一起則會實現32萬噸的年產能,一舉成為僅次於匯源集團的“全國第二”。與“殼公司”的談判已接近尾聲。
第二項大的動作,當然要屬海星集團成立以來,最大的對外投資項目:總值21億元的阿深高速公路河南境內開封至許通段。榮海告訴記者,阿深高速北起內蒙古阿榮旗,南至深圳,全長3770公里,一旦建成通車,無疑會成為中國南北交通大動脈之一。而海星集團、海星科技拿下的開封至許通段,則是最佳路段,因為此處東西有連(雲港)霍(爾果斯)高速公路線、南北有日(照)南(陽)高速公路線,是一個交匯點。“根據合同規定,我們擁有這一路段30年的經營權,除去2年建設工期,收費期長達28年,而收回成本目前預測只用12年即可。”
榮海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海星的成功是知識分子在市場經濟中艱苦創業的縮影,海星的起步是一個大學教師,也就是一個被社會認為不善經營管理企業的人,懷着美好的創業願望,帶領着一羣知識分子依靠辛勤勞動和智慧創造,求得生存、求得發展的過程。”對此,榮海的員工註解道:榮海身上總是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氣息,在我們看來,那就是一介書生的氣質! [1] 

榮海慈善檔案

榮海先後在陝北定邊縣紅柳溝鎮板窯村投資32萬元興建了紅柳溝海星希望小學。2004年初,海星集團共在陝南的安康市大同鎮、南鄭縣紅廟鎮捐建了兩所希望小學,共捐資40萬元。海星心繫災區,先後捐資捐物近200餘萬元支援災區。近18年來,海星集團向各個慈善機構、向貧困地區,捐贈物資、現金等共計7000餘萬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