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雲飛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鎖定
楊雲飛,男,浙江湖州人,博士,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2000年在蘭州大學獲哲學學士學位,2003年與2006年在武漢大學分別取得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指導教師均為鄧曉芒教授),2006年7月留校工作。在外國哲學教研室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系武漢大學“珞珈青年學者”(2014-16),“德國古典哲學及其現代效應”青年學者學術創新團隊負責人(2016-2019),德國哲學研究所所長(2017-)。其他工作與研習經歷: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借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作;2010年春赴牛津大學短期學習;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獲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Calvin College資助在美國耶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指導教師為John E. Hare教授);2014年10月至12月在台灣神學院任研究學者;2017年1月-7月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任訪問學者。
中文名
楊雲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哲學
籍    貫
浙江湖州
任職院校
武漢大學
職    稱
教授

楊雲飛人物經歷

2000年在蘭州大學獲哲學學士學位,2003年與2006年在武漢大學分別取得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2006年7月留校工作。在西哲教研室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武漢大學“珞珈青年學者”(2013年獲評,聘期2014-2016)。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借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作,2010年春赴牛津大學短期學習,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獲美國坦普頓基金會(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資助在耶魯大學從事訪問研究(指導教師為John Hare教授),2014年10月至12月在台灣神學院任馬偕研究學者。 [1] 

楊雲飛學術兼職

武漢大學歐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哲學評論》副主編,《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江漢學術》等期刊的審稿專家。 [1] 

楊雲飛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古典哲學(以康德、黑格爾為主)和道德哲學;感興趣的研究領域還包括現象學、宗教哲學、心靈哲學和中西比較哲學。 [1] 

楊雲飛開設課程

本科生課程:《西方哲學史》《哲學核心問題》《西方哲學名著導讀》《康德研究:純粹理性批判》《德國古典哲學》《現代德國哲學》;本科生全校通識選修課:《康德黑格爾哲學》《當代西方人文主義哲學主流》;研究生課程:《康德哲學專題》《胡塞爾哲學專題》《當代道德哲學專題》《專業英語》。 [1] 

楊雲飛科研項目

1、2009—2012年,參與趙林教授《西方哲學史》國家級教學團隊。
2、2010—2011年,主持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Calvin College項目:康德哲學中道德與信仰的關係。
3、2010—2013年,主持武漢大學“70後計劃”個人項目:康德定言命令學説研究。
4、2010—2013年,參與武漢大學“70後計劃”集體項目:跨文化哲學文本書寫與哲學學科重建。
5、2014—2018年,參與趙林教授主持的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項目:《西方哲學史》。
6、2015—2016年,主持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自主科研項目:康德道德哲學的宗教維度研究。
7、2016—2019年,主持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自主科研項目:康德政治哲學研究。
8、2016—2019年,主持武漢大學人文社科青年學者學術創新團隊:德國古典哲學及其現代效應(結項等級:優秀)。
9、2017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康德道德哲學的宗教維度研究(項目號17YJC720032)。
10、2018—2021年,主持武漢大學研究生精品課程項目:《德國古典哲學原著》。
11、2018年-,參與李建中教授主持的武漢大學基礎通識課“人文社科經典導讀”項目。
12、2019年-,主持武漢大學一般通識課項目:《德國哲學導論》。
13、2019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康德法權哲學基本問題研究(項目號19BZX104)。
14、2020年-,參與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哲學核心問題》。
15、2021年-,主持武漢大學研究生導師育人方式創新項目:《專題研討會與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培養》。

楊雲飛主要論著

(譯著)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奠基》,楊雲飛譯,鄧曉芒校,人民出版社,2013年。
論文(含部分評論和譯文)
1、《大孔子學説與第三條道路》,載於《科學·經濟·社會》,1999年第4期;
2、《康德的間圖型學説及其現象學解釋》,載於《雲南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3、《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及其理論意義》,載於《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4、《先驗的圖型和經驗性的圖型》,載於《德國哲學》(2008年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5、《康德的幸福學説》,載於《幸福的奧秘》,凱利·克拉克編,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1月;
6、《康德人性公式探微》,載於《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年第3期;
7、《<精神現象學>中的主奴關係解析》,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2011年第9期全文轉載);
7、《論康德對羅爾斯正義理論的影響——兼談哲學史對於當代哲學研究的啓發意義》,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2013年第5期全文轉載);
9、《談談耶魯大學本科哲學課程體系》,載於《哲學評論》(哲學教育與管理論文專輯),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
10、《康德對上帝存有本體論證明的批判及其體系意義》,載於《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
11、《康德論出於義務而行動的道德價值》,載於《哲學研究》,2013年第7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倫理學》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
12、《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中的實踐理性問題》,載於《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
13、《康德的“目的王國”釋義》,載於《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第五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1月;
14、(書評)《對黑格爾歷史觀的重構與評判》,載《中華讀書報》第974期,2014年1月15日出版;
15、(譯文)《康德論把我們的義務認作上帝的命令》,約翰·黑爾原著,楊雲飛譯,載《德國哲學》(2013年卷),社科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