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阿若

(東漢少年遊俠)

鎖定
楊阿若(生卒年不詳)本名阿若,後改名豐,字伯陽,涼州酒泉(今西北甘肅、青海一帶)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人物。
少為遊俠,常為人報仇解怨,時人為之號曰:“東市相斫楊阿若,西市相斫楊阿若。”
建安年間,為酒泉太守徐揖報仇,殺死黃昂,後躲避黃華而逃到敦煌郡。
黃初年間,河西平定,楊阿若回到本郡,舉孝廉、拜為駙馬都尉,二十餘年後去世。
楊阿若與孫賓碩、祝公道鮑出四人被載於《魏略 勇俠傳》。
本    名
楊阿若
別    名
楊豐
伯陽
所處時代
三國時期
出生地
涼州酒泉郡
主要成就
誅殺黃昂

楊阿若人物生平

楊阿若少為任俠

楊阿若,本名阿若,後改名豐,酒泉郡人。
少時為遊俠,經常為人報仇解怨,當時人們常説:"東市相斫楊阿若,西市相斫楊阿若。"。 [1] 

楊阿若酒泉之難

建安年間,酒泉太守徐揖誅殺郡中強族黃氏。黃昂脱身在外,於是用家產招募一千餘人進攻酒泉,徐揖保城自守,徐揖的主簿龐淯棄妻兒趁夜突圍求救。 [12]  當時楊阿若在外,認為黃昂不義,於是也告別徐揖,捨棄妻兒,向東到張掖郡求救。 [2] 
適逢張掖郡也起兵作亂,殺死郡太守,而黃昂也攻陷酒泉,擊殺太守徐揖,於是兩郡合勢。(《三國志》則稱張掖郡答應龐淯救援,援兵未到而徐揖已死,與此不同 [12]  )黃昂恨楊阿若與自己作對,於是重金懸賞楊阿若,想讓張掖郡用麻繩綁住他的頭,將他生擒送到酒泉郡,楊阿若聞知便逃走。 [3] 

楊阿若平定亂事

武威太守張猛以楊阿若為都尉,又發檄文佈告酒泉,使軍中任憑楊阿若為徐揖報仇。 [5] 
楊阿若於是單騎南入羌中,招到一千餘名騎兵,出於樂涫南山,直指郡城。離城尚不到三十里時,楊阿若命令騎兵下馬,曳柴揚塵,虛張聲勢。酒泉郡人望見塵土飛揚,以為東面來了大軍,於是四散奔逃。黃昂獨自出逃,在途中被楊阿若率領的羌兵所俘虜。楊阿若對黃昂説:“你之前想捆住我的脖子活捉我,現在反而被我捆住了,怎麼説?”黃昂羞慚,楊阿若便殺了黃昂。 [6] 
黃昂死後,身在東邊的黃華回到酒泉郡,執掌郡中事務。楊阿若畏懼黃華,於是再次逃走,向西到了敦煌郡。 [7] 

楊阿若出仕曹魏

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即位之初,黃華與張進、麴演等人一同起兵作亂,最終張進與麴演皆被金城太守蘇則斬殺,黃華也向蘇則投降,於是河西諸郡平定。 [8-9] 
河西平定後,楊阿若回到酒泉。郡中舉為孝廉,涼州表彰他的義勇,朝廷即拜他為駙馬都尉。二十多年後,楊阿若因病去世。 [10] 
魚豢《魏略 勇俠傳》載楊阿若與孫賓碩、祝公道鮑出四人。 [4]  [11] 

楊阿若歷史評價

魚豢:若夫楊阿若,少稱任俠,長遂蹈義,自西徂東,摧討逆節,可謂勇而有仁者也。 [4] 

楊阿若史書記載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 裴松之注》 [4]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裴松之注引《魏略》:楊阿若後名豐,字伯陽,酒泉人。少遊俠,常以報仇解怨為事,故時人為之號曰:"東市相斫楊阿若,西市相斫楊阿若。"
  • 2.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裴松之注引《魏略》:至建安年中,太守徐揖誅郡中強族黃氏。時黃昂得脱在外,乃以其家粟金數斛,募眾得千餘人以攻揖。揖城守。豐時在外,以昂為不義,乃告揖,捐妻子走詣張掖求救。
  • 3.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裴松之注引《魏略》:會張掖又反,殺太守,而昂亦陷城殺揖,二郡合勢。昂恚豐不與己同,乃重募取豐,欲令張掖以麻系其頭,生致之。豐遂逃走。
  • 4.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19]
  • 5.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裴松之注引《魏略》:武威太守張猛假豐為都尉,使齎檄告酒泉,聽豐為揖報讎。
  • 6.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裴松之注引《魏略》:豐遂單騎入南羌中,合眾得千餘騎,從樂浪南山中出,指趨郡城。未到三十里,皆令騎下馬,曳柴揚塵。酒泉郡人望見塵起,以為東大兵到,遂破散。昂獨走出,羌捕得昂,豐謂昂曰:"卿前欲生系我頸,今反為我所繫,云何?"昂慚謝,豐遂殺之。
  • 7.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裴松之注引《魏略》:時黃華在東,又還領郡。豐畏華,復走依敦煌。
  • 8.    《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後演復結旁郡為亂,張掖張進執太守杜通,酒泉黃華不受太守辛機,進、華皆自稱太守以應之。又武威三種胡並寇鈔,道路斷絕。武威太守毌丘興告急於則。時雍、涼諸豪皆驅略羌胡以從進等,郡人鹹以為進不可當。又將軍郝昭、魏平先是各屯守金城,亦受詔不得西度。則乃見郡中大吏及昭等與羌豪帥謀曰:"今賊雖盛,然皆新合,或有脅從,未必同心;因釁擊之,善惡必離,離而歸我,我增而彼損矣。既獲益眾之實,且有倍氣之勢,率以進討,破之必矣。若待大軍,曠日持久,善人無歸,必合於惡,善惡既合,勢難卒離。雖有詔命,違而合權,專之可也。"於是昭等從之,乃發兵救武威,降其三種胡,與興擊進於張掖。演聞之,將步騎三千迎則,辭來助軍,而實欲為變。則誘與相見,因斬之,出以徇軍,其黨皆散走。則遂與諸軍圍張掖,破之,斬進及其支黨,眾皆降。演軍敗,華懼,出所執乞降,河西平。
  • 9.    《三國志 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酒泉黃華、張掖張進等各執太守以叛。金城太守蘇則討進,斬之。華降。
  • 10.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裴松之注引《魏略》:至黃初中,河西興復,黃華降,豐乃還郡。郡舉孝廉,州表其義勇,詔即拜駙馬都尉。後二十餘年,病亡。
  • 11.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裴松之注:魏略勇俠傳載孫賓碩、祝公道、楊阿若、鮑出等四人,賓碩雖漢人,而魚豢編之魏書,蓋以其人接魏,事義相類故也。
  • 12.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後郡人黃昂反,圍城。淯棄妻子,夜逾城出圍,告急於張掖、敦煌二郡。初疑未肯發兵,淯欲伏劍,二郡感其義,遂為興兵。軍未至而郡城邑已陷,揖死。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