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藎誠

鎖定
楊藎誠(1880—1922),四川省秀山縣人,土家族,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同年回國任貴州新軍第一標教練官。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被新軍推為首領響應起義,貴州遂告光復,成立大漢貴州軍政府,被公推為都督,主管全省軍政事宜。12月,率黔軍援鄂北伐。1912年2月南北議和、清帝退位。楊藎誠赴南京謁見孫中山,被任命為貴州都督。6月,《洪江條約》簽訂,達成滇軍回滇,黔軍回黔。8月赴京聽候任用,12月29日,被授與陸軍少將加陸軍中將銜,任總統府軍事顧問。1917年聞張勳復辟,急赴成都勸説劉存厚參加北伐。未幾,被任命為四川駐京代表。1918年至1919年間,因常與旅京同鄉籌措川局運輸赴陝,積勞成疾。1922年,病逝於家鄉秀山,終年42歲。
中文名
楊藎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土家族
出生地
四川省秀山縣
出生日期
1880年
逝世日期
1922年
職    業
革命家
信    仰
三民主義

目錄

楊藎誠人物生平

楊藎誠,1880年5月生於四川秀山縣(今重慶市秀山縣)客寨村。20歲入蒙館任教。1902年,他假稱松桃籍報考貴州武備學堂。是時,學堂已錄取17名,他一到即考中第18名,是故又被傳為“十八學士”。後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並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5年回國,經部授武舉出身,任貴州新軍第一標教練官。1911年春兼任貴州陸軍小學總辦。10月,武昌起義發生,一時南北景從。11月3日,被新軍推舉為首領響應陸小學生起義,貴州遂告光復,成立貴州軍政府,被公推為都督,主管全省軍政事宜。12月,率黔軍援鄂北伐。
1912年1月兵至常德,南北議和,2月12日清帝退位,北伐未成。楊藎誠委任田宗楨為司令代管北伐黔軍,隻身經武漢赴南京面謁孫中山,辭請歸田,不許,被任命為貴州都督。時貴州憲政派已請滇軍唐繼堯率軍入黔,屠殺自治學社成員及新軍。4月25日,唐繼堯被袁世凱任命為貴州都督,阻止楊率黔軍回黔,楊為黔軍命運計,據理力爭。6月,《洪江條約》簽訂,達成滇軍回滇,黔軍回黔。8月,楊藎誠將軍隊交出,赴京聽候任用。12月29日,被授與陸軍少將並加陸軍中將銜,任總統府軍事顧問。因厭惡軍閥混戰,轉而學佛尚空,日事靜坐,不問政事。
1917年奉北洋軍閥令赴四川接洽西南將士,至重慶聞張勳復辟,急赴成都説劉存厚參加北伐。未幾,張勳段祺瑞削平,被任為四川駐京代表。1918年至1919年間,因常與旅京同鄉籌措川局運輸赴陝,積勞成疾。
1922年7月,病逝於家鄉秀山,終年42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