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小佛

鎖定
楊小佛,男,1918年出生,知名經濟學家,港澳問題專家 [1]  ,全國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父親是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執委和總幹事楊杏佛,母親是趙志道女士。辛亥革命陪同其母跟隨宋慶齡夫人致力於中國的穩定與和平,促進中共的發展與壯大。
中文名
楊小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8年12月20日 [1] 
畢業院校
上海震旦大學法學院
職    業
全國政協委員
出生地
江西清江縣
代表作品
《怎樣拍攝機件》
性    別
父    親
楊杏佛
母    親
趙志道

楊小佛個人簡介

楊小佛,江西清江人,出生於湖北漢口 [1]  ,1943年,楊小佛於上海震旦大學法學院經濟系畢業。其先後跟隨宋慶齡夫人致力於中國的穩定與和平奔走呼號,曾任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楊小佛迎來百歲壽誕,楊小佛與上海宋慶齡研究會會長薛潮 楊小佛迎來百歲壽誕,楊小佛與上海宋慶齡研究會會長薛潮 [1]
2018年,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民主革命先驅楊杏佛哲嗣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楊小佛也迎來百歲壽誕。儘管年歲已高,但他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形勢依舊熱情關注並充滿信心。
他説:“對於未來,我非常看好。21世紀,只要大家互相幫助,整個經濟就能向前發展。”
外界評論説,楊小佛是改革開放的東風,成就了他花甲之後的“新生”。 [1] 

楊小佛人生經歷

楊小佛少年有禍福

楊小佛 楊小佛
1933年,楊杏佛遇刺時撲他於懷抱之下,用身軀幫他抵擋住子彈,讓他在亂槍中得以倖存 [1]  。楊小佛15歲時親睹了父親的遇難。他回憶説:“那是個星期天,父親和往常一樣,帶着我乘坐納喜牌篷車外出。剛駛出中央研究院大門,擬向北轉入亞爾培路時,只見路邊衝出4個持槍大漢,立在汽車四角射擊。司機胸部連中兩彈,打開車門奪路逃命。父親聽到槍聲,立即伏在我的身上……終於,父親倒在了血泊之中,氣絕身亡,而我僅右腿部受了點輕傷。(魯迅曾盛讚楊杏佛以自己身體保護兒子的高尚品質,感嘆道:“有後代,就是有將來!”)
父親遇難後,我曾和母親一起,在律師的陪同下,打開了父親的兩個保險箱。沒想到,箱內藏着的僅是一些信件和購買軍火的合同而已;而在父親的朋友那裏,我們卻看到了父親親筆寫下的3000元欠條。” 堂堂一位大學教授、一位國民政府的要員,留給子女的怎麼竟是3000元的欠條呢?原來,楊杏佛不菲的薪金除了用於眾多的社交活動,悉數投入到愛國民主運動之中,從出版報刊、開展各類活動直到設法營救難友、秘密購買軍火,等等,他毫不吝惜地為革命盡其所有。
楊小佛對少年時代的生活也有許多美好的回憶:“當時,父親去松江、無錫、蘇州等地演講,與友人上街溜達、聚餐、看戲、騎馬,幾乎每次都帶着我。”為此,少年楊小佛認識了宋慶齡、魯迅、蔡元培林語堂等許多社會名流。楊杏佛與魯迅的關係尤為密切,不苟言笑的魯迅還特意送了一張自己的相片給小佛,並題詞“小佛世兄惠存”。

楊小佛壯年多逆旅

楊杏佛遇難後,母親帶着兩個兒子靠撫卹金生活。1943年,楊小佛於上海震旦大學法學院經濟系畢業。在那動盪的年代,楊小佛曾一再失業,直至1945年12月進國民政府的交通部上海航政局工作。
上海解放後,楊小佛被原職留用,負責20噸以上的輪船登記工作。1950年7月,他參加解放嵊泗列島戰役隨軍支前,獲得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98師頒發的紀念證和上海市海員工會頒發的銅質渡海解放嵊泗紀念章。
1951年,剛剛穩定的楊小佛又捲入了一樁“經濟案件”而被押赴蘇北的一個勞改農場服刑5年。這樁冤案直到1982年才徹底平反。刑滿釋放後,他沒有正式的工作,便潛心研究攝影理論和專業知識,花了5年的時間,編寫出版了《怎樣拍攝機件》一書。以後,楊小佛的“職業”幾經調動:先是在里弄幫忙,後又進徐彙區政協翻譯組翻譯科技文獻;再後來是在上海譯文出版社英漢詞典組工作;直至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進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任特約研究員

楊小佛為霞尚滿天

楊小佛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上海市委常委等職務。1987年,楊小佛出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十多年來,他圍繞上海的穩定和發展參政議政,每一條建議都以“直通車”的方式,送到了市領導乃至中央領導的案頭。(《新民晚報》2003.6.22)

楊小佛建言

1992年3月,楊小佛在全國政協七屆五次會議上,提交了“建議土地批租應掌握先郊區、後市區,先邊緣、後中心以及城市土地不宜成片批出”的建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