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園

(廣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梁園 [1]  ,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松風路先鋒古道93號,總面積達21260平方米 [8]  。梁園是佛山梁氏私家宅園的總稱,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與餘蔭山房清暉園可園併成為“嶺南四大園林”。 [2]  梁園由當地詩書名家梁藹如、梁九華、梁九章及梁九圖叔侄四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年)陸續建成,至咸豐年間,梁園規模達到鼎盛。
梁園主要包括梁藹如的“無怠懈齋”,梁九章的“寒香館”,梁九華的“羣星草堂”及梁九圖的“十二石山齋”和“汾江草廬”等各具特色的園林建築。園中的秀水、奇石、名帖並稱“梁園三寶”。梁園內佈局精妙、格調高雅;園內佳果盈枝、鳥語花香;亭廊橋榭、堂閣樓台式式俱備,體現了造園主對個性和自由人格的追求。 [7]  梁園是清代嶺南文人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宅第、祠堂與園林渾然一體,嶺南式“庭園”空間變化迭出,造園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富有嶺南水鄉特色。
1989年,梁園被定為廣東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評為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2年,梁園獲評國家3A級景區。 [7] 
中文名
梁園
地理位置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汾江南路140號附近 [3] 
開放時間
9:00-17:00(16:40停止入場)
景點級別
AAA級 [5] 
門票價格
10元
佔地面積
21260 m² [8] 
著名景點
十二石齋
羣星草堂
汾江草蘆

梁園歷史沿革

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年),梁園由當地詩書名家梁藹如、梁九華、梁九章及梁九圖叔侄四人陸續建成。
清嘉慶末年,梁藹如在松桂裏首創“無怠懈齋”。
清道光年間,相繼由梁藹如的三個侄子建成了四組園林羣體:首先是清道光初年,梁九章在西賢裏興建的“寒香館”羣體,以及梁九圖在松桂里程可則故宅“蕺山草堂”舊址上修建的“十二石齋”;不久,梁氏家族在先鋒古道及富榮街一帶買下了陳大塘二百多畝的土地,在先鋒古道一側,梁九華建起了以宅第羣 (部曹第) 、祠堂 (刺史家廟) 及園林組成的“羣星草堂”羣體;而富榮街一側,梁九圖又開闢了大型的“汾江草廬”羣體。
截至清咸豐初年,梁氏園林羣體遂達到了“一門以內二百餘人,祠宇、室廬、池亭、圃囿五十餘所”的規模。咸豐五年(1855年)後,梁園各園的營造者及其後人又陸續進行了增修或擴建,如“汾江草廬”增建了東南角的“汾江吟館”,在“汾江草廬”主體東側建“無遐墮齋”及北側“大照壁”等園林設置。
清光緒七年(1881年),又建“梁青厓先生祠”等;而“羣星草堂”羣體也在西側湖畔增建重檐八角亭等,梁園遂進入其鼎盛時期。
清末民初,隨着梁氏家族的逐漸衰落,梁氏園林亦日漸衰敗,部分園產或遭損毀,或被變賣,園址範圍日見縮小,湖池淤淺,異石流散。以松桂裏梁藹如的“無怠懈齋”湮沒最早。
民國初年,“十二石齋”遭拆毀。
抗日戰爭期間,“寒香館”及“汾江草廬”亦受摧殘。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梁園大部主體建築及園林設置已僅餘頹垣敗瓦,或無存,已是園不成園。
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鑑於其歷史、藝術和觀賞價值,首先對羣星草堂羣體進行了搶救保護。
1984年,重修後改稱梁園。梁園是佛山樑氏宅園的總稱。
1993年,梁園開始重建了刺史家廟、韻橋、石舫、荷香水榭、半邊亭、部曹第、個軒等建築以及湖池等部分園林景觀,面積達13300平方米。
1994年,佛山市政府對其進行大規模的全面修復,形成了以宅第、祠堂、園林三位一體的古建築羣,佔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
2016年,梁園及周邊環境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動工,將梁園景區從原有的19畝擴大至68畝,其中包括修繕佛山樑園老園及重建梁園歷史景觀。 [7] 
2021年5月16日起,梁園新園七大景觀正式對公眾開放,開放的新景觀包括汾江草廬羣體(榕閣、笠亭、種紙處、汾江草廬、汾江吟館)、無怠懈齋、富榮裏等建築及其周邊園林。 [4] 

梁園建築特色

梁園佈局

梁園位於佛山老城的西北端,東臨松風路,南連安左街,西接紅路直街,北至富榮街,面積13300平方米。
梁園主要包括梁藹如的“無怠懈齋”,梁九章的“寒香館”,梁九華的“羣星草堂”及梁九圖的“十二石山齋”和“汾江草廬”等各具特色的園林建築。 [7]  其中主體位於松風路先鋒古道,其他則位於松風路西賢裏及昇平路松桂裏。 [6] 

梁園特色

梁園總體佈局以住宅、祠堂、園林三者渾然一體最具當地大型莊宅園林特色,以奇峯異石作為重要造景手段。其中的四組園林羣體因各自構思取向不同而風格各異,各種“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等嶺南特有的組景手段式式具備,變化迭出。
  • 嶺南風韻,小巧玲瓏
梁園的造園手法獨具珠江三角洲精巧別緻的藝術風格和民俗風情,佈局構思上匠心獨運,沿襲當地聚族而居的習俗,宅第、祠堂及園林建築通過有機的組合,自成體系;空間組織錯落有致,聚散得宜,通過石庭、水庭、水石庭等多種組合和變化,營造嶺南特有的庭園空間,從而形成動靜結合、疏密有度的園林景觀。疏朗者空間開闊,層次分明,意境深遠;而緊湊者密而得當,以小見大而無壓抑感,有移步換景之效。
軒堂館舍、廊閣橋亭等各種園林建築多式多樣,在體量及風格上,講究小巧精緻,輕盈通透,建築架構沿用嶺南小木作的手法,簡樸無華,而各種雕刻裝飾構件、窗欞隔扇則頗為講究,不僅多姿多彩,而且精美纖巧,充分體現了佛山民間手工藝的風格特色。加上地處四季如春的珠江三角洲,園內植了芒果、枇杷、鳳眼果、芭蕉、番石榴、菠蘿蜜等嶺南佳果,榕樹、木棉、水松、水蓊、崗松、羅漢松、紫竹、棕竹、桄榔等嶺南特有的竹木,以及玉堂春、紫藤、鷹爪花、九里香、桂花、蘭花、梅花、臘梅等奇花異卉,通過對樹形的選擇剪裁及灌叢的妙用,與建築物及湖池巧於因借,形成一種“古木藴秀”“湘簾盡綠”嶺南特色。
  • 格調高雅,特色鮮明
梁園的造園組景別具一格,立意清新脱俗,以書畫家的素養和獨到的眼光,刻意營造一種超脱塵世的如詩如畫的意境。梁園地勢平緩,池沼眾多,造園者因地制宜,利用大面積的湖池溪澗營造水鄉特色的園林景觀。與此同時,梁園的始創人視奇峯異石的設置與組合為造園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既有寫意式的峯巒山澗、巖壑磴道諸體,亦講究房前屋後的石景配置,追求一石成形獨石成景的特殊效果,以致園內各種奇峯異石多達數百塊。

梁園主要建築

梁園由無怠懈齋、寒香館、羣星草堂、十二石山齋、汾江草廬、部曹第、佛堂、梁氏宅等和刺史家廟等建築物組成,這些建築物全為磚木結構,飾以木雕、磚雕,高雅精緻。造園者巧妙地將住宅、祠堂、園林和諧地連結在一起。
  • 十二石齋
十二石齋改建於清道光年間,昇平路松桂裏,梁九圖在清初詩人程可則“蕺山草堂”舊址所改建的小型宅園。其內有紫藤花館、一覽亭等。庭園中設置有十二盆黃蠟石盆景,故此得名。
據1993年遺址現場調查考證,上世紀五十年代當地居民尚見個軒園門西向湖岸有照壁的殘存基礎。
  • 汾江草廬
汾江草廬建於清道光年間,在羣星草堂西北側, 刑部主事梁九圖所建,為書齋及雅集觴詠之地。園內有大面積湖池, 夾岸花竹環繞, 並設置韻橋、石舫、個軒、笠亭、種紙處、水蓊塢、鎖翠灣諸勝, 別有幽趣。
佛山樑園景緻
  • 寒香館
寒香館建於清道光年間, 在松風路西賢裏, 四川知州梁九章所建宅園。庭園遍植梅花, 異石林立, 清幽雅緻; 廳堂作畫室, 並珍藏多種名家書畫, 所刻《寒香館法帖》石亦藏於館中。
  • 羣星草堂
羣星草堂建於清道光年間,在松風路先鋒古道, 大理寺主事梁九華所建宅園。園內巧布太湖、靈壁、英德等異石, 姿態萬千; 亭堂台閣、欄檻迴廊以及湖池水榭錯落有致, 小巧玲瓏。
梁園新園與老園相通,市民遊客可通過老園區的韻橋走進新園區。 [4] 
  • 榕閣
榕閣為水邊兩層樓閣建築,為整個梁園的制高點。 [4] 
  • 富榮裏
富榮裏有三間保留建築,為清代沙洛鋪富榮街的民居大屋,是研究佛山古建築的樣本。 [4] 
  • 半邊亭
“半邊亭”結構奇特,首層六角半邊,二層四方完整,屋頂平緩,飛檐斗拱,可稱是“求拙”之作。“船廳”三面為大型滿洲窗。“荷香小榭”四周通透、裏外交匯,把天、地、人完全融為一體。

梁園文物遺存

山石藝術
梁園 梁園
相傳梁園奇石達四百多塊,有“積石比書多”的美譽。其中,羣星草堂中較吸引人的莫過於“石庭”。
梁園講究一石成形、獨石成景,在嶺南私園中獨樹一幟。梁園的主人通過對獨石、孤石的整理,突顯個體特性,在壺中天地中表達了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格的追求。園內巧布太湖、靈璧、英德等地奇石,大者高逾丈,闊逾仞,小者不過百斤。在庭園之中或立或卧、或俯或仰,極具情趣,其中的名石有“蘇武牧羊”“童子拜觀音”“美人照鏡”“宮舞”“追月”“倚雲”等。景石大都修台飾欄,間以竹木、繞以池沼。
梁園的山都不是“疊”出來的,而是與整個造園質樸的風格是相統一的,不求恢宏的氣勢而求石的神態韻味,以小代大,表現山川之奇。梁九圖在詩中描述到,“衡嶽歸來意未闌,壺中蓄石當煙鬟。”這種以石代山取代“疊山”的方法,摒棄了石塊的積壓堆砌,省卻了石頭紋理及形狀的比照磨合,可以更靈活自由地表達不同思想情感。

梁園主要展覽

梁園有固定陳列展覽“梁園歷史文化展”“紅木宮燈展”“梁園館藏奇石展”“木韻流芳——廣式紅木傢俱展”等。

梁園歷史文化

  • 嶺南園林
嶺南園林是與江南園林、北方園林鼎足而立的中國三大園林式樣之一,它的發展也基本經歷了從皇家苑囿到私家園林的歷程。早在2200多年前,南越王朝便在當時的國都番禺(今廣州市區)興建了宮殿及皇家園林。南漢時期,南漢王劉龔利用天然谷地在興王府(今廣州) 城南鑿成西湖,即仙湖,湖中有洲稱藥洲。此後藥洲美景歷經宋元明清多位文人雅士的修葺,至清末依然為廣州勝景。除了皇家園林外,廣東地區在宋代時便出現了眾多的私家園林,如宋代惠州的李氏山園、揭陽的彭園、曲江的西園等。這些私家園林的發展都為明清時期嶺南園林的大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歷史基礎。
明清時期,隨着中國文人園林的發展,嶺南地區也迎來了自身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位於嶺南腹地的佛山鎮作為當時中國四大名鎮之一,經濟富庶、河網密佈,富商巨賈、文人墨客鹹聚於此,這為佛山園林的發展提供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主客觀條件。明代時,先後出現冼氏家族的鶴園,東林園。進入清代,特別是乾隆之後,佛山園林出現了發展高峯,各大家族紛紛建造園林。而佛山松桂裏梁氏家族作為佛山的僑寓大族也正是在在這種環境與氛圍中開始了其自身的造園活動。
  • 梁氏家族
松桂裏梁氏
佛山向有聚族而居的習俗,松桂裏梁氏家族原籍順德縣杏壇鎮麥村,其始遷祖梁國雄為清乾隆年間人,初為賣香小販,不久遷至佛山汾寧路設“蘭寶香鋪”擴大經營,於嘉慶初年定居佛山松桂裏,生有三子,長子玉成,次子藹如,三子可成。其後世代繁衍,至清道光末年,家族內人丁達二百餘人,聚居地由松桂裏發展至松風路西賢裏及先鋒古道、富榮街一帶,尤以後者範圍最大。
梁氏第二代
梁玉成:字恕堂,自幼隨父國雄由順德遷佛山,清嘉慶、道光年間承父業後,頗善經營,使家業百倍於昔,成為佛山鉅富。除資產盡與兩弟均分外,還樂於慈善公益事業,如賑濟災民、贈衣施藥等,不可勝數。生子六人,長九章,次九儀、九華、九昌、九德、九圖。
梁藹如:字遠文,號青厓。清嘉慶十九年進士,官內閣中書 (在宮內掌抄寫皇帝命令的官員),天性澹泊,不慕功名,未幾辭官歸隱松桂裏達數十年之久,僅生一子邦俊。嘉慶末年,在宅內始創梁氏首傢俬家園林“無怠懈齋”,以詩書畫為樂,是其時嶺南著名書畫家,並著有《無怠懈齋詩集》。
梁可成:字懷堂,性亦淡薄寡歡,以經營銀珠丹粉而致富。生三子,長應棠,次同濟,應錕。
梁氏第三代
梁玉成之子梁九章、梁九華、梁九圖等梁氏第三代傳人,正值清廷腐敗中落及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他們對清政府內外政策均感到失望,不樂仕進,或辭官歸裏,或隱居田園。家學淵源深受梁藹如文化藝術素養影響,對傳統文化的“詩、書、畫”以及在異石園林中追求詩情畫意有特殊的癖好,加上家族頗為富有,遂於其居地大興土木,精心營造各自的園林宅第,是梁氏大規模私家園林羣組的創建者,以至族內祠宇室廬、池亭圃囿竟達五十餘所,為當地望族之最。
梁九章:字修明,號雲裳,官至四川知州,不久辭官歸里居佛山西賢裏,於清道光初年在其居地始建私家園林“寒香館”,工畫梅,喜鑑藏古今書畫,蒐羅多而精,刻有《寒香館法帖》六卷。
梁園 梁園
梁九華:字常明,一字燈山。自幼聰敏善文,為其叔藹如所器重,官至大理寺主事 (後贈禮部主事,又稱部曹) 後不復出,在佛山經營“裕恆”銀珠丹粉鋪,於道光年間在先鋒古道始建園林羣組“羣星草堂”。生平喜書畫,晚年又好石,與其弟九圖於“羣星草堂”日相品題。
梁九圖:字福草。十歲能詩,有神童之稱,博學工文,性雅淡,又因足疾而不樂仕宦,在佛山設館教學。惟喜山水,凡邱壑名勝,探幽陟險,隨地留題。道光年間在佛山松桂裏宅第築庭園“十二石齋”,自號十二石山人;後又在其兄的“羣星草堂”西北側闢大型園林羣組“汾江草廬”,為詞人雅集觴詠地,人稱“汾江先生”。

梁園文物價值

梁園是研究嶺南古代文人園林地方特色、構思佈局、造園組景、文化內涵等問題不可多得的典型範例,展現了古代佛山文人對遠離大都會凡囂、享受林泉之樂的追求,也體現了“廣府文化”中對花園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間環境的嚮往;其典型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薈萃、文風鼎盛的重要實物例證。 [4] 

梁園文物保護

1989年,梁園被定為廣東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梁園 梁園

梁園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梁園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松風路先鋒古道93號。
  • 開放時間
9:00-17:00(16:40停止進園),逢除夕閉園。
  • 門票價格
梁園正價門票10元/人,逢週六免費對外開放。
梁園特定人羣憑有效證明可享受門票優患,具體優待政策如下:
免票對象
(1)未成年人(未滿18週歲)
(2)年滿65週歲的長者
(3)大中專院校、中小學的教師團隊及學生團隊(須提前致電或傳真預約)
(4)現役軍人、軍烈屬、消防救援人員
(5)殘疾人
(6)佛山五區低保户
半票對象
(1)年滿60週歲,未滿65週歲的長者
(2)18週歲以上的在校學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
8折優惠
10人或以上團隊。
  • 交通信息
1、廣州方向可乘8號線到沙園轉乘廣佛線到祖廟下轉乘118路到梁園下,步行的話20分鐘可到。
2、廣州方向可乘1號線到西朗轉乘廣佛線到祖廟下轉乘118路到梁園下,步行的話20分鐘可到。
3、廣州羅衝圍站坐廣佛276到東方廣場(最後一站),再轉乘131可到達梁園。
4、廣州中山八公交總站坐廣佛279到南桂路地鐵站乘地鐵到祖廟轉118可到達梁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