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嶺南四大園林

鎖定
嶺南四大園林,也稱為“廣東四大園林”或“粵中四大園林”,是嶺南園林的代表。這四大園林指佛山順德區清暉園、和佛山市禪城區梁園番禺餘蔭山房東莞的可園四座古典園林
中文名
嶺南四大園林
別    名
廣東四大園林
項目1
佛山市順德區的清暉園
項目2
佛山市禪城區的梁園
項目3
番禺的餘蔭山房
項目4
東莞的可園

嶺南四大園林順德清暉園

嶺南四大園林簡介

清暉園 清暉園
清暉園位於佛山順德區大良清暉路, 地處市中心。中國十大名園,位居廣東四大名園之首。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暉園始建於嘉慶五年(1800),1996年擴建成二萬二千多平方米。清暉園內水木清華,景緻清雅優美,龍家故宅與擴建新景融為一體,利用碧水、綠樹、古牆、漏窗石山、小橋、曲廊等與亭台樓饋交互融合。彙集了中國古代建築、園林、雕刻、詩書、灰雕等藝術於一身。
清暉園的文物有李兆洛李文田何紹基等大家的書法。突出了我國庭院建築中雄、奇、險、幽、秀、曠的特點。 主要景點船廳、碧溪草堂、紅蕖書屋、澄漪亭、惜陰書屋、竹宛、歸寄廬、筆生花館、鬥洞、讀雲軒、沐英澗、留芬饋等。造型構築別具匠心,各具情態,靈巧雅緻,門窗古樸精美,品味無窮。園內樹木繁茂,品種豐富,多姿多彩,與古色古香的樓饋亭榭交相掩映,倘佯其間,步移景異,令人流連。1984年1月,鄧小平同志曾到清暉園參觀。
清暉園 清暉園
明朝萬曆丁未(1607)狀元黃士俊(1570-1661年)於明天啓元年(1621年)建築黃家祠、天章閣和靈阿之閣。清乾隆年間(1711—1799年),大良進士龍應時(1716—1800年)購得舊址,修葺擴建,植花蒔草,漸成規模。1805年,龍廷槐((1749—1827年)建小方園。1806年,其子龍元任擴建,稱“清暉園”。後其子龍元僖(1809-1884)建龍太常花園、楚薌園,幾經周折轉手,龍太常花園後改稱“廣大園”。龍氏後人經年精修,這一古老園林漸富嶺南特色。
1959年,廣東省省委書記陶鑄批專款修復予以重點保護,更將楚薌園、廣大園、介眉堂、競勤堂合併,統稱“清暉園”,后辟作順德縣委第一招待所。改革開放後,增設酒樓、賓館、停車場,為旅遊、飲食、住宿綜合服務單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順德政府撥款修復擴建清暉園。二十世紀末,政府再度擴建,增添眾多景點。如今,佔地22,500平方米的清暉園與佛山梁園番禺餘蔭山房、東莞可園並稱廣東清代四大名園。 [1] 

嶺南四大園林園林藝術特色

清暉園 清暉園
清暉園內水木清華,景緻清雅優美,龍家故宅與擴建新景融為一體,利用碧水、綠樹、古牆、漏窗、石山、小橋、曲廊等與亭台樓閣交互融合。集我國古代建築、園林、雕刻、詩書、灰雕等藝術於一身。突出了我國庭院建築中雄、奇、險、幽、秀、曠的特點。主要景點船廳、碧溪草堂、澄漪亭、花亭、惜陰書屋、竹宛、歸寄廬、筆生花館、鬥洞、紅蕖書屋、鳳來峯、讀雲軒、沫英澗、留芬閣等,造型構築別具匠心,各具情態,靈巧雅緻,建築物之雕鏤繪飾,多以嶺南佳木花鳥為題材,古今名人題寫之楹聯匾額比比皆是,大部分門窗玻璃為清代從歐洲進口經蝕刻加工套色玻璃製品,古樸精美,品味無窮。園內花卉果木逾百種。
除了嶺南園林常用的果樹,還栽種了蘇杭園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針松金錢松、七瓜楓、羽毛楓等,並從山東等地刻意蒐集了龍順棗、龍瓜槐等北京樹種,品種豐富,多姿多彩,其中銀杏沙柳、紫藤、龍眼水松等古木樹齡已有百年有餘,一年四季,葱蘢滿目,與古色古香之樓閣亭榭交相掩映,倘佯其間,步移景換,令人流連忘返。
清暉園的建築藝術頗高,蔚為壯觀。庭園曲徑迴廊,景趣盎然。園內幽深清空,佈局緊湊,步移景換;建築物形式輕巧靈活,雅讀樸素。園內有大量裝飾性和欣賞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園內妙聯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韻尚存,藝術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連忘返。園林藝術處理,頗具匠心。園內疊石假山,曲水流觴。銀杏千秋,百齡龍眼,玉棠春瑞,沙柳飄揚。閒步曲橋喜看金鯉碧波嬉戲;徐行花徑,好賞綠樹時花撲面。時而庭園內傳出嫋嫋絃歌,聽一粵曲,令你心清耳悦,如醉如痴。 [2] 

嶺南四大園林佛山樑園

嶺南四大園林簡介

梁園 梁園
梁園佛山樑氏宅園的總稱,主要由“十二石齋”、“羣星草堂”、“汾江草廬”、“寒香館”等不同地點的多個羣體的精華部分組成,規模宏大,主體位於松風路先鋒古道。梁園由當地詩書畫名家梁藹如、梁九章、梁九華及梁九圖叔侄四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公元1796-1850年)陸續建成,歷時四十餘年。時至民初,一代名園已瀕於湮沒。
鑑於其歷史、藝術和觀賞價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對現存的羣星草堂羣體進行了搶救保護,1990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繼而於1994年開始大規模的全面修復,總面積達21260平方米,依文物修復“修舊如舊”的原則,重現名園的精髓。

嶺南四大園林園林藝術特色

梁園是清代嶺南文人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佈局精妙,宅第、祠堂與園林渾然一體,嶺南式的“庭園”空間變化迭出,格調高雅;造園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詩如畫的田園風韻;富於地方特色的園林建築式式俱全、輕盈通透;園內果木成蔭、繁花似錦,加上曲水迴環、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嶺南水鄉韻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態、設置組合之巧妙脱俗而獨樹一幟,是聞名遐邇的粵中四大名園之一。
梁園 梁園
總體佈局以住宅、祠堂、園林三者渾然一體最具當地大型莊宅園林特色,在國內古園林中頗為少見;造團組景以大面積湖池及國內少見的水網池沼中造園最具珠江三角洲水鄉園林特徵,尤其是以奇峯異石作為重要造景手段,在嶺南園林中獨樹一幟。其中的四組園林羣體因各自構思取向不同而風格各異,各種“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等嶺南特有的組景手段式式具備,變化迭出。與各建築物和景區主題緊密結合的詩書畫文化內涵豐富多彩,詩情畫意比比皆是,園內精心構思的“草廬春意”、“枕湖消夏”、“羣星秋色”、“寒香傲雪”等春夏秋冬四景俱全,各異其趣;展示文人園林特質的“石齋寄情”、“硯磨言志”、“幽居香蘭”、“莊宅遺風’四景,將嶺南古園林的多種文化意境,如雅集酬唱、讀書著述、家塾掌教、幽居賦閒等多種文人文化生活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回味無窮。
梁園二期全面修復工程落成後,佔地總面積將擴大至35000米,大型園林景區八個;大小園林建築35組,包括館閣樓合、廳堂廬室、橋亭廊榭等林林總總,令人美不勝收。尤以嶺南園林少見的歇山頂二、三層露台式大型建築,以及獨具梁園個性的臨水和水面建築最具地方特色。加上各建築物室內琳琅滿目的木雕裝飾陳設,如隔扇、屏風、滿洲窗、掛落花牙子落地罩,以及各式精緻的清代廣式傢俱陳設,均具較高的觀賞價值,是一個能從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展示嶺南古代文人園林特色、規模宏大的園林羣體,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嶺南第一園”。
梁園是研究嶺南古代文人園林地方特色、構思佈局、造園組景、文化內涵等問題不可多得的是典型範例,其所展現的古代佛山文人在大都會中遠離凡囂、林泉之樂的追求,也體現了“廣府文化”中對花園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間環境的嚮往;其典型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薈萃、文風鼎盛的重要實物例證。其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既是老城內歷史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的文化旅遊項目亮點,又是老城利用其大面積的園林建築,設置為嶺南古園林、國內著名古園林史料、實物展示,具佛山陶塑瓦脊特色的“華夏勝蹟圖”長卷展示,以及“園林藝術博物館”的理想場所。

嶺南四大園林番禺餘蔭山房

嶺南四大園林簡介

餘蔭山房又稱“餘蔭園”,建成於清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了。餘蔭山房的園林部分有四座主體建築,包括卧瓤廬、臨池別館深柳堂玲瓏水榭,中間橫卧一座小虹橋,把花園分成東西兩部分。 [3]  餘蔭山房園地雖不足2000平方米,但亭橋樓榭,曲徑回欄,荷池石山,名花異卉等,一應俱全。餘蔭山房深柳堂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晚清三大才子梁山舟張船山翁方綱等人的詩句和乾隆大學士劉墉的書法手跡。 [4] 

嶺南四大園林園林藝術特色

餘蔭山房佈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縮龍成寸”的手法,將畫館樓台,軒榭山石亭橋盡納於三畝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幽深廣闊的絕妙佳境。通過名工巧匠的精雕細刻,使全園的文飾做到豐富而精緻、素色而高雅,給人們一種恬靜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於“波暖塵香”之中。進入寫有“餘蔭山房”的正門後,過廳堂,穿竹徑,便到山房的花園門。門旁有對聯一幅:“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正是此園點題之句。
餘蔭山房 餘蔭山房
園景可分為東、西兩半部,西半部以長方形石砌荷池為中心,池南有造型簡潔的臨池別館;池北為主廳深柳堂。堂前庭院兩側有兩棵蒼勁的炮仗花古藤,花兒怒放時宛若一片紅雨,十分絢麗。深柳堂是園中主題建築,是裝飾藝術與文物精華所在,堂前兩壁滿洲窗古色古香,廳上兩幅花鳥通花花罩栩栩如生,側廂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畫櫥,碧紗櫥的幾扇紫檀屏風,皆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當時名人詩畫書法。隔蓮池相望,有“臨池別館”呼應,夏日憑欄,風送荷香,令人慾醉。
東半部的中央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瓏水榭”,原是賦詩把酒、吟風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楊柳樓台青、臘梅花盛開、石林咫尺形、虹橋清暉映、卧瓢聽琴聲、果壇蘭幽徑、孔雀盡開屏之八角玲瓏。水榭東南沿園牆佈置了假山;水榭東北點綴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邊亭(來薰亭)。周圍還有許多株大樹菠蘿、臘梅花樹、南洋水杉等珍貴古樹。“來薰亭”半身倚牆而築,“卧瓢廬”幽闢北隅,“楊柳樓台”溝通內外,近觀南山第一峯,遠接蓮花古塔影。東西兩半部的景物,通過名叫“浣紅跨綠”的拱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此外,餘蔭山房南面還緊鄰着一座稍小的瑜園。瑜園是一住宅式庭院,建於1922年,是園主人的第四代孫鄔仲瑜所造,底層有船廳,廳外有小型方池一個,第二層有玻璃廳,可俯視山房庭院景色,現已歸屬餘蔭山房。兩園並在一起,起到了輔弼作用。

嶺南四大園林最新消息

2015年10月5日,中午南方日報記者來到位於番禺區南村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餘蔭山房,現場一片狼藉,景區負責人指主體建築未損壞,大量構件跌落造成損毀,目前正加緊搶修中。2016年7月1日,修葺一新的餘蔭山房重新開放,千餘名廣州街坊、遊客入園遊覽。 [5] 

嶺南四大園林東莞可園

嶺南四大園林簡介

東莞可園位於東莞市城區博廈,前人贊為“可羨人間福地,園誇天上仙宮”。它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為莞城張敬修所建,張敬修因在東莞修炮台有功,被派往廣西做官,後辭官退隱,歸家構築可園,三年後竣工。
東莞可園 東莞可園
可園最早的前身是冒氏宅,可惜由於年代久遠,現已無任何記載。傳説在張敬修建好園之前,心裏取名為意園,即滿意,合心意的意思。修築竣工後,張敬修廣邀文人逸士,大排筵席,慶賀一番,讓人們品評、鑑賞。張敬修引這班騷人墨客遊覽全園後,在大門口徵集人們的意見。不知是被酒燻醉了頭腦,還是這個園確實太好了吧?客人們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讚美,又不好先表態,就都應答説:“可以!可以!”
“可以”兩字,雖是泛泛空言的應付、推托之詞,但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張敬修見大家一致應為“可以”,“以”與“意”近音,“可”在“意”(以)前,“可”就比“意”優先。便改名為“可園”。所以,可園的命名,是可以的園子的意思,是張敬修自謙的稱呼。

嶺南四大園林園林藝術特色

可園佔地面積約有2200平方米,外緣呈三角形,園內有一樓、六閣、五亭、六台、五池、三橋、十九廳、十五間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樓、可軒、可堂、可洲等,另有草草草堂、擘紅小榭、雙清室、問花小院、博溪漁隱等景。其建築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磚結構。最高建築可樓,高15.6米,沿樓側石階可登頂樓的邀石閣,四面明窗,飛檐展翅,憑窗可眺莞城景色。
可園運用了江南造園藝術,以建築結構在一小塊面積上營造了一組組層次豐富、錯落有致,富有節奏色彩和空間對比的建築體系,小中見大,暗中通明、高低迴轉,趣味無窮。

嶺南四大園林可園嶺南畫派

可園 可園
可園的真正出名,究其原由,可能並非建築如何豪華,卻是以在近代書畫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而菲聲海內。可園收藏有可園創建人張敬修以及嶺南畫派代表人物居巢居廉的藝術作品 [6]  。園主張敬修雖是個武將,卻金石書畫、琴棋詩賦樣樣精通,在退職期間,請來畫家居巢、居廉在此長年作畫,買來大量奇花異草瓜果蔬採供以寫生,居巢居廉的撞粉畫法、撞水畫法對後期嶺南畫派的產生和發揚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嶺南畫派之所以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產生廣泛的影響,受到進步人士的支持肯定,主要因為它在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代表了先進的藝術思潮。它主張以新的科學觀點對因襲、停滯的舊中國畫來一番改造。它主張打破門户之見,大膽吸收外來的養料,使具有千百年古老傳統的中國畫重獲新生,它強調這種新中國畫不是為了表現自我而只滿足個人的陶醉與欣賞,也不是狹義的為少數人服務的,而是為了更多人能接受它,即為了時代的需要而追求一種大眾化的、雅俗共賞的美的藝術。

嶺南四大園林參觀信息

地址:廣東省東莞市莞城可園路32號
門票價格:8元;兒童身高1.1米以下免票,1.1米以上至1.4米以下的兒童實行半票優惠;家長攜帶未成年子女參觀的,對未成年子女免票;中小學生集體參觀免票(提前預約,憑學校證明),每班一名老師免票;男性年滿60週歲,女性年滿55週歲的老年人個人參觀,憑有效身份證明給予免票;老年人集體參觀,公益性的給予免票,經營性的(旅行社)實行半票;現役軍人、榮譽軍人憑有效證件免票;殘疾人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免票;旅遊團體(單位)優惠辦法如下:(1)50人以下九折;(2)50人以上100人以下八折;(3)100人以上七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