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桃林塞

鎖定
古地區名,具體地點存有爭議,大致位於函谷關以西,潼關以東的區域內。有學者認為其應位於湖縣舊址、閿鄉縣城舊址之間的函谷古道。
中文名
桃林塞
別    名
桃林之塞
別    名
桃林
桃原
函谷古道

桃林塞古地區名

具體地點有爭議,學界較為通行的説法為函谷關以西、潼關以東地區,現摘錄主要説法如下。

桃林塞説法一

桃林塞 桃林塞
唐代張守節李吉甫認為桃林塞為今河南靈寶以西至陝西潼關以東地區。李泰引張守節《史記·周本紀正義》説:“桃林在陝州桃林縣,西至潼關皆為桃林塞地。“ [1]  李吉甫也説:“桃林塞,自縣(靈寶縣)以西至潼關皆是也。“ [2] 
繼張、李二人之後,宋代的樂史、王應麟,清代的閻若璩,《辭海》、《辭源》作者以及現今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譚其驟二位先生皆贊同張、李二人的觀點。
王應麟説:“《寰宇記》:自陝州靈寶縣已西至潼關皆是也。今考古函谷關在陝州靈寶縣西南,潼關在華州華陰縣,自潼關至函谷歷陝、華二州之地,俱謂之桃林塞。” [3] 
閻若璩,説:“桃林塞為今靈寶縣西至潼關廣圍三百里皆是。” [4] 
辭海》説:“桃林,古地區名。又名桃林塞、桃原。約當今河南靈寶以西、陝西漁關以東地區。” [5] 
辭源》説:“桃林,地名。又名桃林塞、桃原、桃園……其地約相當於今河南靈寶縣以西、陝西潼關縣以東地區。” [6] 
史念海先生説:“桃林在今陝西潼關,迤東且至於河南靈寶。這個桃林曾長期成為要塞。” [7] 
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一冊。中有《西周時期中心區域圖》、《西周·宗周、成周附近》、《春秋·晉秦》等,都把桃林塞標在靈寶以西至潼關以東的地區。 [8] 

桃林塞説法二

清人高士奇和當今學者周昆叔主張桃林塞為函谷或函谷古道。高士奇説:“蓋秦中自華而、自而陝,而河南中間千里,古立關塞有三:在華陰者,潼關也;自潼關東二百里至陝州靈寶縣,則秦函谷關也;自靈寶縣東三百餘里至河南府新安縣,則漢函谷關也。王氏曰:自靈寶以西、潼關以東,皆曰桃林;自崤山以西、潼津以南,通稱函谷。然則桃林、函谷,同實異名。新安漢關,楊僕所移,與桃林無與。秦關以西,皆詹父所守矣。” [9]  周昆叔先生也説:“函谷古道一帶,曾稱桃林塞。” [10]  第二種觀點雖與第一種觀點接近,但更明朗化。

桃林塞近期研究

學者張維慎在以上基礎上,研究得出:
桃林塞是指秦函谷關以西逶迤而至於湖水西岸的湖縣故城(湖縣舊址、閿鄉縣城舊址)之間的函谷古道,它以此間穀道兩旁及其以南衡嶺塬(南部為焦村塬)、鑄鼎原的桃樹成林而得名。
《左傳》明言,“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高士奇日:“凡使人守邑,而即以賜之,皆謂之處,其與桃林相近,又可知焉。” [11]  因而只要我們弄清了瑕的位置,桃林之塞的位置也就迎刃而解。
而瑕即《漢書·地理志》之湖,亦即湖縣故城(湖縣舊址、閿鄉縣城舊址),其地正在今靈寶市陽平鎮閿東村西北約兩公里處的湖水西岸函谷古道之中,因而,詹嘉奉晉侯之命在此駐紮堅守桃林之塞,即可阻斷秦人的東西往來,不使秦人“結外援,東西圖己”。 [12] 
參考資料
  • 1.    (唐)李泰 著 (清)孫星衍輯.括地誌.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4
  • 2.    (唐)李吉甫.〔M〕.元和郡縣圖志·陝州靈寶縣.北京:中華書局,1985:卷6
  • 3.    (宋)王應麟.通鑑地理通釋·澄關,卷11〔M〕.北京:中華書局,1985
  • 4.    江灝,錢宗武.今古文尚書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224
  • 5.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地理分冊·歷史地理[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210
  • 6.    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辭源:第2冊[Z].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1568
  • 7.    史念海.河山集,第2集[C].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1:235
  • 8.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1冊[Z].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
  • 9.    (清)高士奇..四庫全書珍本·四集[Z]..春秋地名考略·桃林之塞,卷4〔M〕.四庫全書珍本·四集[Z].台北:商務印 書館影印本,-
  • 10.    周昆叔.鑄鼎原覓古—中原要衝荊山黃帝鑄鼎原考察紀要[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36
  • 11.    (清)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瑕,卷4〔M〕.四庫全書珍本·四集〔Z〕.台北: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 12.    張維慎.“桃林塞”位置考辨 [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9(5):71一7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