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士奇

鎖定
高士奇(1645年-1703年),字澹人,號江村、竹窗、瓶廬、藏用老人, [16]  餘姚匡堰石人山(今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匡堰鎮高家村)人,後入籍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 [19]  中國清代詩人、 [16]  官員。 [18] 
高士奇自幼好學能文,工於書法。因大學士明珠推薦,入內廷供奉。 [18]  康熙十年(1671年),因書法獲康熙帝青睞,以國子監監生供奉翰林院,補詹事府錄事,擢內閣撰文中書舍人,特擢翰林院侍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原銜充日講官起居注。次年擢右春坊右庶子,尋轉左春坊左庶子,再轉翰林院侍講學士,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解職歸裏。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蒙詔起赴京。三年後疏請歸養。高士奇自入仕後常伴康熙帝左右,不僅以書法受知於康熙,而且引導其作詩文之徑,屢獲賞賜及扈從出巡。 [16]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卒於家中,賜諡號“文恪”。 [7]  [18] 
高士奇一生勤於著述,其著作七部收錄於《四庫全書》,五部編入《四庫存目》。一生浮沉在宮廷宦海中,寫了十幾種與康熙帝有關的著作,極有史料價值,如《金鰲退食筆記》《松亭行記》《扈從東巡日錄》《扈從西行日錄》等。有代表作《左傳紀事本末》53卷,另有《江村銷夏錄》《清吟堂集》《江村先生全集》等多種。 [17]  康熙皇帝曾對其評價道:“士奇無戰功,而朕待之厚,以其使朕學問增大也。” [18] 
澹人
瓶廬,江村
所處時代
清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餘姚匡堰石人山
出生日期
1645年
逝世日期
1703年8月12日
主要成就
博學多才,深受康熙皇帝信賴
主要作品
《左傳紀事本末》
《清吟堂集》等
本    名
高士奇 [6] 
官    職
詹事府詹事、禮部侍郎、翰林院學士
諡    號
文恪

高士奇人物生平

順治二年(1645年),高士奇出生於餘姚匡堰石人山(今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匡堰鎮高家村)。祖上於北宋 “ 靖康之變” 時,自汴京(今河南開封)南遷而至浙江慈溪。順治十八年(1661年)入籍錢塘(今浙江杭州),補杭州府學生員
高士奇像 高士奇像
康熙三年(1664年),高士奇隨父高古生北上游學京師。因父不久亡故,所以以賣文貼補生活。新歲為人作春帖子,自為句書之。康熙八年(1669年)進入太學,得以初次見到康熙帝。康熙帝非常喜歡他的理學文章,親自賜他會試資格,半個月之內高士奇二試都是第一,記名翰林院供奉。高士奇從此踏上仕途之路。 [2] 
康熙十年(1671年),進入國子監,試後留翰林院辦事,供奉內廷,為康熙帝所器重。 [3]  康熙十一年(1672年),康熙帝東巡,高士奇隨駕。
康熙十四年(1675年),高士奇被授為詹事府錄事。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授為中書舍人,入值內廷,康熙帝賜御書“忠孝”。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設置南書房來掌管票擬諭旨,以加強皇權。高士奇奉旨入南書房,康熙帝親賜“忠孝之家”印璽一方。賜居大內“苑西”。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開博學鴻詞科。高士奇中博學鴻詞科。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高士奇為額外翰林院侍講。很快又授為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遷移為右庶子,官任詹事府少詹事 [4]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收復台灣,山河一統,高士奇被授為執事日講官起居注。
高士奇像 高士奇像 [6]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南巡,赴曲阜孔廟祭孔,高士奇被遷移為右春坊右庶子,又轉為左春坊左庶子。升任翰林院侍講學士,並且隨駕南巡。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高士奇被授為統制總裁,政治典訓副總裁。這幾年是高士奇最辛苦的日子,每夜總勞作到二、三更,他夫人在家備具酒食坐待,偶話直廬事,則以清勤相勉。當進講《周易》時,高士奇深夜回到家中後,把第二天所講的內容探索瞭然,才敢入寢,而其夫人總相陪伴,不管寒暑都是這樣。這時期,康熙外巡,高士奇總相伴,先後巡訪松亭塞北盛京烏拉浙江等地。高士奇寫下了這樣的詩:“塞北松亭載筆頻,江南山左扈時巡,旨甘不缺慈幃奉,內顧無憂賴爾身。”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與康熙的“載筆頻”,同時也對他夫人的歉意,“內顧無憂賴爾身”。但高士奇畢竟以康熙為重,當南巡江南,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康熙夜讀到三更,高士奇説:“皇上過勞,應該愛惜身體啊。”康熙回答説:“朕自五歲開始讀書;堅持夜讀直到今日,仍舊樂此不疲!”足見君臣之親。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再次南巡,拜謁明孝陵。高士奇隨駕南巡。賜號“竹窗”,康熙帝御書“竹窗”二字賜予他。十月,高士奇辭官歸田,定居平湖。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親征噶爾丹,高士奇在籍賦閒。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高士奇第一次在籍賦閒。康熙於四月十六日賜高士奇手敕一道:“朕少年最不喜參,爾所素知。只為前大病,後賴此藥復元氣。所以,使人到長白山覓得八九寸長五六兩重者十餘根,上好者數斤,念爾江湖遠隔,苦楚頻躬,想是未必當年氣相也。故賜南方所無蜜餞人蔘一瓶,上好人蔘一斤,土木參二斤。爾當寬心自養,不必多慮。”七月,賜高士奇御扇一把,上有御製詩一首:“故人已久別三年,寄語封書白日邊;多病相鄰應有意,呤詩每唸白雲篇。”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廷設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高士奇奉召二度進京,官復原職,仍入住大內。 [5]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爾丹二次南犯。高士奇在職修書。
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康熙御駕親征噶爾丹,高士奇隨駕徵噶爾丹。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御駕親征噶爾丹。高士奇以養母乞歸,特授詹事府詹事,尋擢禮部侍郎,以母老未赴。 [1]  可是,康熙對親政後自認的並非兩榜出身的老師高士奇,卻總是那麼情意綿綿,念念不忘,充滿着真摯的關愛呵護,是史所罕見的。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高士奇第二次在籍賦閒。賜御製詩一首:“廿年載筆近螭頭,心慕江湖難再留;忽憶當時論左國,依稀又是十三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三月,康熙賜高士奇“忠孝節義”的御篇一幅。同年, 康熙第四次南巡。 高士奇在杭州西溪高莊接駕。康熙御書“竹窗”相賜。
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賜高士奇聯一對,上御書:“忠為表,孝為裏;言有物,行有恆。”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擢升高士奇為禮部侍郎,高士奇以母老為由未上京赴任。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五次南巡,高士奇奉召赴淮安接駕,隨康熙巡視江南。南巡後,高士奇又隨駕入京。第三次居寓於大內直廬。二月後回平,六月三十日在籍病故。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正月,康熙諭祭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高士奇一道。遣浙江等處承先布政使加三級郎廷極為代天御祭的欽差。康熙親制悼詞,並御書悼聯:“勉學承先志,存誠報國思。”賜諡號文恪。 [7] 

高士奇主要影響

高士奇像
高士奇像(2張)
高士奇一生勤奮好學,博覽羣書,精考證,勤著述。他的著作,收錄在《四庫全書》的就有《左傳紀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三體唐詩補註》等八部;收錄在《四庫存目》的就有《天祿識餘》《塞北小鈔》等五部。其他還有《讀書筆記》《苑西集》《經進文稿》等十數種著作。高士奇的這些著作,大致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詩文集,二是為康熙活動的記述,三是學術著作,可謂品種豐富,琳琅滿目。其中學術著作又分為兩類:一為治春秋左傳之作,二為治唐詩之作。《四庫提要》對高士奇的學術著作評價較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華書局曾出過《左傳紀事本末》點校本,可見它的學術價值得到了當代史家的認可。 [8] 
高士奇還是一流的書畫鑑賞家和收藏家。清初的收藏大家,有“三家村”之説。所謂“三家村”,就是字號中都有一個“村”字的三位收藏家,梁清標字“棠村”,安岐號“麓村”,高士奇號“江村”。梁棠村和安麓村以藏品宏富精絕著稱,高江村尤以鑑賞水平高超而聞名,凡經其法眼鑑賞過的作品,聲價頓增十倍。這樣的本領,無不令人稱奇。 [8] 
高士奇的學問確實比較廣博,雖不能稱之為大家,但確實夠得上“雜家”的稱號。康熙是一個興趣極為廣泛,求知慾特別旺盛的人,他數十年如一日,堅持讀書,且學習內容包羅萬象,十分廣泛,天文、地理、經學、詩文、歷史、數學以及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知識,每樣也的確都下過一定功夫。 [8] 

高士奇人物評價

高士奇總評

回顧高士奇的一生,不難發現,他是從考入太學才踏進仕途,憑的是自身的才學。他平生所受的皇恩欽賜,其榮耀實在令人羨慕。
高士奇的一生是幸運的。因為他深得康熙的知遇。常言道: “ 忠孝不能兩全。 ” 可高士奇受到了康熙御賜的印璽 “ 忠孝之家 ”(此印在平湖市博物館)。常言道: “ 伴君如伴虎 。”可高士奇即使在籍賦閒,也不失日理萬機的康熙的思念。稱其為 “ 故人 ” ,揣摩其 “ 氣相 ” 。
高士奇的一生也是最為不幸的。因為,古人有言人生三大悲哀: “ 少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 ” 對於高士奇來説,這人生的三大悲哀,他全都領受了。

高士奇歷代評價

清史稿》:南書房以詩文書畫供御,地分清切,參與密勿。(徐)乾學、(高)士奇先後入直,(王)鴻緒亦以文學進。乃憑藉權勢,互結黨援,納賄營私,致屢遭彈劾,聖祖曲予保全。乾學、鴻緒猶得以書局自隨,竟編纂之業,士奇亦以恩禮終,不其幸歟! [7] 
康熙帝:得士奇,始知學問門徑。初見士奇得古人詩文,一覽即知其時代,心以為異,未幾,朕亦能之。士奇無戰陣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學問者大也。 [7] 
平湖縣誌·高士奇傳》:策圖書編纂最富;善神王小楷;工詩,尤長應制體;論者與桐城張相國英(張英)並稱;精賞鑑;凡法書、名繪、彝鼎、琬琰,經拂拭者,聲價十倍。 [9] 
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文恪以單門白士,徒步遊長安街,遭辰遌時,平陟通顯,仁皇帝(康熙)數十年之矜全培護,斷非他人夢寐所敢幾,奈詞章而外,他事無聞。其結歡內侍,納賂疆臣,無非為身家富貴之計,依恃寬大,巧言自文,不以墨敗,幸也。視世之五諫(五種進諫方式)從諷,片語迴天者,闢(屏除、驅除之意)諸草木,區以別矣。 [10] 

高士奇個人作品

高士奇作品
高士奇作品(4張)
高士奇生平著作甚富,有《春秋地名考略》《左傳紀事本末》《春秋講義》《毛詩講義》《江村消夏錄》《金鰲退食筆記》等等。他的畫大多留於故宮,他的書法體現為“西湖十景”的碑題。為此,高士奇的名字民國初就入冊《辭源》《辭海》,同時入冊以後發行的《中國文學家辭典》《中國美術家辭典》《中國書法家辭典》《中國收藏家辭典》。
就是在魯迅先生所著的《中國小説史略》中,在評論《石頭記》的一節裏,他運用了前人對《石頭記》人物的影射,説薛寶釵影射高士奇,林黛玉影射朱彝尊。説到此,實在湊巧。高士奇曾邀朱彝尊到平舉行詩會,是平湖東湖的一大盛會,給詩壇留下了佳話。可見,高士奇就是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名士。

高士奇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一·列傳五十八》 [7] 
《清史列傳》
《清代七百名人傳》
《清平湖縣誌》
《渤海高氏家譜》

高士奇軼事典故

高士奇君臣關係

康熙離不開高士奇,如果僅僅理解為高士奇的工作有多麼重要,別人無法替代,那是難以讓人信服的。其中肯定還有其他原由。 [11] 
杭州西溪高莊,高士奇與康熙皇帝塑像
杭州西溪高莊,高士奇與康熙皇帝塑像(2張)
有一年,康熙南巡來到杭州靈隱寺,寺院住持見皇帝興致不錯,便率領僧眾跪在康熙面前,懇請他給靈隱寺題寫一塊匾額。康熙向來喜歡舞文弄墨,對僧眾的這種“強烈要求”,自然不會拒絕。可他那天真是太興奮了,手一揮,就將繁體“靈”字上部的“雨”字寫得過大,中間並排的三個“口”和下部的“巫”,簡直無從下筆。高士奇見狀,馬上明白康熙遇到了難處,於是趕忙在手掌上寫好“雲林”二字,然後假裝上去磨墨,悄然攤開手掌,故意露給康熙看。康熙也就將錯就錯,寫下了“雲林”二字。靈隱寺另有“雲林寺”這一別名,就是這麼來的。 [11] 
還有一次,康熙登臨泰山,與大學士明珠和高士奇一起站在一座偏殿的中央,康熙一時來了興致,就笑着問身邊這兩個親信大臣:“今兒咱們像什麼?”明珠回答説:“三官菩薩。”高士奇馬上跪在康熙面前,高聲回奏説:“高明配天!”明珠聽了,既驚且慚,額頭上汗都嚇出來了。 [11] 

高士奇家庭生活

高士奇生平事母至孝,居鄉謙和,約束家人從不馬虎。對後代子孫提出告誡: “ 祖宗法度不可廢,德澤不可恃;法度廢則變亂之事起,恃德澤則驕佚之心生。 ” 故高氏子孫在平湖已傳十二世,均恪守祖訓,安貧樂道,奉公守法,無一貪卑之徒,無一犯法之男。

高士奇御史彈相

在高士奇的權勢發展到最為顯赫之時,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冬天,左都御史郭琇終於向他亮出了正義之劍,上疏將他彈劾回家。 [12] 
郭琇手上掌握了高士奇與原任左都御史王鴻緒等人結成死黨,內外呼應,招搖撞騙,大肆收受賄賂的大量犯罪事實。他於是精心準備了一篇彈劾文書,從四個方面詳細論證了高士奇的殺頭之罪。郭琇所寫的,不僅條條都有真憑實據,而且他揭發的主要問題,如高士奇的欺君滅法,背公行私,諂附大臣,攬事招權,都是古代皇帝對大臣最為猜忌的,康熙又豈能兩樣?郭琇抓住這幾個要害問題進行檢舉揭發,可以説完全摸準了皇帝的普遍心理,打中了高士奇的要害。疏文一上,既容不得高士奇一夥半點狡辯,也堵死了康熙繼續保他的所有門路,無奈之下,康熙只能令高士奇“休致回籍”。 [12] 

高士奇藏書之家

高宅 高宅
高士奇藏書樓為“朗潤堂”、“巖耕草堂”、“江村草堂”等,分別收藏書畫、古籍、彝鼎,也喜蒐羅地方文獻和詩文集。刻印圖書很多,如隋杜公瞻《編珠》2卷,宋周弼《唐三體詩》6卷、宋高鵬飛《林湖遺稿》1卷、清張英《淵鑑類函》450卷,目錄4卷、查為仁《絕妙好詞箋》7卷等10多種千餘卷。收藏印記有“士奇”、“紅雨軒”、““生香樂意齋”、郎潤堂”、“蕭香齋”、“澹人”、“蔬香園”、“香齋”、“高氏巖耕草堂藏書之印”、“竹窗”、“高氏江村草堂珍藏書畫之印”等多枚。著述宏富,主要有《春秋地名考略》《左傳紀事本末》《清吟堂集》《江村消夏錄》《扈從西巡日錄》《宛西集》《歸田集》《城北集》等。 [13] 

高士奇家族親屬

父親:高古生

高士奇藝術形象

高士奇文學形象

《大清相國》中陳廷敬斥責高士奇 《大清相國》中陳廷敬斥責高士奇
大清相國》中的高士奇作為陳廷敬的對立面形象而塑造,自從在南書房裏行走,他最擅長的就是察言觀色和四處逢迎,自然也為此煞費苦心。 [14] 

高士奇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影視
演員
2002
電視劇
曾靜
2022
電視劇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