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柏箐自然保護區

鎖定
柏芷壩(柏芷山)、箐壩(箐壩山)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桐梓縣獅溪鎮境內,與重慶市南川區金佛山自然保護區毗鄰。距桐梓縣城150餘公里,距離重慶市南川區主城50餘公里。
中文名
柏箐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貴州省桐梓縣獅溪鎮境內
氣候條件
中温帶、南温帶、北亞熱帶 [1] 
佔地面積
4200 公頃
農產品
方竹筍、大白豆、天麻

柏箐自然保護區簡介

柏箐自然保護區
柏箐自然保護區(5張)
柏箐喀斯特台原林區是由柏枝山喀斯特台原和箐壩大山喀斯特台原兩部分組成,位於貴州省桐梓縣境內最北端的獅溪鎮,與重慶市南川區金佛山自然保護區毗鄰,距桐梓縣城150餘公里,距重慶南川區主城50餘公里。地理座標為北緯28°48′~28°55′,東經107°02′~107°13′,面 積4200h㎡,該 區 雨 量 豐富,年降水量1382.1,mm,年均氣温6.4~10.3℃,冬季長達200d以上,具有長冬無夏、春秋相連的氣候特點 [2] 
獅溪河自北向南,箐壩(箐壩山)在河西,柏芷壩(柏芷山)在河東,兩地相距20公里,1985年被列為縣級自然保護區。柏芷壩(柏芷山)牛角寨,海拔2227米,是大婁山山脈的最高峯。

柏箐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

柏箐自然保護區
柏箐自然保護區(3張)
該保護區屬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其植被保存完好,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1.6%,天然非布植物1280種,植被類型以中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為主,由於保護區內地形起伏大,植被類型依據海拔梯度呈現灌草從一竹林或灌叢一次生山地落葉闊葉林一原始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的演替規律。保護區內珍稀植物種類多,種羣數量大,分佈集中,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銀杉( Cathayuargyrophylla)、珙桐( Dauidiain-uolueratlavarinoluerala),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香果樹( Emmenopterys i henryi)水青樹( Tetracen-lronsinense)等 [3] 
柏箐自然保護區內林下土壤質地為黃棕壤,通透性好,腐殖質層厚,林內又通風透光,濕度大,有利各種大型真菌的生長繁殖。根據1987年對該地區大型真菌的調查所採集到大型真菌標本記錄資料夕經整理鑑定,定種178種,隸屬79 屬,36科,其中2種為國內首次報道,23種為貴州新紀錄。其中食用菌63 種,藥用菌46種,毒菌12 種 [4] 
此外,保護區內鳥類、爬行類等動物也異常豐富。記錄夏季鳥類112種,隸屬12目36科,優勢種為紅嘴相思鳥(Leiothrixe lutea)、強腳樹鶯(Celtia fortipes)、綠翅短腳鴨(Hypsipeles mcclellandi)、黃臀鴨(Prenonolus xcanthorrhous)領雀嘴鴨(Spizixos semilorques)、黑頭奇鶥(Heterophasia melanoeuca);保護區動物地理區劃處於東洋界華中區西部山地高原亞區,夏季鳥類區系以東洋界佔明顯優勢,種類達83種,古物種數74.11%,古北界15種次之,廣佈種14種;屬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7種,分別為褐冠鵑年(Arieeda jerdoni)、蛇雕(Spilomis chela)博風頭鷹(Accipiterriuirgaltus)、紅單(Patco tinnumeulus)、紅角鴨( Olus sunian)、 白冠長尾雉(Syrmatieusreevesit)、紅腹錦雞(Corslophus pictus) ;屬“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的67種,佔物種數的59.82%;白冠長尾雉被“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等級,10種被列為近危等級,7種被列入CITES附錄Ⅱ中,6種中國特有種 [3] 
柏菁保護區共分佈有兩棲爬行動物37種和亞種。 其中兩棲動物13種,隸屬10屬7科1目。在柏芷山有分佈的12種,箐壩山有分佈的9種,兩個地點共有種8種,稀有的種類有小角蟾Megophrysminor和紅點齒儋Oreolalaxrhodostigmatus。本區共分佈有爬行動物24 種和亞種,隸屬16屬5科2日。毒蛇有白頭蝰、短尾蝮、原矛頭蝮等3種。其中柏芷山有爬行動物16 種,箐壩山有20種。分佈範圍小,數量少的稀有種類有黑脊蛇、紫灰錦蛇黑線亞種黑背白環蛇、頸槽遊蛇、黑線烏梢蛇、白頭蝰等 [1]  。除此之外,還有屬於國家一類保護珍稀動物華南虎金錢豹長尾雞等動物。

柏箐自然保護區金佛山方竹筍

保護區地處中亞熱帶,其森林主體是喀斯特台原上發育的中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金佛山方竹 ( Chimonobambusa utilis) 是該生態系統的重要層片,生長極為繁茂,並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5]  。其數量之多,面積之廣、分佈之集中均屬世界罕見。因此,獅溪鎮被稱為中國方竹第一大鎮,有原生方竹林5萬畝,年生產筍乾30萬公斤。
據調查資料分析,其氣候受濕潤季風控制,為中亞熱帶氣候,並處在逆温鋒面之上;年日照時數1094.4小時,年輻射總量3364MJ·Mˉ2年ˉ1;年 平均氣温 6.4~10.3℃,一月平均温度-0.4~4.2℃,七月平均温度16.0~ 20.l℃;年降雨量1300~1400mm,年平均相對濕度90%,霧日特多,與金佛山方竹喜温涼、潮 濕多霧的生態習性相適應 [5]  。柏箐自然保護區2000米左右的海拔,正是方竹生長的最好環境。
方竹筍
方竹筍(4張)
方竹形呈四方,有稜有角,其筍不發於春而茂於秋,是吸大自然之靈氣生長而成的稀有之物。方竹以筍用為主,因其生於高山叢林,品質純淨,形態方正,肉厚鮮美,營養豐富,方竹筍被已故林學家陳嶸教授譽為“竹筍之冠”,加之中秋後出筍,形成竹筍上市季節反差,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

柏箐自然保護區經濟資源

箐壩出產的大白豆,1957年參加全國農業展覽,並作國宴上的珍餚,銷售海內外,年產量3500公斤。箐壩還是大量生漆產地。
保護區內還有大量中藥材,僅柏芷壩(柏芷山)即年產幹天麻200餘公斤。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植物資源可以入藥,如:中華栝樓根和果均作天花粉和栝樓入藥;路邊青全草入藥,有祛風、除濕、止痛、鎮痙之效;露珠草全草可清熱解毒、生肌;野芝麻全草治跌打損傷,花治婦科及泌尿系統疾病;地梗鼠尾全草治肺病;白接骨葉和根狀莖入藥,可止血:油點草根有補虛止咳功能;藜蘆根狀莖和根有毒,有湧吐風痰、殺蟲療瘧的功能;小花八角根、樹皮、葉、果入藥,煮水可作殺蟲農藥,樹皮外用可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內服可治風濕骨痛、感冒風寒、嘔吐腹瀉、胸腹氣痛,有毒,不宜多服(但柏箐山上常以“八角茴”作調料使用);千金藤根含多種生物鹼,為民間常用草藥,味苦性寒,可祛風活絡、利尿消腫;艾麻根可祛風濕,解毒消腫;雀舌草全株入藥,強筋骨,治刀傷:酸模全草藥用,治皮膚病(柏箐區內稱“牛耳大黃”);金絲桃根及果藥用,果可代連翹,祛風濕、止咳、下乳、調經補血,治跌打損傷;密腺小連翹全草藥用,可調經活血,解毒消腫;筒鞘蛇菰全株入藥,有止血、鎮痛和消炎等功效,民間用以治痔瘡和胃病;大戟根入藥,通便、消腫散結,主治水腫,有毒,宜慎用;野胡蘿蔔果藥用,可驅蟲;燈籠草全草治感冒、療瘡、蛇及狂犬咬傷;拉拉藤全草藥用,清熱解毒,消腫山止痛,利尿;卷丹藥用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狹葉重樓根狀莖有小毒,有清熱解毒、殺蟲、消腫止痛、解酒毒功能;又蕊薯預的根狀莖有祛風、利濕功能;薯蕷的塊莖可補脾胃、益肺腎 [2] 

柏箐自然保護區主要景點

在保護區內有危巖、奇穴、瀑泉、珍樹、奇花、異草、珍禽、異獸、禪院、溶洞供遊人觀賞。“燕子洞”是保護區內最佳遊覽勝景,須經“爬天梯”、“過棧道”而後至。洞內建有萬民寺、石塔。進洞探源,曲徑通幽,可見石柱擎天,石幔鋪地,有“天似穹廬”之奇,“火箭騰空”之妙。更加鐘乳石千姿百態,燕子成羣,朝飛暮宿,還有瀑布三跌,令人流連忘返。柏箐自然保護區,是夏天避暑納涼,森林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2013年,桐梓縣人民政府與重慶中冶建工集團簽訂柏芷山國際旅遊度假區投資合作協議。該旅遊度假區項目規劃總投資40億元,擬用8年時間打造柏芷山為集旅遊觀光、度假休閒、避暑養生為一體的國際旅遊度假區,重點打造燕子洞、大小月宮門、美女樹、牛角寨、倒流水、一線天、展望石、飛天龜、破路缸等人文特色景觀 [6]  。重慶中冶建工集團的加入,在桐梓最北端的獅溪鎮,拉開了5A級國際旅遊景區建設序幕 [7] 
中冶·柏芷山國際度假公園位總佔地約2300畝,包含酒店式公寓、花園洋房、MINI別墅、聯排別墅、定製別墅等多種物業形態, 配有原生態精品酒店、風情商業小鎮、會所、生態農貿市場等,集旅遊、養生、娛樂休閒為一體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