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線烏梢蛇

鎖定
黑線烏梢蛇,是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遊蛇科烏梢蛇屬動物。 [4]  其體型中等大小,最大雄性全長 630–2180毫米。頭頂灰棕色,通身背面綠色或綠黃色,體後段有4條黑色縱紋達尾尖。腹面淺黃綠色有2條黑縱紋。眼大,頭頸略有區別;吻鱗從頭背面可見,寬大於高。半陰莖不分叉,基部外側有大刺2-3枚,中段以上如蜂巢狀,巢葉如雞冠。基部有一條精溝,穿過蜂巢區達頂端。 [5] 
黑線烏梢蛇在中國分佈於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地,世界還分佈於尼泊爾、錫金、印度、緬甸北部、越南北部、馬來西亞、菲律賓。在中國雲南, [6]  該蛇多在農耕地如水稻田及其附近草坡上活動。村寨及房舍內偶有發現。主食蛙及鼠類。垂直分佈於海拔1500-2000米。 [7]  棲息於海拔900-2600米的山區,常見於農田及周困草坡上民宅附近,在稻田及潮濕的田埂上多見,亦有攀附性,食蛙.鼠,鳥及蜥蜴等。 [8]  卵生,懷卵數多達22枚。 [9] 
黑線烏梢蛇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10-11] 
中文名
黑線烏梢蛇
拉丁學名
Zaocys nigromarginat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遊蛇科
烏梢蛇屬
亞    目
蛇亞目

黑線烏梢蛇形態特徵

黑線烏梢蛇 黑線烏梢蛇
大型蛇類,全長1554~2560毫米。頭頸可區分,眼大;體長,圓柱形,尾長。上唇鱗8(3—2—3)枚,頰鱗1枚;眶前鱗1枚,有1枚小眶前下鱗,眶後鱗2枚;顳鱗2枚+2枚。背鱗16—16—14行,中央4~6行起稜,腹鱗193~206枚,肛鱗2枚,尾下鱗113~130對。背面綠色、草綠色或綠黃色,體後部有4條黑縱紋直達尾尖;頭背灰棕色,上唇黃色;腹面前段白黃色或淺黃色,後段淺藍綠色。 [1] 

黑線烏梢蛇生活習性

生活於海拔900~2600米的山區,常見於農田及周圍草坡上,以稻田邊及潮濕田埂上多見;亦有攀樹性;偶見於民宅附近。食蛙、鼠,亦可能食鳥、蜥蜴。 [1] 

黑線烏梢蛇分佈範圍

黑線烏梢蛇相冊
黑線烏梢蛇相冊(16張)
分佈於西藏(墨脱、察隅)、四川、雲南 [1] 

黑線烏梢蛇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3]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參考資料
  • 1.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主編.中國爬行動物圖鑑: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2
  • 2.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中國林業網[引用日期2018-10-07]
  • 3.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引用日期2018-10-07]
  • 4.    黎躍成編著,中國藥用動物原色圖鑑,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第271頁
  • 5.    李軍德,黃璐琦,李春義主編,中國藥用動物原色圖典下,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2,第811頁
  • 6.    伍律等編著,貴州爬行類志,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07,第284頁
  • 7.    李軍德,黃璐琦,李春義主編,中國藥用動物原色圖典下,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2,第812頁
  • 8.    黎躍成編著,中國藥用動物原色圖鑑,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第271頁
  • 9.    伍律等編著,貴州爬行類志,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07,第283頁
  • 10.    黑線烏梢蛇//蔣志剛,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 第三卷 爬行動物,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
  • 11.    中國生物志庫  .黑線烏梢蛇[引用日期2023-07-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