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梁
(漢語詞彙)
編輯
鎖定
柏梁,漢語詞語,讀音為bǎi liáng,一指柏梁台,亦作"栢梁",二借指宮廷,三指《柏梁詩》,四泛稱應制詩,五指柏梁體
[1]
。
- 中文名
-
柏梁
- 拼 音
-
bǎi liáng
- 解 釋
-
宮廷
- 出 處
-
《柏梁詩》
1.亦作"栢梁"。指柏梁台。 2.借指宮廷。 3.指《柏梁詩》。 4.泛稱應制詩。 5.指柏梁體。
[1]
《
史記·
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
南朝·梁·
江淹《倡婦自悲賦》:“去栢梁以
掩袂,出
桂苑而斂眉。”
南朝·梁·沈約 《八詠詩·解佩去朝市》:“充待詔於
金馬,奉
高宴於柏梁。”
明·
劉基《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之五:“
漢殿千門錦繡開,不堪一夜柏梁災。”
唐·韋渠牟《覽外生盧綸詩因以示此》詩:“終期內殿聯詩句,共汝朝天會柏梁。”
宋·
王應麟《困學紀聞·評詩》:“韓子蒼曰:‘《柏梁》作而詩之體壞;《河梁》作而詩之意乖。’”
清·
趙翼《甌北詩話·七言律》:“自《
古詩十九首》以五言傳,《柏梁》以七言傳,於是
才士專以五七言為詩。”
金·王偓《古仙人辭》序:“得古仙人詞於壁間……觀其體則柏梁,事則終始
二漢,字畫在鐘王之間。”
- 參考資料
-
-
1.
柏梁
.漢典[引用日期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