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松山煙廠

(1937年在台灣成立的捲煙廠)

鎖定
松山煙廠(25°02‘37N 121°33‘33E)位於台灣台北市東區,建於1937年,前身為台灣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1945年更名為“台灣省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廠”,1947年又更名為“台灣省煙酒公賣局松山煙廠”,1998年停止生產,2001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松山煙廠在戰後種植大量植栽,景觀優美,停產後已成為台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地。
公司名稱
松山煙廠
總部地點
台灣
公司類型
煙廠

目錄

松山煙廠發展歷史

台灣煙草專賣制度開始於日據初期的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煙草的種植、加工及銷售均在政府控管之下,是當時台灣總督府為彌補税收不足而實施的財政措施。台灣最早在1911年興建火車站台北煙草工場,專門負責煙草生產及加工製造。後值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捲煙除供應台灣市場所需,也外銷華中華南南洋地區,供不應求,台灣總督府專賣局乃於1937年在台北市松山地區(當時的興雅830番地)興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
松山煙廠是台灣現代化工業廠房的先驅,同時也是第一座專業的捲煙廠。規劃時即引入“工業村”概念,重視員工福利,附設有完整的勞工福利設施,如:員工宿舍、男女浴池、更衣室、醫護室、藥局、手術室、福利社、育嬰室、託兒所等。興建時佔地18.9864公頃。建築風格屬“日本初現代主義”作品,強調水平視線,形式簡潔典雅,面磚、琉璃及銅釘均為特別定製的建材,做工精細,堪稱當時工業廠房之楷模。制煙工廠於1939年10月間開始開工生產,初期員工約1200人。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台灣省專賣局接收松山煙廠,並更名為“台灣省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廠”。1947年,台灣省專賣局改制成立台灣省煙酒公賣局,松山煙廠再更名為“台灣省煙酒公賣局松山煙廠”,專制捲煙、煙絲及雪茄等煙草製品。1947年至1948年間,產製樂園牌、無濾嘴新樂園牌煙,質優價中,頗受消費者喜愛,爾後陸續生產雙喜牌、無濾嘴寶島牌、克難牌、中興牌、勝利牌、珍珠牌、金馬牌、軟包長壽牌等40餘種香煙品牌,為台灣戰後最具代表性的煙廠。煙廠持續擴充增產,1987年達到最高峯,員工約2000人。松山煙廠年產值曾逾210億新台幣,對“國家”財政收益貢獻非凡。
1998年,因都市空間規劃、公賣改制、需求量下降、香煙市場競爭力下降等原因,松山煙廠停止生產,遷並台北煙廠,從而正式走入歷史。2001年,台北市政府將松山煙廠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其中辦公廳、制煙工場、鍋爐房、一至五號倉庫為古蹟本體,並將蓮花池、運輸軌道及光復後新建倉庫一併納為古蹟保存範圍。2002年,“行政院”同意台北市政府將其規劃為台北巨蛋體育場預定地。
松山煙廠在台灣光復後種植大量植栽,景觀優美,是台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地。松煙停止營運之後,形成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態環境,生物棲地相當多樣化。植被可見海灣時期及沼澤濕地時期的植物,包括熱帶亞熱帶暖温帶及涼温帶之植物。廠區內有水塘等水生及濕生環境,常見動物有夜鷺紅冠水雞翠鳥小白鷺鯽魚鯉魚鯰魚等。松山煙廠是台北市東區較大且自然度較高的綠島,也是南港山系自然環境導入台北市區的綠色廊道中第一個生物中繼站。

松山煙廠建築

松山煙廠制煙工廠為二層單棟建築,在平面上為矩形,東西長約165米,南北寬約93米,佔地4,500坪,入口在西側。建物中央前部南北橫向貫穿,將矩形分割成東西大小不等的二部分,鳥瞰形態類似「日」字。較大的東側後段為封閉式的中庭空間,長約126米,捲煙生產線排列於矩形四周,依序有制盒、理葉、切葉、捲煙、包裝等生產部門。中庭為巴洛克式花園,四個角落設直角三角形水池,中央設有噴泉。較小的西側前端有辦公廳為行政管理中樞,二樓則為員工食堂,後改為大禮堂。

松山煙廠位置

松山煙廠位在台灣台北市東區光復南路133號,南北介於忠孝東路四段和市民大道高架道路之間,東西介於光復南路與基隆路一段。大門面對中華電視公司中國農民銀行,南面有國父紀念館所在的中山公園,以及台北市議會市政中心,北面有鐵路局台北機廠。

松山煙廠交通

·公車
光復南路:國有財產局站(路線:204、254、266、282、288)
·捷運
板南線:國父紀念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