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松口蘑

鎖定
松口蘑(學名:Tricholoma matsutake (S. Ito & S. Imai) Singer )是口蘑科,口蘑屬真菌。子實體散生或羣生。菌蓋直徑可達25釐米。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黃褐色至慄褐色平狀的纖毛狀的鱗片,表面乾燥,菌肉白色,細嫩有特殊的清香氣,肥厚。菌褶較密,彎生,不等長。菌柄較粗壯。菌環以下具慄褐色纖毛狀鱗片。內實。基部稍膨大。菌環生於菌柄上部,絲膜狀,上面白色,下面與菌柄同色。擔子棒狀,孢子印白色,無色,光滑,寬橢圓形至近球形。
松口蘑主要分佈於日本、朝鮮、美國、加拿大和北歐國家。在中國分佈於遼寧、黑龍江、吉林、安徽、四川、甘肅、山西、貴州、雲南、廣西、西藏、福建、台灣等省區。生長於海拔1600-2600米的温帶和寒温帶松樹與櫟樹混交林帶的林地上。與松屬、櫟屬的鬚根發生共生關係,松口蘑蘑菇圈大小主要取決於土壤中的營養條件松口蘑產區的土壤主要為瘠薄、酸性的棕色林土或山地黑壤、黃壤土。同時,要求林地枯枝落葉較稀疏。
松口蘑是一種名貴的野生食用菌,此菌在日本被視為菇中之珍品,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特殊的藥用效果。具有強身、易暢健胃、止痛、理氣化痰、驅蟲等作用。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2018年5月)——易危(VU)。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3] 
中文名
松口蘑
拉丁學名
Tricholoma matsutake (S. Ito & S. Imai) Singer
別    名
松茸 [1] 
大花菌
松菌
剝皮菌
真菌界
擔子菌門
層菌綱
傘菌目
口蘑科
口蘑屬
松口蘑
命名者及年代
(S. Ito & S. Imai) Singer,1943
保護級別
易危(VU) [4] 

松口蘑形態特徵

松口蘑
松口蘑(6張)
子實體散生或羣生。菌蓋直徑5-25釐米。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黃褐色至慄褐色平狀的纖毛狀的鱗片,表面乾燥,菌肉白色.細嫩有特殊的清香氣,肥厚。菌褶白色或稍帶乳黃色。較密,彎生,不等長。菌柄較粗壯。長6-13.5釐米。粗2-6釐米。菌環以下具慄褐色纖毛狀鱗片。內實。基部稍膨大。菌環生於菌柄上部,絲膜狀,上面白色,下面與菌柄同色。擔子棒狀,四枚孢子,孢子無色無囊狀體。無鎖狀聯合。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光滑,寬橢圓形至近球形。6.5-7.5微米×4.5-6.2微米。 [2] 

松口蘑近種區別

松口蘑
白口蘑
菌蓋直徑5-25釐米。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黃褐色至慄褐色平狀的纖毛狀的鱗片,表面乾燥,菌肉白色。
菌蓋寬5-12釐米,半球形至平展,白色至污白色。菌蓋寬5-12釐米,邊緣平滑內卷。菌肉白色或乳白色,較薄。
松口蘑 松口蘑
白口蘑 白口蘑

松口蘑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600-2600米的温帶和寒温帶松樹與櫟樹混交林帶的林地上。與松屬、櫟屬的鬚根發生共生關係,菌根所在地形成直徑2-10米的蘑菇圈。松口蘑蘑菇圈大小主要取決於土壤中的營養條件松口蘑產區的土壤主要為瘠薄、酸性的棕色林土或山地黑壤、黃壤土。同時,要求林地枯枝落葉較稀疏。生產松口蘑的林齡一般不低於20年,在30-40年生的林地為產松口蘑的旺盛時期,60年以上的林地產量開始下降。 [2] 

松口蘑分佈範圍

松口蘑在主要分佈於日本、朝鮮、美國、加拿大和北歐國家。在中國松口蘑分佈於遼寧、黑龍江(牡丹江、雞西完達山區)、吉林、安徽、四川、甘肅、山西、貴州、雲南、廣西、西藏、福建、台灣等省區。主產區為東北地區和雲南。 [2] 

松口蘑栽培技術

  1. 孢子引種法:在松林裏要使松茸孢子能萌發成菌絲並形成菌根,必須讓孢子貼緊松樹的細根;松茸孢子的壽命極短,必須將新鮮孢子及時播種到松林內才能成活。日本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①將細河沙洗淨,放入小木箱內攤平,把採到的野生松茸子實體插到沙中,待其孢子降落後將沙攪拌,使每顆沙粒土都能沾上幾粒孢子,然後將帶有孢子的沙粒撒入赤松林中人工栽培地段內。②在松茸充分成熟並大量地產生孢子時,將松茸採下放到桶中,按每個松茸用水2千克的比例加入乾淨的水,攪拌後立即用孢子液接種。接種前選好接種地,通常是在樹周圍細根茂密處,用鐵棒或木棒鑿出直徑1-3釐米、深10-15釐米的圓洞,將孢子液灌入洞中,再蓋上土。 [1] 
  2. 移植法:在發生松茸的蘑菇圈中,選取長勢好、將要開傘的子實體,以它為中心,挖出10-15釐米見方、帶有大量菌根的土塊,並在準備種植松茸的松樹周圍挖出同樣大小的方洞,把挖來的帶有菌根的子實體土塊放進去。這樣除了活的菌根和菌絲能長到新的樹根上外,子實體落下的孢子也能萌發後形成菌絲,並生長侵入到松樹的細根中。 [1] 
  3. 誘導栽培法:在赤松樹冠範圍內鬆土,深度7-10釐米,切斷細根以促使細根增殖。在地面堆積秸枝落葉形成落葉層,使雨水不能很快滲入地表下,促使細根向上生長,可增加細根與松茸菌絲共生的機會。在未生松茸的地方取土,用4份土、加3份米糠、1份豆餅、少量尿素,堆積腐熟後,撒到落葉層上;也可結合施肥,撒一些人工培養的菌絲體,落葉層厚度下要超過3釐米,否則對細根和松茸發育都不利。在細根和菌絲旺盛生長後,便可生長松茸。 [1] 
  4. 苗栽法:此法是利用被松茸感染的3-5年生赤松幼苗作為“運載工具”,把它栽到不長松茸的地方,使母樹(17-18年以上的赤松)在土中的根再感染。具體方法是選3-5年生細根多的幼苗,用水洗淨根部,適當剪去部分細根,留7-8釐米長,並剪去一半枝葉,再假植在裝有肥料和厚土的塑料筐內,做成塑料框苗待用。於秋或春天,以松茸發生位置力量指示,以其外側10-30釐米處作為接種點,先把菌絲體附近40釐米範圍內落葉和腐殖層除掉,露出赤松在土壤內的菌根,把塑料菌框橫放在菌根上,用厚土掩蓋,防止雨水滲入。要適度掌握松茸菌絲的感染程度,以根的一半被感染為好,若全部感染,幼苗容易死去。通常是在1年後挖出移栽。形成菌根的赤松苗,牙咬易斷,並有松茸香味。移栽地最好是20年生、有充足陽光、土層較淺、比較乾燥的赤松林。在選好移栽地的松樹附近(約1米)細根多的地方挖坑放入感染苗,蓋上厚土,加蓋落葉以防乾燥。移栽後,松茸菌絲每年向外伸展15釐米,當直徑達1米以上時才能長出子實體。因此,從培養感染苗到長出子實體,需5-6年時間。 [1] 
  5. 保護培養法:在松茸自然生產林或人工引種林地上,每年做好蘑菇圈的位置記錄和畫出圖形,也就能估計出下一年度秋季松茸發生的位置,也是菌根生長髮育最旺盛的地方,大多數原基將在這裏發生,可用人工控制的方法促進松茸發生。以預定松茸發生圈為中線,搭一個60釐米寬、1米高的塑料棚,制棚材料要有適當的保温作用。松茸發生期到來的前10-20天,往棚內通冷氣或放置冰塊,使温度維持在18-20℃;同時每天澆水,數量相當於10-30毫米的降水量,5-7天后,就可看到原基和子實體的形成。以後繼續控制較低温度和較高的空氣濕度,20-25天就可收一批松茸,其產量是乾旱年份在自然條件下發生量的5-6倍。此外,採用清林的方法也可提高松茸產量。清林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林地生態環境,松林密度要高,長勢中等,若密度不夠,可保留一部分小灌林遮蔭。清林後的松茸山可明顯增產,清林後10年,每公頃可產鮮菇120千克,而未清林的地方只有40千克。 [1] 

松口蘑主要價值

松口蘑是一種名貴的野生食用菌此菌,在日本被視為菇中之珍品,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特殊的藥用效果。具有強身、易暢健胃、止痛、理氣化痰、驅蟲等作用。據分析,鮮松口蘑中含有17%的粗蛋白,8.7%的純蛋白,5%的粗脂肪,8.6%的粗纖維,7.1%的灰粉;幹松口蘑子實體中蛋白質含量為11.0%,粗脂肪為4.4%,粗纖維為6.28%,碳水化合物為56.28%,灰分為9.47%。幹松口蘑子實體中至少含有15種氨基酸,氨基酸總量為7.399%,其中天門冬氨酸0.727%,蘇氨酸0.318%,絲氨酸0.270%。穀氨酸1.11%。甘氨酸0.400%,丙氨酸0.479%,胱氨酸0.220%。纈氨酸0.506%,蛋氨酸0.279%,亮氨酸0.660%,異亮氨酸1.068%,苯丙氨酸0.403%,酪氨酸0.303%,組氨酸0.246%,精氨酸0.409%。松口蘑子實體中除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C及PP等物質外。還含有激素、松口蘑聚糖、甘露醇、松口蘑醇、異松口蘑醇等活性成分。 [2] 

松口蘑保護現狀

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護級別為易危(VU)。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