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線高速公路

鎖定
東線高速公路,是中國海南省境內的高速公路,為原“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同江—三亞公路(原編號G010)的海南段,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的組成段(國家高速G98)之一 [2]  [6-8]  [18] 
東線高速公路於1990年2月啓動半幅建設 [1]  ,於1995年12月半幅通車 [1]  ,於1997年1月31日啓動高速公路改擴建 [1]  [3]  ,於2001年9月高速公路改擴建完工通車 [5] 
東線高速公路北起海口市瓊山區府城街道府城互通,南至三亞市吉陽區迎賓互通,線路全長249.238千米,道路為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 [1]  [17-18] 
中文名
東線高速公路
外文名
East Line Expressway
起    點
海口市瓊山區府城街道府城互通
終    點
三亞市吉陽區田獨鎮迎賓互通
線路全長
249.238千米
公路等級
高速公路
設計時速
100千米/小時
編    號
瓊高速S82(府城—龍橋)、國家高速G98(海口龍橋—三亞田獨)
所屬區域
中國海南省
管理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海南省交通運輸廳

東線高速公路建設歷程

1988年,海南省、市(縣)地方政府自行組織設計、籌集資金擬建設海口市府城至定安縣黃竹的一級公路(61.16千米),即海南環島東線公路(1991年設計為海南環島東線高速公路的右半幅)海口至定安段 [40]  [42] 
1990年2月,海南環島東線公路(府城至黃竹段)開工建設 [1] 
1992年2月,海南環島東線公路定安縣黃竹至陵水黎族自治縣陵水大橋北段(129.09千米)開工建設 [40]  [42] 
1993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原交通部印發《國道主幹線系統規劃》 。國道主幹線系統由“五縱七橫”12條國道主幹線和公路主樞紐及信息系統構成,是全國公路網的主骨架,主要路線都採用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其中“五縱”的第一縱表述為“同江—三亞(含琿春—長春支線)” [2]  。同三線的海口—三亞段即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的組成線路海南環島東線高速公路 [1]  。同年,海南環島東線公路府城至黃竹段竣工通車 [40]  [42] 
1994年1月,海南環島東線公路陵水大橋北至三亞市田獨段(180.92千米,三亞田獨即迎賓互通)開工建設,2月,海南環島東線公路黃竹至陵水大橋北段竣工通車 [40]  [42] 
1995年12月,海南環島東線公路陵水大橋北至田獨段通車,環島東線全線通車 [1]  [40]  [42] 
1997年1月31日,海南環島東線公路海口—瓊海段(85.16千米)改擴建工程開工,東線公路改擴建以原環島東線為右幅,新建左幅以形成雙向四車道的高速公路 [1]  [3] 
1998年3月8日,海南環島東線高速公路海口至瓊海段改擴建竣工,26日,東線高速公路海口至瓊海段段通車運營 [1]  [3]  ;7月,海南環島東線瓊海—陵水段(108.34千米)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 [1]  [4] 
1999年1月,海南環島東線陵水至三亞段(57千米)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 [1]  [5]  ;11月,東線高速公路瓊海至陵水段竣工通車 [4] 
2001年9月,東線高速公路陵水至三亞段竣工通車,東線高速公路全線249.238千米完成高速公路改擴建 [5]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東線:三亞市海棠區路段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東線:三亞市海棠區路段
2010年8月1日,海南省交通運輸廳遵照《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統一全省高速公路網線路編號,海口繞城高速公路一期(不含龍橋樞紐—機場互通)、海南省原環島東線高速公路(不含府城互通—龍橋樞紐)、海南省原環島西線高速公路、原三亞繞城高速公路(不含海角互通—紅土村)合編為“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98) [6-8]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組成示意圖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組成示意圖
2015年10月10日,東線高速公路萬寧石梅灣—三亞藤橋段瀝青路面基層處治和麪層改造工程開工 [9] 
2016年1月31日,東線高速公路萬寧石梅灣—三亞藤橋段瀝青路面面層處治和麪層改造工程石梅灣—陵水段建成通車 [9]  ,2月5日,陵水—藤橋段建成通車 [9-10]  ;4月6日,東線高速公路三亞藤橋—吉陽段瀝青路面基層處治和麪層改造工程開工 [11]  ,6月20日,藤橋—吉陽段瀝青路面基層處治和麪層改造工程建成通車 [12] 
2019年6月12日至6月27日,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東線萬泉河大橋左幅(三亞往海口方向)開展橋樑病害應急處置工程施工,7月10日至7月25日,萬泉河大橋右幅(海口往三亞方向)開展橋樑病害應急處置工程施工 [13] 
2023年5月,G98環島高速海口至博鰲段改擴建工程前期中標信息公佈,G98環島高速海口至博鰲段改擴建工程路線起於海口市龍橋樞紐北側,經海口、定安、瓊海等市縣,止於東線高速與博鰲機場進出場路交叉設置博鰲互通。主線全長96.845公里(海口市25.583公里、定安縣32.346公里、瓊海市38.916公里);全線設置橋樑4.608公里/109座、互通16座、服務區3處、養護工區3處、連接線3.8公里/1條。 [47] 

東線高速公路線路設計

東線高速公路線路走向

東線高速公路位於海南島東部地區,全線由原海南環島東線公路(一級公路)改擴建而來,按建設進度可分為府城至黃竹段、黃竹至陵水大橋北段、陵水大橋北至田獨段三部分;沿線途經海口市(瓊山區龍華區)、定安縣瓊海市萬寧市陵水黎族自治縣、三亞市(海棠區吉陽區)等六個市縣 [1]  [40]  [42] 
東線高速公路 東線高速公路

東線高速公路線路互通

截至2021年10月,東線高速公路沿線互通為:
東線高速公路互通一覽(由北向南)
互通名稱
所屬區域
對接線路
府城互通
海口市
瓊山區
瓊州大道、鳳翔東路、新大洲大道
椰海大道互通
椰海大道
龍橋樞紐
龍華區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98)海南繞城一期段
機場聯絡線高速公路(瓊高速S82)
龍橋立交
星影大道、文明大道、200鄉道、龍源街
預留互通
永興—龍塘—雲龍—三江公路(在建)
十字路互通(龍泉互通)
208鄉道
新坡互通
213鄉道
定安互通
定安縣
見龍大道、仙安路、202省道
居丁互通
迎賓路、226縣道
黃竹互通
302省道、海口—榆林(東)公路(223國道)
東紅互通
瓊海市
236鄉道、知青路
瓊海互通
銀海路
白石嶺互通
356縣道、海口—榆林(東)公路(223國道)
博鰲機場立交(複合式互通)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9812
博鰲機場進出場路
博鰲互通(中原互通)
219省道、迎賓路、博鰲機場進出場路
海口—榆林(東)公路(223國道)
龍滾互通
萬寧市
020鄉道
山根互通
海口—榆林(東)公路(223國道)、036鄉道
後安樞紐
萬寧—洋浦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9813
萬寧北互通
海口—榆林(東)公路(223國道)
萬寧南互通
禮紀互通
176鄉道
興隆互通(神州互通)
435縣道、蓮興路
石梅灣互通
石梅大道、興梅大道、227鄉道
日月灣互通
景區道路、187鄉道
牛嶺互通
陵水黎族自治縣
景區道路
香水灣互通
景區道路、香水灣大道
紅角嶺互通
景區道路、香水灣大道
孟果坡互通(陵水互通)
海口—榆林(東)公路(223國道)
陵水—昌江公路(361國道)
桃源大道、椰林北大道
黎安互通
026鄉道、664縣道
文羅互通
664縣道、文興路
英州互通
清水灣大道、英州大道、英海大道
海口—榆林(東)公路(223國道)
土福灣互通
椰洲路
福灣出口(複合式互通)
三亞市
海棠區
藤橋互通
海口—榆林(東)公路(223國道)、龍海路、南田路
海棠灣互通
灣坡路、海岸大道
迎賓互通(吉陽互通)
吉陽區
注:截至2021年10月,三亞市迎賓互通(吉陽互通)為預留規劃之三亞東聯絡線高速公路(瓊高速S83)起點
參考資料: [1]  [6-9]  [14-16]  [18]  [46] 

東線高速公路線路參數

技術標準
公路等級
高速公路
荷載等級
公路–I級
線路里程
249.238千米
路基寬度
24.5米
車道規模
雙向四車道
設計速度
100千米/小時
洪水頻率
特大橋為1/300;大、中、小橋和涵洞及路基均為1/100
橋隧數量
橋樑87座,隧道2座
參考資料: [1]  [3-6]  [17]  [18]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統一編號宣傳圖(含里程信息)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統一編號宣傳圖(含里程信息)

東線高速公路配套設施

東線高速公路服務設施

截至2021年10月,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沿線配套的服務設施為: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服務區一覽(順時針方向)
服務區名稱
功能
里程
龍橋服務區
加油、充電、購物、餐飲、飲水、廁所
14千米
龍橋高級旅遊服務區
20千米
美人坡服務區
加油、充電、廁所
26千米
定城服務區
加油、充電、汽修、洗車、購物、餐飲、飲水、廁所
44千米
定安服務區
46千米
大路東紅服務區
加油、充電、購物、餐飲、飲水、廁所
75千米
中原服務區
115千米
蓮花服務區
174千米
椰林服務區
加油、充電、廁所
206千米
陵水服務區
加油、充電、購物、餐飲、飲水、廁所
212千米
注:截至2021年10月,
① 海口聯絡線路段(府城至龍橋,13.396千米)不設服務區,本表所載“里程數”由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全線計數換算而得(如中原服務區為海南環島高速102千米,即為東線高速115千米)
② 龍橋服務區與龍橋立交共用出入口匝道,大路東紅服務區與東紅互通共用出入口匝道,八所服務區與大廣壩互通共用出入口匝道
③ 美仁坡服務區、定安服務區、椰林服務區為單側服務區(僅B道)
④ 定城服務區又名“仙溝服務區”,為單側服務區(僅A道),距離定安服務區僅2千米
參考資料: [8]  [19-33] 
2011年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統一變更的標誌標識 2011年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統一變更的標誌標識

東線高速公路輔助設施

  • 5G網絡
2019年9月,海南省交通運輸廳與相關通訊企業聯合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進5G技術應用在海南交通領域快速落地發展,應用範圍包括東線高速公路 [34] 

東線高速公路運營情況

東線高速公路票制票價

1994年1月1日起,海南省實施燃油附加費制度,將公路養路費、過路費、過橋費和公路運輸管理費“四費合一”統一添加於汽柴油零售價中。因此海南省高速公路不另行徵收通行費,包括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 [35-37] 

東線高速公路交通流量

2021年9月18日至21日,東線高速公路日均交通流量為上行(海口往三亞方向)101905輛次、下行(三亞往海口方向)56153輛 [44] 

東線高速公路建設成果

東線高速公路技術難題

東線高速公路由原海南環島東線公路(設計為汽車專用道路)作為右半幅改擴建而來。其中右半幅(海南環島東線公路)由於歷史原因,原有設計具有先天缺陷,左半幅擴建期間,右半幅路基、路面已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害。以東線高速公路海口至瓊海段為例,該路段截至2000年6月已出現以下問題:因原設計對軟基路面處治不徹底導致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個別路段呈現明顯側向滑移,路面嚴重變形、破損、危害行車安全;路基壓實度不足(最低僅82%)、路面實際厚度低於設計要求,導致出現大量坑槽(洞)、翻漿、車轍、龜裂、塊狀裂縫、鬆散等不同程度的病害;橋頭普遍存在跳車現象、個別跨線橋及天橋淨空小於規範要求,個別涵洞損壞、搭板斷裂等。2000–2001年,東線高速公路的管理機構組織對海口至瓊海段開展改造處治工作,該項改造工作採用了高壓旋噴樁加固作業、簡支板橋跨越軟土等方案,其中高壓旋噴樁作業在海南省尚屬首次。改造工作完成後,該路段路況良好,運營5年未出現明顯病害現象 [17]  [39] 
東線高速公路全幅通車運營10年後,由於海南地區氣候炎熱、雨季長、降水量大,且東線高速公路舊有路面II型瀝青配料選擇不當,骨料偏大,瀝青面層混合料空隙大,加劇了路面在高温、重壓、積水作用下的脆裂、軟化、老化,出現了以裂縫、車轍、水損害為主的等多種病害。東線高速公路的海口至瓊海段路面大修工作應用了早強型水泥乳化瀝青混凝土“三層修補法”工藝、芳香族油類再生劑與傅里葉紅外光譜相結合的瀝青再生工藝等新技術 [40]  [41-42]  [43] 

東線高速公路重點工程

  • 大茅隧道
大茅隧道位於三亞市大茅山東部的大嶺北段鞍部低山區,為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東線沿線“卡脖子”隧道工程,於1995年12月27日通車。該隧道全長1070米,淨寬10.25米,淨高5.1米,曲牆式噴錨支護複合襯砌,洞內為進口2.7%、出口-1.3%的雙向縱坡,凸形豎曲線半徑為20000米。隧道段地形複雜,沖溝發育且大多與隧道正交,部分水溝常年流水不斷;隧道穿越的地層主要在弱風化岩層中,圍巖為燕山第四期中粒花崗岩和斑狀花崗岩,局部遇有玢岩岩脈。隧道全段曾多次出現巖體軟弱帶,節理髮育,屬II類甚至I類易垮塌圍巖,潛在不良影響;隧道一般圍巖物理力學性能良好,但局部圍巖也存在危險性 [38] 

東線高速公路價值意義

東線高速公路建成之後極大地緩解了當地交通運輸的壓力,縮短了城市間的距離,解決了當地羣眾出行不便的問題,帶動東部、東南部沿海城市旅遊業的迅猛發展,為海南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45] (政協海南省第六屆委員會委員温國明 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