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口—榆林(中)公路

鎖定
海口—榆林(中)公路,簡稱海榆中線,編號G224 [1]  ,是中國的一條國道,起點為海南海口終點為海南三亞的國道,全程309千米,該公路起點在海口市秀英小街口,即與海口—榆林(西)公路相交處,終點為三亞市的榆林。全線經過海南省9個市縣,24個鄉鎮。
中文名
海口—榆林(中)公路 [1] 
外文名
Haikou-Yulin (Middle) Highway
地理位置
海南省
長    度
309 km
起    點
海口秀英區海秀路、海盛路、海港路、秀英大道之間的十字路口處
終    點
三亞市河東區榆亞路(燕海樓)
編    號
G224 [1] 
別    名
國道G224海榆中線

海口—榆林(中)公路國道説明

224國道是在中國的一條國道,起點為海南海口,終點為海南三亞,全程309千米。
海榆中線屬於海南解放後新建的公路。其北段海口市秀英至瓊中縣嶺門段,在民國時期曾沿清朝的“十字路”修過簡易公路;但由於連年戰亂,政局動盪,官方無力維修,已破損嚴重。至海南解放前夕,原南渡江東山渡口失修,受南渡江阻隔,江以南路段不能通車。嶺門屯昌段約32公里,在民國19—22年(1930—1933年)間草率修過公路,但因線位過低,不久就被山洪沖毀,原路形已湮沒多年,變為人行道,線路只能從瓊山縣必石村附近折向馬坡渡口至定安縣城。 [2] 
1952年10月,華南公路修建工程指揮部先後派出9個測量隊進行新路線勘測設計,選定以海口市秀英碼頭為起點,路經永發村建東山大橋跨南渡江,再經屯昌、楓木、烏石、營根、通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所在地),穿越五指山,至榆林港,全長296.6公里。按當時中央頒發華南國防公路工程乙等標準(即舊五等路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山嶺區極限坡度9%,彎道最小半徑15米;級配碎石路面;橋樑荷載汽—10、掛—60(相當於汽—13、掛—80),全線橋涵均為永久性建築。公路平原地段佔36%,丘陵區佔32%,山嶺區佔32%。全線以什運為界劃分南北段施工,北段長191.03公里,由第一工程局負責施工;南段長105.57公里,由第二工程局負責施工。施工隊伍以軍工為主力,配備機械,擔任路基(艱險、陡峭路段)、路面和橋樑涵洞修建任務;平丘地段則以民工為主,採取包工方式進行。路基工程於1953年6月26日開工至同年底完成,路基土方680.34萬立方米,石方84.84萬立方米。採用級配碎石路面,機軋碎石或人工打碎。柔性路面設計,根據沿線土壤變化情況經試驗鑑定選取形變模量設計結構層厚(單層或雙層);施工操作注意輾壓密實,保證質量;全線完成級配碎石路面170.02萬平方米295.024公里。修建永久性大、中、小型橋樑50座,總長2065.49延米,其中有大型的東山大橋(鋼筋混凝土橋長103.5米)和通什石拱橋長114.3米兩座。涵洞881道,總長12953.97延米護牆17502.65立方米,護坡7374.36立方米,邊溝8160.48立方米;草皮18.82萬平方米;擋土牆404.27立方米,安全標誌773塊;房屋工程(含工段房3座,道班房20座,局辦公室1座等)24座,總面積3092.13平方米;給水工程(儲水池)5個,砌體18.52立方米。工程總投資3203.3158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11.15898萬元(其中:北段工程造價1929.2337萬元,平均每公里9.583萬元;南段造價1274.0821萬元,平均每公里12.07萬元)。全線於1954年12月中旬竣工通車。 [2] 
海榆中線工程極為艱鉅,全線跨越南渡江、南界河、龍洲河、大邊河、昌化江、南聖河,穿越金屏嶺、走雞嶺、阿陀嶺、大本山、甘什嶺等山脈。開山施工時難於攀手立足,只好繞腰繫繩懸空作業,既艱苦又危險,有221名築路英雄光榮犧牲。工程竣工後,海南行政區政府在海榆中線北端的海口秀英區建造了一座築路英雄紀念碑。海榆中線建成通車後,國家多次投資擴建改造,拓寬路基,降坡改彎取直,鋪築瀝青油路面,使道路交通條件不斷改善。 [2] 

海口—榆林(中)公路途徑地點

經過海口市,秀英區的永興鎮澄邁縣永發鎮新吳鎮定安縣新竹鎮屯昌縣新興鎮大同鄉屯城鎮屯郊鄉坡心鎮楓木鎮瓊中縣灣嶺鎮、烏石鎮、營根鎮紅毛鎮什運鄉,五指山市的毛陽鎮、紅山鄉、衝山鎮,保亭縣的毛岸鎮響水鎮新政鎮三道鎮三亞市田獨鎮紅沙鎮 [4] 

海口—榆林(中)公路對應里程

途經城市與起點相差距離
城市名
距起點距離
省份
0
海南
8
澄邁
-
定安
-
93
145
五指山
223
吉陽
295
榆林
304
309

海口—榆林(中)公路修建烈士

1954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為紀念在修建海榆中線公路(華南國防公路網之重點工程)中犧牲的烈士,在海口秀英興建了“華南公路修建工程烈士紀念碑”。
修建海榆中線的烈士名錄
(221名 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安全 於天順 王方來 王元祥 王玉蓮 王玉起
王玉菇 王懷信 王阿月 王學端 王春先 王春梅
王家達 王堂發 王銘虎 王祿傅 王照芬 方同應
韋日廣 韋海林 毛端亮 鄧洪林 馮玉太 馮紹起
葉明昌 葉顯達 史振生 寧桂福 樂森記 盧德書
劉四支 劉正芳 劉玉秀 劉玉和 劉亞祿 劉步雲
劉妚金 劉嵐峯 劉建平 劉紹池 劉鋇秀 劉樹雲
劉高輝 許雲青 許亞倫 吉亞開 朱成忠 朱建忠
孫紀昌 伍妚香 呂沛霖 向先章 向道銀 系祖愛
李雲龍 李木生 李仁階 李少祺 李玉鵬 李世彩
李志均 李芳卿 李 明 李鬱成 李念祖 李治富
李國璋 李 健 李培元 李新民 李肇眴 陳才安
陳長木 陳仁師 陳雲柏 陳巨洲 陳亞星 陳來一
陳明漢 陳其昌 陳桂林 陳海英 陳清友 陳崇業
陳綺祥 陳蓉旺 陳蓉旺 陳翠林 陳儒忠 張開山
張開封 張文銀 張成法 張茂友 張松年 張明碩
張茲信 張善釗 邱雲華 邱世輝 邱普第 楊發光
楊亞秀 楊秀春 楊佩瓊 楊 振 吳石養 吳志林
吳春珠 吳乾南 吳清忠 吳淑藩 吳德禮 餘關才
餘國棟 沈少忠 沈 富 陸成謀 陸盈安 蘇進右
蘇述銀 肖年華 肖撥生 肖忠富 何明椿 何 桂
何培新 孟玉清 羅會刀 羅興華 羅伯凡 羅周山
羅宗金 羅振和 周華美 周秀華 周桂和 周富生
周盛懷 鄭慶生 鄭國雄 鄭喜南 武志雲 林例興
林家忠 招景標 胡漢詁 胡恆昌 胡順根 歐陽棠
柯友發 施緒福 柳琢奎 趙維光 趙 靜 賀端炳
徐文堯 徐訓成 徐華生 唐鳳杞 唐成就 唐桂英
唐陶相 夏代興 夏光榮 錢華英 秦芳蘭 郭志亮
郭詩豪 郭春福 袁紹平 莫家朝 晉鴻文 符日坤
符太榮 符日精 符體登 黃仁財 黃永流 黃吉東
黃阿妹 黃忠和 黃柏裕 梁日坤 梁文勇 梁發清
梁作勳 梁裕傑 閻起順 董日明 董興華 魯從洪
韓蘭榮 謝佔元 謝安邦 謝光志 謝慶星 謝瑞屏
彭玉鴻 彭忠道 彭春賢 曾達邦 覃亞汝 蔣在波
温紹武 程春吉 藍亞來 雷振清 譚凡程 熊世祖
熊國祥 蔡永輝 蔡秀蘭 蔡愛英 黎啓豐 黎明盛
譚勝安 藩文啓 藩德雲 戴世澤 魏先斌 [3] 
注:1954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為紀念在修建海榆中線公路(華南國防公路網之重點工程)中犧牲的烈士,在海口秀英興建了“華南公路修建工程烈士紀念碑”。 [3]  紀念碑高8米,底座為5層圓形水泥建築,碑基3層,用方塊花崗岩砌成。碑頂四面均為“工”字形標誌。碑身為鋼筋水泥構築,系四方體,每面寬1.2米。紀念碑的正面和背面都刻有“烈士永垂不朽”六個大字,大字下面分別刻着221名烈士的英名。左側為毛澤東主席的題詞:“加強防衞,鞏固海南”;右側刻朱德的題詞:“好好建設公路,為造福人民和鞏固國防而努力”。碑左側下部鐫刻着交通部撰寫的碑文:“中央人民政府為鞏固國防,建設海南,決定修建華南公路,於1952年秋開始施工。海南氣候酷熱,雨季漫長,時遭颱風洪水襲擊,海榆中線更越過山高林密、人煙稀少的五指山區,工程艱鉅。由於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正確領導,全國人民特別是海南人民的大力支援,蘇聯專家熱誠無私的幫助,以及參加修建工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全體職工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終於克服了一切困難,於1954年冬勝利竣工。唯在施工期間有些同志為了祖國的公路建設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功勳是偉大的,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