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

鎖定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Haikou–Qionghai Expressway),簡稱“海瓊高速”,又稱作“海瓊高速公路”,是中國海南省境內高速公路,為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聯絡線之一 [1] 
海瓊高速公路海口至文昌段於2000年3月28日開工建設,於2002年9月28日通車 [2]  ;海瓊高速公路文昌至瓊海段於2016年11月開工,於2019年9月20日通車 [3-4] 
海瓊高速公路北起海口市美蘭區桂林洋互通,南至瓊海市博鰲機場互通,線路全長117.36千米,道路為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 [2]  [4-5]  [23] 
中文名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
外文名
Haikou–Qionghai Expressway
起    點
海口市美蘭區桂林洋互通
終    點
瓊海市博鰲機場互通
線路全長
117.36千米
公路等級
高速公路
設計時速
100千米/小時
編    號
國家高速G9812
所屬區域
中國海南省
管理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海南省交通運輸廳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建設歷程

  • 建設背景
1993年,海口—文昌高速公路(簡稱“海文高速公路”)由海南泛華公司籌建 [2] 
1994年1月,海文高速公路立項,7月,海文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至1997年,因承建方將資金他用,該線路曾三次開工、停工 [2]  [40] 
1998年,海文高速公路建設業主權被原海南省計劃廳(2003年機構改革變更為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收回,交由原海南省交通廳(2008年機構改革變更為海南省交通運輸廳)重新啓動海文高速公路的建設工作(至2002年全線通車) [40] 
2005年1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原交通部(2008年機構改革變更為交通運輸部)頒佈《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7918工程”),規劃包括7條首都放射線、9條北南縱線、18條東西橫線和5條地區環線(不含預留編號),其中包括海南環線 [6] (海文高速公路為海南環線的地方支線。)
海文段原編號 海文段原編號
2010年8月1日,海南省交通運輸廳遵照《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統一該省高速公路網線路編號,將該省既有的海口繞城高速公路、環島東線高速公路、環島西線高速公路、和三亞繞城高速公路均編為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按照當地民眾習慣,該環線簡稱為“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編號為“國家高速G98”)。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為當時海南省唯一一條國家高速公路,該省其餘線路均編入海南省省級高速公路網並賦予編號,既有線路海文高速公路編號為“瓊高速S11” [7-8] 
2011年3月,海南省高速公路路牌更換完畢,包括海文高速公路 [8] 
2013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頒佈《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海南省省級線路海文高速公路(瓊高速S11)升格為國家高速公路,並規劃延伸至瓊海市,為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的聯絡線,命名為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海瓊高速公路),編號為“國家高速G9812 [1]  [9] 
2017年9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2018年機構改革併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國家標準《公路路線標識規則和國道編號》(GB/T 917—2017,代替GB 917—2009),海瓊高速公路命名、編號情況不變 [1]  [10] 
  • 建設年表
2000年3月28日,海文高速公路(2013年以後為海瓊高速公路的組成段)一期三江至文昌段(長35.86千米)開工 [2]  [40] 
2001年10月,海文高速公路二期桂林洋至三江段(長15.8千米)開工 [2] 
2002年2月10日,海文高速公路一期試通車,9月28日,海文高速公路全線正式通車 [2]  [30] 
2013年5月28日,海文高速公路開展路面病害封閉治理 [29]  [35]  ,8月,海文高速公路改建工程(“白改黑”)動工 [29-31]  ;11月9日,改建工程右半幅(海口往文昌方向)先行通車 [28] 
2014年1月25日,海文高速公路改建工程左半福通車,海文高速公路改建工程至此全部完工 [28] 
2016年11月,海瓊高速公路的組成段文昌—瓊海高速公路(簡稱“文瓊高速公路”)開工建設 [3] 
2019年9月21日,文瓊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文瓊高速項目起於文昌市文城鎮,順接海文高速公路(原瓊高速S11),終點位於瓊海市中原鎮博鰲互通(又名萬泉互通),接海南環島高速公路東線,全長65.7千米 [3-4] 
2020年5月,海瓊高速公路的新增組成段文瓊高速公路延長線獲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建設,項目起點位於博鰲機場西側,與文瓊高速公路萬泉互通(博鰲機場互通)相接,經白石嶺、陽江鎮、龍江鎮,終點位於瓊海市會山鎮北側,接萬寧—洋浦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9813,主線路線全長約24千米,設置4處互通、1處服務區,同步建設石壁連接線約5.3千米 [5] (注:該段線路尚未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確認納入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 [23]  。)
2021年4月23日,海瓊高速公路沿線清瀾互通改建工程開工 [36]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線路設計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線路走向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全線位於中國海南省東部沿海地區,線路北起於海口市美蘭區桂林洋互通,南至於瓊海市博鰲機場互通,沿線途經海口市、文昌市、瓊海市。線路由海口—文昌高速公路、文昌—瓊海高速公路(不含延長段)組成 [2]  [4-5]  [23]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線路互通

截至2021年9月,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沿線互通有: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途經場所一覽(由北向南)
途經互通
所屬區域
對接線路
桂林洋互通
海口市
美蘭區
桂林洋大道、白駒大道、靈桂大道
美蘭互通
東寨港大道
演豐互通
海口市繞城高速公路[機場聯絡線高速公路(瓊高速S82)]
羅牛山互通
201省道
三江互通
060鄉道
大致坡互通
195縣道、瓊蛟街
潭牛互通
文昌市
330鄉道、迎賓路
英城互通
194縣道、迎賓大道
南陽互通
205省道
清瀾立交
文昌—臨高高速公路(在建)、航天大道
邁號互通
201省道
會文互通
會西路
馮家灣互通
201縣道
長坡互通
瓊海市
061鄉道
龍海互通
038鄉道
嘉積互通
213省道
樂城互通
康莊路
博鰲機場互通
(萬泉互通)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98)
注:英城出口為海文高速公路原終點
參考資料: [2]  [4]  [11-13]  [23]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線路參數

技術標準
公路等級
高速公路
荷載等級
公路–I級
線路里程
117.36千米
路基寬度
24.5米(海文段)/26米(文瓊段)
車道設置
雙向四車道
設計速度
100千米/小時
洪水頻率
特大橋為1/300;大、中、小橋和涵洞及路基均為1/100
橋隧數量
橋樑58座,隧道1座
參考資料: [2]  [4-5]  [12-14]  [20-23]  [34]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配套設施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服務設施

截至2021年9月,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沿線服務區為: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服務區一覽(由北向南)
名稱
功能
里程
文昌潭牛服務區
加油、加氣、餐飲、飲水、停車、廁所
47千米
馮家灣服務區
加油、加氣、充電、停車、廁所
90千米
注:截至2021年9月,文昌潭牛服務區為單側服務區,僅設置於B道(瓊海往海口方向)
參考資料: [11]  [13]  [15-17]  [27]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輔助設施

  • 養護工區
截至2021年9月,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文瓊段設有養護工區2處 [4]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運營狀況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票制票價

1994年1月1日起,海南省實施燃油附加費制度,將公路養路費、過路費、過橋費和公路運輸管理費“四費合一”統一添加於汽柴油零售價中。因此海南省高速公路不另行徵收通行費,包括海口—瓊海高速公路 [24-25]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通行事項

2021年4月23日至9月25日,因海瓊高速公路清瀾互通改建工程施工的需要,為確保安全,清瀾互通(K59+080—K60+000)上下匝道全部封閉 [36]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建設成果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技術難題

  • 海口至文昌段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海文段初始路段採用了建設時期(2001年)技術較為成熟的美國SF–6004型400千瓦、德國SP–1600型380千瓦滑模式攤鋪機機,分兩標段同時進行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攤鋪,建設期為2001年7月1日至2002年9月28日。線路的建設過程中主要面臨的難題是海南亞熱帶夏季高温對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影響。水泥混凝土在高温下的性能與常温下所測定的結果有極大的偏差,其拌合物的工作性能隨温度上升而降低,給建設工作帶來了難度。海文段沿線4月至9月日最高氣温達37–39℃,裸露骨料表層温度達50–55℃,散裝水泥温度約45℃,井水温度32℃,水泥混凝土拌合物難以達到規範要求的“温度不得高於35℃”。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海文段水泥攤鋪作業需要面臨的最大挑戰為漫長夏季的水泥降温問題 [37] 
  • 文昌至海段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文瓊段線路走廊帶位於丘陵台地和海積平原區域,大地構造位置為九所—陵水斷裂至王五—文教斷裂之間的地區,系華南褶皺系五指山褶皺帶,地形總體由內陸向海區傾斜,地貌單元以剝蝕波狀平原地貌為主,沖溝窪地發育,地形相對高差較大。區內花崗岩殘積土分佈較為普遍,該土體受所含礦物成分及風化時產生的次生裂隙的影響,遇水易軟化崩解,對線路的邊坡穩定性和防排水的設計存在一定的影響。文瓊段沿線區域降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温24℃,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降雨量約佔全年的78.5%。文瓊段的建設需要側重防排水的設計,減少雨水沖刷路基,避免水毀災害,消除路基浸水導致的強度和穩定性降低的狀況,維持良好的路面結構應力狀態 [38-39]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重點工程

  • 文成特大橋
文城特大橋全長1293.53米,是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文昌—瓊海段全線最長的特大橋,亦為全線控制性工程。該橋樑共44跨,跨越文昌河及規劃文昌火車站站前廣場,順接南陽互通主線1號橋,全部以高架橋形式跨越規劃文昌火車站站前廣場 [33] 
  • 文昌河支流特大橋
文昌河支流特大橋位於文昌市,跨越在建文昌河支流(文城南河)河道,橋長363.53米,上部結構為30米預應力(後張)混凝土小箱梁,先簡支後連續,分聯情況為3×(4×30)米,下部結構為矩形蓋梁雙圓柱式橋墩和肋板式橋台,墩台均採用鑽孔灌注樁基礎,涉及小箱梁施工和水中墩施工及橋面鋪裝,是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文昌—瓊海段全線重難點工程之一 [32] 
  • 萬泉河特大橋
萬泉河特大橋位於瓊海市棉寨村,為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文昌—瓊海段沿線特大型橋樑工程。大橋主橋跨越萬泉河,跨徑佈置為(50+4×80+50)米,為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主橋下部均採取承台樁基礎結構。萬泉河特大橋橋位處水中墩為5個,除61號墩外均位於淺水區,水深均不大於3.0米,一般採用板樁圍堰型式。由於河道常年採砂,河道下切明顯,61號墩建設期(2016年)實測河牀高程-4米~-6米,水面高程2.8米,墩位處水深6.6~6.8米,設計為高樁承台的樁基礎型式,採用矩形承台,頂面標高為1.1米,底面標高為-1.9米,承台尺寸為(11.9×7.4×3米),左右幅各一座。該橋樑為典型的大型河流上建築橋樑,總體採用“先樁後堰”的工法施工建設,淺水區的59號、60號、62號、63號採用築島板樁圍堰法,深水區的61號樁採用單臂鋼吊箱法 [19]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
所獲獎項
海口—文昌高速公路改造工程(海口—瓊海高速公路組成部分)
2019年度李春獎(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
參考資料: [26]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價值意義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的組成段海文高速公路連接海南省經濟較活躍、交通量較大的海口、瓊山、文昌三市 [2002年10月16日,瓊山市撤銷,併入海口市改設瓊山區(國函〔2002〕92號),行政區域調整後海文高速公路所經原瓊山市範圍改屬美蘭區 [18]  ],該段線路的建成通車,將大大改善沿線地區的交通和投資環境,進一步提高其交通綜合能力,促進工、農、商、貿、旅遊和城鎮建設等多項事業的發展,為進一步開發建設瓊山、文昌兩個著名僑鄉奠定重要的交通條件 [2] (原中共海南省委常委、海南省常務副省長吳昌元 評)
海口—瓊海高速公路的組成段文瓊高速公路將有力促進文昌與瓊海這兩大僑鄉的緊密相連,也將推動文昌航天城與博鰲亞洲論壇這兩大戰略區域的快速聯通,對加快海南省旅遊資源開發、促進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4] (人民網 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