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寶區

鎖定
東寶區,隸屬湖北省荊門市,地處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西北部,東臨鍾祥市,西接宜昌市遠安縣當陽市,南連掇刀區漳河新區,北靠襄陽市南漳縣宜城市,總面積164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東寶區轄1個鄉、6個鎮、2個街道。 [18]  截至2023年末,東寶區常住人口32.27萬人。 [17] 
1985年,置東寶區。東寶區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6]  、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區 [10]  、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11] 
2023年,東寶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7.84億元,比上年增長6.3%。 [17] 
中文名
東寶區
外文名
Dongbao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420802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湖北省荊門市
地理位置
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西北部
面    積
1645 km²
下轄地區
2個街道、6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
泉口街道金蝦路9號
電話區號
0724
郵政編碼
44800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2.27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火車站
荊門西站
車牌代碼
鄂H
地區生產總值
427.84 億元(2023年)

東寶區歷史沿革

東寶區 東寶區
商周,屬若國。
春秋、戰國,屬
西漢,西境置編縣(治所在今仙居集鎮附近),東部屬若縣,南部屬當陽縣,南北分屬南順郡、若州郡。東漢,若州改為鄀州。建安十三年(208年),西部為編縣、南部為當陽縣,屬南郡;北部復鄀縣屬襄陽郡。建安十四年,南部當陽、西部編縣同屬南郡。建安十九年,當陽、編縣歸蜀漢。建安二十四年,當陽、編縣重屬吳,鄀縣仍屬魏。
西晉沿吳制。東晉永和八年(352年),於編縣置武寧郡,分編縣北境立長寧縣,分鄀縣南境立樂鄉縣。東寶境內分屬長寧、樂鄉縣。隆安五年(401年),於編縣故城置長林縣,長林縣與武寧郡(後遷樂鄉縣)俱立。
南北朝時,宋、齊沿晉制。西魏廢帝元年(552年),在樂鄉縣設鄀州。北齊天保八年(557年),廢編縣入長林縣。北周天和六年(571年),劃歸後梁,東寶全境屬後梁。
隋大業元年(605年),廢鄀州,復樂鄉縣,境北部屬樂鄉縣,南部仍屬長林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長林縣屬荊州,復鄀州,治樂鄉縣。貞觀八年(634年),廢鄀州,立荊門縣,東寶全境屬荊門縣。
五代十國,東寶地域為荊南國高氏所轄。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在當陽設荊門軍,領長林縣,屬江陵府。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廢樂鄉,北境入宜城縣,南境入長林縣。東寶範圍屬長林縣轄。
宋建隆三年(962年),長林縣移治蒙山東(今屬荊門城區)。開寶五年(972年),在長林縣復置荊門軍,領長林、當陽二縣。紹興十四年(1144年),廢當陽縣入長林縣。十六年(1146年),恢復當陽縣。本境大部屬長林縣,西南部屬當陽縣,同屬荊門軍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荊門軍為荊門府,天曆元年(1328年),降府為荊門州。仍領長林、當陽。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荊門州為荊門縣,廢長林縣入荊門縣。十三年,荊門縣升為荊門州,改隸承天府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荊門州為直隸州,屬湖北布政使司,領當陽縣、遠安縣。東寶境內屬荊門州直轄。
民國元年(1912年),改荊門直隸州為荊門縣。
1979年,分設荊門市縣級市)。東寶境內城區及近郊屬荊門市,其他部分屬荊門縣
1983年,撤銷荊門縣,併入荊門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
1985年,置東寶區,隸屬荊門市 [1] 

東寶區行政區劃

東寶區區劃沿革

1949年,荊門縣劉猴鄉、董家集鄉劃歸宜城市
1950年2月,荊門縣臨漳鄉劃歸遠安縣,5月,遠安縣慄溪區署劃歸荊門縣。慄溪區盤龍、臨漳、小秦、西秦四村劃歸遠安縣。
1951年,鍾祥縣冷水區的牌樓、革集、黃集3個鄉劃歸荊門縣(1區)。
1960年4月,當陽縣觀音公社雄峯、新峯、三化、前峯、觀峯、高峯6個大隊劃歸荊門縣煙墩公社。
1993年1月,東寶區劃出掇刀石街道,設立荊門市掇刀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1年,撤銷何場鄉,原何場鄉蘇場等15個村和龍泉湖社區併入團林鋪鎮。原何場鄉佘樓等9個村劃歸漳河鎮,團林鋪鎮、麻城鎮、白廟街道劃歸掇刀區。原白廟街道荊鍾、革集、榮星、馮廟、花竹5個村劃歸牌樓鎮。
2011年12月,荊門市設立漳河新區,漳河鎮劃歸漳河新區 [1] 

東寶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東寶區轄2個街道、6個鎮、1個鄉:龍泉街道泉口街道慄溪鎮子陵鋪鎮馬河鎮石橋驛鎮牌樓鎮仙居鄉,另有1個開發區:東寶工業園區。 [18]  區政府駐泉口街道金蝦路9號。

東寶區地理環境

東寶區位置境域

東寶區地處湖北中部、江漢平原西北部,介於東經111°51′~112°21′,北緯30°51′~31°27′之間。東臨鍾祥市,西接宜昌市遠安縣當陽市,南連掇刀區漳河新區,北靠襄陽市南漳縣宜城市。總面積1298平方千米。

東寶區地質

東寶區地處第三隆起帶荊山弧形褶皺帶交接地帶,構造不連續。褶皺受斷裂影響,不完全連續。地層發育較齊全,從震旦系至新生界均有出露。

東寶區地形地勢

東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東南峯巒連綿起伏,按自然地形分為:西北部低山區、東北部丘陵區、南部崗地。

東寶區氣候

東寶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977.4毫米,年平均氣温13.3~16.9℃,年平均濕度74%。年平均日照1910~1990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46~255天。

東寶區水文

東寶區境內有漢江和漳河兩大水系。流入漢江中下游(漢江)水系的有仙居河、雙河、象河、南橋河、竹皮河等河流。

東寶區土壤

東寶區有5大塊成土母質:石灰岩、砂頁岩、紫色砂頁岩、第四紀粘土,近代河流沖積物。土壤分為水稻土、潮土、黃棕壤土、石灰(巖)土、紫色土等5個大類,13個亞類,43個土屬,283個土種。

東寶區自然資源

東寶區水資源

東寶區共有大、中、小型水庫79座。50萬伏、22萬伏、11萬伏變電站5座,年供應量20億千瓦時。

東寶區土地資源

東寶區實際管轄土地總面積126674.86公頃,其中耕地29497.29公頃,佔土地總面積23.29%。林地78109.51公頃,佔土地總面積61.66%。園地657.35公頃,佔土地總面積0.52%。草地905.7公頃,佔土地總面積0.71%。城鎮村及工礦用地7119.81公頃,佔土地總面積5.62%。交通運輸用地1940.6公頃,佔土地總面積1.53%。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6851.71公頃,佔土地總面積5.41%。其他土地1592.89公頃,佔土地總面積1.26%。

東寶區生物資源

東寶區林地面積128萬畝,活立木蓄積量445萬方,盛產香菇、木耳、茶葉、柑桔等特產。

東寶區礦產資源

東寶區 東寶區
東寶區已查明東寶礦產資源礦種24種,其中開發利用的主要有煤炭、硫鐵礦、石膏礦、水泥灰岩、制灰用灰巖、電石用灰巖、建築石料用灰巖、硅灰石、方解石等。煤炭保有資源儲量14346千噸,硫鐵礦保有資源儲量2271.77千噸,水泥灰岩保有資源儲量86446千噸,制灰用灰巖保有資源儲量71797千噸,建築石料用灰巖保有資源儲量20600千立方米,硅灰石保有資源儲量105千噸,方解石保有資源儲量1457千噸。

東寶區人口

截至2023年末,東寶區常住人口32.2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5.4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8.92%。户籍人口城鎮化率為 66.8%。全年出生人口1211人,出生率為3.94‰;死亡人口1356人,死亡率為4.41‰;自然增長率為-3.08‰。全區人户分離的人口52135人,其中流動人口50291人。 [17]  共有回族土家族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23個、2513人。

東寶區經濟

東寶區綜述

2022年,東寶區地區生產總值423.02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93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81.3億元,比上年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220.78億元,比上年增長4.0%。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2.9%,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2.2%。三次產業結構由2021年的4.8:43.1:52.1調整為4.9:42.9:52.2。 [1] 
2023年,東寶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7.84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46億元,比上年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64.69億元,比上年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241.7億元,比上年增長5.1%。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5%,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8.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6.5%。三次產業結構由2022年的5.2:38.6:56.2調整為5:38.5:56.5。第一產業比重較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較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較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
2023年,東寶區新增就業人員10548人,比上年增加2537人,安置城鎮下崗失業人員913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1061人。
2023年,東寶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下降0.3%。分類別看,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3.6%,衣着上漲1.6%,醫療保健上漲0.8%,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0.4%,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2%,交通和通信下降2.5%,居住下降0.5%,食品煙酒下降0.7%。
2023年,東寶區空氣質量達標率為73.2%,地表水達標率為100%,集中飲用水源達標率100%。
2023年,東寶區新登記市場主體18696户,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81964户。 [17] 
居民生活
2023年,東寶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21元,同比增長5.9%;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29元,同比增長5.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27元,同比增長7.8%。 [17]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東寶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8.64億元,比上年增長7%。其中,房地產投資完成6.43億元,下降7.4%;民間投資完成179.93億元,增長7.8%。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中,第一產業投資3.04億元,比上年下降41.7%;第二產業投資139.22億元,增長13.7%;第三產業投資96.38億元,增長1%。主要行業中,製造業投資129.91億元,增長9.3%;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7.01億元,增長201.2%;批發和零售業投資3.72億元,增長146.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37.39億元,增長8.2%;住宿和餐飲業投資1.39億元,增長23.2%;房地產業投資7.72億元,下降17.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9.44億元,下降21%;衞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4.67億元,下降46.7%;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2.75億元,下降70.1%。全區施工項目306個,比上年增長4.1%,其中:新開工項目131個,比上年下降34.5%。 [17] 
財政
2023年,東寶區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87億元,同比增長20.2%。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0.93億元,同比增長21.2%。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62億元,同比增長12.2%。 [17] 

東寶區第一產業

2023年,東寶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4%。
2023年,東寶區糧食種植面積34.09萬畝;稻穀種植面積23.26萬畝;小麥種植面積5.48萬畝;油料種植面積23.28萬畝。糧食總產量14.87萬噸;油料作物總產量3.96萬噸,玉米總產量1.36萬噸(主要農產品產量見表1)。
2023年,東寶區生豬出欄33.83萬頭,牛出欄4194頭,羊出欄21.46萬隻,活家禽出籠258.23萬隻。全年豬肉產量26250噸,牛肉產量634噸,羊肉產量3577噸,禽肉產量3434噸,禽蛋產量6837噸。全年水產品產量25414噸。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22734噸;捕撈水產品產量50噸。 [17] 

東寶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3年,東寶區全部工業增加值實現134.59億元,比上年增長8.5%。年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42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其中:國有企業下降46.3%;股份制企業下降2.6%;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87.4%,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52.4%。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8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2.75億元,比上年下降4.3%;實現利税總額28.2億元,下降13.9%;實現利潤總額22.15億元,下降19.4%。
建築業
2023年,東寶區房屋施工面積320.36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2%;房屋新開工面積15.3萬平方米,增長70.4%;房屋竣工面積41.31萬平方米,下降43.2%;商品房銷售面積9.22萬平方米,下降58.8%。 [17] 

東寶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3年,東寶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1.86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零售額69.84億元,增長6.5%。 [17] 
對外經濟
2023年,東寶區貨物進出口總額26.0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5.8%。其中,出口16.58億元,增長23.5%;進口9.48億元,增長4.4%。貨物進出口順差7.1億元。 [17] 
旅遊
2023年,東寶區接待海內外遊客人數987.5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4.45%。全年旅遊總收入65.89億元,比上年增長74.3%。星級飯店2家。 [17] 

東寶區交通運輸

2023年,東寶區貨物運輸週轉量(不含鐵路)17.16億噸公里,貨物運輸總量0.13億噸。全區年末等級公路里程2284.879公里,其中等級公路2284.545公里,等級公路中:一級公路98.325公里,二級公路257.962公里,三級公路122.194公里,四級公路1767.064公里。 [17] 
焦柳鐵路長荊鐵路荊沙鐵路、蒙華鐵路,襄荊高速公路上海—成都高速公路武荊高速公路荊宜高速公路)、207國道、347國道、皂當公路、荊潛公路、荊南公路,荊門—荊州高速公路、襄荊宜高速鐵路滬渝蓉高速鐵路穿過東寶區。

東寶區政治

區委書記
區委副書記、區長
僅列黨政主要領導,不列副職,信息截至2024年5月 [12] 

東寶區社會事業

東寶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東寶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 75 所,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普通中學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小學21所、幼兒園數41所。中等職業教育招生450人,在校生 1170人,畢業生578人。初中招生2540人,在校生8189人,畢業生2427人。普通小學招生3220人,在校生19571人,畢業生3503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6082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100%。 [17] 

東寶區科學技術

2023年,東寶區立項實施科技計劃項目9項,其中省級6項。全年共登記重大科技成果33項,其中,應用技術成果33項。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628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26.7億元,合同金額比上年增長180%。專利授權量832項。 [17] 

東寶區文化事業

2023年,東寶區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總流通21.24萬人次;文化館1個。有線電視實際用户47757户,其中有線數字電視實際用户47757户。年末全區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100%,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100%。 [17] 
國家一級文化館:荊門市東寶區文化館 [13] 
荊門市博物館
荊門市博物館,1993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館舍面積20畝,建築面積8409平方米,展覽面積3500平方米,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6萬餘件,三級以上文物千餘件,常設3個基本陳列。

東寶區醫療衞生

東寶區 東寶區
2023年,東寶區共有醫療衞生機構248家,其中醫院8家,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2家,民營醫院6家;基層醫療衞生機構237家,其中鄉鎮衞生院6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26個,門診部(所)92個,村衞生室113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3家,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衞生監督所(中心)1個。年末衞生技術人員1544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98人,註冊護士644人。醫療衞生機構牀位1285張,其中醫院890張,鄉鎮衞生院294張。全年總診療人次188.98萬人次,出院人數3.81萬人。 [17] 

東寶區社會保障

截至2023年末,東寶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63742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83523人,增加507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 30309 人,增加1532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30106人,增加5216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5792人,增加3725人。年末全區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627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27876人,比上年末增加3625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2523人,增加9218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85353人,減少5593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30446人,增加3609人。
截至2023年末,東寶區共有1098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029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58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145人享受城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全年臨時救助1874人次。年末全區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14個,其中養老服務機構14個。民政服務牀位2675張,其中養老服務牀位2675張。年末共有社區服務站39個。國家撫卹、補助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1501人。 [17] 

東寶區環保事業

2023年,東寶區繼續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工作,單位GDP能耗降低1.68%。
2023年,東寶區濕地公園3個,其中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省級濕地公園2個,濕地公園面積713.95公頃。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45.73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133.33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54%。森林撫育面積666.67公頃。 [17] 

東寶區風景名勝

東山寶塔
東山寶塔,位於荊門市城區東寶山主峯。是一座磚石結構的樓閣式塔。平面八角,底部周長31.2米;塔身七級,高28.58米。

東寶區特產美食

漳河水庫翹嘴鮊
漳河水庫翹嘴鮊,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漳河濕地近地層為季風環境控制,光能充足、降水充沛、熱量豐富、雨熱同季的特點,年平均氣温16.4℃,適宜翹嘴鮊生長。漳河水庫翹嘴鮊,體長,甚側扁,頭背面平直,頭後背部為隆起,體背部接近平直。口上位,下頜很厚,且向上翹,口裂幾乎成垂直。眼大,位於頭的側下方。下嚥齒末端成鈎狀。腹鰭基至肛門間有腹稜;背鰭具強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鰭分叉,下葉稍長於上葉。
2013年4月15日,原農業部批准對“漳河水庫翹嘴鮊”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3] 
漳河水庫草魚
漳河水庫草魚,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荊門市東寶區屬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帶,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具有春濕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徵,適宜養殖草魚。漳河水庫草魚體形延長,前部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而無腹稜,頭中等大,較寬。體被較大圓鱗,側線在體中部,略彎曲,已知最大個體重40公斤。
2013年4月15日,原農業部批准對“漳河水庫草魚”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3] 

東寶區著名人物

劉建章
劉建章,男,193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湖北醫學院附屬二醫院黨支部書記兼院長、武漢機械學院黨委常委、武漢醫學院圖書館館長等職。
陳繁年
陳繁年,男,漢族,196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掇刀區黨委書記、東寶區委書記、荊門市民政局黨委書記。

東寶區榮譽稱號

2015年,東寶區入選第三批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14] 
2017年,東寶區入選湖北省學前教育示範區。 [4] 
2018年6月5日,東寶區入選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5] 
2018年6月27日,東寶區入選湖北省縣域經濟工作成績突出單位。 [8] 
2019年3月,東寶區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6] 
2019年4月,東寶區入選2018年湖北省最佳金融信用區。 [7] 
2020年4月,東寶區入選2020-2021年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 [2] 
2020年6月,東寶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9] 
2020年12月,東寶區入選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區。 [10] 
2021年1月,東寶區入選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11] 
2021年12月,東寶區入選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 [15] 
2022年6月,東寶區入選全國水美鄉村建設優秀縣。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