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坡肉形石

鎖定
東坡肉形石是一塊天然瑪瑙石,出自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在清朝康熙年間供入內府,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2] 
東坡肉形石高5.73釐米,寬6.6釐米,厚5.3釐米,肉質肥厚、紋理清晰,看上去像一塊色澤誘人的“東坡肉”,故被稱為“東坡肉形石”,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也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之一 [1] 
中文名
東坡肉形石
分    類
天然瑪瑙石
原產地
內蒙古阿拉善盟
館藏地點
台北故宮博物院

東坡肉形石文物特徵

中國四大奇石
東坡肉形石高5.73釐米,寬6.6釐米,厚5.3釐米,是一塊天然瑪瑙石,大小如雞蛋,其礦物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色澤紋理全是天然形成。其肌理清晰,顯得肥瘦層次分明,毛孔宛然,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就像是一塊油膩滑潤的東坡肉,所以被稱為“東坡肉形石”,與小雞出殼中華神鷹歲月並稱“中國四大奇石”;此外,也與翠玉白菜毛公鼎並稱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 [1]  [2] 

東坡肉形石文物歷史

東坡肉形石出自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盛產奇石的地方。幾百萬年前火山爆發噴出的岩漿,在這裏冷卻形成了各種石頭,再經過上百萬年的地質變化和風沙磨礪,造就了多種具有觀賞價值的瑪瑙玉石。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阿拉善和碩特旗正式成立,上不設盟,直屬清朝理藩院管轄。清廷知道阿拉善盛產奇石,便規定每年臘月二十三日之前,當地必須向朝廷敬獻貢品,俗稱“年禮”,蒙語稱“察圪米德”。進貢的貢品種類很多,但水晶、瑪瑙石是必須有的。當時,阿拉善旗是多羅郡王的屬地,那些散落在戈壁灘上的瑪瑙奇石,尋常人並不能拾取。只有王爺才能夠採集,而東坡肉形石,正是第二代王爺阿寶進貢的。據説這塊石頭被送進皇宮後,雍正皇帝看了非常喜愛,對阿寶王爺大加賞賜。
20世紀40年代的馬衡 20世紀40年代的馬衡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皇宮,同時成立“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將故宮文物進行清點、整理後,於1925年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在皇宮之內開闢展室,舉辦各種展示、宣傳活動,因此以前只有皇帝才能觀賞的東坡肉形石,也稱了普通百姓能夠目睹的寶物。
九一八事變”後,隨着日軍步步緊逼華北,為了保護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安全,時任院長馬衡將東坡肉形石等大批文物運到了南京,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
1949年解放軍渡江前夕,南京國民政府挑選出了2979箱文物運往台灣,蔣介石親自挑選了東坡肉形石放在其中。從此以後,東坡肉形石就成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之一,盛放在純金雕刻而成的底座上,供前來的遊客觀賞 [1] 

東坡肉形石文物價值

東坡肉形石受到大眾欣賞與喜愛,主要原因在於:稀奇,從形象到色澤,與紅燒肉沒有兩樣;親切,與生活中飯桌上香噴噴的紅燒肉一摸一樣,平常生活在藝術中得到了再現;自然,是清代巧色玉作品,幾乎不加雕飾,宛若天成;聯想,從此肉玉石,想到了千年來一直受美食家津津樂道的東坡肉。由東坡肉形石,引出一個藝術話題,就是什麼樣的藝術作品最受大眾喜歡?藝術史反覆告訴: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生活是藝術不竭的源泉;真善是美的基礎;親切是藝術受寵的奧秘 [3] 

東坡肉形石重要展覽

2014年姊妹石相認 2014年姊妹石相認
2014年5月,在台灣花蓮縣舉辦的“2014海峽兩岸賞石文化交流展”中,來自張家口市的於瑞軍所藏的“肉形石”與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三大“鎮院之寶”——“東坡肉石”見面“認親” [5]  ;同年8月,在中國觀賞石博覽會上,於瑞軍的肉石藏品被正式賦名“東坡肘子肉石”,並於2015年落户河北張家口 [7] 
2014年10月7日,珍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東坡肉形石首度離開台灣本土,在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開始為期兩週的展出,成為備受矚目的寶物 [1] 

東坡肉形石社會評價

清代的玉白菜和肉型石是玉器巧作的代表,而肉型石無論是色彩還是紋理,都可以亂真,人們似乎都能聞到紅燒肉的香味 [6] (中央電視台“故宮·藏玉”節目解説詞評)
在烽火連天的年代,台灣肉形石與大批珍貴文物一起南遷,躲避戰火,漂洋過海,入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今天,它已成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成為兩岸思鄉思親的寄託。它歷經風霜,飽含着莫忘歷史血淚、珍惜國泰民安等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教育的更深層的時代內涵 [4] (黃忠勝《寶藏》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