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覯評傳

鎖定
《李覯評傳》是姜國柱創作的評傳,首次出版於1996年3月。 [3] 
該書對李覯的思想及影響作出了深入透徹的揭示。作者立足於李覯思想,上窮下達,考鏡源流,涉獵眾多,梳理清晰,顯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藴。作者認為,李覯的變法思想、通變救弊之術,是“慶曆新政”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熙寧新法”的思想前導和理論淵源,而其所提倡的義利並行的義利觀和王霸並用的強國論,被陳亮葉適所繼承和吸取,成為他們功利之學的重要的理論來源,他的社會批判思想則成為唐甄的思想先驅,他的其他一些思想也曾產生廣泛的影響。 [2] 
作品名稱
李覯評傳
作    者
姜國柱
文學體裁
評傳
字    數
256千字
首版時間
1996年3月

李覯評傳內容簡介

該書分析了李覯生活的社會時代,介紹了他的生平著作,較全面評價了他的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思想,闡發了這些思想的豐富內容、深刻藴義、進步作用、歷史貢獻以及當代價值,對李覯志大意堅、積極進取、不屈不撓的奮發精神和憂國憂民、著書立説、鋭意改革的高尚人格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2]  [3] 

李覯評傳作品目錄

第一章 歷史背景
第二章 生平著作
第三章 哲學思想
第四章 無神論
第五章 禮論
第六章 性三品論
第七章 經濟思想
第八章 政治思想
第九章 軍事思想
第十章 思想影響
附錄
後記 [3] 

李覯評傳成書過程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由匡亞明教授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起,由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組織編撰,總計200部、6000餘萬字,是南京大學文科重要的標誌性工程,凝聚了當代一批學有所長專家的集體智慧。叢書的學術顧問包括丁光訓、王元化、安子介、趙樸初、馮友蘭、張岱年、楊向奎、任繼愈、蘇步青、程千帆、杜維明等數十位學者。他們與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共同研討,從2500年曆史長河中選取了270多位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領域的傑出人物作為傳主,從整體組合上奠定了中華民族傑出人物思想研究的格局。2006年,該叢書全部編撰完成,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李覯評傳》即該叢書中的一本。 [1] 

李覯評傳作品鑑賞

該書在構思上的獨特之處,是把李覯的思想首先視為一個整體,並把這一整體放在文化長河中加以考察,從學風之變、思想源流等角度,揭示李覯思想形成的文化背景、理論淵源及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在考察李覯思想之“源”時,作者較為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古代的氣本論、氣化論思想;孔子荀子的禮論思想;荀子、王充範縝的無神論思想;先秦諸家、特別是法家的改革主張和法制思想;董仲舒、王充、荀悦韓愈等人的性三品論和儒家的綱常名教、等級觀念的倫理學説,還較為深入地分析闡述了《周易》《禮記》《管子》《商君書》《孟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周易注》《周易略例》《孫子》《司馬法》《吳子》《三略》《唐太宗李衞公問對》等書中的有關內容,從八個方面揭示了李覯思想對上述思想學説的吸取、繼承和發展的關係。在考察李覯思想之“流”時,作者以李覯與王安石、李覯與陳亮、李覯與葉適、李覯與唐甄、後學論李覯為題,較全面深入地揭示了李覯思想對當時及後世的重大影響。作者依據翔實的歷史文獻資料和嚴密的邏輯分析認為,李覯的變法思想、通變救弊之術,是“慶曆新政”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熙寧新法”的思想前導和理論淵源,而其所提倡的義利並行的義利觀和王霸並用的強國論,被陳亮、葉適所繼承和吸取,成為他們功利之學的重要的理論來源,他的社會批判思想則成為唐甄的思想先驅,他的其他一些思想也曾產生廣泛的影響。作者立足於李覯思想,上窮下達,考鏡源流,涉獵眾多,梳理清晰,顯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藴。
該書除了從宏大的文化背景審視李覯思想外,還從多重角度、不同側面對李覯思想本身進行了系統而又深刻的剖析和評價。姜國柱認真研究了李覯的《潛書》《禮論》《明堂定製圖序》《平土書》《廣潛書》《富國策》《強兵策》《安民策》《慶曆民言》《易論》等著述,把李覯思想按其內在邏輯歸納為七個方面,即哲學思想、無神論、禮論、性三品論、經濟思想、政治思想、軍事思想。在論述李覯思想時,他一方面對各部分思想進行了深入的挖掘、整理和總結,並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獨到見解,尤其是對那些過去涉及甚少的領域,更是用心探尋、思索。如軍事領域,他把李覯軍事思想歸納為兵為大事的重兵思想,本末相權的用兵策略,兵農合一的強兵之策,精兵擇將的建軍思想,不僅較全面系統,而且深刻準確。另一方面,注重揭示李覯各種思想觀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把李覯思想看成是一個有機聯繫的系統,認為氣為萬物之源的本位論思想,萬物都在易中的辯證法思想,習是見廣之知的認識論思想,性之三品的人性論思想,教化成善的道德論思想,是李覯整個思想的哲學基礎;李覯“學通《五經》,尤長於《禮》”,因而“禮”學思想是李覯整個學説的核心,理解“禮”是把握其思想的關鍵;李覯的經濟、政治、軍事等思想,既是對現實的反映,同時也是李覯的哲學、禮學思想在經濟、政治、軍事領域的發展和延伸。
該書緊扣李覯改革救弊思想主旨,並一以貫之,較充分挖掘李覯思想的現代價值。李覯的改革思想在當時頗有影響,後人對此也多有論及,但不繫統不深刻。姜國柱認真考察了北宋中期政治、經濟狀況同李覯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關係,認為改革救弊是李覯整個學説的主線和歸宿。他分析了體現李覯哲學思想的《易論》,認為李覯解《易》和注《易》,不僅僅是為了闡明他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更重要的是“急乎天下國家之用”和“修人事而明王道”,用他的哲學思想指導修身、齊家、治國、安民、除害、救弊,同樣,作為李覯思想核心的禮論,也並非為禮而禮,而是旨在醫國救民。他還深入探尋了李覯通變救弊的經濟、政治主張的具體內容,認為,李覯的經濟主張,是根據《周禮》的理財思想和經濟制度提出的,其內容是富國利民、平土均田、薄賦輕役、重農抑商等。其政治主張是明君賢吏、德政仁治的政治理想,通變救弊的改革主張,“正刑法”“除盜賊”的法制觀點,事功效實取人、名實相副的人才觀。 [2] 

李覯評傳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李覯評傳》
1996年3月
南京大學出版社
7-305-02877-0 [3] 

李覯評傳作者簡介

姜國柱,1938年4月生,遼寧省蓋州市人。1964年畢業於遼寧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哲學碩士。現為國防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著有《張載的哲學思想》《李覯思想研究》《論人·人性》(合著)《吳廷翰哲學思想探索》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