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紹伊

鎖定
李紹伊(1856—1912),又名傳訓,字一齋,綏定府(今達州市)大竹縣觀音鎮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曾中秀才,號五經先生。
辛亥革命前,因親睹清朝的腐敗,毅然高舉反清之大旗,以1894年大寨坪為據點組織“孝義會”(與川東的袍哥組織哥老會等齊名,是孫中山最為關注的四川會黨組織之一),自號川東北統領。招兵買馬,吹響了反清號角,成為聞名遠近的民族英雄。 [6] 
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民國元年(1912年)袁世凱授意胡景伊將李紹伊殺害。
大竹縣清政不綱,外患日亟,遂專心“從事於長觀音鄉傅家溝人。生於 1856 年(清咸豐槍大戰,及行陣什伍部勒之術。嘗謂:六年)。家貧,躬耕以給。少遊郡庠,睹‘天下將大亂,英雄多崛起草澤,吾輩宜有以自處’”。性情豪邁,膽力過人,能急人危難,不畏強暴,處事公正,故在鄉里頗有威信,後被舉為觀音鄉保正。 [1] 
中文名
李紹伊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56年
逝世日期
1912年(民國元年)
政治面貌
中國同盟會
主要成就
參加辛亥革命
出生地
綏定府大竹縣(今達州市大竹縣)

李紹伊反清革命

李紹伊(1856—1912),字一齋,綏定府大竹縣觀音鎮人,幼年入私塾,弱冠成秀才。後就學於綏定府(今達州市)漢章書院,深受山長劉士治影響,對清朝腐敗政治極為不滿。曾對人日:“天下將大亂,英雄崛起草澤,吾輩生逢此時,應有所作為”。遂棄舉子業,約同幾位朋友向僧圓寂學習刀、槍、劍、戟及行陣步列之術——圓寂乃白蓮教一首領,事敗後隱入佛門。 [7] 
李紹伊據大寨坪,“視當時官吏蔑如也”。常與友人“舉酒談光復大計”。平時為人排難解憂,事無鉅細,得其一言之解。故鄉有不平事,不投諸官府而走告紹伊,故大寨坪秩序井然,商賈雲集,四方輻輳,成為縣中重鎮。然官府則視之眼中釘。 [8] 
時袍哥勢盛,大竹龍頭大爺毛氏弟兄,恣意擴充實力,時時侵掠鄉民。李紹伊憤憤不平,為懲強扶弱,於1894年在大寨坪組織孝義會。吸收貧苦農民參加,意謂自保。其宗旨為:“興漢排滿,反對貪官污吏、土豪劣紳、苛捐雜税,互相救難扶危。”因此深得農民擁護,加入者日眾。 [8]  中國同盟會會員張懋隆秘密潛往大寨坪,面會李紹伊,講明時局,敦促聯絡力量,共同推翻滿清政府,建立共和。李紹伊深受鼓舞,指天盟誓,決計以生命效忠中國同盟會。後被人告密。綏定(達州市)知府來大竹查辦,因無實據,批示:“毀寨住城,餘不深究。”順慶知府奉令複查,又改為“移住大竹城,寨仍保留”。 [9] 
李紹伊進城後.往北門外開設“本立生”店鋪,外是茶館,內是棧房,暗設香堂,繼續吸收入會者。
1906 年,大竹縣籍的留日學生、同盟會員肖德明、陳鳳石、張簡廷、鄒畏之、曾保森等人奉命回川,在大竹縣建立同盟會組織,以“大竹書報社”為合法機關,發展成員,宣傳革命。肖德明、鄒畏之常與李紹伊接觸,介紹孫中山和同盟會的宗旨,並與之共商革命大計。是年,李紹伊加入了同盟會。孝義會也就成為同盟會直接指揮的革命力量,大寨坪變成為同盟會在川東的一個革命據點。熊克武等革命黨人到此避難,李紹伊竭力掩護,並率孝義會羣眾武裝抗擊清吏的追捕。清吏指控李紹伊謀叛,川督數次派人查辦,皆因查無實據,無法定罪,只好命李紹伊移住縣城。 [8]  他與革命黨人密切接觸,並經常閲讀《民報》、《革命軍》等進步刊物,深刻理解了孫中山倡導革命的道理。
1908年秦炳熊克武倡辦民軍,一同赴大竹會晤李紹伊,得與餘敬臣、廖騰霄、羅漢生聚會於大寨坪,“謀先取廣安為民軍起義地”
孝義會 孝義會
1911年初,川東北孝義會弟兄已增至數萬人。太平(今萬源)、東鄉(今宣漢)、達縣、廣安、梁山(今梁平)、渠縣、新寧(今開江)、大竹縣城鄉均設有孝義會香堂。不少孝義會首領加入了同盟會。上大寨坪投靠的也日益增多。寨上商店林立,儼然市街,人稱“太平場”。 [7]  1911年4月27日黃花崗起義失敗,熊克武等又重上大寨坪避難。
為壯大力量,李紹伊派唐子揚、王曉臣等人在各州縣積極發展孝義會組織。至1911年川東北孝義會弟兄已增至數萬人。不少孝義會首領加入了同盟會。上大寨坪投靠的也日益增多。寨上商店林立,儼然市街,人稱“太平場”。 李紹伊將會員編製成隊,50人左右為一哨,設哨長一人。大頭領可以率領幾個哨。軍士頭纏青長巾,留一端挽結懸於左耳門邊,以為標誌。無論頭領、哨長、軍士皆互稱弟兄。李又親自帶領弟兄至鉅富陳紹虞家,借銀5萬兩購置武器。 [9] 
9月中旬,李紹伊於大寨坪豎起義旗,發佈聲討清廷檄文,提出“驅逐韃虜,推翻專制政府,建立共和”等口號,正式宣告起義。義軍制定了周密作戰計劃,擬先克大竹周圍各縣,鞏固根據地,然後沿綏定北上巴州。再轉戰成都,進圖全川。兩月之內,先後攻克鄰水、墊江、渠縣、廣安、嶽池、新寧、梁山等十餘州縣。每到一處,便將縣庫金銀沒收,並打開監獄放出囚犯,頒發佈告降低鹽價,酒價。“所到之處,誅殺官吏,開倉濟貧,打擊劣紳,宣傳革命,極受羣眾擁護”。 [9] 
10月14日,李紹伊率義軍佔領大竹縣城,自稱“川東北統領”。李紹伊與縣中革命黨人協商,任命呂廷禎、鄒畏之(同盟會員)分別擔任大竹軍政府正、副司令。之後,旋即帶領2000餘人,繞道梁山,指向綏定。路經沙河鋪時,李紹伊親自召開鄉民大會,號召大家“驅逐韃虜,反對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互相救難扶危”。 [2]  部隊到達綏定後,與東鄉義軍王維舟,綏定義軍尹耀先匯合,將城團團圍住,入夜,火光沖天,殺聲震地,嚇得知府、知縣化裝逃竄。次日,百姓打開城門迎接義軍。 [9] 
十二月三日,李紹伊派次子李康侯同達縣副議長車耀先、孝義會唐雅南等率民軍二千餘人圍攻綏定府城。六日,達縣知縣廣厚潛逃,綏定知府杜本崇交出信印,綏定府宣佈脱離清廷獨立。孝義軍佔領綏定後,李紹伊派人分兵兩路,一路取道渠縣、營山、儀隴直撲巴州;一路先取江口,然後合圍巴州。義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親率孝義軍千餘人佔領墊江縣城,派陳英奇攻佔鄰水,派張廣鳳攻佔廣安,派餘遠光攻佔嶽池。爾後,麾軍四面出擊,兩月內先後攻克大竹、鄰水、墊江、渠縣、廣安、嶽池、新寧、梁山等10餘座縣城。《川近代史》稱:義軍所到之處,誅殺官吏,開倉濟貧,打擊劣紳,宣傳革命,深受羣眾擁護。再轉戰成都,進圖全川。 [3] 
梁平縣志記載的有關孝儀會
梁平縣志記載的有關孝儀會(3張)
不料,兩月之後兵至巴州時,卻誤中知州張又式的假投降計,有幾位首領在萬壽宮宴會上被伏兵殺害。在上萬名巡警、團勇的圍攻下,孝義軍犧牲慘重。 [4] 
次年元月,中華民國宣告成立。李紹伊遂令各路孝義軍停止軍事活動,並親書一副對聯於寨門兩邊石上:“人果同心,不兩月推翻二百餘年清政府,天真有意,未數日挽回一十八省漢山河” [9]  (附鐵血十八星旗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李紹伊起義後

李紹伊舉義後,大竹哥老會首領毛鳳翱、歐攀桂、黃殿臣等也率哥老會眾2000餘人舉義。1911年11月 28 日,歐、黃分別率部進攻渠縣和大竹,是夜,大竹城破,知縣孫嗣煌逃走,哥老會義軍“長驅直入,焚燬東街鹽店,聲勢洶洶,火光徹夜不絕”。富有之家多遭搶劫,“全城沸騰,望紹伊若雲霓”。李軍聞訊於次日趕赴大竹、渠縣。兩軍憑城激戰一夜,歐攀桂失利,黃殿臣在大竹遂成孤立,軍心惶惶,李軍乘勢攻入大竹縣城。黃殿臣在同盟會員鄒畏之調解下,願受李紹伊節制,戰事方平。12 月 4 日,李紹伊以大竹舉人呂廷楨為縣知事,同盟會員鄒畏之為副知事,人心稍定。嗣後,李紹伊又分兵攻嶽池、達縣、新寧、梁山等地。其軍所至,勢如破竹,惟陳英奇由儀隴進軍巴中,輕信清吏投降,受騙遭伏,全軍2000 餘人慘死。李紹伊聞訊,怒不可遏,兩遣精鋭往巴中,終獲大勝。
李紹伊率義軍攻略川東十餘州縣,然“用兵只以驅逐清吏,其他皆任人自為”,對建立革命政權不甚重視,“故當時聲勢稱極盛,實無統系法度之可言”。他堅持本縣人治本縣事,凡所佔州縣,政權均交當地人自治,致使獨立後的政權多落入封建官紳之手。隨着清王朝的覆滅,李紹伊失去了奮鬥的目標。他既不願為官,也不願率軍赴成都,接受新政府的調遣,“以為大寨坪乃金城湯池,足以自固”乃率孝義會武裝回守大寨坪。 [5] 

李紹伊慘遭殺害

1912年1月中華民國宣告成立,李紹伊遂令各路孝義軍停止軍事活動。5月以後,袁世凱心腹胡景伊在四川掌握軍政大權,李紹伊不願被其利用。不久,胡景伊委龍鑄人來竹任知事,李紹伊拒不承認,並當面呵斥龍鑄人:“現成、渝兩地是誰在掌權,握大權者又系誰公舉的?”胡景伊接到情況報告後,決定用武力除掉李紹伊,並捏造罪名藉以作為出兵理由。
6月底,胡景伊指派侯國治、黃金鰲等人率軍赴竹,7月中旬,川軍向大寨坪發起進攻,李紹伊指揮部隊據險防守,擊退敵人數次衝鋒。不久,敵人傳來信函,約請談判。李紹伊思慮再三,乃決計下寨,眾頭領深知敵心叵測,苦苦勸阻。李紹伊慨然曰:“如能救寨上軍民,我死何懼!”7月22日,李紹伊下寨。李修明、謝吉安等頭領趁機率隊突出重圍。李紹伊進城後,敵人威逼利誘,但他堅決不從,不幸被捕。7月23日,李紹伊在大竹南外較場英勇就義。犧牲時,李紹伊仰天長笑,大聲疾呼:“蒼天啊,蒼天,我李紹伊亦為萬民計!” [4] 
1912年4月,胡景伊任重慶鎮撫總長,陰結勢力,“慮大竹為黨人淵藪,後將梗己”,遂派第二師第七標標統侯國治率全標到大竹駐防。其時大竹哥老會嫉孝義會人多勢強,二者常發生衝突,甚至釀成殺戮事件。胡景伊以此為藉口,命侯國治消滅李紹伊這股武裝,又命第五師師長熊克武、川東宣慰使黃金鰲、川北宣慰使張瀾分別率領軍隊和團隊到大竹會同剿李。侯、熊等全力進攻大寨坪,激戰數日,李紹伊部武器窳陋,兵力不足,連連失利。熊克武派人上山勸李紹伊下寨和談。李紹伊以熊克武為昔日同志,故對熊的誠意不疑,又自信對革命有功無罪,為免生靈塗炭,遂於 7月 22 日下山赴會。侯國治秉承胡景伊之意,欲置李紹伊於死地,不顧熊克武的反對,將李紹伊拘捕。7月 23 日晨,侯國治將李紹伊押到大竹縣城南門槍殺。大竹四鄉農民聞耗,“家家燒紙設奠,痛哭流涕,如喪父母”。 [5] 
孫中山建立了中華民國時,李紹伊欣然命筆,在大寨坪聚義廳前書下一副對聯:“天真有意,未數日挽回一十八省漢山河;人果同心,不兩月推翻二百餘年清政府。”
據説,這幅對聯當時還在會黨中廣為流傳。當辛亥革命以失敗告終後,李紹伊和他的戰友並沒因此而放棄。竊國大盜袁世凱上台後,他又在會黨中發佈反清伐袁檄文:“天下已大亂,污吏貪官彼多,民不能聊生,我輩當有以自處崛起!”於是,革命的大旗依然在大寨坪上高高飄揚。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