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孝義會

鎖定
孝義會是由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觀音鄉人李紹伊在大寨坪組創的組織。參加者多為貧苦農民。很快發 展到全縣許多鄉鎮和鄰近的一些縣份。各地組織以孝、悌、忠、信、周、禮、義、廉、恥、全為番號。“孝義會”(與川東的袍哥組織哥老會、三合會齊名,是孫中山最為關注的四川會黨組織之一) [3] 
中文名
孝儀會
性    質
興漢排清

孝義會組織介紹

會員一律平等,無論貧富貴賤,皆以兄弟相稱。 其宗旨為:興漢排清,反對貪官污吏、土豪劣紳、 苛捐雜税,互相救難扶危,曾與江湖會相粗斷, 相互攻擊仇殺。1906年,李紹伊、張伯祥參加 了中國同盟會,革命黨人紛紛前來,密謀起事。 1911年9月,李紹伊等領導孝義會眾在大寨坪發動起義,李自稱同志軍川東北都督,率眾破墊 江縣城,並分軍佔領鄰水、廣安、嶽池。大竹各路江湖首領命2000人提前攻佔大竹縣城,與隨即前來的李紹伊起義軍發生激烈戰鬥,後經調 停,兩派關係和緩,進兵攻佔巴州,李部義軍紀律良好,打擊清朝官吏、土豪劣紳,宣傳革命目 的,受到羣眾歡迎,川東北十餘縣盡為李紹伊控 制,1913年遭北京政府軍隊鎮壓,李遇難,3000 多孝義會羣眾慘遭居殺。 [1] 
李紹伊把孝義會會員組建成孝義軍後,治軍嚴明,殺富濟貧。吸收貧苦農民參加,以反對貪官污吏,土豪劣紳,苛捐雜税,互相救難扶危為宗旨,深受窮苦人民的歡迎。僅在川東北發展成數萬之眾,後又參加過當時的四川保路運動,攻陷過川東北的墊江、巴中、廣安等許多城池。清朝在川東北地方的政權,在李紹伊率領的同志軍打擊下,大多數瀕於瓦解。1912 年,李紹伊被袁世凱在四川的爪牙胡景伊殺害,他所領導的農民起義也遭到了殘酷鎮壓,凡曾參加“孝義會”者,幾乎無一倖免。各地羣眾聽到李紹伊被害的消息,無不痛哭流涕,深切地緬懷李紹伊這位在辛亥革命中做出 傑出貢獻的同志軍領導人。

孝義會首領介紹

“孝義會”首領李紹伊(1856-1912年),綏定府大竹縣(今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羅城鄉傅家溝人,秀才出身,不滿清廷腐敗,習武。是時袍哥盛行,他痛恨袍哥個別頭領“侵掠鄉民”,於1894年在大寨坪另立山頭,組織“孝義會”,懲強扶弱。至1906年已聚徒千餘人。同年,李紹伊經人介紹加入同盟會,與革命黨人同謀舉義,在各縣發展組織。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川東北各縣已有成員數萬人,其中很多成員也加入了同盟會。是年10月,李紹伊飭令各分支機構編組隊伍,籌銀購置武器,發佈聲討清廷檄文,提出“驅逐韃虜,推翻專制政府,建立共和”口號。各縣紅幫組織也積極響應武裝奪權。1911年12月3日,李紹伊令次子李康侯率保路同志軍進攻綏定城,達縣孝義會首領唐雅南與大樹壩場的同盟會員尹耀先會合圍城:唐雅南率孝義會眾駐西聖寺;亭子鋪袍哥首領魏東山率眾駐翠屏山真武宮;黃都場袍哥首領黃樂山、王仲誠率隊駐北巖寺;大樹壩李建成與磐石鋪袍哥首領李潤堂率眾分駐南外白馬寺和劉家祠,把綏定城圍得水泄不通。清政府綏定知府杜本崇,達縣知縣廣厚仗恃所掌握的府練營、縣練營武器精良,緊閉城門,在城樓上架起“洋抬杆”大炮,派練勇晝夜巡邏,嚴禁百姓出入。城內百姓萬分驚惶。圍城民軍採取虛實難測戰略:白天“活捉廣厚”“斬廣、宋狗頭”“杜本崇交印”……口號聲此伏彼起;夜晚,時而火光沖天;時而北面炮聲隆隆,殺聲震耳。如此三晝夜,鬧得城內軍民膽戰心驚。嚇得年老的王拔貢、段新老爺死於牀上。民眾呼籲“敞開城門,早日繳械投降!”杜本崇見天下大勢已去,只得派人與尹耀先等談判,願意交印,迎民軍入城。
這就是達縣民間流傳“綏定鬧李紹伊”的故事,既昭示了民心的向背,也説明舊社會民間幫會、會黨、教門的力量。
注:①藍逆:指前文所寫的“藍朝鼎武裝起義”。
②辦團:清咸豐朝起,達州各縣大辦地方民眾武裝——團練,又叫民練、團防,維持地方治安秩序,“保境安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