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立新

(北京大學教授)

鎖定
李立新,男,滿族,1967年10月出生於遼寧省新民市北京大學教授,馬普天體物理研究所高級博士後研究員哈佛大學天文系錢德拉塞卡博士後研究員。 [1] 
中文名
李立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出生日期
1967年10月
出生地
遼寧省新民市
性    別
職    稱
教授

李立新學習經歷

1983年9 月至1986年8月,在遼寧省新民高中學習。
1986年9 月至1990年8月,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
1990年9月至1993年8月,在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7年7月至2001年6月,在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科學系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

李立新工作經歷

1993年9月至1997年6月,任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師。
2001年7月至2001年8月,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2001年9月至2004年8月,哈佛大學天文系錢德拉塞卡博士後研究員。
2004年9月至2008年8月,馬普天體物理研究所高級博士後研究員
2008年9月至今,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和天文學系教授。

李立新社會活動

1993年7月至今,中國引力和相對論天體物理學會會員。
1998年4月至2004年8月,美國物理學會會員。
2000年7月至2004年8月,美國天文學會會員。
2006年6月至今,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會員。
2007年4月至今,美國航天局Constellation-X項目科學工作組成員。

李立新所獲榮譽

1994年獲中國引力和相對論天體物理學會論文一等獎。
1995年獲北京師範大學傑出青年學者獎勵。
1997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Merit Fellowship)。
2000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海洛德·道茲(Harold W. Dodds)獎學金。
2001年至2004年獲錢德拉塞卡X-射線天文台(美國航天局資助)錢德拉塞卡博士後獎學金。

李立新主要貢獻

從事天體物理方面的研究,做出很多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工作,已經在國際一流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50篇。
在以下方面做出過突出貢獻:
(1)廣義相對論:推翻了霍金的時序保護猜想,證明了物理規律允許閉合類時曲線的存在和製造時間機器在原則上是可行的。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Gott教授一起提出了一個新的宇宙起源模型,在這個模型裏時間沒有起點,這解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中的時間起源問題。
(2)引力透鏡和暗物質:提出計算宇宙中引力透鏡的模型,發現透鏡的效應敏感地依賴於暗物質的小尺度結構。
(3)黑洞和吸積盤:發現鏈接黑洞和吸積盤的磁場可以在黑洞和吸積盤之間傳遞能量和角動量,從而提供了從黑洞中提取能量的新模型。
(4)X-射線雙星和黑洞:發展了一個精密測量黑洞的自旋的方法,與合作者測量了四個X-射線雙星系統中的黑洞自旋參數。
(5)伽馬射線暴:發現一個伽馬暴和超新星的定量關係,和普林斯頓大學的Paczynski教授一起提出雙中子星合併的Li-Paczynski模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