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樂

(東漢末年武將)

鎖定
李樂(生卒年不詳)東漢末年人物,原為白波帥,獻帝東歸遭李傕追擊之時受楊奉委託前去救駕,護送獻帝逃到河東,被拜為徵北將軍(一作徵西)。
建安元年,與楊奉、胡才謀劃將獻帝留在河東,事敗後感到慚愧,退出了護駕隊伍,最終病逝於河東。
三國演義》中將李樂塑造成了一個稟性難移的惡賊。獻帝到達安邑時,李樂等人挾勢弄權,後又聯合李傕劫駕,最終被徐晃殺害。 [13] 
全    名
李樂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最高官職
徵北將軍 [9]  (一作徵西 [10] 
身    份
黃巾餘部河東白波帥之一

李樂人物生平

李樂曹陽護駕

李樂,東漢末黃巾餘部河東白波軍將領之一。
興平二年(195年)獻帝車駕東歸,遭李傕郭汜追擊,大敗於東澗。車駕進入曹陽,楊奉假意與李傕講和,密召河東故友白波帥韓暹胡才、李樂以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救駕,韓暹等人率數千騎兵前來,與楊奉等人併力擊破李傕,乘輿得以前進。 [5] 

李樂北渡黃河

李樂與董承保護乘輿左右,楊奉、韓暹、胡才、去卑斷後,李傕再次追擊,漢軍又大敗於曹陽,死者甚過東澗之戰時。李樂對獻帝説:“事情緊急,陛下應該立刻上馬!”獻帝説:“不可,若捨棄百官而去,這是何等罪過!” [5]  [6] 
到達黃河邊後,李樂恐慌,想讓獻帝乘船往東直接抵達孟津。獻帝認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孔子尚且擔心暴虎馮河之事,這並非安居之道。”太尉楊彪説:“臣是弘農本地人,從此地向東有三十六個險灘,不能讓陛下乘船冒險。”宗正劉艾附議:“臣以前擔任過陝縣令,也知道險灘的危險。以前這裏有船伕,乘船仍有危險,何況如今還沒有船伕?太尉所慮極是。”董承等人贊同,於是打算向北渡過黃河到達河東郡,令李樂連夜渡往河東準備船隻,並在對岸舉火為應。 [7-8] 
獻帝到達河東郡安邑後,拜李樂為徵北將軍,假節、開府如三公。 [9-10] 

李樂返回河東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董承、張楊欲圖讓獻帝回到雒陽,楊奉、李樂不願。尚書上官洪提及還雒陽之議,李樂輔助他(“輔”字,一作“斬”),自此護駕諸將錯亂,互相猜疑。五月,獻帝遣使到楊奉、李樂、韓暹營帳,請求他們護送車駕到雒陽,楊奉等人聽從。六月,車駕到達聞喜,楊奉、胡才後悔,與李樂商議護送車駕西還,詐稱“應該去澠池東邊,以躲避匈奴。”獻帝不從。車駕從北道出,靠着山向東面前進,並沒有匈奴作亂。李樂感到羞愧害怕,於是請求離開。 [11] 
李樂最後留在河東,因病去世。 [12] 

李樂官職爭議

獻帝到達安邑後,給韓暹、胡才、李樂三人的官職,各書記載不同。
陳壽《三國志》作韓暹為徵東將軍,胡才為徵西將軍,李樂為徵北將軍。 [2] 
范曄《後漢書》作胡才為徵東將軍,其餘兩人則沒有記載。 [1] 
袁宏《後漢紀》則作韓暹為徵東將軍、幽州牧,李樂為徵西將軍、涼州牧,胡才為徵北將軍、幷州牧。 [3] 

李樂參考史料

《後漢書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1]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 [3]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2]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 [4] 

李樂演義形象

李樂登場於《三國演義》13、14回,本為嘯聚山林的白波賊。
漢軍大敗於東澗後,李樂與胡才、韓暹受聖旨護駕,遭李傕、郭汜擊敗,協助獻帝渡河逃到河東郡,被任命為徵北將軍。車駕到達安邑時,李樂專權,在獻帝面前毆罵百官,又與韓暹連名保奏二百多名無徒、部曲、巫醫、走卒為官。後來董承決定護獻帝到雒陽,李樂假意答應,卻派人結連李傕一同劫駕,後被徐晃斬於馬下。 [13-14] 
參考資料
  • 1.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2-27]
  • 2.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2-27]
  • 3.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2-27]
  • 4.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2-27]
  • 5.    《後漢書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李傕、郭汜既悔令天子東,乃來救段煨,因欲劫帝而西,楊定為汜所遮,亡奔荊州。而張濟與楊奉、董承不相平,乃反合傕、汜,共追乘輿,大戰於弘農東澗。承、奉軍敗,百官士卒死者不可勝數,皆棄其婦女輜重,御物符策典籍,略無所遺。天子遂露次曹陽。承、奉乃譎傕等與連和,而密遣閒使至河東,招故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並率其眾數千騎來,與承、奉共擊傕等,大破之,斬首數千級,乘輿乃得進。董承、李樂擁衞左右,胡才、楊奉、韓暹、去卑為後距。傕等復來戰,奉等大敗,死者甚於東澗。
  • 6.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李樂曰:「事急矣,陛下宜御馬!」上曰:「不可!舍百官而去,此何辜哉!」弗聽。
  • 7.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裴松之注引《獻帝紀》:初,議者欲令天子浮河東下,太尉楊彪曰:"臣弘農人,從此已東,有三十六灘,非萬乘所當從也。"劉艾曰:"臣前為陝令,知其危險,有師猶有傾覆,況今無師,太尉謀是也。"乃止。及當北渡,使李樂具船。
  • 8.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李樂懼,欲令車駕御船過砥柱,出孟津。詔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孔子慎馮河之危,豈所謂安居之道乎?」太尉楊彪曰:「臣弘農人也,自此東有三十六灘,非萬乘所當登也。」宗正劉艾曰:「臣前為陝令,知其險。舊故有河師,猶有傾危,況今無師。太尉所慮是也。」董承等以為宜,令劉太陽使李樂夜渡具船,舉火為應。
  • 9.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奉、暹等遂以天子都安邑,御乘牛車。太尉楊彪、太僕韓融近臣從者十餘人。以暹為徵東、才為徵西、樂徵北將軍,並與奉、承持政。
  • 10.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庚子,拜胡才為徵北將軍,領幷州牧;李樂為徵西將軍,領涼州牧;韓暹為徵東將軍,領幽州牧,皆假節,開府如三公。
  • 11.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是時董承、張陽欲天子還洛陽,楊奉、李樂不欲。尚書上官洪言還洛之議,李樂輔洪。由是諸將錯亂,更相疑二。董承奔野王,韓暹屯聞喜。胡才、楊奉之塢鄉,欲攻韓暹,上使人喻止之。夏五月丙寅,遣使至楊奉、李樂、韓暹營,求送至洛陽,奉等從詔。六月乙未,車駕幸聞喜。楊奉、胡才悔令乘輿去,乃與李樂議,欲還大駕,詐言「當遊澠池東,以避匈奴」,上不從。庚子,車駕從北道出,傍山而東,無匈奴寇。李樂愧其言,懼而辭還。
  • 12.    《後漢書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胡才、李樂留河東,才為怨家所害,樂自病死。
  • 13.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13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6-03]
  • 14.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14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6-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