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建國

(中國安徽籍藝術家)

鎖定
李建國 [1]  ,男,別名:蒔廬,1954年8月出生於安徽桐城,現為自由藝術家,居深圳、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市專家庫專家。
中文名
李建國
外文名
Li Jianguo
別    名
蒔廬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桐城
出生日期
1954年
職    業
藝術家
代表作品
國畫《黃埔校友》
雕塑《荷葉皴》
當代水墨畫《桃之夭夭》
泛雕塑《對話》
環境藝術:三峽截流紀念園
主要成就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深圳市專家庫專家

李建國藝術風格

繪畫:致力於筆墨抽象化,用傳統筆墨表現當代精神。創“疊滲法”表達時空意識與觀念。
雕塑:注重雕塑本體語言的表達。抽象雕塑講究意境、意味。人物肖像是保留具象表現手法的以表現身邊人為主的藝術交流方式。

李建國藝術履歷

李建國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1年
第四屆中國當代抽象雕塑(青島)藝術展
青島,中國
2021年
《抽象進學時》(線上)第六屆全國抽象雕塑高級研修班新作展 [2] 
/
2019年
生命·生態·生活-2019中國雕塑年鑑展(威海)暨交流會活動 [3] 
威海,中國
2018年
本相-疊滲法四維水墨藝術展 [4]  ,南京羽•藝術空間展出
南京,中國
2018年
中日韓藝術交流展覽 ,日本橫濱
橫濱,日本
2017年
水墨論壇邀請展(北京)
北京,中國
2016年
南京市文化名人雕塑徵集展
南京,中國
2016年
虹霓之約-兩岸藝術交流,中國台灣三城市巡迴展
台灣,中國
2016年
“詩性•介域”-中國當代抽象雕塑藝術展 [5] 
北京,中國
2016年
亞歐(中國、匈牙利)雕塑展
/
2016年
第六屆全國抽象雕塑高研班 結業作品展
武義,中國
2016年
愛•跟隨、跟隨-中匈雕塑藝術交流展
北京,中國
2015年
深圳首屆雕塑提名展
深圳,中國
2015年
結業作品展,無錫、宜興
/
2015年
“絲路楊帆”2015埃及、意大利中國藝術交流展
/
2015年
重構紫砂-雕塑藝術展 [6] 
江蘇,中國
2014年
國家畫院高研班《大道同行》師生展
北京,中國
2014年
國家畫院10週年教學成果展
北京,中國
2014年
金陵文脈2014年-全國中國畫展覽
南京,中國
2000年
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
深圳,中國
2000年
2000港澳台美術作品展
香港,中國
1992年
中國江蘇書畫家作品展,新加坡藝潮樓
新加坡
1991年
李建國、陳國歡、趙漸民現代都市人物畫展,江蘇美術館
江蘇,中國
1990年
江蘇省藝術壁掛展,江蘇美術館
江蘇,中國
1989年
江蘇省漆藝作品展,江蘇美術館
江蘇,中國
1987年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60週年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1986年
中國漆畫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1982年
全軍美術作品展,軍事博物館
北京,中國
1981年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60週年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1978年
全國第六屆版畫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1977年
江蘇省慶祝建軍50週年美術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
江蘇,中國
1975年
全軍戰士畫展,軍事博物館
北京,中國

李建國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19年
作品《對話》獲《雕塑》雜誌2018年度獎泛雕塑藝術獎
北京,中國
2019年
作品《融古匯金》獲上海陸家嘴金融城雕塑作品徵集大賽優秀獎
上海,中國
2018年
作品《荷葉皴》獲《雕塑》雜誌首屆年度獎原創獎
北京,中國
2017年
作品《迴音》獲2017年首屆深圳“琵鷺杯”公共藝術精英賽精英獎
深圳,中國
2006年
南京明孝陵(世界文化遺產)下馬坊遺址公園(參賽)規劃設計二等獎
南京,中國
2003年
南通市新區行政中心規劃設計一等獎
南京,中國
2000年
水墨畫《維多利亞灣》入選中國香港《2000港澳台美術作品展》獲銀獎
香港,中國
1986年
磨漆畫《曾經滄海》入選《中國漆畫展》獲優秀作品獎
/

李建國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同裳同袍》
《同裳同袍》 《同裳同袍》
40X60cm/2020年/宣紙水墨
《應壓張力系列之四》
《應壓張力》系列 《應壓張力》系列
高70cm/2021年/鑄鋁
《門神》
《門神》 《門神》
長28cm*寬15cm*高21cm/琉璃、白銅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178X70cm/2018年/宣紙水墨
《迴音》
《迴音》 《迴音》
高66.5cm/2016年/鐵條
《荷葉皴》
《荷葉皴》 《荷葉皴》
高50cm/2015年/鋼筋、鑄鋁
《秦淮月夜》
《秦淮月夜》 《秦淮月夜》
66X66cm/1998年/宣紙水墨
《留守老人系列之一》
《留守老人系列》 《留守老人系列》
66X66cm/1991年/宣紙水墨
《黃浦校友》
《黃浦校友》 《黃浦校友》
66X66cm/1990年/宣紙水墨
《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
124x91cm/2017年/宣紙水墨

李建國人物評價

田黎明(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建國擁有着文人的心性,他以樸厚的心性之美面對一切物一切事,我認識的建國是一個自然中的人,在春夏秋冬、風雨寒霜或碧空日麗,建國始終面朝自然,體驗着温厚的陽光,也經歷着人生的陰晴圓缺。建國來自安徽安慶,那年在軍營聽建國的家鄉口音,仍持有不變的鄉音。建國一雙大眼睛,呆呆傻傻的,他那坑窪不平的鴨蛋臉龐長着稀鬆若小草般的鬍鬚,憨厚而真誠是建國的性情寫照。在部隊的日子裏,戰友之間單純的像淨水一般相互映照,那個時光建國穿着綠色軍裝,談吐中時時引典或詩句,為人為事,總是行走在底處,樸素之美成為建國那年那時的常態。在部隊的日子裏,一起創作,一起外出寫生,建國總會把困難多留給自己一些,使建國成為戰友們最好的夥伴和貼心的人,只要有人需要幫助,他都會傾盡心力,助人之困已成為建國的美德。
記得多少年後,戰友相逢,建國也總託人帶來新茶讓人一品自然的茶香。前年,我請建國幫助塑一尊我父親的雕像,他是一位八路軍老戰士,我給建國提供的只有一張老照片,這對藝術家都是很為難的,建國沒有猶豫爽快答應,建國知道,這難度很大,但他在想辦法如何做得好,經過建國的數月努力,當我看到父親的雕像,好似就站在父親的身邊,忍不住落下了淚水。建國以文人的心性品咂着平凡生活的擁有,不論是泥濘的還是崎嶇的,建國都持有着學人的快樂,放懷千年,上乘秦漢,萬物一體,佇立當下,行之平凡,積清澈一心,若山澗一方清溪,雖寂靜,而清影悠然,建國這方性情,浸透於自然的散發,往往在生活深處洞見心靈。
叢志遠 (教授、主任;美國威廉帕特森大學中國藝術中心、全美華人美術教授協會董事會主席):
儘管我和建國已經神交整整40載,腦海中我的印象還是那個青年英俊,充滿智慧,頭頂一顆紅星,身着4個口袋綠軍裝的解放軍士官形象。
1978年建國來到南京藝術學院國畫班進修,作為學生班幹部的我,自然有了和他更多接觸和了解的機會。建國才華過人, 思路敏捷。我們考慮一個問題才過一輪, 他的腦海已經轉了幾個來回;建國事業心強,執着藝術家的目標,“認爾東南西北風, 咬定青山不放鬆”;建國學識廣泛博學,多專多能,文章、詩詞、國畫、書法、壁畫、油畫、版畫、陶瓷、雕塑、裝置,傳統和現代藝術無不涉獵。
來到南京藝術學院進修, 無疑給他補上人生紮實深厚的中國傳統繪畫的一課。特別幸運的是他碰上了陳大羽老師的花鳥畫課程,這不但讓他有機會親聆大師的教誨,深得大羽老師有關中國畫筆墨和花鳥畫技法的真諦, 更重要的是耳濡目睹了大師的思想和為人。諸如“天道酬勤”,“藝無涯”“返璞歸真”“夏蟲不可語冰”等先賢名句時常在大羽老師的教誨中鼓勵和鞭策着他,這些都為他的成長和進步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礎。
夏可君(哲學博士、人民大學教授):
蒔廬先生自己作為藝術家,也有着自己的方法論,既是自覺的發現,也是持久的探索,通過《畫上空間》這本小冊子,我們將看到蒔廬先生在理論與實踐上內在結合的探索,在中國如此自覺的藝術家並不太多,而進入第四維的創作,並且如同文藝復興的焦點透視,形成一整套的世界觀,從主體修養到創作手法,從政治覺悟到生命信念,從自由發揮與自然共感,從分形維度到空間建構,只有多方面的多維整合,“第四維”才可能形成一種整體的“世界觀”,而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手法,才可能讓第四維的創作在藝術史中找到永恆的位置,才可能有着當代的先鋒探索性。
中國水墨一直缺乏古今中西貫通的敍事邏輯,我們在第四維藝術的探索中,將看到此嚴格敍事的發生,中國藝術有待於貢獻出自己的原初原理。我們也對蒔廬先生未來的創作抱有期待,第四維的藝術,將是中國繪畫藝術的出發點與未來。
湯劍煒(博士,藝術家) :
蒔廬的藝術探索有多種不同的涉及,雕塑、空間設計、國畫人物等。這些藝術種類的觸類旁通使得他的水墨在形式創造上有着旁人不可企及的變化和創意。
論到他的實驗水墨“疊滲”,則追求水墨在文化視覺上的空間知覺體驗。其文化立場的堅定和絕不苟同的藝術個性乃是這等作品卓越性的根基。
蒔廬用“疊滲”解理水墨,在抽象中思考中國畫,完全可以理解為浸淫中國畫精髓的“文人畫”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