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安

(隋朝名將)

鎖定
李安,字玄德,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隋朝名將,襄武縣公李蔚之子。
初仕北周,起家右侍上士。投靠左丞相楊堅,授兵部職方中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進封趙郡公。隋朝建立後,參與隋滅陳之戰,授予上大將軍 [1]  開皇十八年,授行軍總管,從越國公楊素擊敗突厥
仁壽元年,出任寧州刺史,滅親奉國,拜柱國大將軍,卒於任上,時年五十三歲。諡號為“懷”。 [2]  唐朝建立後,追贈西平郡王。
本    名
李安
玄德
所處時代
隋朝
出生地
隴西狄道
擅    長
貼金
諡    號

李安人物生平

李安滅親奉國

李安字玄德,隴西狄道人。父李蔚,仕於周朝,任相、燕、恆三州刺史,封爵襄武縣公。
李安容貌俊美,擅長騎馬射箭。北周武帝天和年間,襲父爵為襄武公,授儀同小司右上士之職。隋文帝為丞相,引之為左右,升任方中大夫。又任李安的弟弟李哲(《隋書·李安傳》作”悊“)為儀同。李安的叔父梁州刺史李璋當時在京師,與周朝趙王密謀殺害文帝,引誘李哲為內應。李哲對李安説:“此事按下不説是不忠,説出來就是不義,失去了忠和義,憑什麼立身於世?”李安説:“丞相,就像父親一樣,怎麼可以背叛呢!”就私下告訴了文帝。等到趙王等人被殺之後,文帝將要給李安加官封賞,李安叩首道“:豈能夠用叔父的性命來求官位賞賜?”因此就伏地痛哭流涕,悲痛得似乎難以承受。文帝為此而改變面容,説:“我為了你特意讓李璋的兒子存活下來。”就命加罪只及李璋一人,文帝亦替李安隱瞞這件事情而不説出來。不久,授李安開府之職,晉封爵位趙郡公,李哲為上儀同、黃台縣男。 [3] 

李安夜襲陳軍

隋文帝即位,李安歷任內史侍郎、尚書左丞黃門侍郎。平定陳國之戰,李安任楊素司馬,兼任行軍總管,率領蜀兵順流而下。當時,陳國屯兵白沙。李安對諸位將官説:“水戰不是北方人的特長。如今陳國的軍隊依據險要停泊船隻,必定輕視我們而無防備。夜裏襲擊他們,可以擊敗賊兵。”李安率領眾兵為先鋒,大破陳國軍隊。詔書慰勞勉勵,晉升為上大將軍、郢州刺史。轉任鄧州刺史。李安請求在朝廷內擔任職務,文帝兩次違揹他的意思,任命他為左領左右將軍。升任右領軍大將軍。任命李哲為開府儀同三司、備身將軍。兄弟二人都掌管宮禁護衞,深得恩寵信任。 [3] 

李安撃破突厥

開皇十八年,突厥兵進犯邊塞,朝廷任命李安為行軍總管,跟從楊素打擊突厥軍隊。李安另道出兵長川,正逢上突厥兵渡河,與之交戰,擊敗突厥兵。仁壽元年(601),李安出京任寧州刺史,李哲任衞州刺史。
李安之子李瓊,李哲之子李瑋,自在襁褓之中,就由乳母在宮中養育,至仁壽元年已八九歲,才讓他們回到家中。文帝對李氏兄弟親寵如此。 [3] 

李安重弘賞命

文帝曾經言及做丞相的事情,因而憐憫李安兄弟不顧親情而敬奉國家的精神,於是就下詔書,對李安、李哲兄弟“滅親奉國”的行為重新賞賜,都任命為柱國,各賞賜細絹五十匹、馬一百匹、羊一千隻。任命李哲為備身將軍,晉封爵位為順陽郡公。
李安對他的親戚族人説:“雖然家族得以保全,但叔父遭受大禍。如今奉接此詔,心中是悲痛羞愧交加。”因而痛哭流涕,悲痛感懷,似乎不能自我承受。早先患有水腫病,因此病情加重而死。享年53歲。諡號為懷。 [4]  唐朝建國後,又追封西平王。 [3] 

李安人物評價

史臣:李安“之於高祖,未有君臣之分,陷其骨肉,使就誅夷,大義滅親,所聞異於此矣。雖有悲悼,何損於侃”。 [2] 
隋文帝楊堅:”陳賊之意,自言水戰為長,險隘之間,彌謂官軍所憚。開府親將所部,夜動舟師,摧破賊徒,生擒虜眾,益官軍之氣,破賊人之膽,副朕所委,聞以欣然。 [2] 
隋文帝楊堅:先王立教,以義斷恩,割親愛之情,盡事君之道,用能弘獎大節,體此至公。往者周曆既窮,天命將及,朕登庸惟始,王業初基,承此澆季,實繁奸宄。上大將軍、寧州刺史、趙郡公李安,其叔璋潛結藩枝,扇惑猶子,包藏不逞,禍機將發。安與弟開府儀同三司、衞州刺史、黃台縣男悊(《北史·李安傳》寫作“哲”),深知逆順,披露丹心,兇謀既彰,罪人斯得。朕每念誠節,嘉之無已,懋庸冊賞,宜不逾時。但以事涉其親,猶有疑惑,欲使安等名教之方,自處有地,朕常為思審,遂致淹年。今更詳按聖典,求諸往事,父子天性,誠孝猶不併立,況復叔侄恩輕,情禮本有差降,忘私奉國,深得正理,宜錄舊勳,重弘賞命。 [2] 

李安軼事典故

善貼金,東京(洛陽)敬愛寺佛殿內菩薩樹下彌勒菩薩塑像,李安貼金。 [4] 

李安親屬成員

李安父親

李蔚,仕周為朔燕恆三州刺史、襄武縣公。

李安

李哲,隋柱國、備身將軍,進封順陽郡公。後坐事除名,配防嶺南,道病卒。 [2]  追封濟南王。 [5] 

李安兒子

瓊,襲封爵位。 [6] 
琛,襄武王。 [5] 
孝恭。琛之弟也,遷禮部尚書,以功臣封河間郡王,配享高祖廟庭。 [5]  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 [7] 
瑊,孝恭弟。武德中,為尚書右丞,封濟北郡王,卒於始州刺史。 [5] 
瑰,瑊之弟。拜宜川刺史,加散騎常侍 [5] 

李安侄子

瑗,父哲(悊)。封廬江王,累遷幽州大都督。 [5] 

李安孫子

儉,父琛。襲封爵位,後隨例降爵為公。 [5] 
崇義,孝恭長子。襲封爵位,降爵為譙國公。歷蒲、同二州刺史,益州大都督長史。 [5] 
晦,孝恭次子。乾封中,累除營州都督。 [5] 
衝玄,父瑰。垂拱中官至冬官尚書 [5] 
沖虛,瑰之次子。卒於尚方監。 [5] 

李安史料記載

《北史·列傳第六十三·李安傳》 [8] 
隋書·列傳第十五·李安傳》 [2] 
舊唐書》卷六十 列傳第十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