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安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副研究員)

鎖定
李安,男,博士,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文名
李安
性    別
學位/學歷
博士
簡歷:
1983年生於湖南新寧
2017年—今,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地殼動力學研究室副研究員;
2013年—2017年,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地殼動力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2007年—2013年,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構造地質學碩士和博士
2002年—2006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木工程專業本科。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活動構造、構造地貌及古地震的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現階段關注青藏高原東北緣祁連山造山帶以及新疆天山造山帶的活動構造研究。
學科類別:
活動構造、構造地質學。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專項重點項目,青藏高原東南緣構造隆升與擴展(ZDJ2017-24)-07子課題,青藏高原東北緣逆衝構造活動模式,2017/01-2020/12,負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沖積扇形態發育對逆斷層-褶皺帶構造活動的地貌響應(41402185),2015/01-2017/12,負責;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專項,連山北緣玉門斷裂帶晚第四紀構造活動的地貌響應(ZDJ2014-2),2014 /01-2016/12,負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甘孜-玉樹斷裂西段晚第四紀活動性研究(41602222),2017/01-2019/12,參加;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利用地層傾角研究構造活動及其週期性(41501007),2016/01-2018/12,參加;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藏南佩枯措片麻岩穹窿變形-變質作用及形成演化研究(41402175),2015/01-201/12,參加;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基於階地暴露年齡的青藏高原東南緣第四紀構造隆升歷史重建(41472139),2015/01-2018/12,參加;
中國地震活斷層探察-南北地震帶北段項目,玉門斷裂帶1:50000條帶狀地質填圖,2014/01-2016/12,參加。
獲獎及榮譽:
2013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012年第五屆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代表論著:
(1)李安,楊曉平,陳獻程. 2009. 汶川Ms8.0地震平原區地表破裂的初步調查[J].第四紀研究,29(3):554-564;
(2)李安,冉勇康,徐良鑫等,2011. 西南天山東柯坪推覆系古地震初步研究[J]. 地震地質,33(4):752-764
(3)李安,楊曉平,黃偉亮等,2011. 焉耆盆地北緣哈爾莫敦背斜區的活動斷裂及其形成機制[J]. 地震地質,33(4):789-803
(4)李安,楊曉平,黃偉亮等,2012. 焉耆盆地北緣和靜逆斷裂-褶皺帶第四紀變形[J]. 地震地質. 34(2):240-253
(5)Li An, Shi Feng, Yang Xiaoping et al, 2013 Recurrence of Paleoearthquakes on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of the Ganzi-Yushu fault,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J]. Sci China Ser D-Earth Sci. 56: 165-172
(6)An Li, Yongkang Ran, Liangxin Xu, et al. 2013. Paleoseismic study of the east Kalpintage fault in southwest Tianshan based on deformation of alluvial fans and 10Be dating [J]. Natural Hazards. 68:1075-1087.
(7)李安,石峯,楊曉平等,2013. 甘孜-玉樹斷裂帶東南段古地震復發規律[J].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43(7):1115-1122.
(8)李安,楊曉平,伊力亞爾,2015.焉耆盆地北緣和靜逆斷裂-褶皺帶古地震破裂方式和時間序列[J].地震地質,37(3):661-674.
(9)李安,冉勇康,劉華國等,2016.西南天山柯坪推覆系西段全新世構造活動特徵和古地震[J].地球科學進展,31(4):377-390
(10)李安,楊曉平,冉勇康等.2016.南天山低角度逆斷層古地震破裂變形模式[J].震害防禦技術,11(2)173-185
(11)李安,王曉先,張世民,陳志丹,劉睿,趙俊香,呂延武,2016. 祁連山北緣玉門斷裂晚更新世以來活動速率及古地震[J]. 地震地質,38(4):897-910
(12)楊曉平,李安,劉保金等. 2009. 成都平原內汶川Ms8.0級地震的地表變形[J]地球物理學報,52(10):2527-2537;
(13)楊曉平, 李安, 黃偉亮等. 2011. 天山北麓活動背斜區河流階地與古地震事件[J]. 地震地質,33(4):739-751
(14)楊曉平, 李安, 黃偉亮, 2012. 天山北麓活動褶皺帶晚第四紀時期隆升的差異性[J],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42(12): 1877-1888
(15)Yang X, Li A, Hunag W. 2013 Uplift differential of active fold zones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northern piedmont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China. [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6(5):794-805.
(16)石峯, 李安, 楊曉平等, 2013. 甘孜-玉樹斷裂帶東南段晚第四紀活動性研究, 地震地質, 35(1): 50-63.
(17)劉睿,李安,張世民等,2017.白楊河階地揭示的北祁連山西段晚第四紀構造變形,地震地質,39(6):1237-1255.
(18)Wei-liang Huang, Xiao-ping Yang, An Li, et al., 2014. Climatically controlled formation of river terraces in a tectonically active region along the southern piedmont of the Tian Shan, NW China [J], Geomorphology, 220:15-29.
(19)Wei-liang Huang, Xiao-ping Yang, An Li, et al., 2015. Late Pleistocene shortening rate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qi Basin, southeastern Tian Shan, NW China [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 112:11-24.
(20)吳富嶢,冉勇康,李安等,2016.東天山東段鹼泉子-巴里坤斷裂系晚第四紀左旋走滑的地質證據[J],地震地質,38(3): 617-630. [1] 
參考資料
  • 1.    李安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引用日期201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