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健

(高郵籍革命烈士)

鎖定
李健(1919-1947) 原名李玉琴。江蘇省沛縣崔寨鄉陳楊樓村人。1938年在泰縣(今泰州)保警一中隊當班長,參加新四軍挺進縱隊在江都舉辦的抗日軍政學校學習。後發起組織泰縣“抗戰劇團”,宣傳抗日,開展救亡活動。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泰縣縣委委員兼姜堰區委書記。在泰縣保警一中隊建立了秘密黨支部。 [1] 
本    名
李健
別    名
李玉琴
出生地
江蘇省沛縣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1947年10月31日
人物生平
1940年5月,受中共泰縣縣委派遣,到興化縣城開展秘密工作。以國民黨興化縣警察局警察的公開身份,打入國民黨第八十九軍軍長李守維公館當勤務兵,獲取情報。7月中共興化城工委成立,任書記。黃橋戰役前,發動地下黨動員船工拆去運輸船上重要機件,癱瘓韓德勤部水上運輸線,配合了黃橋戰役。黃橋戰役結束後,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兼魯蘇戰區副司令韓德勤在興化城李氏祠堂,為在黃橋戰役中斃命的第八十九軍軍長李守維開“追悼會”。李健利用佈置靈堂之機,在追悼會會場顯眼處掛了一幅“輓聯”。上聯:摩擦分裂走向死路,下聯:抗日團結才有前途。橫批:李守維死了。落款:興化民眾公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人物辭典挽。製造了轟動一時的“輓聯事件”。11月奉命撤離興化城,轉入興化農村,領導建立各區鄉農抗會,開展“二五減租”運動,創建抗日根據地。1941年1月,中共興化縣委成立,任縣委組織部部長,並先後兼任海河區區長、區委書記。1943年9月任興化縣縣長。召開縣政擴大會議,開展民主建政工作。當選為參政會籌委會主任。1944年5月,召開了興化縣參政大會。為阻止日軍利用河道運兵進行“掃蕩”,發動羣眾在河道中進行大規模的打壩運動。1945年8月,組織動員興化全縣人民參加大反攻,籌集糧草、船隻支援新四軍解放興化。10月,任中共高郵縣委書記,高郵團政治委員。年底,為配合新四軍的高郵戰役,調集民工1.5萬人,搶運糧草75萬公斤,徵用民船500條,組織民兵3000餘名,準備攻城器械(包括用大桌子和棉被做成的“土坦克”)。1946年8月,組織高郵人民支援邵伯保衞戰,調動船隻,供應糧草,參加救護。10月,新四軍主力北撤後,領導高郵軍民堅持敵後鬥爭。在中共地委黨刊<戰鬥》和黨報《人民報》上,發表《生根立足》《加強黨內無產階級思想意識,克服黨內非無產階級思想意識》《發動羣眾與建立基地》《武裝起來,保衞秋收》《欲速則不達》等文章,帶領縣委幹部堅持艱苦卓絕的敵後鬥爭。在實踐中創造“恢復陣地,生根立足”經驗,在整個蘇中地區推廣。1947年10月31日,在劉家溝反“清剿”戰鬥中英勇犧牲。1947年11月,中共華中第二地委、第二專署、第二軍分區,在興化盛家莊隆重召開了有6000餘人參加的李健等烈士追悼會和公祭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紀念李健的英名和業績,人民政府將李健犧牲的地方(解放後劃歸興化縣轄區),命名為“李健區”“李健鄉”。並將李健的事蹟編入當地中、小學課本,同時還將李健寫的詩句譜上曲,在學生中傳唱。1991年修建了李健烈士紀念碑,1997年修建了李健烈士陵園。2007年在興化市烈士紀念館的千秋廣場上,修建了李健烈士的半身銅像。
參考資料
  • 1.    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編,人物辭典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 上,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09,第3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