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㴭

鎖定
李㴭(1623年—1658年),字用涵,號松溪,封麟坪大君。他是朝鮮仁祖第三子,過繼給光海君時死難的伯父綾昌大君李佺為嗣。 [1]  諡號忠敬,有詩文集《松溪集》傳世。朝鮮高宗是其八世孫。
本    名
李㴭
用涵
松溪
所處時代
朝鮮王朝
出生日期
1623年1月10日(天啓二年十二月十日)
逝世日期
1658年6月13日(順治十五年五月十三日)
主要作品
《松溪集》
主要成就
十多次出使清朝,解決朝清關係中的懸案
爵    位
麟坪大君
諡    號
忠敬

李㴭人物生平

李㴭是朝鮮仁祖第三子,天啓二年十二月十日(1623年1月7日)出生。小時候弟弟龍城大君出痘,乳母揹着他出避,等到龍城大君死了以後,李㴭悲泣哀號,好幾天不吃東西。五歲那年,出寓梨峴宮,聽到有乞討的小孩哭着經過門口,就哀憐他們並給他們衣服和食物。 [1] 
1628年,李㴭受封麟坪大君。八歲學習《孝經》,此後陸續學習四書經史。 [1]  1637年丙子胡亂時,與鳳林大君李淏(後來的朝鮮孝宗)一起奉命退入江都(江華島)。 [2]  正月二十二日江都被清軍攻破,李㴭等被俘。其後清軍扣留了昭顯世子與鳳林大君等,送回了李㴭夫婦。 [3]  在昭顯世子一行北上清朝時,李㴭在昌陵與他們作別,“相攜不忍解手”。 [1] 
1640年,仁祖得病,清朝允許昭顯世子回國探親,讓李㴭代替入質。同年冬,李㴭與夫人歸國。1642年夏,奉使瀋陽。1643年秋,又奉使瀋陽,被扣留,1644年歸國。1645年秋,授都總府都總管。清軍入關後,昭顯世子被允許永遠回國,李㴭奉命去燕京,五月到達。聽説昭顯世子去世,設位朝夕哭甚哀。清朝聽説李㴭辭意痛切,便允許他回國。 [1] 
1647年夏,李㴭作為謝恩使赴燕京。1650年六使詰責事件時,要求李㴭為謝恩使,又讓他主持義順公主的婚事。孝宗以喪期未過拒絕,但最終沒能免除。秋天回國,清使又來,並點名要李㴭當謝恩使。李㴭表示:“國事到此,敢圖私便?雖顛仆道路,義所不辭!”此後又於1651年、1653年、1654年、1656年出使清朝,解決了朝清關係中的不少問題。 [1] 
李㴭和孝宗的感情很好,“自幼時宿必同衾,不忍一日相離”,後來李㴭出入宮中,如家人禮,早出晚歸,習以為常。 [2]  [4]  1658年春,李㴭生病。四月十九日,孝宗來到李㴭家,看到他羸弱的樣子,潸然泣下。至仲夏,突然病重,孝宗大驚,趕緊前往李㴭府邸,執手再三呼喚,但李㴭已經過世,時為五月十三日。孝宗哭得涕泗橫流,其後親制祭文。 [1]  [5]  初諡忠敏,後改為忠敬。 [6] 

李㴭主要作品

李㴭著有《松溪集》8卷,1774年由其玄孫李鎮翼刊行,與仁興君李瑛是朝鮮王朝僅有的兩名有詩文集傳世的王子(世子除外)。其中的《燕途紀行》被輯出收入《燕行錄全集》第22冊。 [7] 

李㴭親屬成員

  • 父親:朝鮮仁祖李倧
  • 母親:仁烈王后韓氏
  • 養父:綾昌大君李佺
  • 妻子:吳氏(吳政端之女)
  • 兒子:福寧君李栯(1639年—1670年)、福昌君李楨(1641年—1681年)、福善君李柟(1647年—1680年)、福平君李㮒(1648年—1682年)
  • 女兒:李金温(嫁趙祺壽)、李氏(嫁鄭重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