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有效溝通

(全面性教育相關名詞)

鎖定
有效溝通是指成功把某一信息傳遞給溝通對象,溝通對象能夠做出預期中迴應的整個過程。有效溝通的關鍵在於共情、願意分享權力,並使用恰當的溝通禮儀,如有意識地努力傳遞清晰、直接的信息,認真傾聽,即使出現爭執仍保持禮貌和剋制等。有效溝通在家庭、親密關係、公共生活三個領域中都非常重要 [1] 
達成有效溝通的11項原則:(1)給予溝通優先地位;(2)建立並保持眼神接觸;(3)詢問開放式問題;(4)使用迴應性傾聽;(5)使用“我”作主語;(6)避免負面表達而談論積極的一面;(7)集中在核心問題本身;(8)制定解決措施;(9)保持言語信息與非言語信息的一致性;(10)分享權力;(11)保持溝通持續進行 [2] 
《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2)、《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修訂)等中國各部委發佈的教育類文件強調了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體育的必要性,引導兒童使用有益的溝通技巧,使兒童能夠與師長、同伴及其他社會關係進行恰當的交流,幫助兒童建立健康的社會關係網絡。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中文名
有效溝通
外文名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所屬領域
管理學、心理學
近義詞
溝通、人際溝通

有效溝通定義

溝通即信息交流,指把某一信息傳遞給溝通對象,以期溝通對象做出預期中迴應的整個過程1。如果這個過程得以實現,即完成了有效溝通。溝通包括語言和非言語的信息,非言語部分通常比語言部分更重要 [29]  。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有效溝通顯示出重要的意義。
德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尤爾根·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曾提出過溝通有效性理論,認為要形成共識,必須有“理想溝通情境”和“溝通有效性”兩個前提。其中溝通有效性包括可領會性(交往參與者需要使用公認的語法規則)、真實性、真誠性、行為規範正確性 [30] 
權力關係可能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因而阻礙人與人之間的合理溝通。從人際交往的角度來説,日常的朋友/戀人/家人間交往也可能存在權力不對等。從組織管理角度來説,溝通會對權力、權威的作用產生巨大的影響,由此影響管理的成功與失敗。溝通是權力運作的產物 [1] 
在此定義下,組織內有效的溝通包括兩個方面。首先,信息發送者清晰地表達信息的內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確切理解;其次,信息發送者重視信息接收者的反應,並根據其反應及時修正信息的傳遞,免除不必要的誤解。兩者缺一不可 [31] 
良好的溝通包括很多構成要素:有意識地努力傳遞清晰、直接的信息;認真傾聽;即使出現爭執仍保持禮貌和剋制等 [29]  。但有效溝通的關鍵在於共情,需要參與溝通的各方充分理解彼此的處境,瞭解彼此的利益並共同作出所有參與者認可的決定。

有效溝通常見類型

有效溝通家庭中的有效溝通

當孩子處於青春期,父母可能會遇到與孩子意見不一致而導致的溝通障礙。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艾瑞克·埃裏克森(Erik H. Erikson)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認為,青少年期的孩子在與成年人的反抗與違背中,逐漸學會了調整與社會的衝突,適應新的社會要求,克服角色混亂,建立自我的穩定性 [38] 
青少年時期親子間的衝突主要發生在日常生活各個方面的瑣事上,如家務 事、學習、日常生活安排、交友、衣着等方面。大部分的親子衝突是由於缺乏父母的情感關注而產生的。親子間缺乏情感聯繫,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消極影響 [39] 
親子關係是一個互動的關係,達成良好的溝通需要父母和孩子雙方的努力。多數研究把青少年主體在家庭中解決親子衝突所使用的策略總結歸類為三種:妥協、憤怒/攻擊、迴避。其中後兩者都是消極的解決策略,長期使用這些策略會對親子關係形成破壞性3。
在親子溝通中,父母的神態、語氣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反應和情緒,所以父母需要先做好相應的情緒管理 [40] 

有效溝通親密關係中的有效溝通

親密關係中的有效溝通非常重要,包括非言語溝通(如:表情、手勢、姿勢等)和言語溝通。伴侶間的非言語溝通技能可能決定其關係的滿意程度;伴侶間的關係滿意度也可能決定其在溝通中投入努力的程度。自我表露,是向他人透露個人信息的過程,是親密程度的指標之一。伴侶彼此自我表露得越多,往往越幸福美滿 [29] 
由於中國目前文化環境中仍然存在談性色變的現狀,性行為中的有效溝通更加需要我們進行討論和學習。由此能減少性行為中的強迫行為,以及由於缺乏溝通而出現的對性和愛的消極情緒。
性行為中的有效溝通
傳統上,女性被看作是性關係中的被動方,在社會壓力下可能會更難以表達自己的性需求,同時也更難以拒絕對方提出的性邀約。2014年,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第一次把“積極同意”這個概念寫入法律。積極同意(affirmative consent)是指積極、有意識和自願同意從事性活動,它包括以下內涵:
  • 參與性活動的每個人都有責任確保他或她得到對方或其他人對參與性活動的積極同意;
  • 沒有抗議或抵抗並不意味着同意,沉默也不意味着同意;
  • 積極同意必須在整個性活動中持續進行,並可隨時被撤銷;
  • 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約會關係,或者過去是否存在性關係,都不應被認為是同意的標誌。
積極同意的標準強調“同意才算同意”(yes means yes),這個概念的提出令人們開始重視女性的性自主權。然而“如何表達同意”仍然取決於不同的現實情況,性的模糊性是難以避免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對積極同意的實踐,來重新衡量性暴力與強姦的標準,鼓勵在性行為中溝通自己的真實想法。對於此時此刻抗拒這場性行為,或者對於是否該接受感到猶豫的人來説,可以開口明確表示“我不想要”,不需要用沉默或容忍來應對。

有效溝通公共生活中的有效溝通

政府和社會的有效溝通
執政黨與社會(羣眾)的政治溝通,即黨羣溝通機制。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強調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實現人民民主。但是,在複雜而多元的社會情境中,公眾經由協商而達成一致、形成共識這個過程,卻由於內外環境和操作技術等多重因素的制約,存在着許多困難。在美國聖路易大學哲學教授詹姆斯·博曼(James Bohman)看來,社會公眾及團體的公共參與能力是不平等的,這種不平等意味着社會不能有效運用政治機會、充分參與並影響對自己有利的協商過程和結果 [37] 
為了實現協商民主,有必要構建由多元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多維溝通體系,令不同主體能夠平等對話,不同性質的政治信息能夠在政黨團體間、國家社會間、社會成員間,經由媒介流通、充分論證並實現社會同意 [37] 
校園中的有效溝通
很多校園欺凌事件是由溝通不暢引發的。例如孩子不善於用語言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理解侮辱性語言(如綽號)對他人的傷害 [36]  。為了減少校園欺凌對個體和校園環境的傷害,需要適當為青少年和兒童提供溝通訓練。
職場中的有效溝通
在管理架構分明的正式組織中(如企業),有效溝通以工作任務為主要內容,通過下達指令、信息交換、達成共識,以此保證任務順利實施,達成工作目標。
在職場,常見的上下級溝通場景有八種:分配安排任務,探討解決問題,督促工作進度,調動員工情緒,員工之間協調,貫徹上級意圖,建立聯絡情感,糾偏(統一)思想行為。
職場溝通有五個重要的要素:相互信任、提前瞭解、信息明確、反饋互通、換位思考 [35] 
醫患的有效溝通
醫患是社會關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醫療糾紛、醫鬧等不和諧現象會造成醫患關係的緊張和利益糾紛,也會導致患者的依從性降低、影響醫療救助的進程。在2018年1月,中國醫師協會發布了《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數據顯示,66%的醫師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醫患衝突,絕大多數為語言暴力 [34] 
根據醫學倫理學,醫生需要向患者介紹其病情,以及據此作出的診斷與治療方案,使病人能自主決定接受或不接受這種診療 [33] 現實中的診療多以醫生為主體,患者沒有決策權,同時也容易對醫生過度依賴。較為推薦的溝通模式是醫患共同決策模式,醫生需要跟患者交流、互動,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患者換位思考,多和患者溝通 [32] 

有效溝通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及影響

有效溝通不暢溝通將導致組織管理的失敗

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著名組織行為學者卡爾·韋克(Karl E. Weick)認為,組織是通過一系列傳播溝通活動形成的產物 [1] 而這個溝通過程也體現了正式組織的權力,權力的效力通過參與行為控制過程的組織成員的認可來體現。如果無法達成有效溝通,可能導致漠視和蔑視權力的現象發生 [31] 
第一,不能為人理解的信息不具有權威性,信息接收者對於這類信息往往表現為迴避或是無奈地服從,對組織內的個體而言都是一種極為消極的態度和消極傾向。久而久之,整個組織會變得死氣沉沉,人與人之間、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更難以溝通,從而導致管理的失敗。
第二,違背了組織內個體動機的信息不會被遵守,當個體的不滿情緒以激烈的形態爆發出來,則可能是對組織的破壞性行為,即帶有對抗性的色彩。顯然,信息的有效性和權力的作用大小呈正相關變動 [31] 

有效溝通不暢溝通將引起人際關係的破裂

從信息傳遞者的意圖到信息對接受者產生的影響,這中間可能產生錯誤或誤解。這樣的誤解會造成人際隔閡(interpersonal gap),這種隔閡不僅可能造成親密關係中的不滿,而且可能會妨礙建立有益的人際關係 [29] 

有效溝通有效溝通的原則和方法

給予溝通優先地位
重視溝通的人們會為溝通投入專門的時間。做法包括單獨相處、關掉手機和網絡以隔絕外界干擾。留出充分的時間和精力能夠讓參與溝通的人交換更多的信息,增加對彼此的瞭解 [2] 
建立並保持眼神接觸
在信息傳播中,有聲部分僅佔38%的比例,詞語佔7%的比例,而由眼睛接收的信息佔55%。看着對方的時候,能夠傳遞出“我正在關注你(們)”的信息,也能夠及時地獲取對方的非言語線索,這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勢、身體姿勢等。非言語溝通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41] 
詢問開放式問題
如果想了解對方對於某個問題的感受和想法,可以使用開放式問題,即“你怎麼看待……?”“你對我有什麼感覺?”,以此鼓勵對方表達更為豐富和開放的想法,而不必使用“你是不是……”的是否問題 [2] 
使用迴應性傾聽
有效溝通需要良好的傾聽,而回應性傾聽是一個必要的技巧。這包括概括或重述對方所説的話,並注意對方的感受。“所以你對這件事的想法是……”“你好像對我説的話感到不安,對嗎?”這些表達能讓對方體會到“我的敍述正在被認真傾聽”,也給了對方一個機會,讓其重新陳述那些沒有被準確理解的感受 [2] 
使用“我”作主語
以“我”開頭説話而不是用“你”,這能讓説話的內容集中於説話者的感受和思想,而不是將重點放在對對方的指責和批評上,後者更容易導致溝通過程中消極情緒加重 [2] 
避免負面表達,談論積極的方面
通過積極陳述來溝通彼此的想法,例如讚美和感謝;謹慎使用批評和反對。同時,把重點放在想要什麼而非不想要什麼。比如“請給我拿那個”,而不是説“我不要這個” [2] 
集中在事件本身
把話題集中在你們共同關心的核心事件上,而不是提起其他的無關事情,如“你現在這個態度,你一直就是這個態度,昨天還……” [2] 
為分歧制訂具體的解決措施
溝通是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而非重複問題。為了避免討論的問題再次發生,可以和對方一起決定“這件事如果再次發生了我們怎麼應對比較好?” [2] 
給出一致信息
一致信息是指語言和非言語行為相配合的行為。如果説着“好的,你是對的”同時笑着擁抱對方,就是一致信息;如果説着“好的,你是對的”同時摔門而去,所傳達的是完全不同的信息,這會大大影響溝通的有效性 [2] 
分享權力
關係中不滿意的重要來源之一,就是權力的不平衡和權力方面的衝突。如果一個人越能感知到自己有權力,那麼TA在與對方(伴侶)談話時就越容易成為主導者。所以有意願分享權力是有效溝通非常關鍵的一步 [2] 
保持溝通進程持續進行
可能有一些話題是更加困難的,容易令溝通過程中斷。為了保持溝通持續進行,溝通的參與者可以將信息的分享放在核心地位,相互鼓勵以保持這個過程的活力 [2] 

有效溝通阻礙有效溝通的主要因素

有效溝通參與者的能力和價值觀

  • 語言不通。如果參與者的母語不同,以及信息在翻譯過程中的錯漏,可能會造成對方對語境的誤讀。
  • 能力不夠。如果有參與者的表達和理解能力不足,提供的信息含糊或混亂,也可能造成接收方對獲取信息的曲解。如果參與者中有人存在生理或心理上的交流障礙(例如專注力缺陷多動症),可能無法進行有效溝通,而需要特別的溝通方法。
  • 價值觀不合。如果參與者的價值觀有激烈的碰撞甚至處於對立的位置,就會造成爭執(disagreement)。參與溝通者在信念上明顯對立,抱有實質的分歧。如果處理不好這種分歧,有效溝通將難以繼續 [42] 

有效溝通參與者的態度

如果參與者在溝通時抱有以下態度,有效溝通將受到阻礙:
  • 以自我為中心,其認知模式往往具有剛性化特徵。這樣的參與者通常不接受他人的觀念和信息,也無法關注到時代和社會的變化 [31] 
  • 不真誠,不給予對方尊重和理解 [29] 
  • 表現出消極情感 [29] 

有效溝通參與者所擁有的溝通資源

溝通機制與渠道
如果外部環境不支持溝通,有效溝通將受到阻礙:
  • 公共環境中(例如企業內部、醫院內部)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溝通機制,溝通渠道相對閉塞 [31] 
  • 溝通呈靜態,侷限於單向溝通。因為有效溝通是一種動態的雙向行為 [31] 
習得的溝通模式
在溝通模式上,前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管理心理學家羅伯特·博爾頓(Robert Bolton)認為組織內部實現有效溝通有12種障礙,即:
(1)評判性障礙,包括評論、謾罵/扣帽子、吹毛求疵和評頭論足 [43] 
(2)提供解答型障礙,包括命令、要挾、説教、過度/不恰當的提問和告誡 [43] 
(3)緩和氣氛型障礙,包括轉移話題、邏輯矛盾和千篇一律 [43] 
如果參與者在成長過程中習得了不佳的溝通模式,又不主動學習更優的方法,有效溝通將受到阻礙。

有效溝通學習有效溝通的方法

有效溝通心理會談技巧

從專業的心理會談角度來説,有效溝通可分為三個階段,包括探索、澄清、行動 [28] 
探索階段
探索階段的主要目標是令溝通各方能夠了解各自的經歷、在乎的議題和問題,會談的重點放在參與者及其感受上。為了達成此目標,可以使用貫注行為、有效提問、在內容和情感兩方面進行迴應的技巧 [28] 
(1)貫注行為(attending behaviour)可以幫助對方自由開放地交談,包括眼神接觸、非言語行為、傾聽或言語迴應 [28] 
(2)有效提問可分為三種:
①開放式提問,會鼓勵對方提供更多的信息;
②封閉式提問,只需要用“是”“不是”或簡短事實來回答,通常用於收集缺失的信息或把話題拉回主要問題上;
③給予最小鼓勵,包括“是的”“還有呢”以及語氣詞“嗯”“噢”,和點頭或類似的動作 [28] 
(3)迴應
①內容迴應:內容迴應指對對方所説的一句話進行釋義,或者對很多句話進行概述。內容迴應可以理解對方的內容、讓溝通各方檢查你的理解是否準確 [28] 
②情感迴應:情感迴應指識別對方的情感,並重新表述這一情感成分。可以通過對方的語言或非語言行為,或在交流語境之中捕捉到對方的情感。反饋能夠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情感,並評估這一情感是否合適 [28] 
澄清階段
澄清階段的主要目標是令溝通各方對每一個問題的定義和範疇達成一致,並識別出需要進一步關注的問題;對問題進行優先級排序,為每一個問題制定出可實現的目標。為了達成此目標,可以使用面質、情感溝通與即時化、自我表露、解釋的技巧 [28] 
(1)面質(confronting)
許多人可能會受自己的視角所限,言語或非言語會體現出人們在思想、行為和情感上的不一致。使用面質技巧,可以幫助溝通各方識別並思考這種不一致。面質不是批評,而是鼓勵溝通各方更深入地檢查問題 [28] 
(2)情感溝通與即時化
當專注傾聽對方的時候,你需要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情感溝通正是你分享自己對於其他參與者、説過的或未説過的話、這段溝通關係等體驗到的情感 [28] 
即時化,則是更加關注當下的談話內容。不僅需要關注説了什麼,也要關注什麼內容沒有説。即時化可以通過表達自己的情感、覺察對方的情感,鼓勵對方進行更加開放的討論。例如“你剛剛説的內容給我一種感覺……”“你在想的是/你正在擔心……” [28] 
(3)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能夠增加溝通各方的信任,為其提供支持、減少孤獨感。自我表露可以使用“我”開頭,提及與當下討論的話題相關的個人情感或事件;為了推動話題的進一步討論或者給對方提供解決的靈感和思路,可以分享你已經得到解決的某一事件 [28] 
(4)解釋
通過解釋式迴應,你能夠關注到交流中潛在的含義,識別對方的言下之意,對給出的信息賦予新的意義。這個技巧可以幫助溝通各方釐清目前真實面臨的困難,從更廣闊的角度看待事物,獲得新的見解。
對方可能對解釋表示出不同的反應,包括有意義的討論、拒絕、仔細思考、沉默和一系列的情緒。如果對方表示出迷惑或沉默,可以通過進一步澄清來確定對方的想法,例如“你能説一下對我剛剛所説的有什麼想法嗎?”如果對方表示出強烈拒絕和反對,你可以暫時放下這一解釋,通過修正讓該解釋變得更準確,然後在另一時機再次引入該解釋 [28] 
行動階段
行動階段的主要目標是令溝通各方能夠就行動方案達成一致,並建立合作的意願。為了達成此目標,可以使用信息提供的技巧。信息提供,可提供的信息包括數據或事實,涉及人、活動、資源、選擇、結果等方面的內容。這一技巧需要關注、理解對方的需求,在恰當的時機提出 [28] 
總結
在談話的過程中,溝通參與者需要有意識將這三個階段進行結構化,以“發現問題、將問題轉化為目標、為目標制定行動計劃”的思路來展開討論,並且需要學習如何判斷在什麼時候恰當地使用某個技巧 [28] 

有效溝通非暴力溝通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牀心理學博士、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提出了一種“非暴力溝通”模式,將溝通分為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要素。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交流和聆聽,能夠使人們的溝通更為順暢和諧 [27] 
觀察
觀察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人們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清楚地説出觀察結果。若人們將觀察與評價混為一談,他人會更傾向於聽到批評,從而進行反駁,破壞溝通質量。非暴力溝通不是要求人們對事物進行完全客觀的描述而不做評價,而是強調觀察與評價的區別,不鼓勵絕對化的評價,提倡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評價 [27] 
表 1 區分觀察和評論的方法 表 1 區分觀察和評論的方法
感受
感受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人們可以更清楚地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此外,非暴力溝通還對錶達具體感受的詞語與陳述想法、評論以及觀點的詞語作了區分 [27] 
需要
他人的言行並非個體感受的起因,感受源於個體自身的需要,這也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如果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他人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但如果個體直接説出自己的需要,他人就更有可能作出積極的迴應 [27] 
請求
個體可以直接了當地告訴他人,我們希望他們做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應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而藉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一旦人們認為不答應我們就會受到責罰,就會傾向於將請求看作命令。但如果一開始就清楚地表達自己並非強人所難,對方就更容易達成這種請求。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自己,而是重視每個人的需要,旨在幫助人們在誠實與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27] 

有效溝通青少年溝通技能的測評工具

為了測評基於生活技能的教育帶來的效果,研究者紛紛開發了生活技能為主要內容的測評工具。其中溝通技能即作為主要的項目之一被評估。
2012年,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衞生研究所莊麗麗、馬迎華等研究者採用德爾菲法,依據生活技能的10項核心能力編制《校內青少年生活技能評價量表》,維度包括創造性-批判性思考能力、做決策-解決問題能力、調節情緒-應對壓力能力、自我認知能力、有效交流-人際關係能力、同理能力,問卷信效度高 [26] 之後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衞生研究所、北京市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該量表進行修訂,並制定了全國常模 [25] 
2012年,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衞生學院馬迎華等人編制了《中學生生活技能評價量表》,涵蓋8個公因子,分別是移情、辨析別人的觀點的能力;人際交往中的表達和溝通能力;自尊;人際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人際交往中的品德;自信、自我效能感;壓力應對和情緒管理,共47個題目 [24]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員歐陽育良等人2017年編制《高職學生生活技能評價量表》,包含3個維度10項技能,共100個條目,分別是認知與思考、自我管理和人際交往,問卷信效度高 [23] 
維度(三)人際交往 維度(三)人際交往
歐陽育良,袁勤勤,覃才堯.專家視野下高職學生生活技能評價量表 歐陽育良,袁勤勤,覃才堯.專家視野下高職學生生活技能評價量表

有效溝通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

正確引導青少年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和建立積極健康的人際關係,需要家庭、學校、相關行政部門和服務機構等共同努力。中國一些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對此有相關的規定。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15修正)等法律法規從未成年人的安全保障、心理健康與品德教育角度進行闡述,《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2019)則從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實操角度進行闡述。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旨在保障未成年人能夠獲得適當的教育和保護,從而幫助未成年人建立健康的心態和成熟的人格,合理面對青春期的各種問題。

有效溝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

第三十條
學校應當根據未成年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社會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輔導、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
第四十條
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
第九十條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機制。衞生健康部門應當做好未成年人心理治療、心理危機干預以及精神障礙早期識別和診斷治療等工作。
第九十九條
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培育、引導和規範有關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為未成年人的心理輔導、康復救助、監護及收養評估等提供專業服務 [22] 

有效溝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18修正

第三十六條
學校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於教育教學之中,開展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21] 

有效溝通《健康中國行動》(2019)

第一條
心理健康宣教行動。有條件的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每年至少開展一次面向家長和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醫療衞生機構要積極開展兒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倡導兒童青少年保持健康心理狀態、科學運動、充足睡眠、合理膳食等,減少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誘因。
第三條
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各級各類學校要實施傾聽一刻鐘、運動一小時“兩個一”行動,即促進學生每天與同學、家人有效溝通交流15分鐘;引導學生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體育運動。教育部門要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督促學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以積極導向將結果反饋學生家長。
第五條
心理健康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已建有熱線的精神衞生醫療機構及12320公共衞生熱線、共青團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等,要對工作人員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培訓,保障提供專業化服務,並向兒童青少年廣泛宣傳熱線號碼,鼓勵其有需要時撥打求助。
第六條
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完善行動。有條件的學校要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組織作用,積極開展同伴教育,增強同伴支持 [20] 

有效溝通《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2021)

第四十二條
學校要樹立以生命關懷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利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境保護教育、健康教育、禁毒和預防艾滋病教育等專題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學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識,提高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第四十五條
學校在作出與學生權益有關的決定前,應當告知學生及其家長,聽取意見並酌情采納。
學校應當發揮學生會、少代會、共青團等學生組織的作用,指導、支持學生參與權益保護,對於情節輕微的學生糾紛或者其他侵害學生權益的情形,可以安排學生代表參與調解。
第四十六條
學校應當建立與家長有效聯繫機制,利用家訪、家長課堂、家長會等多種方式與學生家長建立日常溝通。
學校應當建立學生重大生理、心理疾病報告制度,向家長及時告知學生身體及心理健康狀況;學校發現學生身體狀況或者情緒反應明顯異常、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的,應當及時通知學生家長 [19] 

有效溝通《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

(一)兒童與健康。
主要目標:
12.適齡兒童普遍接受性教育,兒童性健康服務可及性明顯提高。
策略措施:
為兒童提供性教育和性健康服務。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道德觀念,正確認識兩性關係。將性教育納入基礎教育體系和質量監測體系,增強教育效果。引導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根據兒童年齡階段和發展特點開展性教育,加強防範性侵害教育,提高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促進學校與醫療機構密切協作,提供適宜兒童的性健康服務,保護就診兒童隱私。設立兒童性健康保護熱線 [18] 

有效溝通中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文件

有效溝通作為青少年的必要生活技能之一,中國相關教育類文件從父母的教養要點、學校的社會適應教育等角度進行指導。《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2019修訂)全面地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強調了父母的教養要點,《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修訂)、《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與《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從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方面強調了人際交往教育的重要性。

有效溝通《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2019修訂)

0~3歲兒童的家庭教育
鼓勵主動學習兒童日常養育和照料的科學知識與方法
  • 瞭解兒童成長的特點和表現,學會傾聽、分辨和理解兒童的多種表達方式 [17] 
制訂生活規則
  • 採用鼓勵、表揚等正面教育為主的方法,培養兒童健康生活方式 [17] 
提供言語示範
  • 指導家長為兒童創設寬鬆愉快的語言交往環境,通過表情、肢體、語言等多種方式與兒童交流;
  • 提高自身語言表達素養,為兒童提供良好的言語示範;
  • 為兒童的語言學習提供豐富的機會,運用多種方法鼓勵兒童表達;
  • 積極迴應兒童,鼓勵兒童之間的模仿和交流 [17] 
加強親子陪伴
  • 學習親子溝通的技巧,與兒童建立開放的溝通模式;
  • 關注、尊重、理解兒童的情緒,合理對待兒童過度情緒化行為,有針對性地實施適合兒童個性的教養策略,培育兒童良好情緒 [17] 
做好入園準備
  • 指導家長認識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性,珍視幼兒園教育的價值;
  • 入園後,指導家長與幼兒園教師積極溝通,共同幫助兒童適應入托環境,平穩度過入園分離焦慮期 [17] 
3~6歲兒童的家庭教育
引導兒童關心、尊重他人,學會交往。
  • 關注兒童日常交往行為,對兒童的交往態度、行為及時提供幫助和輔導;
  • 結合實際情境,幫助兒童理解他人的情緒,瞭解他人的需要,做出適當的迴應;
  • 引導兒童學會接納差異,關注他人的感受;
  • 經常帶兒童接觸不同的人際環境,為兒童創造交往機會,幫助兒童學會與同伴相處 [17] 
培養兒童規則意識,增強社會適應性
  • 有意識地帶兒童走出家庭,接觸豐富的社會環境,提高社會適應性 [17] 
12~15歲兒童的家庭教育
重視兒童青春期人格發展
  • 幫助兒童悦納自我;
  • 尊重兒童自主意願,鼓勵兒童獨立思考與理性表達;
  • 引導兒童以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緒,積極調控心理,自主自助,預防和克服各種可能產生的青春期心理障礙 [17] 
對兒童進行性教育
  • 開展科學的性心理輔導,對兒童進行與異性交往的指導 [17] 
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
  • 指導家長與兒童平等相處,理解兒童自主願望,保護兒童隱私權;
  • 學會傾聽兒童的意見和感受,學會尊重、欣賞、認同和分享兒童的想法;
  • 學會運用民主、寬容的語言和態度對待兒童,促進良性親子溝通 [17] 
15~18歲兒童的家庭教育
提高兒童交往合作能力
  • 指導家長根據該年齡段兒童個性特點,引導兒童積極開展社交活動和正常的異性交往;
  • 鼓勵兒童在集體生活中鍛鍊自己,學會與人相處,體驗與人合作的快樂;
  • 幫助兒童學會寬容待人,正確對待友誼;
  • 瞭解校園欺凌行為的性質、特點及家校合作的基本處理方法 [17] 
培養兒童的責任意識
  • 指導家長通過召開家庭會議等形式,與兒童平等、開放地討論家庭事務,共同分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培養兒童的家庭責任感 [17] 

有效溝通《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

水平一(小學1~2年級)
心理健康
  • 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用語,與同學友好相處技能 [16] 
水平四(初中階段)
心理健康
  • 調控情緒的基本方法;
  • 建立自我認同,客觀認識和對待自己 [16] 
水平五(高中階段)
心理健康
  • 合理宣泄與傾訴的適宜途徑,客觀看待事物;
  • 人際交往中的原則和方法,做到主動、誠懇、公平、謙虛、寬厚地與人交往 [16] 

有效溝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12)

小學生
人際交往教育
樂於與身邊的同學、老師溝通交往,不膽怯,不封閉,能傾聽別人的談話。能在活動中與人合作,尊重夥伴,初步掌握與人交往的基本規則;學會從他人的角度想問題,能對他人同情,諒解。學會自己處理與同學交往中的矛盾與挫折;建立集體意識,有初步的集體歸屬感 [15] 
中學生
人際交往教育
認識到人際關係對人生的重要意義,瞭解成功的人際交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掌握建立和保持良好人際關係的途徑與方法,排除社交恐懼等心理問題 [15] 
健全人格教育
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客觀地分析,評價社會,正確處理與社會和他人的關係;平衡自身與環境的關係 [15] 
大學生
人際交往教育
掌握人際交往的特點,基本規範和技巧;善於在羣體中發揮自己的才幹,達到自我價值的實現;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他人和社會 [15] 

有效溝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

水平一(1~2年級)
模塊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 在體育活動中適應新的合作環境。在新的合作環境中愉快地進行體育活動和體育遊戲,與同學友好相處。如在重新分組後很快地和新夥伴一起愉快地活動等 [14] 
水平二(3~4年級)
模塊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 在體育活動中樂於交流與合作。在體育活動中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如樂於與同伴共同參加並完成體育活動等 [14] 
水平三(5~6年級)
  • 在體育活動中遇到挫折時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表現出自制能力。如比賽失利時不消極、不氣餒、不諷刺對方,採用自我激勵等方法控制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 [14] 

有效溝通相關國際文件

1989年聯合國發佈的《兒童權利公約》保護了兒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尊重和保障了兒童發展的權利和自由,具體內容如下:
兒童權利公約(1989)
第十二條
締約國應確保有主見能力的兒童有權對影響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項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對兒童的意見應按照其年齡和成熟程度給以適當的看待。
第十三條
兒童應有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利;此項權利應包括通過口頭、書面或印刷、藝術形式或兒童所選擇的任何其他媒介,尋求、接受和傳遞各種信息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論國界 [13] 

有效溝通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相關教育

有效溝通學習目標

掌握與人溝通的技能、在生活學習中達成有效溝通,由此創造良好的社會關係,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有關鍵作用。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與“有效溝通”相關的學習目標分佈在核心概念5“健康與福祉技能”下的第3個主題“溝通、拒絕和協商技巧”,以及核心概念8“性與生殖健康”下的第3個主題“理解、認識與減少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風險性行為與性反應”。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和15~18歲四個年齡段,具體學習目標如下 [12] 
核心概念5:健康與福祉技能
主題3:溝通、拒絕和協商技巧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溝通在所有關係中都非常重要,包括兒童與父母/監護人或與可信賴的成年人之間的關係,以及朋友關係和其他關係
學習者將能夠:
►識別不同形式的溝通(包括語言和非語言溝通)(知識);
►識別健康的溝通方式和不健康的溝通方式有什麼區別 (知識);
►列舉出兒童與父母/監護人或可信賴的成年人之間的關係,以及朋友關係和其他關係中的健康溝通所帶來的益處(知識);
►回顧如何清晰地表達“是”或“不”以保護個人的隱私以及身體的完整性,以此作為構建幸福關係的核心 (知識);
►認同所有人都有權表達自己(態度);
►展示言語和非言語的溝通方式,以及説“是”或“不” 的方式(技能)。
要點:社會性別角色能夠影響人們之間的溝通
學習者將能夠:
►回憶社會性別角色的例子(知識);
►認識到社會性別角色可以影響人們之間的溝通(態度) [12]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有效的溝通有不同的模式和風格,其中,表達和理解願望、需求以及個人界限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描述有效和無效、語言和非語言溝通的特徵(例如: 積極傾聽、表達感覺、表明理解、有直接的眼神交流與不傾聽、不表達感覺、不表明理解,以及沒有目光 交流之間的對比)(知識);
►認識到能夠表達願望、需求、個人界限並對他人表示理解非常重要(態度);
►意識到協商需要雙方的尊重、合作,並經常需要各方的妥協(態度);
►展現在願望、需求、個人界限方面如何有效與他人溝通,以及如何傾聽和尊重他人(技能) [12]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良好的溝通對於人際關係、家庭關係、學校關係、戀愛關係以及工作關係都至關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列舉有效溝通對於個人、家庭、學校、工作及親密關係什麼益處(知識);
►分析相互矛盾的語言和非語言溝通的潛在含義(知識);
►列舉與戀人協商時存在的障礙(包括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期待)(知識);
►展現在戀愛關係中如何自信地運用協商和拒絕技能(技能) [12]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有效溝通是表達個人需求和性界限的關鍵
學習者將能夠:
►分析有效表達個人需求和性界限的案例(知識);
►舉例説明如何同意或拒絕發生性行為,以及如何聆聽別人對性行為表示的許可(知識);
►解釋為什麼需要通過有效溝通實現雙方同意的安全性行為(知識);
►認識到果斷的態度及協商技巧有助於應對非自願的性壓力,強化安全性行為意圖(態度);
►展示表達個人需求與性界限的有效交流方式(技能) [12] 
核心概念8:性與生殖健康
主題3:理解、認識與減少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風險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溝通、協商和拒絕技巧可以幫助年輕人抵禦違背個人意願的性壓力,或強化其採取安全性行為的意圖(比如堅持使用安全套或其他避孕措施)
學習者將能夠:
►回憶一個人的協商技巧會受到社會規範、權力不平等、關於自我決策權的個人信念和信心的影響(知識);
►使用有效的溝通、協商和拒絕技巧以抵禦違背個人意願的性壓力、採取更加安全的性行為策略(技能) [12] 

有效溝通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與溝通相關的教育

幼兒園性教育中有關教學內容
根據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給出的學習目標,幼兒階段關於溝通的性教育主要集中在表達感受和需求上。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中,《我們的身體》《奇妙的感覺》《彩虹心情》《多彩的幸福》《好秘密壞秘密》和《遵守規範的孫悟空》六冊中都涉及與溝通相關的教育內容 [10] 
《我們的身體》一冊主要幫助幼兒表達需要和渴望(例如:在身體被別人觸摸時表達自己的感受),並意識到身體被別人觸摸時表達自己感受的重要性 [11]  。在本冊中,小美媽媽給小吉洗澡,肥皂泡迷住了小吉的眼睛,小吉馬上告訴小美媽媽自己眼睛不舒服,希望用清水沖洗乾淨。小美的媽媽表揚了小吉,説:“小吉感到不舒服能馬上説出來,特別好!”
這個場景就是引導幼兒學會自信表達自己的感受,培養其表達和交流能力。很多兒童性侵害事件往往難以發現或難以被嚴肅處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兒童不能正確表達,一方面兒童對已經發生了什麼理解不清,另一方面由於兒童害怕或其他原因等不能正確表達或不能及時與成年人交流。所以,鼓勵兒童面對不舒服的感覺時,及時表達、準確表達至關重要。
幼兒園性教育 幼兒園性教育
《奇妙的感覺》一冊主要幫助幼兒能夠在產生不舒服的感覺時學會將不好的感覺説出來,並告訴自己信任的人 [9] 
幼兒園性教育 幼兒園性教育
《彩虹心情》一冊主要幫助幼兒理解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方式來表達各種情緒感受。幼兒將針對不同的情境,恰當地表達和交流自己的積極/消極情緒,並尊重他人的感受。幼兒還將理解和接納他人對於自己的愛的不同表達,並對他人傳達給自己的關愛表示感謝 [8] 
幼兒園性教育 幼兒園性教育
《多彩的幸福》一冊主要幫助幼兒學習與別人分享想法、學會求助、表達讚美,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並傾聽他人選擇的理由 [7] 
幼兒園性教育 幼兒園性教育
《好秘密壞秘密》一冊主要幫助幼兒意識到遇到不舒服和困難可以向他人表達並尋求幫助 [6] 
幼兒園性教育 幼兒園性教育
《遵守規範的孫悟空》一冊主要幫助幼兒理解如何表達對同伴的愛,並學習尊重自己對同伴產生的好感,用適當的方式向同伴表示喜歡 [5] 
幼兒園性教育 幼兒園性教育
小學性教育中有關教學內容
小學有關溝通的性教育不單純侷限於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而是逐漸開始從兒童生活的學校(但不限於學校)角度輻射出如何與他人交流、協商、傾聽、表達與理解。以劉文利主編的讀本為例,幾乎每個年級的“生活與技能”單元中都有相關的內容。
二年級“學會交流”主題中,通過“生活需要交流”“交流有多種方式”“交流讓我們獲益”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在不同場合需要和不同人交流;懂得人們是通過説話、寫字、畫畫、表情和手勢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的;理解有效的交流能達到消除誤會、得到幫助、增進感情、分享信息等多種目的。
三年級“學會協商”主題中,通過“生活需要協商”“協商的基礎是尊重”“協商的技巧”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在生活的很多場合,人們需要協商;懂得協商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以及如何做到相互尊重;掌握協商的技巧。
四年級“傾聽、表達和理解”主題中,通過“認真傾聽”“自信表達”“建立同理心”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學會如何認真地傾聽;練習怎樣自信地表達;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場理解他人的感受、體會他人的情緒並妥善處理問題。
五年級“學會拒絕”主題中,通過“堅定地説‘不’”“給出説‘不’的理由”“保證自己的言行一致”“向可信賴的成年人求助”四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運用各種方式説“不”;給出“不”的充分理由;保持“不”的堅定立場;掌握求助的具體辦法。
可以看出,在“交流、拒絕和協商”這一主題下,希望兒童學會表達和傾聽,學會拒絕——傳統的教育告訴我們要禮貌,要接納,不能挑戰“權威”,説“不”的教育往往被忽略。説“不”是一種勇氣,是一種智慧,更是面對危險場景能夠察覺和阻斷危險的能力。這種能力通過長期訓練是可以具備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培養兒童這方面的能力,讓兒童懂得自己有發聲的權利,有自我保護和受到保護的需求。特別是當兒童面對比他更有“權威”更有“地位”的人,這樣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為什麼我們認為預防兒童性侵害的教育一定不僅僅是讓兒童知道自己的隱私部位不能讓別人觸摸,這背後還有很多權利的教育、性別平等的教育、身體尊嚴的教育、生活技能的培養,而所有這些一定不是一節課或一個講座可以完成的,必須是從小的、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長期的教育才能夠得以完成。
初中性教育中有關教學內容
初中階段的性教育則是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有效溝通”的要點。在瞭解交流、協商與理解的基礎上,初中生需學習如何維持良好的溝通方式,靈活運用溝通技能並有效尋求支持與幫助。同時,在初中階段溝通技能也經常會和“性決策”“同伴影響”和“媒介中的虛假形象”等話題共同被提及 [4] 

有效溝通典型案例

2020年9月17日,湖北武漢的一名九年級男生跳樓身亡。據通報,此前男生在教室與同學玩撲克,老師將參與者的家長請至學校配合管教,該男生的母親在教學樓道內對男生進行教訓並對其體罰。在母親離開後,男生轉身爬上欄杆跳下,路過的同學試圖阻攔未果 [3]  。體罰的過程並沒有達成有效溝通。在監護人的威權下,孩子被迫服從,但雙方的想法並沒有進行交流,也沒有情感的表達和迴應,更沒有集中於關鍵問題展開討論和制定解決方案,這種時候便容易產生消極後果。
在2020年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父母誤會兒子與女孩戀愛,決定與兒子進行一番戀愛和性的教育。父母最初感到窘迫,但嘗試開口後,發現兒子的態度很坦然,他已經瞭解新生兒是如何誕生的,以及性行為中需要用到安全套這一保護措施。這一片段作為國產影視劇中難得直白的性教育場景,提供了一個較佳的親子溝通案例,令父母明白孩子並非一無所知,性教育也無需遮掩,而可以坐下來與孩子交流想法,傾聽孩子的聲音。
參考資料
  • 1.    崔佳穎. 組織的管理溝通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
  • 2.    大衞·諾克斯,卡洛琳·沙赫特.情愛關係中的選擇[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06
  • 3.    佚名, 2020. 痛心!14歲男孩被母親扇打後跳樓墜亡,事前因玩撲克被請家長_男生[EB/OL](2020–09–19)[2021–05–13].https://www.sohu.com/a/419405509_362042.
  • 4.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6冊)[M]. 未出版.
  • 5.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遵守規範的孫悟空[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6.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好秘密,壞秘密[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7.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多彩的幸福[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8.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彩虹心情[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9.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奇妙的感覺[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10.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11.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我們的身體[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1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M]. 巴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8.
  • 13.    聯合國. 兒童權利公約[J]. 聯合國大會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日第 44 (25).http://www. un. org/chinese/children/issue/crc. shtml, 1989.
  •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Z]. 2011.
  •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Z]. 2012-12-31.
  •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Z].2008-12-01.
  • 17.    全國婦聯, 教育部等. 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Z]. 2019.
  •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EB/OL]. (2021-09-27).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9/27/content_5639412.htm?trs=1&ivk_sa=1025922x
  •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2106/t20210601_534640.html
  • 20.    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 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2019)[Z].2018-12-29.
  • 2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18修正)[Z]. 2019-12-18.
  • 2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Z].2020-10-17.
  • 23.    歐陽育良,袁勤勤,覃才堯.專家視野下高職學生生活技能評價量表的編制[J].高教探索,2017(12):98-102.
  • 24.    趙旭,馬迎華,呂曉靜,莊麗麗.中學生生活技能評定量表的初步編制[J].中國學校衞生,2012,33(05):515-517+520.
  • 25.    黃亞陽,宋娟,李效鵬,等.校內青少年生活技能量表(修訂版)全國常模的制定[J].中國學校衞生,2017,38(2):298-301.
  • 26.    莊麗麗,馬迎華,趙海,等.校內青少年生活技能評價量表初步編制及信效度分析[J].中國學校衞生,2012,33(8):41-43+46.
  • 27.    (美)馬歇爾·盧森堡. 非暴力溝通[M].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9.
  • 28.    戴維·R.伊凡斯等.心理會談的基本技巧[M].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
  • 29.    羅蘭·米勒.親密關係[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11
  • 30.    謝立中.哈貝馬斯的“溝通有效性理論”:前提或限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1(05):142-148.
  • 31.    程正敏,徐為列.有效溝通的內涵剖析[J].企業經濟,2004(09):20-21.常見類型
  • 32.    梅斯. 從“知情決策”到“醫患共同決策”,未來醫療模式新趨勢[EB/OL].2021-01-21[2021-02-15].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792020600149
  • 33.    中國法院網. 論醫療中的知情同意法律制度[EB/OL].2014-07-02[2021-2-15].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7/id/1339576.shtml
  • 34.    中國醫師協會. 發佈|《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EB/OL]. 2018-01-10[2021-2-16].http://www.cmda.net/rdxw2/11526.jhtml
  • 35.    劉增強.如何讓職場溝通更有效[J].通信企業管理,2018(09):38.
  • 36.    中國教育新聞網. 有效溝通可減少欺凌發生[EB/OL]. 2019-05-02 [2021-02-15].http://www.jyb.cn/rmtzgjyb/201905/t20190502_230650.html
  • 37.    趙立兵,申啓武.從“宣傳”到“對話”: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政治傳播進路[J].新聞與傳播評論,2018,71(03):96-103.
  • 38.    胡悦. 親子溝通與青少年健康成長[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
  • 39.    俞國良,周雪梅.青春期親子衝突及其相關因素[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6):33-39.
  • 40.    中國婦女報. 親子溝通的道與術[EB/OL].2020-10-19[2021-02-15]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10/19/073001.html
  • 41.    高旗, 金子強.安全和諧醫患關係中的語言與形體語言[ J]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 2008,29( 4) :9-11
  • 42.    Irving M.Copi,Carl Cohen. 邏輯學導論[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10
  • 43.    周彬,周軍,徐桂紅.論科研團隊的衝突管理與有效溝通[J].中國科技論壇,2004(03):120-1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