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有所思

(南朝梁吳均詩作)

鎖定
《有所思》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創作的一首樂府詩。這是一首抒情小詩,和許多古樂府詩的題材一樣,它表現的也是離別相思。此詩前兩句是説由於經常的愁思流淚而體減骨瘦,瘦削的軀體常如浸於淚中;後兩句寫秋天的露水有傷於君的頭髮,事實上是説“君”的白髮漸多。這首詩的對仗極其工整,而且其表現形式和思想內容達到了高度的和諧。
作品名稱
有所思
作    者
吳均
創作年代
南朝梁
出    處
樂府詩集
作品體裁
樂府詩

有所思作品原文

有所思
薄暮有所思,終持淚煎骨
春風驚我心,秋露傷君發 [1] 

有所思註釋譯文

有所思詞句註釋

⑴薄暮:天將黃昏的時候。
⑵淚煎骨:因流淚傷心而身體消瘦。
⑶發:頭髮。 [2]  [3] 

有所思白話譯文

薄暮時分心有所思,終日熱淚涔涔肉消骨立。
春使我驚覺如花年華將逝,秋露使我傷感郎君的白髮漸增。 [2] 

有所思創作背景

《有所思》收入《樂府詩集》之《鼓吹曲辭》中,是“漢鐃歌十八曲”之一,此題一般寫離別相思。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但這首詩和許多古樂府詩的題材一樣,是作者薄暮時分思婦觸景傷懷後為表現自己的離別相思而創作的。 [2]  [4] 

有所思作品賞析

有所思文學賞析

這首詩並不難懂,“終持淚煎骨”是説由於經常的愁思流淚而體減骨瘦,瘦削的軀體常如浸於淚中。“秋露傷君發”意為秋天的露水有傷於君的頭髮,事實上是説“君”的白髮漸多。
這首小詩緊扣“思”字,從思婦的角度來寫。首句即揭出“思”字,而“終持淚煎骨”是“思”的表現,也是結果。三四兩句寫了“我”與“君”雙方,從形式上看是對稱的,但“君”一方是通過主人公的心理折射出來的,寫“君”實是為了描畫主人公的心態,從“思”引起的結果來看,表現在主人公形體外部的是終日熱淚涔涔,身體日漸消瘦,表現在心理內部的是為“君”離別而驚心、而感傷。引起此種結果的原因卻是全在於君”。在詩中,“君”是作為被思者,亦即被動的一方表現出來的。
這首詩將自然界的景觀與主人公的心理融合在一起,表現了極高的藝術性。春風、秋露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然因主人公有着特定的心態,故春風徐來,更引起她的春愁、春懷。“驚”字尤其用得精妙。一般地説,春風只會引起愉快輕鬆的心情,但對於這首詩中的思婦,卻只能使她心驚,使她黯然神傷。相同的自然現象、自然景物,作用於人們不同的心理,卻會起到截然不同的功用。“秋露”和“君”的頭髮是有關聯的,這要藉助聯想,主人公由秋而聯想到歲月流逝,進而聯想到“君”的白髮漸增,由此更增加了她的傷感。詩歌的三、四兩句,“春風”對“秋露”“驚我心”對“傷君發”,是極其工整的對仗,但其藝術的高超絕不僅僅是表現在這字句的整飭、用詞的精巧上。“春”“秋”在過去常指一年時光,代表着年月,詩人以此指歲月的流逝,主人公正是因春風吹過,秋露又降,年歲虛度,雙方都不得團圓而感到深深的悲切。從這一點來看,詩歌所寫到的自然景物與所表現的主人公心理狀態緊密貼合,詩歌描寫的外部世界與內心世界完全是水乳交融的。這首抒情小詩,其表現形式和思想內容達到了高度的和諧。 [3] 

有所思名家點評

清·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亦欲淪晚唐,然晚唐詎能及?” [5] 

有所思作者簡介

吳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代文學家,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貧寒,為人耿直,一生經歷了宋、齊、梁三朝。在梁,做過建安王蕭偉記室、國侍郎、奉朝請等官他的詩模仿樂府,剛健清新,往往流露出一股對現實憤懣不平的情緒,時稱“吳均體”。明人輯有《吳朝請集》。 [6] 
參考資料
  • 1.    (宋)郭茂倩編撰.樂府詩集 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2:245
  • 2.    韋鳳娟選注;張喜忠等繪.古詩三百首注音註解今釋插圖:大連出版社,1994.01:478
  • 3.    賀新輝主編.古詩鑑賞辭典 下: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08:1122-1123
  • 4.    袁書會總主編;池萬興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基礎 上: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8.08:101
  • 5.    (清)陳祚明著.采菽堂古詩選 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818
  • 6.    張崗選注.中國古典愛情詩歌選注:三秦出版社,2011.0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