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代李商隱七言絕句)

鎖定
《月》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清明圓月的灑落於江畔與樓閣,顯出一片皎潔光亮的景象;後兩句寫月缺時人固然惆悵,而月圓時人未必不愁,月的陰晴圓缺與人的情感無關。全詩富含人生哲理,格調悽切哀婉。
作品名稱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字    數
28

作品原文

過水穿樓觸處明,藏人帶樹遠含清
初生欲缺虛惆悵,未必圓時即有情。 [1]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觸處:到處,隨處。極言其多。
⑵藏人:似月中隱若有人,或指吳剛。樹:指月中桂。
⑶初生:月初剛出的上弦月。欲缺:指十五月圓後開始殘缺的下弦月。 [1] 

白話譯文

月光照過流水,穿過樓台,凡是它接觸到的地方,都是一片明亮,遠處的人和樹都朦朦朧朧地隱藏在清白的月色之中。
人們望着不圓的初月與十五後欲缺的殘月感到惆悵,其實也只是空自惆悵而已,月亮即使在最圓滿的時候,也未必就對人有情。 [1] 

創作背景

月亮是古典詩詞中表達思鄉之情的常見意象,羈旅之人大多對月抒懷,以尋慰藉,月缺時即盼望着月圓,希望在月圓時,人能如月般團圓。詩人在失意時創作此詩。其具體創作時間未詳。 [1] 

作品鑑賞

此詩寫月景。一切景語皆情語,李商隱乃失意之人,所見之景亦着上悲涼色彩。全詩富含人生哲理,格調悽切哀婉。
“過水穿樓觸處明,藏人帶樹遠含清”,是説月光很皎潔,很明亮,無處不在,但是月亮又是那樣的清遠,以至有些清冷。雖然一、二句寫圓月清明,灑落於江畔與樓閣,一片皎潔光亮的景象,但次句“清”字,言月亮遠離人間的清冷姿態,圓月亦冷,順勢引出尾句。
“初生欲缺虛惆悵,未必圓時即有情”,一語道破,月圓時人未必不愁,月的陰晴圓缺與人的情感其實是沒有關係的。通常人們是為月的虧缺而惆悵,為月的盈圓而歡喜。以月的圓缺代表感情有無。李義山此詩卻認為殘缺空惆悵,盈圓也不值得歡喜。“未必圓時即有情”,暗寓人團圓相聚亦未必有情,是惆悵更深。結尾這兩句不僅寄寓了李商隱個人的人生遭遇,而且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意思是説,月亮初生之時是缺損的,而此時人們都會感覺到惋惜,心中生出無限悵然,總希望月兒圓滿的那天。其實人們忽視了一點,那就是當月兒圓圓的那天,未必就對人有情,月還是那個月,雖説是滿月,但人生的缺憾依然存在。
此詩表明,人們在失意的時候,總是把希望寄予將來,可是即使將來實現了這個希望,同樣那種悵然和遺憾依然存在。 [1]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温庭筠合稱“温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2] 
參考資料
  • 1.    田秀麗解譯.李商隱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262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