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金所作散文詩)

鎖定
《月》是現代文學家巴金創作的一首散文詩。這首散文詩通過“我”對寒冷月光的感受,讚頌了像姮娥一樣的為改變現狀而不惜犧牲的獻身精神。此詩用託物言志的象徵手法;語言優美精緻。
此詩後被選入《語文·八年級·下冊》教科書中。 [1] 
作品名稱
創作年代
20世紀40年代初期
作品體裁
散文詩
作    者
巴金
作品出處
龍·虎·狗

作品原文

每次對着長空的一輪皓月,我會想:在這時候某某人也在憑欄望月嗎?
圓月猶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我們的面影都該留在鏡裏吧,這鏡裏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對鏡,只覺得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感覺。
在海上,山間,園內,街上,有時在靜夜裏一個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夜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確,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但是為什麼還有嫦娥奔月的傳説呢?難道那個服了不死之藥的美女便可以使這已死的星球再生嗎?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鏡中看見了什麼人的面影吧。 [2]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抗日戰爭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光明被黑暗所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因此作者創作了這首詩,讚美那些為追求光和熱而不惜犧牲生命的人。 [3] 

文學賞析

古往今來,文人騷客對月的吟詠,已成為了中華民族詩歌中一個常見的題材,“明月千里寄相思”,也已經在歷代的詩人的圭臬中,不知感動過多少遊子——那顆脆弱的心。穿越時空的阻隔,今天依然如此;客居他鄉,深夜無眠,獨對那輪明月似乎只有它才能將自己的思念,帶回到所思念的人那裏,似乎只有他才能理解天涯羈旅無限的相思情。然而巴金的這篇《月》卻一改前人的悲情,“化悲痛為力量”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首散文詩描寫出了作家面對涼月的感受,於情思綿遮中抒發出對寒光朗照下冰冷的世界的詛咒。作家從各個方面,不論冬、夏,在海上,山洞,園內或者街中,描繪出了在靜夜裏面對長空皓月時的心情,極寫明月的“冷”,緩緩的讀下去,似乎真的有一股冷光寒氣撲面而來。作家極力描摹月光的“冷氣”是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作家把皓月比做一面明鏡,明鏡中反映着自己和別人的面影,新穎奇特。明月如鏡,“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讀者同樣也會有這種感覺,寫出了人之常情,也使得文章更合乎情理,易於讀者的理解,把讀者一同帶入寒光冷氣籠罩的氛圍當中。這樣作家詛咒這圓月,詛咒這不論冬季夏天都充塞着寒光冷氣的世界的感情,就深深地感染着讀者。
讓月這種“死的光”消失吧;人間需要照徹的是光和熱。那嫦娥奔月美麗的傳説,就是古代的人們對這種理想的追求。嫦娥奔月,也許是幻想着要使這“已死的星球”再生,發出熱力來;也許是看見了什麼人的面影,尋找到了志同道合者。然而,這種靠明月這“死了的星球”是不行的,只有靠我們的自身的力量,才能發出熱力,照徹這寒冷、黑暗的世界。讀完此詩,不僅會為詩人語言優美精緻所折服,更會被詩人那顆充滿希望,富含激情的心所打動。 [4] 

名家點評

河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張俊山《古今中外散文詩鑑賞辭典》:《月》是巴金繼《日》之後第二天所寫的一篇抒情短章。和《日》所表現出來對光和熱的強烈追求及昂奮情緒相反,《月》的基調是寒冷、沉靜,帶有一種反省和思索的色彩。 [5] 
中山大學教授黃修己《中國新詩名篇鑑賞辭典》:巴金的“月”歌唱月亮,也不是當真對月亮有什麼特別的興趣,而是藉着月亮,提出了對生活的思索,又因未曾明確地點明自己的答案,因而此詩給人留下了耐久的尋味餘地,不像《日》那樣表現得顯豁、直截、熱烈。 [6] 
南京外國語學校高級教師柳詠梅《語文教學三部曲·解讀、設計、演繹》:《月》,通篇寫的是月如明鏡,給人“寒光冷氣”,而這就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月》的首尾照應也很明顯並很巧妙;《月》全篇被一種清幽、孤寂、憂愁的情緒所籠罩……情景交融,物我合一,這是《月》的意境給讀者的最深入心靈的印象。 [7] 

後世影響

《月》被選為《語文·八年級·下冊》教科書的第8課課文。 [1] 

作者簡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裏,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着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代表作品還有《家》、《寒夜》等。 [8] 
參考資料
  • 1.    義務教育教科書編寫組.語文 八年級 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72-73
  • 2.    唐金海,張曉雲編.巴金散文選集: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06:301
  • 3.    孫海軍,馮詩涵主編.文學作品選讀(上):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6.01:227
  • 4.    劉璐主編.今文觀止·散文詩賞析:巴蜀書社,2013.05:85
  • 5.    張俊山主編.古今中外散文詩鑑賞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06:376
  • 6.    唐祈主編.中國新詩名篇鑑賞辭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年12月:152
  • 7.    柳詠梅著.語文教學三部曲·解讀、設計、演繹: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07:20
  • 8.    王振軍,宋向陽主編.中外文學精品導讀: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0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