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曠伏兆

鎖定
曠伏兆(1914年1月27日—1996年6月4日),江西省永新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曠伏兆少時學徒做裁縫工人。1929年參加革命,曾任文雅鄉工會委員,縣模範團大隊長。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第七十團班長、紅六軍團第十八師衞生部政治指導員、第十七師新兵營營長、龍桑獨立團政治委員、紅六軍團第十六師四十六團副政治委員,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山西省方山縣委書記,山西戰總會第二支隊副支隊長,八路軍冀中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委員,冀中軍區警備旅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十軍分區政治委員兼中共地委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補訓兵團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第六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華北軍區第一縱隊政治委員,第二十兵團六十七軍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兵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政治委員,鐵道兵第二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6年病逝於北京。是第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曠伏兆中將是地道戰的創始人。 [2] 
中文名
曠伏兆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西省永新縣
出生日期
1914年1月27日
逝世日期
1996年6月4日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出生地
中國江西
性 別

曠伏兆人物生平

曠伏兆紅軍時期

曠伏兆 曠伏兆
1914年,曠伏兆出生於江西省永新縣埠前鎮心田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928年6月,紅軍來到永新,永新的革命運動蓬勃開展起來。十四歲的曠伏兆懷着滿腔熱情參加了革命,並被推選為鄉工會委員,先後擔任了鄉工會副主任、少年先鋒隊隊長等職。1932年3月又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隨後帶領8名共青團員集體參加了紅軍。入伍後,曠伏兆被分配到紅三軍團教導隊,經過為期5個月的軍事訓練後調到湘贛蘇區紅八軍擔任班長。10月,由於曠伏兆作戰勇敢,他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被選拔到湘贛紅軍第四分校學習。4個月後調入紅十八師衞生部任政治指導員,先後參加了湘贛蘇區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圍剿”。1934年8月,曠伏兆隨紅六軍團突圍西征。在一次攻打侯坪的戰鬥中,曠伏兆所部與湖南軍閥李覺的部隊遭遇,雙方展開了激戰。戰鬥到黃昏,一顆子彈擊穿曠伏兆的右肩胛骨,他當即暈了過去。當時紅軍藥材奇缺,所幸曠伏兆自幼體質好,經過醫生奮力搶救,他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10月底,曠伏兆返回部隊任新兵營營長,不久,又被調任龍(山)桑(植)獨立團政委。
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曠伏兆擔任紅二方面軍六軍團十六師四十六團副政委。曠伏兆和團參謀長戴桂林率領一個營執行斷後任務,頑強地打退了敵人的追擊。他們略事休息,正要追趕已經翻過一座大山的四十六團主力,不幸遭到敵人的伏擊。曠伏兆眼睛高度近視,又沒有條件配眼鏡,平時看東西都很吃力。待他發現敵人時,距離已經很近了。他掏出二十響駁殼槍,振臂一揮,果斷地帶領全營衝鋒突圍,忽被一顆流彈將左肩打穿,血如泉湧,肩胛像被撕裂般地疼痛……那顆子彈由於當時沒有條件取出,永久地留在了曠伏兆的體內。這樣,曠伏兆的身上共留下了三朵槍花:一朵在右臉頰,那是一顆子彈從臉頰上穿顱而過,使右耳的聽力幾乎完全喪失;另兩朵是從兩肩分別穿身而過,這三朵槍花也使曠伏兆成為二等甲級殘廢軍人。

曠伏兆長征路上

在一次激烈戰鬥之後,曠伏兆所在的紅二方面軍6軍團16師46團打開了貴州省臨近湖南邊界的石矸縣。當時飢餓正困擾着石矸縣城的居民,也困擾着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紅軍。身為團首長的曠伏兆也餓得一點勁兒也沒有,嘴裏又澀又苦。忽然偵察參謀跑來報告:“在一户土豪家裏搜出一袋白糖和一袋冰糖……”46團的領導決定將這些土豪剝削得來的東西立即分發給急需充飢救命的紅軍指戰員和貧苦饑民。曠伏兆和戰士們一樣,已經好多天粒米未進了。他喝了糖水,又嚼了幾塊冰糖……誰知到了晚上,忽然頭暈、嘔吐、虛脱,轉眼間變得不省人事。警衞員趕緊從縣城裏找來一位郎中,用了幾個偏方才把曠伏兆弄醒。這時他們才曉得,就像吃飯能使人不餓肚子,但又能撐死人一樣,吃糖也是即能養人,又能毒死人的。“看來,我是沒有吃糖的福分啊!”事後,曠伏兆常愛這樣自我解嘲。從那以後,曠伏兆果然再也不愛吃糖了。
一次,曠伏兆和團參謀長戴桂林率領的那個營執行斷後任務,頑強地打退了敵人的追擊,每人被上級獎勵了一塊銀元。曠伏光離開46團,隨師部繼續長征。他不讓戰士用擔架抬,強忍着傷痛乘坐打土豪繳獲來的牲口。為了把龍雲追剿紅軍的人馬“調回”昆明,部隊佯攻龍雲的老巢昆明,旋即又急行軍半個月,以一天一百多里地的速度趕到金沙江畔。他們剛剛渡過了江,敵人也就追到了,只好在江彼岸望江興嘆。
部隊又要翻越玉龍山。玉龍山就是平時人們所説的雪山。雖是7月炎夏,但一到山上,剎那間就天氣驟變,風捲着雪花、雪片、雪塊,迎面撞來,雞蛋大的冰雹也啪啪地往下砸,逼人的寒氣侵襲着人們的每個細胞。不少很壯實的小夥子,此時腳下也像踩在雪白的棉花上一樣軟塌塌的,不少人因難以適應,一坐下就再也起不來了。越朝前走屍體越多。重傷未愈的曠伏兆把所有的衣服、包袱皮都裹在身上,仍凍得牙齒格格作響,在走到離埡口不到一百米的地方,胸口又像壓上一塊石頭,兩眼昏花,渾身痠軟無力,呼吸急促,有時實在走不動了,只好躺在碎雪泥濘的路旁休息一會兒,緩一口氣爬起來再走。他的腳凍得又紅又腫,像是兩隻發麪饅頭,臉已經成了一張白紙,寒流向全身擴散,血液似乎已凝固,死神的手幾乎已經觸到了他的額頭……
師政委晏福生大喊一聲:“伏兆,千萬不能停下。一停下就起不來了!”同時馬上將他的右手搭到自己肩上,用身子架着他往前挪步,好不容易通過了埡口。翻過雪山,抵達甘孜,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合。
曠伏兆 曠伏兆
長征抵達甘肅後,1936年10月上旬,紅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了歷時兩年的全國紅軍的戰略大轉移的勝利結束。這時,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那就是曠伏兆曾經在行軍途中救劉伯承。那個早晨,從前線到保安的急行軍中,經過羅家堡附近的一條大溝,一行人累得汗流浹背,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氣……
不巧遇到敵機呼嘯而來,投擲下一顆炸彈。他們剛剛卧倒,“轟”的一聲,炸彈就在他們身邊爆炸了。曠伏兆抬頭一看,不好!正在溝裏吃飯的一個班的戰士都被炸死。更嚴重的是劉伯承總參謀長和夫人汪榮華也不幸被因敵機轟炸而從山上滾下來的石頭碰傷,鮮血咕嘟咕嘟地冒個不停……
曠伏兆趕緊跑上前去幫助劉伯承夫婦止血,並和擔任馬伕的一名四川籍戰士飛快地往山溝邊的山崖上跑去。他們揹着沉重的行李,攀着刀切斧劈般的懸崖,朝着那道狹窄凌空的峭巖,飛快地攀登着,不一會兒,汗水就把他們全身都濕透了。但他倆顧不上稍稍揩一揩,便用皮帶和綁腿迅速地系成一條繩索。繩索伸到溝底,在下面幾名戰士的幫助下,費了很大勁兒才把劉伯承夫婦拉了上來。劉伯承看到戰友們急得要哭的模樣,忙安慰他們:“負點傷有啥子要緊!莫急。打仗哪有不流血的。”
敵機狂轟濫炸了一通,才自以為大獲全勝,揚長而去……這時,曠伏兆才感到渾身痠麻,彷彿剛剛從肩頭上卸下一座沉重的大山。
劉伯承雖然負了傷,但絲毫也未驚慌失措,依舊談笑風生,真乃大將風度。事過多少年之後,劉伯承還沒有忘記曠伏兆的這次“救命之恩”。

曠伏兆抗戰時期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正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的曠伏兆同幾位團職幹部主動請戰,要求到前線去,中央軍委批准了他們的請戰要求。曠伏兆被派往山西太原,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工作,擔任了中共方山縣委書記,並在那裏建立了政權,擴大了統一戰線,建立了人民武裝,進行了減租減息等工作,推動了當地抗戰形勢的發展。
曠伏兆 曠伏兆
1938年,日軍佔領武漢後,主力回師華北,對中共建立的抗日根據地實施大規模的“掃蕩”,妄圖摧毀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為鞏固華北平原抗日根據地和已經發展起來的冀中武裝,以便長期堅持冀中平原的抗日遊擊戰,特派程子華到冀中軍區任政治委員,曠伏兆奉命跟隨程子華到冀中擔任冀中軍區第一分區政治委員。曠伏兆到達所轄部隊後,經過一段時間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冀中地區地處平原,幾乎無險可守。因此,要儘快使習慣打山地游擊戰的八路軍適應這個不利地勢;冀中軍區部隊新成立,官兵的革命傳統教育和軍事戰略戰術教育都亟待加強。如果不解決這兩個擺在面前的迫切問題,就會在日偽軍的“掃蕩”和國民黨“頑軍”的夾擊下,限於被動的不利境地。曠伏兆當即決定重點抓部隊的政治、軍事素質問題,從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入手,對部隊進行各種游擊戰訓練,加速部隊向正規化、“八路軍化”邁進。根據地各級領導幹部遵照曠伏兆的指示,狠抓部隊的整訓工作,從而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不久,在反擊國民黨頑固勢力張蔭梧侵擾根據地的鬥爭中,八路軍取得了較為輝煌的戰果,除張蔭梧帶領30餘名騎兵逃走外,餘部皆被殲滅。不久,曠伏兆調任冀中軍區警備旅政治委員,由冀中腹地開往太行山區。
1938年8月,冀中軍區在武強縣北代村召開政工會議。沒有花前月下,沒有婚紗、喜酒、喜糖,曠伏兆和許更生的戀愛和結婚就是這麼簡單。婚後第三天,他們就通過正太路踏上百團大戰的征程。他們相約,把百團大戰的每一個勝利作為他們新婚的賀禮。此後,曠伏兆與許更生相濡以沫,攜手走完了他們的人生路程。
1939年,曠伏兆調任冀中軍區第一軍分區、八路軍冀中軍區警備旅政治委員。這支警備旅是由“民眾抗日自衞軍”和“北上挺進支隊”合編而成的,為軍區機動部隊 [1]  。曠伏兆的警備旅發動了反擊國民黨朱懷冰部第二十七軍的戰鬥。遵照戰前部署,警備旅為右縱隊的第二梯隊,擔任戰役的預備隊。不料戰情中途有變,曠伏兆當機立斷,命第二梯隊改任中央突破的重任。戰鬥中,曠伏兆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部隊登上山頭後,卻久久攻不下敵人的碉堡,曠伏兆通過觀察後發現是因為火力不夠猛烈。於是當即命令調來部隊為數不多的機關炮,向敵人碉堡射擊。炮彈準確落入敵軍碉堡,敵軍一個個狼狽鑽出碉堡,曠伏兆見狀,立即下令採取“步炮協同”戰術,逐步殲滅敵軍。他命令將各團的重武器集中在一起,以炮火開路,掩護部隊向敵軍縱深,以營為單位分割、包抄敵人。曠伏兆情急之中想出的這種“步炮協同”的作戰方法 [1]  ,即打一陣炮,收拾一片敵人,攻克一批碉堡,一層層推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反頑戰鬥從早晨打到中午,朱懷冰部苦心經營的由100多座碉堡組成的防線,被逐一摧毀。經過7個多小時的戰鬥,警備旅共殲滅頑軍3000餘人。隨後又奉命攻擊地方重鎮姚村,與兄弟部隊夾擊敵人,俘虜了朱懷冰部第九十四師參謀長以下大批軍官和士兵,兩次戰鬥總計殲滅頑軍1萬多人。
戰役結束後,八路軍一二九師劉伯承鄧小平等首長特意發來賀電,稱讚曠伏兆的警備旅:“這次戰鬥打得好,完成任務突出,立了功。”
1940年,曠伏兆被分配到晉察冀軍區第十軍分區任政治委員兼地委書記。在曠伏兆到達第十軍分區的第二天,他正在楊莊和地委書記楊英談工作時,突然遭到數百名日軍的包圍。當時,曠伏兆帶領的十幾個工作人員臨時住在一户羣眾的大院裏。為了儘可能地避免傷亡,曠伏兆當機立斷,決定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分散突圍。在楊英的安排和羣眾的掩護下,曠伏兆匆匆鑽進了一個僅能容納一人的,設在雞窩下的小地洞裏(羣眾稱之為“蛤蟆蹲”),而且一呆就是三個小時。這地洞經歷,讓曠伏兆萌生了一種天才的軍事構想。從洞中出來後,曠伏兆對這種以“蛤蟆蹲”躲過敵軍“掃蕩”的方法,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分析,曠伏兆立即和分區司令劉秉彥等分區領導研究。很快,他的構想得到了分區領導人的一致支持。分區即決定派作戰參謀任子木和熟悉本地狀況的高榮到二連縣米南莊,進行挖掘地道的試點工作。曠伏兆不知道,就是他這一個“天才的構想”,後來幾乎改變了冀中甚至整個敵後戰場的敵我力量對比態勢。

曠伏兆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期間,曠伏兆先後參加了正太、清風店、石家莊等戰役的指揮工作,配合兄弟部隊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
1949年,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兵團六十七軍政治委員。4月,率部參加了攻克太原的戰役。

曠伏兆新中國成立後

1951年2月初,中央軍委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兵團,楊成武任兵團司令員。第六十七軍受領赴朝作戰任務後,曠伏兆除協同代軍長李湘認真抓好部隊戰備訓練、更換裝備、補充兵員、入朝作戰動員教育等工作外,還着重抓了對營以上幹部的全面考核和幹部調配、補充及儲備工作,並對參謀、文化教員和衞生幹部苗子進行了挑選和培養,從組織上保證作戰的需要。
副軍長劉儒林原是傅作義部第九十二軍代軍長,出身貧寒,愛國愛民,精通炮兵指揮,但患有風濕病,兵團擬將其留在國內。曠伏兆根據平時的瞭解,劉儒林的風濕病經民間醫生多次治療,效果明顯,本人積極要求入朝參戰,認為從作戰需要和本人身體情況看,應該同意劉儒林的參戰要求。曠伏兆將這一情況向楊成武作了報告,得到楊成武的批准。
入朝後,曠伏兆從多方面關照和支持劉儒林的工作。凡研究作戰的會議,曠伏兆都通知劉儒林參加;凡有關打仗的電報,曠伏兆都批示讓劉儒林閲;生活中,曠伏兆儘量給劉儒林以照顧,兩人經常談心,交流意見。劉儒林深受感動,多次對人説: “從曠伏兆身上,我看到了共產黨人忠厚坦蕩的胸懷。”
6月,第二十兵團入朝參戰。22日,第六十七軍機關及直屬隊快速通過鴨綠江大橋時,突然遭到數架美軍飛機轟炸,部隊發生擁擠。這時,曠伏兆正站在橋頭指揮部隊,軍務科科長侯廣德見狀,立即跑過去,請他快隱蔽。曠伏兆説:“你快到前面去指揮部隊儘快通過,脱離危險區。”指戰員看到曠伏兆站在橋頭上指揮,很快恢復了行軍隊形,井然有序地迅速跨過鴨綠江。第二十兵團入朝後,在東線元山以西地區集結,準備參加夏秋季防禦作戰。
8月2日,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命令第二十兵團派1個軍接替第二十七軍金城前線防務,反擊“聯合國軍”的夏季攻勢。在兵團召開會議研究作戰部署時,曠伏兆利用會議短暫休息時間與李湘交換意見後,主動請纓擔負金城前線防務並獲得批准。曠伏兆抓緊接防準備工作,於9月10日順利接替西起上甘嶺附近,東至北漢江,正面27公里,縱深21公里的防務。
9月12日,美軍和南朝鮮軍以5個營兵力,在10餘架飛機、63輛坦克及大量炮兵配合下,向第五九九團正面多次發起試探性進攻,均被擊退,被殲近千人,損失坦克4輛。21日,美軍和南朝鮮軍以8個步兵營、75輛坦克、百餘門火炮和大量航空兵,向第六十七軍正面12個陣地發起所謂“特種混合支隊作戰試驗”進攻。經一天激戰,第六十七軍殲美軍和南朝鮮軍1140餘人,擊毀坦克17輛。但818.9高地被美軍佔領。
為總結入朝作戰經驗和丟失高地的教訓,9月下旬,曠伏兆主持召開軍黨委擴大會。會前,曠伏兆先後召開3次師、團、營、連幹部座談會,請他們介紹戰況,談體會,提意見,從而對擴大會議要解決的問題,即怎樣處理好堅守陣地與消滅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有生力量的關係,做到了心中有數。在黨委擴大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最後,曠伏兆綜合大家的意見,概括了“三條原則”:在陣地控制上,主陣地必須堅守住,前沿陣地要反覆爭奪,次陣地用火力控制;在組織反擊上,要確有把握地反擊,不作無謂的犧牲;在兵力火力配置上,強調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形成縱深梯次配置環形防禦體系,其目的是消滅“聯合國軍”有生力量。會上,還介紹了第五九九團打坦克、第五九六團一個班利用自然溶洞構築“馬蹄形小坑道”的經驗。
10月初,曠伏兆與李湘根據對美軍情況的判斷,組織部隊抓緊時間挖修坑道工事,修整塹壕、交通壕,重新構築防坦克陣地;結合構築工事,組成由連、營、團、師指揮的4層火力網;搶修道路、橋樑,調集人員、車輛、騾馬分段接力,突擊搶運彈藥、糧食、冬裝等作戰物資。6日, “聯合國軍”發動秋季攻勢第二階段進攻。13日至15日,美軍第七師、第二十四師又1個團,南朝鮮軍2個師,哥倫比亞營和14個榴炮營,先後在近百輛坦克、20餘架戰鬥轟炸機支援下,向第六十七軍24公里正面陣地發起輪番進攻。曠伏兆與李湘指揮部隊在“英雄陣地英雄守,英雄陣地出英雄”口號鼓舞下,頂住了“聯合國軍”飛機、炮火的瘋狂轟擊,擊退其全面進攻,重創美軍第七師,3天殲美軍和南朝鮮軍1.7萬餘人,創朝鮮戰場日殲“聯合國軍”最高紀錄,受到志願軍司令部、兵團表揚。18日,新華社播發題為《我軍三天殲敵一萬七千人》的消息。19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這一重大勝利。
11月8日,第六十七軍奉命將防務移交給第十二軍,撤出金城前線,進至青石洞、中村地區休整。1952年10月下旬,第六十七軍重返金城前線,接替第十二軍防務。
第六十七軍接防後,曠伏兆與新任軍長邱蔚組織部隊在以陣地為家的思想指導下,大力修復、修築各種工事,使陣地形成以坑道為骨幹、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完整防禦體系,解決了屯兵、囤彈、囤糧、囤水、防空、防炮、防寒等問題,建立了嚴格的陣地內務制度。
1952年冬至翌年初,按照“積小勝為大勝”的要求,曠伏兆與邱蔚組織部隊大力開展冷槍冷炮及小分隊出擊活動,將鬥爭焦點逐漸推向美軍和南朝鮮軍前沿,使其活動區域縮小,並殲其4500多人,保障了前沿陣地安全;同時,鍛鍊了小分隊機智靈活的作戰技能,培養了大批優秀射手。
1953年5月中旬,為“消滅敵人,配合談判”,志願軍司令部決定以第十九、第九、第二十兵團發起夏季反擊戰役。5月13日,曠伏兆與邱蔚指揮第六十七軍對科湖裏南山等陣地發起攻擊,打退南朝鮮軍班至營反撲70次,殲其1852人。16日,志願軍司令部通報表揚“第六十七軍步兵第二O-師反擊科湖裏南山戰鬥打得好”。27日,曠伏兆、邱蔚指揮第六十七軍投入第二階段作戰,在攻克慄洞南山等陣地後,6月12日夜又對南朝鮮軍稱之為“京畿堡壘”的座首洞南山(十字架山)發起進攻,激戰1個半小時,全部佔領表面陣地。14日,乘勝擴大戰果,佔領龍虎洞以北、狐壩公路以南南朝鮮軍的13個陣地,打退南朝鮮軍班至營的反撲245次,殲其1.43萬餘人,向縱深推進4公里。14日,中朝聯合司令部通報表揚“六十七軍反擊座首洞南山戰鬥打得好”。
在志願軍夏季反擊戰役打擊下,美方被迫接受朝中方面關於解決戰俘問題的建議,停戰談判達成全部協議,簽署停戰協定在即。但南朝鮮李承晚集團破壞戰俘遣返協議,志願軍遂發起夏季反擊戰役第三階段作戰。曠伏兆與邱蔚指揮第六十七軍於7月13日向轎巖山發起衝鋒,14日佔領全部陣地,後又攻克官垡裏西南山、梨船洞等10個陣地,打退南朝鮮軍連至團規模反撲612次,殲其2.72萬餘人,向縱深推進10公里。在中朝軍隊聯合打擊下,迫使“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於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1954年6月,曠伏兆調任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朝鮮停戰後,在中共第十九兵團委員會領導下,曠伏兆組織部隊大力幫助朝鮮人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僅當年12月至1955年3月,第十九兵團所屬部隊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就達35.9萬多個工作日。
1955年9月,曠伏兆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56年7月,曠伏兆任第十九兵團代政治委員.10月任政治委員。此時,兵團司令員韓先楚已回國,曠伏兆軍事、政治“一肩挑”。為掌握情況,他深入部隊調查研究,指導部隊加強坑道建設,對坑道內哪裏儲水,哪裏囤糧,怎樣照明,怎樣通風,都親自指導安排。坑道通風不好,部隊領導勸他不要下去。他説: “我們的幹部戰士天天在坑道,我下去看看有什麼呀!”夏季,警衞員生了疥瘡,曠伏兆不嫌髒,不怕傳染,仍同警衞員吃住在一起。平時幫警衞員擦藥,洗澡時幫警衞員搓背。警衞員不讓,曠伏兆便説: “我們是同志,要互相幫助,你能給我搓背,我怎麼就不能幫你搓?”
9月初,曠伏兆在認真研究美軍和南朝鮮軍再次挑起朝鮮戰爭的三種企圖和進攻朝鮮可能出現的五種情況的基礎上,組織有關人員制訂了第十九兵團防禦戰役計劃。同月下旬,曠伏兆作為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他即按照預定防禦戰役計劃,於11月組織指揮部隊進行了軍事演習。
為落實一線戰備工作,1957年4月上旬曠伏兆率領79人的工作檢查團,分別深入到4個一線師和8個一線團等部隊,對部隊戰備思想、作戰方案、工事和道路維修、通信聯絡、各種值班換班制度等作了詳細考查。隨後,於18日至25日向志願軍司令員楊勇作了彙報,受到楊勇表揚。
1958年4月中旬,曠伏兆和第十九兵團奉命從朝鮮回國。 [5] 
曠伏兆回國後進入高等軍事學院深造,系統學習中共黨史和軍事學。1960年3月轉到地方,擔任地質部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在組織領導地礦、石油開發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1968年遭到林彪反黨集團的打擊迫害,被下放到江西省峽江縣五七幹校“勞動改造”。1975年春恢復工作,被中央軍委任命為空軍副政委。1978年5月,曠伏兆調任鐵道兵第二政委,主持鐵道兵黨委的日常工作,為鐵道部隊的發展,做了大量工作。1983年,積勞成疾的曠伏兆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但他仍念念不忘人民軍隊的發展和祖國各項社會主義建設事業。1996年6月4日,曠伏兆將軍因心臟病突發,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按照他生前與劉秉彥(晉察冀軍區第十軍分區司令員)的約定,將他的骨灰安葬在他生前戰鬥過的地方——河北省雄縣米家務小學內的烈士陵園中。 [4] 

曠伏兆主要影響

百團大戰期間,曠伏兆率警備旅參加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曠伏兆與王長江指揮部隊、組織羣眾破襲日偽軍交通線60餘次,累計破壞鐵路、公路各100餘公里,殲日偽軍600餘人。之後,他們針對日軍機械化程度高、行動快速的特點,組織軍民開展改造平原地形,遲滯日軍行動的交通戰。順路挖成只能走牛車、馬車的窄溝,汽車則行不通;每隔幾十米留一圓形土丘,並圍繞土丘修上下道,可使相向而行的車錯開,又防日偽軍順溝射擊,既是交通壕,又是戰壕,一溝多用。 [3] 
1943年3月初,曠伏兆到達第十軍分區。第二天,他在雄縣楊相莊中共黨支部書記家裏和地委副書記楊英接洽工作。正交談間,日軍進莊搜查。楊英迅速把曠伏兆藏在雞窩內只能容一人的“蛤蟆蹲”藏身洞裏,其他人轉到別處隱藏。在楊相莊黨支部書記巧妙應付下,日軍一無所獲,大家順利脱險。通過這件事,曠伏兆深感必須大力貫徹張各莊中共冀中區委擴大會議精神,學習其他軍分區的經驗,儘快在第十軍分區建成能藏、能打、能走的“天(房上)地(地面)陰(地下)”三通戰鬥地道。曠伏兆下大力抓戰鬥地道的建設。他派作戰參謀任子木、高榮到二聯縣米南莊進行試點。在試點過程巾,曠伏兆借鑑兄弟軍分區的經驗,親自設計了“凹”字形戰鬥地道。這種地道從洞口進去一段後,向下挖l米多深,向前挖1米多長,再向上挖1米多高,成為“凹”字型。上下洞口,用木匣子裝滿土堵上,像個死衚衕。這樣可防日偽軍向洞內施放煙、火、毒氣。日偽軍若鑽進來,通過中間立壁上的槍眼,觀察動靜或予以殲滅。為解決地道里缺氧、通氣和飲水、防水問題,曠伏兆組織抗日軍民巧妙地把地道與地面建築連起來,利用煙囱作為通氣孑L:用支線與水井相連,既解決飲水和排水問題,又可排氣通風。地道里還挖有陷阱,並在日偽軍必經之路、堡壘户院裏、洞口附近埋設地雷以殺傷之。洞口設在利於戰鬥的隱蔽處,如交通溝、墳地、炕、灶、井等處。在曠伏兆領導下,米南莊建成了地下、地面、房上相通,院院相連,街街相連,村內村外相連,多處設有闇火力點、射擊孔、拉雷孑孔、嘹望孔,成為步步為營、 “天地陰三通”、能藏能打能走的戰鬥堡壘村。接着,曠伏兆在米南莊主持召開各縣黨政軍民領導參加的現場會,介紹米南莊地道建設的經驗,實地參觀和觀看軍民聯防打地道戰的演習。曠伏兆強調,要把建設“天地陰三通”戰鬥堡壘村,作為恢復抗日根據地的一個重要條件,各區縣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抓住青紗帳有利季節,掀起建設“三通”戰鬥堡壘村的高潮;要不斷壯大民兵隊伍,以民兵為主體,人自為戰,村自為戰,利用“三通”戰鬥地道廣泛開展平原地區的抗日遊擊戰爭。第十軍分區組織建設的地道,在戰鬥中顯示出了強大威力。地委和軍分區的一些重要會議都在地道里召開,許多文電從形成到發出都是在地道里完成,許多村莊利用地道保護了羣眾,殲滅了日偽軍。全國解放後反映冀中抗日鬥爭的《地道戰》等電影,就是以第十軍分區為大背景製作出來的。 [3] 
參考資料